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六卷烽火歲月 第五章伐明三策
    丟掉了晉中,太谷兩城,陳奇榆趕忙把先前的奏章追了回來,重新給朝庭發去了新的奏章,只說唐軍大舉進攻,晉中,太谷寡不敵眾而失陷,太原則在他的指揮下大敗唐軍,殺敵上萬,剿獲大炮十門,完整的有四門,但唐軍眾多,要想收復兩城,則力有未逮,由於糧餉已欠三月,士卒多有怨言,要求朝庭從速調拔糧餉,援兵,才能重新收回兩城。

    崇禎一手導演了和氏璧歸於朝庭後,心裡稍作安慰,在他看來,即然三位大學士都相信了,那麼百官肯定會相信,百官相信,那百姓自然也會相信,就算唐軍所得的是真,他也不用再害怕天命歸於唐了。

    此時接到陳奇榆的奏章,崇禎深感失望,自己給他那麼大的信任,陳奇榆在山西卻毫無作為,丟失了兩城,還有臉報功,向他推要糧餉,但崇禎又深感身邊無知兵的人才,楊嗣昌本來是他認為可以接替陳奇榆的五省總督的人選,但偏偏這時楊嗣昌的父親去世,楊嗣昌丁憂在家,崇禎手頭一時沒有接任的人選,勉強壓住了自己的怒氣,給陳奇榆送去十萬兩內努銀作為糧餉,補上以前的一些積欠,要求他盡快把兩城奪回來。

    對於大明來講,崇禎八年的形勢還是要比崇禎七年要來的好,大明的三個最主要的敵手,一是滿人,二是農民軍,三是算在叛軍中的李自成部,個敵手滿人被李自成打殘,朝庭在關外的壓力減輕了許多,農民軍的首領高迎祥被擒殺,剩下的最大敵人只有一個叛軍李自成了,而李自成好像暫時失去了進取心,與朝庭維持了長久的平衡,才能讓朝庭喘上一口氣。

    但朝庭的財政狀況並沒有好轉,相反,由於剿滅高迎祥的巨額軍費,將大明的財政進一步拖跨,朝庭在十月份國庫就已空了,京官們都已欠餉二個月,眼看就要到年關,總不能讓京官們也空著肚子過年吧,朝庭上去都在眼巴巴的盼著福建廣東兩省的賦稅能盡快運到京,以解燃眉之急,對於各地重新起伏的農民起義,朝庭只得責令地方官進剿。

    崇禎八年的年底,西安城中迎來了二批回調的大軍,榆林的李雙喜先帶兵返回,隨後是從甘寧二地抽調的兩萬大軍,各地的高級將領也紛紛回到西安,唐軍在各個地方的軍事行動都暫時停止,等待著參謀部和唐王作出決定,大戰之前,先有一段難得的寧靜。

    參謀部給李鴻基提出了三策,一策是讓高立功在草原的五萬大軍直接從張家口一帶攻擊京師,另一路大軍從山西出發,攻擊真定,保定,切斷南方的勤王軍進京路線,然後與高立功的大軍會合於京城,一舉拿下京師,推翻大明,然後再慢慢收復南方各省,這一策得到參謀部三名文官的擁護,他們都認為朝庭的力量不是唐軍的對手,只要拿下京師,就算真正改朝換代。

    第二策是讓高立功的部隊按兵不動,只要作出威脅京師的態度就可以,唐軍只需派一路大軍拿下整個山東,將京師和江南各省的聯繫切斷,那時無論是唐軍要對付江南,還是對付京師,都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策是唐軍先殺入江南腹地,佔領整個南方,然後再舉兵北伐,到時北方糧餉斷絕,縱有精兵也無濟於事,這策是大明太祖朱元璋所用的路線,由參謀部的武官們提出,認為這樣比較穩妥。

    此時參謀部的人員有尚書省侍郎周鳳梧,門下省侍郎宋獻策,尚書省尚書左丞洪承疇,尚書省尚書右丞顧君恩,武衛大將軍高立功,驍衛大將軍馬維興,還有剛升上來不久的歸德大將軍李雙喜。

    策是顧君恩提出來的,得到周鳳梧,洪承疇的,在另一個時空,李自成就是聽了顧君恩此策,一路上勢如破竹,拿下了京師,逼得崇禎上吊,將大明三百年的江山轟然推倒,可是後來卻敗於滿清之手,大好形勢毀於一旦。

    第二策路是宋獻策提出的,大明僅在京師就有數十萬軍隊,還有關外的十幾萬鐵騎,此時滿人勢力大衰,若唐軍攻擊京師,關寧鐵騎必然全力來援,就算拿下了京師,唐軍也必定損失慘重,大明在南京完全可以另立新朝,那時可能就會造成南北分裂。

    第三策是高立功提出來的,有兩名武官李雙喜和馬維興的附合,江南是朝庭賦稅重地,而且大明太祖就是在南京定鼎才奪得了天下,相比較北方而言,江南朝庭的軍事力量更差,唐軍可以一鼓而下,其本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損失。

    李鴻基也在計算各策的得失,這三策,各有利弊,但無論是那條,都是要直接滅明,而此時已到了滅明的再佳時候嗎,策,另一時空的李自成曾用過,但後來證明失敗了,雖然此時不用擔心滿清會再次入關,李鴻基卻在心理下意識的排斥這條線路。

    第二,第三策都相對比較穩妥,但李鴻基心中委實取決不下,要在現在就開始統一全國的道路嗎,唐軍的人力只有朝庭的十分之一,兵力也只有朝庭的十分之一,若是此時滅明,即使成功,必定要委認大量的大明官吏和鄉紳來管理地方,以後唐軍的政策推行必定要遇到巨大的阻力,若是消化不了,說不定自己的治下也很快腐化墜落,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李鴻基掃了在座的各人一眼,每個人眼中都射出熱切的光芒,盼望唐王能同意自己的意見,李鴻基緩緩的開口道:「各位,這三策都很好,各有各的優點,現在我們能分析一下各策可不可行,拿策來說,我們若是能夠直接將京師拿下,那時必定天下振動,我們再也不是百姓心中認為的反賊,但各位想過沒有,朝庭僅在山西就有十五萬大軍,關外又有十幾萬大軍,這些都是大明能戰之師,京營更是有數十萬大軍,韃子數次入關也沒有攻破,我軍若要硬攻,實在是不可取。」

    見策被唐王否定,顧君恩,周鳳梧和洪承疇都歎了一聲,知道唐王所說不無道理,不再反對,宋獻策嘴角露出了笑意,他就是看到了顧君恩此策有點操之過及,才提出了自己思考多時的想法,認為唐王既然否定了策,那麼必定要取第二策了,至於第三策,那是武將們提出的,他們只看到明太祖用此策成功,卻沒想到歷史上大部分都是由北統南,絕少由南統北。

    李鴻基繼續道:「第二策提出拿下山東,斷絕南北路線,若真能如此,北方朝庭的強軍能夠不戰自潰,那當能很好,但此策卻不可行。」

    宋獻策道:「殿下,北方朝庭數十萬大軍,還有京城上百萬民眾供應,全靠南方的漕運,若我軍佔領了山東,北方無糧無餉,微臣愚頓,不知此計有何疏漏,還請殿下指出。」

    李鴻基微微一笑道:「大海。」

    宋獻策一怔,重複道:「大海?」

    李鴻基道:「不錯,大海,雖然朝庭一直依靠漕運將南方的糧餉運到北方,但一旦漕運斷絕,朝庭必將把河運改為海運,海運遠比河運損耗要小,到時我軍非但不能將南北分開,反而要承受朝庭左右夾擊,所以第二策不可行。」

    宋獻策明白過來,朝庭的禁海令一直名存實亡,福建,廣東兩省有大量壕富從事海運,他們能讓東西運往日本,南洋各地,如何不能把糧餉由南方運往北方,以前朝庭曾有官員提出過將漕運改為海運,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朝庭只所以沒有採納,那是因為漕運關係到許多人的利益,群臣紛紛上書反對,才把此事擱了下來,若唐軍將南北漕運切斷,逼得朝庭不得不採取海運,對朝庭來說,反而有利的多。

    高立功,馬維興,李雙喜見前面兩條都被唐王駁回,心中暗自高興,打仗還是要聽武將的才行,看來唐王有可能要採納自己的提議。

    李鴻基停了一下才道:「第三策嗎,不是不可以,只是太急了一點,歷史上一直是以北統南,那是因為南方雖然經濟發達,但不產良馬,不產好弓,如今對我們來說卻完全沒有問題,我軍已拿下了大草原,每年都有大量的良馬補充,我軍的火器遠比弓箭厲害,如果我軍拿下江南,又有了充足的財力,攻下北方並不困難。」

    高立功不解的問道:「那殿下為何要說太急?」

    李鴻基道:「對於江南來說,我們要一口一口的吃,南方軍事雖然比北方弱,但人口眾多,經濟一直比較富裕,百姓尚有一口飯吃,許多人還心向朝庭,而且南京還是陪都,可以統一指揮來反抗我軍的進攻,如果我軍全力進攻南方的話,一旦陷入曠日持久的作戰中,北方朝庭的數十萬大軍必定不會作勢不理,一旦攻擊我軍的後方,那我軍就要首尾難顧。」

    眾人都沉默下來,三策都被唐王駁回,各人不免有點尷尬,武將倒覺得沒什麼,幾位文官卻有點難堪,從唐王剛才的分析來看,他們提出的得意妙計尚且不如武官所提。

    馬維興卻不管這些,他只要有仗打就可以了,對這些戰略分折並不善長,只所以高立功,哪當然是同為武將的原故,見唐王事實上還是用了先下江南的計策,大為高興,道:「殿下,那你說吧,我們該先打哪裡。」

    李鴻基的手指點在一個地方,眾人都驚訝的道:「四川。」

    宋獻策馬上道:「殿下,四川地形險峻,何不先易後難,拿下湖廣再攻四川為好。」

    顧君恩卻同意,道:「四川固然地形險峻,但昔日劉備既然能拿下,我軍實力遠非劉備可比,又怎拿不下四川。」四川人口稠密,顧君恩念念不忘草原築城的大事,即朝庭統計,四川在萬曆十年就有三百一十萬人,那只是丁口,總人口無法算清,現在又過了數十年,全川人口估計不下千萬,若拿下四川,只有能從中移民一百萬出來,草原就再也不會數百里無人煙。

    李鴻基道:「不錯,四川雖險,我軍卻非劉備可比,拿下四川我們不但人口激增,而且進一步可窺雲貴兩省,只有我軍,穩打穩扎,一步一步來,何愁不能將大明拿下。」

    眾人見唐王已定了下來,不再有異議,但馬維興,高立功和李雙喜三人都想爭當這次伐川的主帥,李鴻基卻打破了他們的幻想,道:「此次伐川事關重大,我會親自帶隊。」

    洪承疇,周鳳梧,宋獻策和顧君恩都馬上反對,道:「殿下不可輕動,四川只需派一員勇將既可,西安還需殿下作鎮。」馬維興,高立功和李雙喜也眼巴巴的看著他,希望唐王能夠改變主意。

    李鴻基道:「諸位受卿不必再勸,此事孤王已決,高立功聽令。」

    高立功連忙站起來,李鴻基道:「命你立即起程返回草原,提兵在大同,朔州一帶驛擾朝庭,務必不能讓朝庭有興兵進犯我山陝兩省之意。」

    「遵令。」

    「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聽令,命爾三人留守西安,督促糧食,安定後方。」

    「遵令。」

    「馬維興聽令,命你率兩萬大軍留守西安,若湖廣官軍擔敢來犯,務必將其擊回。」

    「遵令。」

    「洪承疇聽令,命你為我隨軍參謀,一起和孤王出兵,拿下四川。」

    「遵令。」

    說完這些,李鴻基道:「各位,散會吧,大軍預定半月後出發,各位必須然嚴守今日會議的機密,不准向外洩漏一字一句。」

    各人應了一聲:續走了出去,只有李雙喜聽了半天,沒有自己的名字,有點傻眼,等所有人都走後,李雙喜忙問道:「殿下,那我呢。」

    李鴻基故意停了一下才道:「你嗎,哦,剛才忘了。」

    李雙喜大急:「殿下,這麼重要的事如何可以忘。」

    李鴻基道:「那好,你就跟我一起出征吧。」

    李雙喜大喜:「多謝殿下,多謝唐王。」見李鴻基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才知道李鴻基是耍他,不過,李雙喜卻不計較,能出戰已經很滿足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