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三月,這年陝西仍然大旱,除商洛地區百姓富足外,闖軍雖然免了各地的一年錢糧,但依然饑民四起,闖軍只得全力救災,軍事目標暫時停止,甘肅巡撫董學禮提兵在寶雞一帶虎視眈眈,闖軍也顧不得理會,只是傳令防守。
雖然今年各地都種上了土豆,蕃薯等抗旱作物,但天氣太旱,產量也嚴重受到影響,加上目前還沒有到大面積收穫的季節,各地雖然分田分地,熱火朝天,但平民家裡依然沒有餘糧。
闖軍去年雖然大規模放過一次糧,現在大家都已吃完,許多地方傳來饑民開始要吃草皮樹根度日的消息。
李鴻基剛收降了洪承疇,正大為高興,聽了這個報告又頭痛起來,以前是巴不得天下越亂饑民越多越好,如今自己接手了這一省多地,當然要解決這些饑民的吃飯問題,否則在闖軍境內再爆發饑民起義那簡直是笑話了,自己佔了陝西,豈不是等於替朝庭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連忙招聚起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馮師禮,洪承疇和許鼎臣等人相商救災事宜。
李鴻基和眾人說完了一下現今陝西情況,把眼望向馮師禮道:「馮愛卿是陝西巡撫,你先說說該怎麼個救災法。」
馮師禮向李鴻基行了一個禮道:「闖王,不知我軍有多少錢銀可濟。」
李鴻基道:「錢糧不用擔心,但既我所知,朝庭以前也有對災民賑濟,但效果不好,不知是何原因。」
馮師禮道:「從當崇禎元年以來,陝西大旱不斷,朝庭也是多次賑濟,但無奈杯水車薪,遠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才有各地的饑民不斷起義,而且向各省擴散,闖王從南方尋得各種旱物,實仍天賜闖王成功也,只要能撐到收穫季節,陝西再有乾旱,也可自足。」
李鴻基打斷他道:「馮愛卿,我問你有何賑濟辦法。」
馮師禮本想拍一下馬屁,沒想到李鴻基不耐,只好道:「闖王,若沒有旱地作物,陝西其實是死地,只有打出去才有活路,如今有了這許多天賜之物,闖王只需在各地設立粥棚,讓百姓能撐到收割季節便可。」
李鴻基一愣:「就這麼簡單,有人中飽私嚷怎麼辦,有人混水模魚怎麼辦,」對馮師禮這個名字,李鴻基原先的歷史中沒有半點映像,但想到即是一省巡撫,應當會有點真才實學,才讓他做了參謀次長,這雖然是對降將的一種重視,以便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但聽了此人這番回話,大失所望。
馮師禮連忙道:「大人可多派人監督,並嚴加分辨,自然可以杜絕有人貪污受賄。」
李鴻基搖了搖頭,道:「朝庭每次賑濟不是興師動眾,可我聽說賑災之款,能到災民手中的,十之不足一二,我不能再犯這個錯誤。」
馮師禮啞口無言,旁邊的許鼎臣忙開口幫他解圍,道:「闖王顧忌的確有道理,不過,大明上下貪污成風,所以非派人監督就有效,但闖王賞罰分明,帳下多是英傑之士,自不會貪百姓救命之糧。」
馮師禮對許鼎臣大為感激,忙道:「不錯,不錯,屬下也是這個意思,目前我闖軍清政廉潔,自不是大明官員才比。」
李鴻基笑道:「你們可以如此認為,但要知此事不可出一點差錯,不然一旦激起民變,我軍處境馬上陷入險境。」
兩人聽了都默然,李鴻基不甘心的問:「難道以前朝庭除了設粥棚就沒有其它辦法嗎。」
兩人都搖了搖頭,顧君恩道:「闖王,其實還可有另一種方法,以往各年,百姓在還沒到收穫季節時,時常到大戶人家打短王,以賺點米糧餬口,暫時渡過饑慌期。」
李鴻基大為讚賞:「不錯,不錯,這可比直接賑濟好多了,如今正是要渡過這一段饑慌期,闖軍就可以充當這個大戶,將百姓全都雇來打短工。」
許鼎臣明白過來:「不錯,這樣即可以減少浪費,又可以讓真正需要救濟的人才能得到實惠,而我軍還能得到勞役,將各地的城池修復。」
李鴻基道:「不,不需要用那麼多少修城,要用來修路。」
顧君恩大喜:「闖王高明。」
最需要民夫的工作就是修路了,這個工作只要有力氣就能做,而且道路修好了,對闖軍的好處太多,闖軍的正規軍已有一半士兵配發了火器,後勤壓力太大,而且大炮沉重,尤其不好遠送,如果能把各地道路修上一遍,闖軍的調動會大大加快,等於平添了許多軍力。
其他幾人也想了想,這確實也比單純賑濟要好得多,遂不再言語。
李鴻基於是大面積征發民夫,整個陝西和山西都成了一個大工地,全境都在大勢修路,商洛地區早已做出了水泥,原先只是用於在各城修築炮台。
李鴻基心想:「闖軍的戰鬥力至少有一半靠大炮,要修乾脆修成能讓馬拉著大炮跑的大路,這非得用水泥不可,下令把商洛的水泥生產擴大,並將配方公佈給一些大的地主壕強,讓他們有能力的也生產。
闖軍中有人不明白,水泥在炮台和城池方面很有用途,公佈開了勢必會讓朝庭知道,那不是洩密嗎,李鴻基只好耐心的和眾人解釋,不錯,公佈出來朝庭確實會知道,但如果朝庭要生產,水泥最大的用途是築城,修路,用水泥築城,闖軍的大炮照樣可以炸開,如果用來修路,闖軍的大炮遠比官軍的多,那豈不是替闖軍修路,眾人聽了大笑,這才釋然。
這天,李鴻基正坐在書房查看賀珍從各地傳來的報告,田玉珠坐在他的左側為他整理各種文書,邢秀娘在他的右側正在劈裡拍啦的算帳。
闖軍目前沒有象明朝那樣設六部,各種職能都以其它形式正存在,邢秀娘掌管了闖軍所有錢糧食,其實相當於闖軍的戶部尚書,田玉珠掌管了闖軍所有的文書收發,相當於明朝內相(即司禮監秉筆太監),只是有實無名罷了。
闖軍從一開始就因缺少讀書人,所以李鴻基兩個小妾得到重用,闖軍上下也都接受,但李鴻基如果想給她們正式的名稱卻又不可能,李鴻基本想讓能名正言順,沒想到剛露了點口風,不但那些明朝降官反對,就是原先跟著李鴻基的那些老人也群起反對,李鴻基只得作罷。
邢秀娘突然一聲驚叫,李鴻基抬頭一看,道:「怎麼啦。」
邢秀娘道:「不得了,夫君,這樣算下去,支撐不到幾個月,我軍就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