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無衣(一上)尋找楊公卿團伙的蹤跡耗費了博陵精騎三天時間,而擊潰它只用了小半個時辰。李旭親自帶領一千人正面頂住了楊公卿麾下七千馬賊的輪番進攻,張江、王須拔兩個率領四千輕騎迂迴到戰場側面,衝著剛剛加入楊公卿麾下的那些嘍囉們放了兩輪箭,然後,博陵軍便鎖定了勝局。本來就士氣低迷的新入伙者迅速崩潰,將絕望和恐慌傳給了楊公卿麾下所有同伴。流寇們抱著腦袋四散奔逃,害得眾馬賊也手腳無措。他們能看見官軍的數量遠遠少於自己一方,卻被官軍和自己一方的潰兵們壓得無法保持陣型。就在此時,李旭命令王君廓帶領留做後備的三百騎兵從正面給馬賊們來了個列隊穿插,陣型不整的馬賊們措手不及,被官軍從逆勢突破,砍翻了帥旗。接下來的戰鬥乏善可陳,不過是照例的追亡逐北。這其中唯一的亮點便是楊公卿的騎術,此子腿上挨了一槊,背後插著兩根羽箭,居然憑借一條腿的力量連續換馬,直到撲進一個滿是綠樹的山谷內,讓身後的追兵徹底失去目標。「不愧是曾經襲掠過陛下御輦的人,騎術好得沒法說!」鳴金收兵後,眾騎手們嘖嘖稱讚。李旭沒要求大伙非提楊公卿來見,所以眾人也不在乎此人最後的結局是死是活。格謙是被王薄和楊公卿二人聯手所害的真相已經放了出去,即便楊公卿能逃回豆子崗,恐怕高開道也會帶著首先兵馬打上門來問罪。「那些馬賊的騎術都不錯,可惜遇上了咱們!」驕傲向來是屬於勝利者的,特別是這支隊伍自出道來便擁有著不敗的記錄。「單個而論,他們身手也說得過去,就是組織得太糟!」也有人很謙虛,時刻能發覺對方的優勢。「壞就壞在姓楊的根本不知道怎麼用騎兵!」剛投入李旭麾下沒多久的王君廓扁著嘴,臉上的表情就像吃了沒放鹽的菜一樣難受。「可惜了那麾下那麼多的馬!如果給了別人…….」「給了別人,頂多逃得比楊公卿更快些!」從齊郡起便一直追隨在李旭身邊的張江笑著搖頭,「你別看騎戰這幾招說起來簡單,不過是『以強擊弱』四個字。可為了做到這四個字,咱們平素下了多少功夫?他楊公卿連手底下的嘍囉都要從別人處巧取豪奪,會有耐性自己煉兵麼?」「那倒也是!」王君廓扭頭看了看正從四下裡被輕騎兵們趕過來的俘虜,不無遺憾回應。被騎兵們臨時用繩子和木樁搭起來的圍欄裡已經圈了近七千俘虜。不遠處,還有成批的嘍囉被押過來。奉了李旭的將令,博陵軍士卒對被俘者盡量保持著客氣,但依舊有人因為試圖想逃走而被射死。還有個別躺在泥上裝死者因為挨不住面的冷,猛然從血泊中躍起身,負責警戒的輕甲騎兵立刻縱馬圍過去,要麼迫使對方接受被俘的命運,要麼將頑抗者當場格殺。每當有慘叫聲從左近傳來,圍欄內的俘虜群內便會湧起一陣騷動。一張張寫滿沮喪和愁苦的臉快速向慘叫聲起源的方位望過去。然後又如同被只無形的大手扭了般,快速轉回正前,低下去直對自己的靴子。一雙雙早已磨破了的靴子前端,腳指頭不安分露出小半截,沾著黑色的泥巴,還有暗紅色的血。等待俘虜們的命運將是五年以上漫長而堅苦的勞役,很多人有可能永遠不會活到被開釋那一天。但比起落在楊義臣手裡,他們的結局已經算幸運。後者認為只有死了的流寇才會徹底安分,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時,此人絕不會等第二次。「早知道現在,又何必當初!」手裡拎著皮鞭的司倉參軍郭方低聲議論。雖然和王君廓一樣出身綠林,但他並不認為俘虜們的處境值得同情。六郡百姓剛剛過上一年太平日子,無論誰破壞了這種安寧生活,都必須付出成倍的代價。況且郭方自己在受招安後也分到了不少荒,如今家裡正缺免費勞力使喚。「我不是同情他們!我只覺得楊公卿千算萬算,最後啥也沒撈到,實在有些冤!」王君廓唯恐引起更多的誤會,趕緊出言表白。「想那姓楊的之所以黑心吞了格謙等人的部眾,為的便是憑借手中人頭多,好去與竇建德等人爭一爭河北綠林總瓢把子的職位。被咱們兜頭一棒子打下去,總瓢把子的職位估計是沒指望了。即便僥倖能活著,將來也只有任人揉捏的份兒!」「那是他自己作出來的孽!我就沒看出來這河北綠林總瓢把子有什麼好當的!聽上去咋咋唬唬,好像有多大權力一般。實際上在百姓眼裡還不就是個賊頭兒,即便人家當面不敢罵你,背後也少不了翻扯你祖宗!」「那倒也是!」王君廓嘬了一下牙床,重複。他不願意反駁郭方和張江等人的話,內心深處卻並不贊同對對方的意見。如果楊公卿不是倒霉被博陵軍堵了個正著,憑借他潰敗前手中的兵力,已經足夠與竇建德、高開道等人一較短長。當賊在太平時代的確沒出息,但眼下是亂世,正為英雄建功立業的大好時節。只要能像李密那樣在山中站住腳,別早早碰上李旭這種剋星魔頭,假以時日…….幾個月前跟決定接受招安時,王君廓便覺得與其向李旭投降,不如去河東投李淵。但其他幾個當家都更欣賞李旭,因而他不得不隨了眾人。如今隨著對時局的把握和對兵道的切身觀摩體會,王君廓自覺羽翼漸豐,所以剛剛沉靜下去心便又活泛起來,每每站在河北綠林的角度,設想一番如果自己當初不受招安,而是率部潛逃的話,到底能有多大成就。只是約略一想,他便被心中的火焰燒得熱血彭湃。視野變開闊了之後的王君廓猛然發現,其實眼下河北綠林中並沒有真正的英雄。倘若有人像河南道的李密一般將眾豪傑整合到一處,再像李旭一般善待普通百姓,未必不能建立一番事業。進可爭霸天下,即便退,亦不失畫自守……「君廓,李大將對咱們可是不薄!」彷彿看穿了王君廓的心思,郭方向前提了提馬韁繩,以只有自己和王君廓兩人能聽見的聲音提醒。「嗨,我只是偶爾一想,你瞎操心個什麼勁兒!」王君廓四下望了望,臉紅脖子粗反駁。「我是怕你一時糊塗,讓咱們大當家,還有咱們家裡的老婆孩子都背上罵名!」郭方臉上的表情有些急,說話的聲音卻壓得更低,「咱們江湖上有句話說得好,寧往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你見我什麼時候辜負過人來!」王君廓給了郭方一個大白眼,一撥馬頭,向遠方遁去。跟在河東李家身後可能名標史冊,而跟在李旭身後,卻頂多過一段安穩日子,永遠和出將入相無緣。王君廓在招安之前便這樣說,現在他更確信自己當初的看法沒錯。李旭是個好將軍,好方官,好上司,甚至可以做好朋友,但同時也是個恩怨分明,不懂得審時度勢的蠢貨!在王君廓眼裡,李旭目前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將大伙拚命打下來的河間郡徹底納入掌握,然後偃旗息鼓,憑著七郡之積累可以爭霸天下的力量。而不是輾轉千里去河南,跟瓦崗寨算什麼殺師之恨。持這種觀點不只是王君廓一個人,事實上,博陵軍中很多非齊郡派系的將領都不看好進一步的遠征。瓦崗軍既然能擊敗張須陀,其勢力肯定已經不可小視,五千博陵輕騎過去,未必能如願給張須陀老將軍報得了仇。況且即便大伙擊殺了李密和徐茂功,成功給張老將軍報了仇又能怎樣?大隋的天下還會繼續亂下去,李旭學著張須陀的樣子四處救火,早晚會落到和老將軍一個下場。私下裡,王君廓曾經找過軍司馬趙子銘,隱隱向對方透漏出與其到河南與瓦崗軍死磕,不如保存實力,以應天下之變的觀點。軍司馬趙子銘認為王君廓的看法有道理,但他卻不肯帶頭向李旭進言。「大將軍能讓我和呂欽兩個帶著步卒守家,已經是最大的妥協。如果真的不讓他去一趟瓦崗的話,恐怕他這輩子心裡都不會安寧。你放心,只要我和老呂兩個人活著,大伙的後路便不會丟。況且夫人也會留在博陵坐鎮,有人敢趁機胡鬧的話,她那關未必過得!」素有軍師美譽的趙子銘拍著王君廓的肩膀,如是回答。說這話時趙子銘臉上寫滿自信,但王君廓卻敏感從其眼睛深處,看到了隱隱的擔憂。家園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