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河 戰太行 第一百四十四章 滿朝皆夷狄,上京誕皇子。夏國!
    夏國自來頗用宋國茶、絲、瓷器之屬,且廣通西域諸餘年未曾足用了,此請也在意料之中,近來聞說晉城商號滿江南,大金國權場中七成江南貨物皆在晉城商號進出,若夏國欲與宋國交易,倒是以晉城作榷場為宜,既能讓夏國稍得宋國財貨,又不致宋夏走得太近,進出皆在我大金國治內,是為兩便之策。此為臣一得之愚,惟陛下聖裁之。」韓企先皓首低垂,恭敬奏對。

    完顏亶在殿內再三踱步,久久方停步沉吟道:「朕原以為楊再興困守孤城,難有作為,雖收集山賊,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能夠有何危險?大金連年征戰,好不容易修養生息,朕實不願再起兵戈,去取一座孤城。然近來屢晉城商號之名,頗通南北財貨,楊再興欲效管子之策乎?地不過百里,民不過萬戶,而在大金腹心之地,將欲何為?」

    韓企先眼皮一跳,心知完顏亶對楊再興其實頗為顧忌,只是大金實在無力以舉國兵馬大舉南下,惟有姑息之罷了,當下寬解道:「陛下富有四海,諸藩國皆頓首稱臣,何須縈懷於區區百里之地?丞相一心為大金掃除天下,雖耗國力,而有功於後世。眼下諸般事務,以休養為最急,只須大金休養十年,天下可一戰而平,何況一楊再興?眼下晉城雖不通大金法令,然楊再興亦不敢舉宋旗出入河北,臣聞沿河諸城。晉商所到之處,頗助糧餉,未聞其有反志,此誠陛下之功,大金之福。或者王德佈於四海,冥頑之輩亦有教化之時。何必勞動兵戈?」

    完顏亶微微一笑,熟知史書地他自然不會被這等諛辭所惑,只是韓企先身為大金前兩朝內政第一人,所提皆是依足儒家治國之策所謂的「戰勝於朝廷」,這等大方略從來都是不會錯的,成敗之機在於執行者會不會走樣而已。讓完顏亶不能放心的是,韓企先之策雖然方便,卻不曉得其他臣子會不會同意。特別是四皇叔兀朮。

    果然,次日廷議之時,朝堂上一片紛紛擾擾,眾臣聞說夏國要與宋國開設榷場,都是嘩然反對,堂上漢臣皆默然不語,女真權貴則呶呶不休,謂:「藩國之間,偌多往來,豈是為臣之道?久後必為大金禍患!若要宋貨。大金國還少麼?只須蘭州、保安州、綏德州、東勝州、環州等地多送些絲、茶之屬,哪裡還須另辟榷場?」

    完顏亶見朝堂之上完全沒有君臣禮法,心中也自焦燥,只是喧鬧的不是皇叔們,就是堂侄兄弟,也不好發作。只得默默隱忍。半晌後才聽得兀朮大喝一聲:「都住了!」堂上眾人一凜,這才稍稍安靜些,畢竟領尚書省的丞相、都元帥手握天下文武大權,有「大金戰神」之譽,不是這班在上京作威作福地勳貴們能夠惹得起的。完顏亶臉色一變,隨後和聲道:「丞相深知南北諸般要務,必有良策,朕倒要請教於丞相。」

    兀朮自完顏亶所賜座位上起立。拱手道:「夏國十餘年謹守臣節,若不予通商,誠非上國風範,若令其與宋國往來過密。則有隱憂,老臣以為,莫如在大金治內設一榷場,著宋金雙方在其中交易,而由我朝轄制、抽稅,於各方皆為萬全之策,惟不許其交易馬匹、鐵器即可。」

    完顏亶隨即問道:「丞相之言甚善,諸位以為,若要宋國與夏國交易方便,榷場設在何處為佳?」

    眾臣心中同時冒出四個字:「晉城商號」!上京內分號已經開設了三個多月,雖然有其他客商也能夠送些江南財貨至上京,卻無一家能夠與晉城商號相比,眼下五國城中諸宋人皆習慣了使用上京分號的物品。而上京城中女真權貴,只要想買江南產品,也會第一個叫僕從到晉城商號去察看,分號店面廣闊十餘丈,店中夥計除了晉城來的二十餘人,還在上京聘了四十餘個夥計。若非楊再興不想招人關注,上京分號的人手還可多上十倍,只是眼下也足以觀察上京動靜,能夠為晉城結交些女真權貴了,再多些反為不妥。

    此時正巧在上京的中京留守完顏亮越眾而出:「陛下,臣以為,莫如設在晉城為妙,既不乏夏人所需宋國貨物,又無須讓夏人渡河南下,甚是方便!」

    完顏亶看著這位英氣勃勃的好兄弟,心懷大慰,畢竟還是兄弟瞭解哥哥些。豈料兀朮肅容道:「楊再興不伏大金管束,若設榷場於彼處,何來抽稅之利,迪古乃(完顏亮)有失計較!」

    完顏亮臉色不愉,低聲道:「丞相大軍前往晉城,何愁楊再興不伏?」只是自家也久在兀朮軍中效力,哪裡不曉得楊再興厲害處,所獻之策也不過響應完顏亶之問罷了,哪裡敢和兀朮頂撞。身邊的幾位女真權臣卻聽到了完顏亮地話,都不覺掩口而笑。兀朮幾敗於岳飛,無人笑話,而楊再興以區區一座孤城,卻讓兀朮無功而返,在上京頗有傳言,道兀朮不復昔時之勇,是以眾人聞此言,深知完顏亮所指何意,自然失笑。兀朮雖然沒有聽得仔細,卻見眾人反應,也猜到些端倪,不由得怒視完顏亮,後者不自安,一邊垂首躲避,一邊在心中暗罵:「老東西,直如此不識時務,看你還能活到幾時!」

    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河內郡開國公宇文虛中見氣氛尷尬,出列道:「陛下,適才之議頗為可取,只是丞相所慮正是關竊所在,不若就令太原府、延安府於路抽稅,不必派遣朝臣到晉城辦事,豈不兩便?」

    此話一出,宇文虛中不待眾人表態,便退回漢官列中。女真權臣們本無可無不可。連兀朮細細思之,似無不妥,也只得附和,完顏亶就勢下旨,著人傳到晉城,令楊再興與夏人交易。同時上京城中分號早早就得知此事。大肆慶賀之餘,往兀朮、完顏亮、韓企先等人府中都送去厚禮,除了兀朮不置可否,其餘諸人接禮都是大悅。

    惟一不快地只有完顏亶,在宮中破口大罵

    幫老賊,怨不得南人稱為夷狄,哪裡曉得禮法!」豈皇后裴滿氏,厲聲道:「陛下。南人所稱夷狄,連我等也在其內,陛下雖然自幼小時即從韓先生之學,仍不忘了自家的女真族人身份,不可與漢人一般學那些個禮法典籍,而與女真臣子生怨。」

    —

    完顏亶聞言,氣得手足冰涼,卻是不好發作,原來完顏亶之母蒲察氏,本是阿骨打嫡長子宗峻之妻。宗峻死後嫁與宗干,宗干又娶了漢人女子陸正姑,此女為當年的大宋儀王聘妻,與儀王有兩個孩子,也帶入宗干門中。儀王卻是趙構的嫡親長兄,上京中人不滿完顏亶言行舉止類宋人。女真權貴紛紛目之為「漢家少年」,完顏亶只是從小受教於韓昉,受儒學影響頗深,史載「自童稚時金人已寇中原,得燕人韓昉及中國儒士教之。其亶之學也,雖不能明經博古,而稍解賦詩翰(墨),雅歌儒服。烹茶焚香,弈棋戰象,徒失女真之本態」,女真人卻編造說辭。道是完顏亶其實並非蒲察氏與宗峻所生,而是陸正姑帶過去的儀王之子,當今宋帝趙構之侄!

    是以裴滿氏語中帶刺,頗有影射此事的意思,完顏亶深知這等事不可辯駁,否則越描越黑,更加不堪,只是含羞帶怒,往賢妃張氏那裡去了。手撫張妃高高隆起地腹部,完顏亶才感到完整的幸福,這裡面是大金國的希望,未來地大金之主,朕在有生之年,必要掃除朝中舊宗族權臣,為此子將來掌握一個不下貞觀、開元的盛世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楊再興恰在晉城澤州府衙後院中,輕撫柔福小腹,漸漸高起的腹中,有趙構的外甥,還未成形的「楊懷南」。賜名之事,趙構之意昭然,雖然對楊再興、柔福無可奈何,但仍寄望於他們能夠心懷江南故國,不致割據稱霸而忘歸。楊志遠則由秋香、阿蠻帶著,雖不滿兩歲,卻已經在院中開始耍弄木頭刀槍。與楊再興相比,趙構已經不育,完顏亶長子早夭,哪像楊再興這般成果豐碩!

    紹興十三年六月,完顏亶終於迎來了第二個兒子完顏道濟地降生,有了第一個孩子完顏濟安地早夭,宮中如臨大敵,照料得精細之至。大喜過望的完顏亶當即大赦天下,因張妃是漢人,連往年間羈絆在上京的漢人士子都遣返了不少,且封才出世的孩子為魏王,與宗干之子完顏亮一起領中京留守。完顏亮聽說一個嬰兒與自己共事,哈哈大笑,心中卻是對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皇兄感到一陣惡寒。昔年宗干深知完顏亶將成為天子,是以讓韓昉教導他,卻另聘了學識聲望皆不如韓昉的張用直教導親生子完顏亮,已經在小迪古乃的心中播下不平的種子,眼下完顏亶雖是大喜之下地隨意之舉,卻讓完顏亮完全沒有感受到與初生嬰孩之間地叔侄之情,而是對完顏亶多了一層忌恨。

    此刻,下旨令夏國在晉城與宋國交易的詔書,才分別抵達晉城和大夏國,楊再興早早就從上京分號得到消息,知道完顏亶已經同意由晉城設宋、夏榷場,還不甚意外,只是早早就讓商號們打聽夏國所需要的貨物,並在江南廣為搜集,成批北運。江南多地是當年參加過對夏貿易的舊商號們,只是眼見榷場設在晉城,心知又只能旁觀了,但為了沾上些利潤,還是積極出謀劃策,提供了大量絲綢、茶葉、瓷器等夏國傳統上所需要的商品。

    高林打聽消息後,從鄂州返回晉城,向楊再興匯報:「夏國因隔了金國與吐蕃阿柴、脫思麻等諸部,已經十餘年不曾與大宋貿易,歷來夏國物產不豐,無榷場之設,則國勢難以為繼,且大食、波斯、于闐等國,亦仰夏宋交易以得江南諸物,若此榷場一開,可通西域諸國,於我晉城實有莫大好處,不惟各色稀奇物事由我晉城向南,只是夏國所產牛、羊、馬、駱駝、精鐵、金銀器皿等物,便大有好處。只是隔了太原府、延安府,路途不熟,有些不便處。」

    楊再興沉吟道:「太原、延安二府,守將多為番賊,原比不得漢軍,若是晉城商號往返,確有不便處,然我晉城軍卻不須承擔這些顧慮,只讓夏國客商將貨運到晉城來,再由我們轉賣至江南即可,一應交易皆在晉城完成,何必去管太原、延安?」

    當下二人細細商量,將太行諸道路關竅處如何佈置,夏商如何進出等項安排妥當,太行南部諸才重新開放,這還是靖康年之後地第一遭。次日岳雷領命,率部分赴太行諸,下達楊再興將令,既要便於行商通過,還須防金人趁機劫寨,各處老弱早已經撤得乾乾淨淨,但防禦工事器械卻比以往多了三倍。中不便通行處,還著人稍事整理,以便馬隊通過。

    這邊晉城忙於準備,那邊興慶府皇宮內,年方19的夏國卻拿著手中金國旨意,半晌作聲不得:「設榷場於晉城,庶令藩屬之邦可互通有無。」

    「這——這金主是何意?既已許夏、宋二國交易,復設榷場於晉城,聞說太行為宋人所把持,哪得讓商隊通過?」李仁孝在殿內,久久熟思之,未得正解。

    大夏當今國丈,西平公任得敬聞言,和聲道:「陛下,老臣聽說,那澤州府晉城卻是由『大宋神槍』,差點挑了兀朮的楊再興把持,太行諸亦在其轄下,晉城商號頗通南北之貨,河北諸路榷場,皆不及晉城規模,江南宋國財貨,大半由其輸往河北,與晉城交易,便與宋國交易無異,金主之意,莫非如此?」

    李仁孝點頭道:「詔書既下,先不論虛實,且著人貨前往,才探得明白,此事便有勞國丈了!」

    任得敬垂首竊喜,下令通告興慶府中各國行商,一時大夏國中頗為轟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