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養心殿內,劉子光正坐在康熙的寶座上,兩條腿翹在龍書案頂上一晃一晃的,手裡拿著吏部整理出來的漢官名錄踅摸呢。
當年滿清入關以後,大規模使用了漢族降官,因為滿人只擅長打仗,對於文化教育經濟等領域一竅不通,所以沿用了很多漢官,並且效仿漢人制度,廣開科舉,有短時間南明政治腐敗,倒也有些對明朝失望的南方讀書人跑到北京來應試,這些年以來滿清開了四次春闈,弄了幾百個進士,這些人裡面不乏有真才實學的人。
眼下劉子光和滿清曾經遇到的情況一樣,手裡嚴重缺乏文官,他紅衫軍裡全是能征善戰之士,攻城略地行,治理國家可指望不上他們,書院還在建設之中,暫時還無法提供文官,只好從滿清的降官裡面挑選了。
這本檔案裡記載著北京城內所有漢官的名字和履歷,劉子光一目十行看下去,挑了一些名字,用鉛筆在下面做了標注,然後對侍衛道:「去把名字下面劃線的人給我找來。」
侍衛這邊剛出去,那邊專門服侍劉子光的小太監就進來了,隔得遠遠的趴下奏道:「大元帥,皇上來給您請安了。」
如今的共榮皇帝每天早晚都要來給劉子光請安,大清的傳統是以孝治天下,身為劉子光一手扶持起來的皇帝,富綬自然要盡盡孝道了。
劉子光一聲:綬便恭恭敬敬地進來了,不是上朝的時候,皇上穿的是便服,一身明黃色的團龍馬褂,頭戴瓜皮帽,當中一顆大大的美玉,想比之下劉子光就寒酸多了,一件半舊的戰袍,橡膠底帆布身的戰靴,頭上連個帽子都沒有,但是人家的氣度在那裡放著了,大馬金刀地一坐,不怒自威。
富綬進門就磕頭,嘴裡還念叨著:「臣弟給大哥請安了,大哥身子骨可安好?」劉子光大大咧咧地說:「好的很,皇上也要保重龍體哦。」
就這兩句話,請安過程就算結束,然後富綬在劉子光派給他的八個黃馬褂侍衛護送下回他的乾清宮蹲著,沒有劉子光的同意,他連出皇宮的自由都沒有,更別提私自會見任何人了,這種日子比當年當太平王爺還不如呢,富綬這個悔啊,可是事到如今已經無法挽回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好在可以穿龍袍,稱孤道寡在太監宮女面前威風一下,不管怎麼說也是當了皇帝的,哪怕是兒皇帝也是皇帝啊。
不多時,劉子光挑中的漢官們就來到了養心殿外,老老少少一大群,有穿著自己訂做的明朝圓領官服的,有穿清朝式樣對襟官服的,但是全部都剪掉了辮子,老實說這群人裡面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德才兼備的,因為在漢人政權尚且存在的情況下,投降敵人,主動投靠敵人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但劉子光並不打算追究這些人道德虧欠的問題,他現在要得只是有才能,能治國的人。
劉子光好歹也算在官場上混過一段時間的人了,搭眼一看,隨便問幾個問題就能看出來一個人是否有才能,他採取的是挨個面試的辦法,輪流叫他們進來問話,可憐這些官員自詡滿腹經綸,書畫詩詞樣樣精通,可是在這位「太上皇」面前一點也施展不出來,人家只問幾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當滿清的官?對於自己的前途有什麼想法?對於這個國家的前途有什麼看法?雖然是三個極其簡單的問題,但是包含的內容卻是很多。
對於第一個問題,大多數人是聲淚俱下,後悔當初認賊作父為虎作倀,更有人表示當時情非得已身不由己;對於第二個問題官員們都表示願意繼續在現有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個別人還請求劉子光給他們更重一些的擔子;對於第三個問題,答案就很多元化了,但是總體上都是說天下必將一統,大明必將恢復往日的榮耀。
經過一番挑選,劉子光淘汰了一些人,又選中了一些人,在選中的人裡面最突出的有三個人,分別是熊賜履、李光地和高士奇,三人中熊賜履年齡最大,是順治十五年的進士,今年三十歲了,而李光地和高士奇都是康熙元年恩科的進士,還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三人都是南方人,熊賜履是湖廣孝感人,李光地是福建泉州人,高士奇是浙江錢塘人,千里遙遠的跑到北京來考進士做官,還居然考中了,說明確實有點真本事。
三人在漢臣中算不得出類拔萃的,官職也很低微,只是翰林院侍講、庶吉士之類的微末文官,但是他們在回答劉子光問題的時候驚人的統一,都是說就是為了做官才來北京應考的,對於自己的前途,都是表示願意從此忠於大帥,請注意是忠於大帥而不是忠於大明,這一點很容易忽略,但是卻很重要,對於國家的前途,三人都侃侃而談,一展所長,熊賜履從天下大勢講起,剖析了滿清失敗的種種原因和對未來的看法,大興貿易降低稅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是他的建議。而李光地則從科技方面講起,說滿清不注重科學技術,故步自封才導致軍事優勢的喪失,未來的戰爭必將淘汰騎射這種曾經輝煌的戰法,而是用大規模的火器部隊代替,而維持火器部隊則需要發展經濟,不斷進步,時刻保持科技優勢。高士奇則表示要想興旺國家,必要重視教育,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當今的科舉制度已經落後,必須加以改革。
這三個人的見解比較先進,和劉子光的想法很有相似之處,而且他們都是爽快人,劉子光寧可使用真小人也不喜歡用偽君子,文人和武人一樣,學得一身本領自然想換個封妻蔭子,他們毫不避諱就是想做官的說法讓劉子光覺得對胃口,這三人可用!
於是熊賜履被封為戶部尚書,李光地被封為工部尚書,高士奇被封為禮部尚書,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還是要交給自己人做,兵部刑部也不能讓外人把持,劉子光從紅衫軍裡挑出來幾個千戶級別的軍官擔任了這些官職,可憐這些軍官把紅戰一脫,就要當尚書大人,他們哪裡會當文官啊,幸虧這個共榮小朝廷所管轄的範圍不過是直隸一帶而已,天津安平山海關又都是明軍的軍管之下,所謂六部的命令連京城都出不去,所以也不算太為難他們。
李光地向劉子光推薦了兩個人,欽天監的洋員南懷仁和翰林院侍講戴梓,南懷仁是幫康熙鑄造大炮的功臣,而戴梓則是自幼喜愛機械、兵器,對此道頗有研究。
劉子光很高興,將兩人收歸帳下,算做紅衫軍的人,等回南京的時候一併帶回,南懷仁原本懼怕劉子光恨他幫清國鑄造兵器而降罪,哪知道不但無罪,還能去南京傳教,自然滿心歡喜,而戴梓能去夢寐依舊的南京大明皇家科學院京師理工大學堂學習,更是開心的了不得。
北京城塵埃落定,滿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朝廷裡根本沒有滿人的位置,僅有的幾個四品以上官職還是副職,為了保證太和殿上有幾個滿人裝點門面才刻意保持的。八旗兵們沒了兵器沒了戰馬,每日只能蹲在兵營裡坐吃等死,不過有小道消息說朝廷就快派他們出去打仗了,劉子光才不會放過他們這群不安定因素,只等時機合適便會將他們打亂建制,和綠營漢軍混編,發到山西去抄西夏人的後路。
不出劉子光的所料,南京的危局很快就解決了,上海水師的炮艦逆流而上,封鎖了洪承疇的退路,鎮江、蕪湖、合肥、江南各州縣的勤王兵馬也一起向南京開進,雖然不算精兵,但是多路開進也是很能給清軍造成壓力的。
南方水網密集,騎兵難以發揮優勢,那順格日勒的部隊搞了幾次圍城打援都失敗了,想狙擊人家結果被引到沼澤裡損失慘重。
洪承疇嘗試著攻城,才知道南京被稱為虎踞龍盤不是浪得虛名,防禦力量甚至比青島還要猛烈些,朱由校把京城能動員的力量都派上去了,兵工廠裡那些準備發往北方的先進武器全都招呼到清軍頭上,炮彈就像下雨一樣,洪承疇突擊南京講究的是個快字,既然一擊不中就得趕緊撤離,不然有被包餃子的危險,得虧他用幾條戰船吸引了明軍炮艦的注意力,連夜將軍隊撤回了北岸,倉皇北返了。
雖然京城之危解除,但是朱由校心裡總不是個滋味兒,連發十三道急電讓劉子光回來救駕,他居然不為所動,只說派李巖回來馳援,結果一聽說危險解除,硬是把在半路上的李巖部隊又給調了回去,這分明是不把皇上放在眼裡嘛。
朱由校的不滿劉子光並不知道,他只是憑借自己的判斷力認為洪承疇不會給南京造成太大威脅,如果牽扯了北京的戰局就是被敵人拖著鼻子走了,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如果當時全軍馳援南京,那戰事至少要被耽誤好幾個月。
愛新覺羅家的皇莊、避暑花園、行宮、獵場,還有國有的煤礦、工場都成了戰利品,上海證券交易所裡面,北票的價格再翻兩番,依然是有價無市,就連新增發的股票都被高價搶購一空,借助內部關係早就以發行價購買了一大筆戰爭股票的彭靜蓉和胡懿敏狠狠的爆發了一筆,如果將她們手上的股票變現的話,恐怕有千萬兩之巨。
劉子光就像是一個大企業的CEO,強行收購了大清這個市盈率很低的公司,從而使母公司的股票暴漲,大大賺了一筆。而且這位CEO並不打算吃干抹淨走人,他還要將大清這個公司繼續經營下去,創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