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五卷家事國事 第四十四章唐王賜宴
    巳時整,唐軍的榜單準時貼了出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名字,足有四五百人之多,每個人都在竭力搜尋著自己的名字,找到的人都興高彩烈,找不到的人不死心,又重新一遍一遍的尋找,找過數遍才完全失望,垂頭喪氣的離開。

    陳貞慧看到方密之的名字排在一甲第三名時,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憂,方以智果然得中,進士第三名,就是探花郎,很快這個名字就會傳遍天下,知道方密之就是方以智的人不在少數,那時恐怕方以智會遭到許多南方士子的唾罵,而且他的父親方孔炤也會受到責難,一怒之下,不知會不會把他逐出家門。

    陳貞慧突然一呆,他竟然在三甲第十一名上看到了陳定生的名字,這怎麼可能,自己三道題雖然都答了,但裡面錯字連篇,連他自己都不忍讀下去,而且最後一首詩詞他根本沒寫,這樣的試卷也會中,他拚命的揉著自己的眼睛,希望這是錯覺。

    他見顧媚在旁邊,對顧媚道:「你看看,那個名字是不是陳定生。」

    顧媚卻雙眼含淚,差點要哭出來,進士一科,唐軍只取了六十四名,怎麼也找不到她的名字,而兩個在她認為不想中的人卻赫然在目,方以智更是高中一甲第三,怎不讓她大受委屈,見陳貞慧問她,還以為是故意嘲笑她,一甩衣袖道:「我不知道。」轉身朝後面擠去。出了人群,快步朝客棧走去。

    柳如是看到參謀一科沒有她的名字,唐軍這科只取了五人,讓她心裡好受一點,不由暗怪自己要強,若是當時多報考一門,參謀一科沒考上,能考中其它科也好啊,這其中就有許多士子報考了數科,自己本要考的科目未中,卻被其它科取中了,這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陳貞慧又轉向方以智道:「密之,你幫我看看,那上面是不是有我的名字」

    方以智看到自己名字後,就放下了心,自己總算完成了步,成事在人,謀事在天,能不能順利得到唐軍火器全部製法的秘密,就看老天幫不幫忙了,聽到陳貞慧的話,連忙朝下面看去,果然看到陳定生赫然在目

    兩人對望了一眼,都明白不妙,這樣一來,陳貞慧中了唐軍的科舉,必定不能輕易返回,若兩人都留在唐軍境內,那誰來接應

    見陳貞慧一臉沮喪,方以智忙道:「回去再說」

    陳貞慧點了點頭,兩人回到客棧,這時柳如是和顧媚兩人都已回來,兩人沒有考中,大受打擊,虧以前自己看不起那些落榜的舉子,原來自己也不行,坐著發呆,見陳貞慧和方以智回來,四人對望了一眼,都有點被捉弄了的感覺,一心想考中的人榜上無名,不想中的人卻偏偏都中了,柳如是還以為陳,方兩人都沒有心思參考,對他們拱了拱手,苦笑道:「恭喜兩位高中了。」

    陳貞慧也是苦笑:「有何喜可言,我本以為不中,我現在也百思不得其解,唐軍何以會選中我,現在都不知該如何自處。」

    柳如是見方以智不答,不由問道:「方兄高中進士一甲,是想留下來做官麼。」

    方以智望著柳如是的眼光,不敢對視,低下頭道:「嗯,我看唐軍蒸蒸日上,大有可為,我會留下來的。」

    柳如是聽得一驚,方以智是不是吃錯藥了,平時連他父親半句話也不敢違背,這時說要留下來做朝庭的叛逆,以為他是為自己才如此,忙道:「公子還是回去吧,在朝庭公子會有遠大前程,如是不值公子如此付出。」

    方以智見柳如是會錯了意,忙道:「姑娘誤會了,我願意留下來是確定是因為唐軍值得我為之效力。」

    柳如是心中一喜,還是問道:「那公子如何與令尊相處。」

    方以智道:「從今往後,家父是家父,我是我,我們雖是父子,但只能各為其主。」

    柳如是心中湧起一股喜悅,若方以智真像他所說和父親各為其主的話,兩人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結為夫妻,但柳如是並沒有昏頭,她在青樓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對方以智突然如此轉變頗為懷疑,並不敢真心相信。

    柳如是又問陳貞慧道:「那陳兄作何打算。」

    陳貞慧道:「我只想馬上回江南,可如今只怕唐軍不肯放人,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陳貞慧知道兩人沒有考中時,和方以智兩人都鬆了一口氣,見柳如是問到自己的打算,不由反問道:「兩位姑娘又何去何從。」

    柳如是和顧媚對望了一眼,道:「這次是我們大意了,我打算在西安呆上一年,明年再考。」

    陳貞慧和方以智都嚇了一大跳,這兩個女人還要留在這裡再考,這太危險了,就是她們不出事,一旦方以智事敗,也會連累到兩人,一起道:「不可,兩位姑娘還是盡早回去為好。」

    顧媚大為生氣,道:「有何不可,是不是擔心我們會連累到你?」

    方以智頓時支支唔唔,他的事又怎能說給她們兩人聽,陳貞慧忙道:「兩位姑娘要留下來也無不可,只是我們怕日子久了,兩位的身份暴露,等到明年再來,豈不更好。」

    柳如是和顧媚兩人卻都不想回去,她們若是回到南京,只能重操舊業,如此還不如留在西安,落個自由之身,陳貞慧和方以智見兩人勸不動,也無可奈何,他們有更為難的事,還有三天時間,陳貞慧也得參加唐王給中舉的士子舉辦的瓊林宴,宴會後就會給各人分派去處,如今兩人都被困住了,如果陳貞慧悄悄出走,恐怕又會牽連到方以智,那時他們的大計如何完成。

    李鴻基正在翻看唐軍此次取中的士子名單以及他們的資料,此次科舉唐軍共錄取了四百五十八人,唐軍共考了七科,一下子就有了七位狀元,其中明法一科取士最多,共一百三十名,明算次之,取士一百一十五名,明史第三,取士九十八名,進士一科排在第四,共取士六十四名,明字排在第五,取士三十六名,明經取士十名,參謀一科最少,只有區區五名。

    明算科狀元為陳宇,讓李鴻基大為驚訝,本以為明算一科前三名都會被唐軍學院培養的士子奪得,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明算一科中,前十名有九個出身於唐軍自己學院中的士子,偏偏狀元讓別人搶去。

    李鴻基看到過陳宇的考卷,不但上面所有的算學答案全對,一篇財富論更是寫的發人深思,對明朝的財政分折切中時弊,而且可以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讓李鴻基驚呼發現了寶。

    陳宇本是江西九江府所屬縣下的一個小史,平時管著一縣的錢糧,九江本身富裕,下面的縣也不差,按理這個錢糧油水很足,陳宇卻不甘心在一個小縣埋沒才華,數次參加科考不中,這次偶然見到了唐軍的招賢榜,不惜辭工,千里來投,沒想到一舉中了狀元,這恐怕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

    進士一科的狀元也是江南的一名士子,叫李淮庸,本來,周鳳梧認為方以智才是狀元,李鴻基對方以智的用心有所懷疑,不願把他拔的太高,只給了一個探花,讓第二名的李淮庸遞了上去。

    明法一科的狀元叫江浩,是唐軍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這些年,唐軍雖然頒布了很多法令,卻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所以這次唐軍取士,明法一科為最多,李鴻基想用他們能完善唐軍的法令。

    明史一科的狀元也是江南人士,叫桂仲明,他報考了數科,本來進士一科也錄取了他,李鴻基看中了他在史料上面的造詣,把他從進士一科劃去,特意提他作了明史一科的狀元。

    明字一科的狀元叫黃宗明,是南京人士,一手字寫的又快又好,他在明史一科中的考試也不差,但還是讓他做了明字一科的狀元,其實在這些考生中,黃宗明的字並不是最好,但其他人考中了其餘科目的前幾名,才取了黃宗明作狀元。

    明經一科十人都是從朝庭境內過來的士子,狀元叫張盛,這些人對經學方面非常狂熱,李鴻基取他們也沒想過有什麼大用,只是作作樣子罷了,下一科就會取消明經一科,他們十人將會是唐軍中批明經中的士子,也會是最後一批。

    相反參謀一科中舉的五人全都是唐軍自己培養的士子,柳如是雖然報考了,但她若是報考其它科,李鴻基還要猶豫一下,是不是考官錄用了她,自己要不要再刷下來,但參謀一科,柳如是的眼光不可能比唐軍特意培養的人才長遠,省了李鴻基的一道手術。

    這次科考,唐軍境內的士子考試人數佔了六成,錄用的比例卻只有一半,狀元更是有五個被奪走,西北的教育畢竟落後,李鴻基拚命追趕還是比不上江南來的一小部分人,怪不得後來在取士方面都要對西北特別照顧,否則,西北官員錄用的比例比江南要少得多。

    能取到二百多名朝庭境內過來的士子,李鴻基還是很滿意,這些人都是有真材實學,只要培訓數月,建立了對自己的忠心,有這數百人充實到各級官員中,唐軍下面的政務水平應當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轉眼三天已過,到了唐王給新科進士賜宴的時候,陳貞慧和方以智兩人商量了數天,還是沒有找到安全脫身的辦法,若要兩人都走,無論是陳貞慧還是方以智都不甘心,柳如是和顧媚都沒有考中,他們就是想借此打擊唐軍也無可能,現在走,只有兩手空空,等於白來一場,而且柳如是和顧媚兩人也不肯一起走,還要把她們陷在裡面。

    陳貞慧只好也跟著方以智來到唐王府,他們總算決定了,既然走不了,那就一起留下,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這樣或許能盡快撐握唐軍火器的製法,能更早回到江南。

    整個唐王符熱鬧非凡,數百名士子濟濟一堂,他們都是天之驕子,馬上就要成為人上人了,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陳貞慧和方以智兩人盡量靠在牆邊,他們在江南時已名滿天下,這些士子中難免會有認識他們的人。

    儘管唐王府就是原先明朝的秦王府,佔地廣闊,但還是沒有那個大廳能容下四五百人同時舉辦宴會,李鴻基吩咐在一塊空地上舉行,四周點滿了明亮的火把,照的整個唐王府亮如白晝,侍衛突然一聲大喊:「唐王駕到。」

    所有的士子馬上停止了交談,跪了下來,喊道:「參見唐王,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每個人都低下了頭,不敢抬眼向李鴻基看去。

    唐軍的士子大多數人都已見過李鴻基,對他是發自心中的敬意,自然不會失禮,而在朝庭境內過來的考生,對李鴻基卻有各種各樣的看法,有一些還是負面的,李鴻基開始起兵時,大家認為他雖然孝,卻失去了忠,多次擊敗朝庭的軍隊後,尤其是李鴻基通過褚家謀反一案,將轄下大部分壕紳田地財產剝奪,送到草原啃荒時,許多人都把他當成危害朝庭最大的反賊,對他恨之入骨。

    直到李鴻基擊敗滿蒙聯軍後,對李鴻基的看法才改變,甚至有人認為李鴻基是漢人的英雄,但無論是恨他的人也罷,認為他是英雄的人也罷,都對李鴻基的赫赫武功有所認識,這些來參加唐軍科舉的士子除了別有用心之人外,當然不會是恨他之人,但也不敢輕易向李鴻基注視。

    唐王的聲音傳來:「各位免禮。」

    陳貞慧和方以智心中都一震,這個聲音好熟,但只有區區數字他們又怎能分辨得出,眾人聽到唐王吩咐,又磕了三個頭道:「謝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才敢起身,陳貞慧和方以智兩人也隨眾人站了起來。

    方以智心中總覺這個聲音是那麼熟悉,他抬眼望去,卻相隔太遠,怎麼也看不清唐王的面容,他深知馬上唐王就有話要對他們講,忙堅起耳朵來聽,心中像一鍋煮開的水,正在沸騰,一個念頭不停的在方以智心中轉著,唐王的聲音我怎麼會覺得耳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