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庭獲得和氏璧的消息傳到了唐軍耳中時,唐軍上下正沉浸在唐王喜得貴子中,田玉珠和邢秀娘在前後一天的時間裡各產下一子,邢秀娘雖然不樂意,但相差一天也毫無辦法,只得讓田玉珠之子為長子。李鴻基給他取名為李傑,邢秀娘所生之子取名為李智。
唐軍當然沒有人相信朝庭的和氏璧是真的,消息傳來,許多人都氣憤難耐,就像正是興高彩烈,張開大嘴正要笑時,一隻蒼蠅不偏不倚的飛入了口中,讓人噁心不已,將領們紛紛再次請戰,李鴻基不願再次冷了將士的心,命令李萬成部可以伺機向太原前線的官軍進攻。
接到命令的李萬成大喜過望,將寧遠將軍黑虎星,懷化郎將拓養坤,定遠將軍白廣恩,游騎將軍劉希元。炮兵指揮驍騎上校孫和鬥,還有剛剛出使朝庭歸來的趙良極等人招聚起來議事。
曹文詔死後,崇禎怕唐軍再次攻下太原,又給陳奇榆增添了不少兵馬,此時太原還有五萬大軍,李萬成手中只有四萬人馬,還要防守山西前線近千里的地方,直接進攻太原兵力並不充足,唐王也沒讓他們大戰一場,此時選擇一下合適的進攻路線就很有必要。
李萬成將捲起來的地圖攤開,道:「各位,唐王命我軍教訓一下朝庭,在我們面前有三路可以進攻,一路是直攻太原,一路是奪回武鄉,再攻遼州府,一路是從汾州出發,沿黃河北上,直下萬山,婁煩,再一路北上,大家看看該選那條?」
拓養坤喟口奇大,道:「將軍,不如來個三路齊攻,未將願率一軍直攻太原。」拓養坤從加入闖軍以來,從未單獨領過軍,昔日的好友已有數名軍職在他之上,若不能單獨領軍,他永遠也別想追上那些人。
李萬成不由道:「胡鬧,三路進攻看似洶湧,卻將我們的力量分散,唐王一再告戒對敵不可麻痺大意,一定要用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怎可自削力量。」
拓養坤見李萬成不同意,知道自己得不到領軍機會,垂頭喪氣的坐了下去,心中卻頗為不服氣,拓養坤和李萬成同時投入闖軍,李萬成得到多次獨自領兵的機會,一直壓在他頭上不動,拓養坤對李萬成頗為不服,在他看到,官軍數次摻敗於唐軍手上,早就不堪一擊,他多次請戰都被李萬成拒絕,拓養坤以為李萬成是怕他立功之後,會追上他,才故意壓制自己。
趙良極在旁道:「將軍,我看還是直攻太原為好。」
李萬成道:「太原城中有數萬人馬,我們急切難於攻下,為什麼要攻太原?」
趙良極道:「唐王要我們教訓朝庭,聲勢肯定要鬧大,但現在我軍的各種物質調運都優先考慮草原,現在調到前線的物質僅夠我們消耗,又不能大打,所有無論是從武鄉出兵,還是從汾州出發,聲勢都不夠大,而且從兩地攻擊,距離都太遠,消耗的物質要大大高於中路對太原的進攻,不合算。」
黑虎星道:「可是太原的兵馬遠多於其它地方,我們哪有那麼充足的兵力和物質攻下太原,如果沒有攻下,那不是虎頭蛇尾嗎?」
趙良極道:「誰說要攻下太原,大家請看,這是汾河,汾河直達太原,我們可以派一路人馬從水路出發,多帶大炮,每日只對太原轟擊,而另一路大軍則攻晉中,只要拿下晉中,那太谷也會落入我軍手中,這裡是整個山西的精華之地,不是比拿下太原更划算。」
山西是多山地區,但也有幾個平原,其中從太原到臨汾是最大的平原,由於有汾河水的澆灌,這裡也是山西人口最為密聚的地區,如今這片平原四分之三掌握在唐軍手中,只有太谷,晉中,太原還在朝庭手裡。
李萬成道:「不錯,咱們整天只盯著太原,倒是忘了還有兩個富庶之地未取,若能拿下這兩個地方,我看只剩那孤凌凌的太原,他陳奇榆拿什麼去養活數萬大軍。」
眾人也都興奮起來,雖然唐王不讓大打,但能拿下一府一縣也不錯,何況這兩地都是膏腴之下,拿下後,此長彼消,陳奇榆的日了恐怕要更難過。
李萬成拿出了令箭:「命令。」
眾人都站了起來,李萬成道:「命令懷化郎將拓養坤,炮兵指揮驍騎上校孫和鬥,率一萬大軍,多帶火炮,從水路直抵太原,每日炮擊太原城,不出直接攻城。」
拓養坤正在生悶氣,聽到自己可以獨率一軍,心中一喜,馬上和孫和斗一起站了起來:「遵令。」坐下後,拓養坤心裡卻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等我到了太原城下,攻不攻城就不是你說了算。
李萬成又拿出另一支令箭道:「命令寧遠將軍黑虎星帶一萬人馬緊守祁縣,交城前線,不論多少官軍來攻,都不得出戰。」
黑虎星聽到自己要守城,頓時聳拉著腦袋,有氣無力的道:「遵令。」這唐軍一進攻,官軍自顧不暇,哪會來攻祁縣,看來又沒仗可打。
「命令定遠將軍白廣恩,游騎將軍劉希元,隨軍參謀趙良極隨本將共二萬大軍向晉中出發,務必拿下晉中。」
三人都是一喜,齊聲道:「遵令。」
李萬成狠狠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各將回營,三天後向晉中進發。」
眾人應道:身向後,魚貫而出了李萬成的府衙,各去準備,整個前線頓時忙碌起來。
同時,唐軍派出大量的斥候,出城數十里,將官軍的探子遠遠驅開,同將前線雙方走私的道路全部封閉,以防官軍的探子探到唐軍的具體軍事秘密。
一時之間,兩邊的走私商人都暗暗叫苦,進退兩難,從朝庭派人剌殺唐王已來,已過了近二個月,雖然雙方劍拔弩張,但一直對商人客客氣氣,誰也不為難,那些商人三加完唐軍的鑒寶會後,反而加大了運量,以為短時間雙方不會交戰。
唯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在聽到朝庭宣佈得到和氏璧後,心知要遭,朝庭力量不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唐軍,唐軍肯定不能容忍,及時減少了進貨,才得已避免損失。
陳奇榆一接到唐軍將邊境封鎖,並驅趕官軍的斥候時,就知道大戰馬上要來臨,但前線太長,他也不知唐軍會先攻擊何處,只得傳令各地加強防備,一發現情況,馬上向他報告,他好隨時增援。
拓養坤的一萬人首先出發,因是走水路,方便運輸,拓養坤不但帶了三十門迫擊炮,還帶了十門重炮,一萬大軍,沿著汾河,浩浩蕩蕩,直指太原。
汾河發源於寧武縣東寨鎮管涔山脈樓山下的水母洞,出寧武後,流經六個地市,三十多個縣市、在河津市匯入黃河,全長七百多公里。流域面積近四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卻養育了山西四成多的百姓,汾河不但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河最早成為運河的記載是在公元前647年,當時晉國發生饑荒,向已結成秦晉之好的秦國求援,秦穆公發動「泛舟之役」,運送糧食的船隊經渭河、汾河直抵晉國的絳都,泛舟之役是汾河航運的最早的歷史記載。
唐軍的一萬大軍逆河而上,兩地距離不過六十多里,只需一日即可到達太原,而騎兵更近,需數個時辰,唐軍的斥候沿途清道,沒等陳奇榆反應過來,拓養坤已兵臨城下,陳奇榆已作好了準備,唐軍來的雖然迅速,官軍並不慌亂,只是令他奇怪的是唐軍只有一萬餘人,這未免也太看不起官軍了吧。
賀人龍,李卑,艾萬年三名總兵聽到唐軍只有一萬人,紛紛請戰,他們上次兵敗後,雖然把責任都推到了曹文詔身上,但還是被朝庭申斥了一頓,此時歸於陳奇榆門下,急於雪恥,見有便宜可沾,將數次被唐軍打得抱頭鼠患的恐懼丟下,要求與唐軍一戰。
陳奇榆沉吟不語,唐軍難道有那麼自大,認為一萬人就可以攻下太原不成,肯定是另有陰謀,眾將見總督大人不語,急了,唐軍從水路來,裝御物質肯定需要一段時間,錯過這段時間,等唐軍立好了營,再攻起來就難了。
李卑道:「部堂大人,沒有時間再考慮了,唐軍就算有陰謀,太原城下一覽無疑,他又能怎樣,無非是仗著武器利害一點而已,若等他們修好了炮台,我們就只能挨炸了。」
陳奇榆頓時下了決心,不管怎麼樣,決不能讓唐軍輕易在太原城下立腳,命令道:「賀人龍,李卑,艾萬年聽令,你們率帶本部人馬前往汾河渡口,阻上唐軍登陸,本部率軍隨後接應。」
賀人龍,李卑,艾萬年三人應了一聲:登、登的下去了,點起自己部下的所有兵力,開城出戰,三人帶著騎兵先行,只需十餘分鐘就來到了汾河邊,見唐軍已有數千人上岸,三人對望了一眼,李卑道:「沖,咱們把他們趕下河餵魚。」
因運送戰馬不便,唐軍這次來的全是步兵,見到官軍出戰,前面的士兵趕快將一箱一箱的地雷倒了出來,來不及掩埋,就這樣直接丟到了地上,同時船上的人趕忙抓緊上岸,火炮來不及搬運,孫和鬥命令炮兵乾脆在船上架起大炮,準備隨時支援已上岸的唐軍。
官兵的騎兵絲毫沒有停頓,在隆降的蹄中聲向唐軍殺來,到了離唐軍還有數百米時,已經踏上了唐軍丟下的地雷,「轟,轟」的爆炸聲響起,不時有官兵被炸得人仰馬翻,官軍以前在太原城下曾趁夜偷襲時挨過炸,當時不知是何物,引起了極大的驚慌,此時才看清了炸自己的竟是一些黑黑的圓球,但在高速奔跑的馬上,明知下面有踩上去就會爆炸的東西也不可能避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馬踏上了圓球,轟一聲響起,馬上的騎士也被衝上了半空,掉了下來,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還波及到旁邊的騎士,有人當場畢命,沒死的馬上被後面的馬蹄踏過,碾成肉泥。
前面的官兵大叫:「分開,趕快分開。」
密聚的衝鋒陣形馬上被分開,爆炸聲雖然響個不停,但傷亡卻已減少了,唐軍的時間畢竟不充足,只布有數公里寬的雷區,深度也只有數十米,官軍很快衝出了雷區,但也付出了上千人的代價。
唐軍拚命從船上把拒馬運下來,丟到了前面,官兵不管不顧,前面的騎兵直接用血肉將拒馬撞開,他們離唐軍越來越近,每個人心裡都吶喊著,衝過去,衝過去,只要衝過去就成了。
船上的孫和斗急的團團轉,口裡道:「撤回來,快撤回來。」唐軍的前頭部隊已離汾河有數里遠,孫和斗沒有把握開炮不會落在自己人頭上,只能忍住,重炮雖然可以打到敵軍,但在船上不能開,否則就是舟覆人亡的結果,他已派人報拓養坤,要求前面的唐軍先撤到炮兵的保護下來,可在這個混亂的時刻,也不知道親兵能不能找到拓養坤。
拓養坤自己親自帶隊站在前頭,這次是他次獨立領兵,他雖然知道官軍肯定會在他上岸時攻擊,拒馬和地雷都是批運送的物質,可惜官軍不給他時間,否則半個小時,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佈置好防護,讓官軍只能白白送死。
見官兵進入了自己火槍的射程,拓養坤馬上下令道:「射擊。」
雙方相距只有一百多米,彼此的面容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官兵一路上雖然倒下了不少人,但成千上萬的騎兵衝擊,那種氣勢還是銳不可擋,許多年輕的士兵已緊張的全身冒汗,唐軍的士兵少有這樣直接面對敵人的衝鋒,一般都會有豎城依靠,或早已立好了營寨,連一些老兵心裡都在發毛,不知是否能擋住敵軍這樣的衝鋒,好在唐軍一直是戰無不勝,士兵們建立了絕對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也無人起身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