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握天下 第八卷 凌雲高天 流年往事(2)
    那天,被內侍送到睿王府後,我在王府正堂見到了深居簡出的睿王妃。wWw.b111.net

    按宗室的規矩,我本來應該稱睿王妃為皇嬸或者叔母,可是,在睿王行納徵禮當天,父皇將睿王妃的封誥下賜後,本應該由宗人府行文,確定睿王妃的家禮稱呼,當時的宗正卻堅持不在那道行文上用印,睿王派人詢問,年過七旬的宗正,顫微微地答覆:「本王不受那個女人的家禮!」我與睿王妃並不親近,不僅是因為禮制上的尷尬——我不想讓皇叔覺得難堪——更因為睿王妃對我從一開始就表現出的冷淡與排斥,這一點讓我不安了許久,直到確定皇叔並沒有因此改變對我的態度,甚至更加偏寵我時,我才放心,畢竟,皇叔當年為了迎娶這個妻子,不惜與所有人翻臉,對她的重視可想而知。

    睿王妃的出身很平凡,是個私塾先生的女兒,她本人嫻靜若秋水,卻不算美麗,更沒有任何高雅特別的氣質,宗正的態度代表了皇族宗室的態度,其中包括父皇,也包括一直對皇叔惟命是從的永寧王,因此,即使皇叔權傾天下,也只能對此事罷手。

    或許,更讓所有宗室無法接受睿王妃的原因是,她始終沒有生育——這也是她的心病,想必這個女人的內心始終是自卑的,即使皇叔對她已經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她仍沒有自信擁有這份深情。

    我的到來加重她的心病。

    直到她臨終時,我才知道,她始終都不懂,皇叔為什麼寧可過繼子嗣,也不願有自己的孩子。

    父皇對此的反應是一聲冷笑:「那個女人什麼都不懂!」在父皇看來,睿王妃根本不值得皇叔如此對待,因此,父皇在宗人府排斥睿王妃時保持了沉默了。

    現在想想,那也許是父皇一生中唯一一次拒絕皇叔。

    作為聖烈大皇貴妃唯一的兒子,所有人都希望皇叔將這一血統延續下去,父皇也不止一次地賜仕女給皇叔,可是,皇叔卻對王妃情深不渝,從沒有沾染其他女人,即使後來王妃過世,他也沒有納側收妾。

    那時我身邊早已是妃側妾侍如雲,也曾搜尋一些容貌肖似睿王妃的女子送給皇叔,可是,他都拒絕了,我無法理解皇叔怎麼能那樣深愛一個女人,皇叔從不吝於為我釋惑,唯有這件事,即使我幾次追問,他都閉口不言。

    皇叔的作為讓宗室只能將所有的不滿發洩在睿王妃身上,她的處境很尷尬。

    比如說,作為皇子,我需要對所有皇族王爵的正妃依家禮拜見,可是,宗人府根本不承認睿王妃有家禮之儀,也不肯將她列入皇族譜冊,在永寧王的斡旋下,宗人府退讓了一步,將其列入皇族譜冊,卻不敘家禮,參用永寧王妃之制,這意味著,她見所有同輩以上的皇族要行君臣大禮,見我這樣的晚輩,同樣要行禮,只是我要回禮。

    這不奇怪,宗室對皇叔血統的重視遠遠超過帝統,所謂「順淑為尊,聖烈最貴」,宗人府絕對不希望聖烈大皇貴妃的血統僅一代就斷絕,可是,皇叔不在乎。

    只要看看宗室對父皇的態度,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那樣不滿意睿王妃了,其實,有時候,我仔細想想,除了出身平凡之外,睿王妃並沒有任何不配為皇叔正妻的缺點,更何況,她的出身尚算良好,如果入宮,得到皇帝的寵幸,也足以得到二品的妃位了。

    可惜,她的丈夫是睿王,。

    我一直認為父皇足夠稱得上「聖明」了,史書上也對他評價甚高,所有人都認同:雖然太祖皇帝創建了元寧皇朝,也構架了皇朝的制度框架,但是,父皇才是真正建立完善皇朝制度的人,他將皇朝的基石壘起,用寬仁之心與律法權威將至略人從大正皇朝的血腥殘酷中解脫出來,讓所有的臣民真正從內心深處承認元寧的統治,如果日後,元寧皇朝能夠重寫聖清的輝煌,父皇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奠基人,而不是太祖皇帝,我深信這一點。

    可是,無論父皇多麼出色,都無法消除宗室、功臣的懷疑。

    睿王會做得更出色!——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睿王妃自然無法讓所有人認可她有資格配得上陽氏最尊貴的王爵。

    我承認,對於我而言,皇叔比父皇的影響更大,對皇叔,我滿心傾慕,甚至是將他視為父親一般敬愛,年少時滿腔的孺慕之情全在他身上,而他,也一直指引著我的人生走向,直到他過世之後,他的言傳身教仍然影響我至今。

    因為皇叔,我無法像對待其它元勳功臣的家族勢力一樣,對永寧王府不擇手段,因為他們是皇叔承認的親人;因為皇叔,我無法同意章懿皇后殺減聖烈大皇貴妃的儀制,因為那是皇叔最敬最愛的母親。

    無論在這兩件事上,皇叔對我用了多少心計,我都只能退讓,從五歲到二十七歲入主東宮,皇叔不僅充當著我在宮中的保護人,更親自教導我為人處世,手把手教我如何治國安邦,在這個世上,他是除了母親之外,唯一一個會關心我喜怒哀樂的人——他會在我到王府的時候,命下人撤去府內所有的燃香,因為我厭惡那些香氛,可是,身為皇子,我不能表現這種想法,只有皇叔發現我的這個秘密。

    這兩件事情,是他最牽掛的,也是他唯二不會退讓的事情,我無法拒絕,就如那時,面對滿地的血漬,我再恐懼,也不想讓他失望的心情一模一樣。

    所以,我對永寧王府網開一面,並且維持永寧王原有的儀制,而不是像對其它十勳王那樣,降低儀制,甚至貶爵、廢為庶民,我也將親祭聖烈大皇貴妃的溫陵寫入皇室的大禮制,斷絕後世殺減儀制的可能。

    儘管如此,我始終都認為皇叔不適合為帝。

    皇叔也從不諱言這一點,例如,他從不希望我學他的行事風度,在我元服禮的前一晚,他很清楚地告訴我:「淳兒,如果你想成就帝業,就認真地看清你父皇行事手腕,如果你只是想逍遙顯赫一生,就看著我吧!你想清楚,明天告訴我答案,無論你選哪一個,我都會助你!但是,這個選擇只有一次,如果日後,你改變想法,我會親自處置你!」父皇的性子很冷淡,或者說是很陰沉,我面對他時,總覺得不自在,並不是書上所說的帝王氣勢,而是彷彿被毒蛇盯住的陰寒,打心底直冒的陰寒,相信不是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那此功勳之臣總會說太祖皇帝是如何的磊落坦蕩、頂天立地、威加四海,其中深意不言而喻,皇叔卻總是一派光風霽月的器度,待人任何人都親切溫和,但是,永遠不**份,所有人都會在很短時間內為他折服,至少我沒遇到過例外。

    我同樣眩目於他的風度,只是,由於親近,我可以看清他的全部,而不只是他展於人前的部分,所以,我很清楚,皇叔的本性其實就是四個字——任性恣情,可是,這種本性被他完美地掩在隨性自恃的高貴優雅之下,無人察覺。

    也許,父皇是知道的。

    畢竟,我清楚地知道,皇叔與父皇獨處時是從不掩飾自己的,有皇叔在場,父皇的陰鬱會輕很多,至少,我會感覺自在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沒有孩子的關係,皇叔格外喜歡孩子,對皇族子弟都很好,但是,只有我在他的王府住過,他曾半開玩笑地說,因為他也是三皇子。

    真正的原因也許皇叔也說不清,但是,他對我特別的偏寵卻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甚至是在王妃不喜歡我的情況下,他仍然對我關懷備至,那時,所有人都認為,皇叔打算過繼我承襲睿王的爵位。

    在元服禮前,我也這麼認為,甚至想過,那樣的生活也很好,可是,我沒有想到,皇叔會對我說這麼一番話,因為他的話,我整個元服禮都過得昏昏噩噩,本來就一夜沒睡,又不知道該怎麼選,我的腦袋裡亂得像鍋粥,頭漲得難受。

    皇叔並不是開玩笑,睿王的權威朝野俱知,靠的就言必行,行必果。

    挑釁者,殺無赦。

    皇叔不喜歡皇后,溫陵整修之後,他不允許皇后入溫陵祭拜,父皇說皇叔是將聖烈大皇貴妃病情加重的緣由算到了皇后頭上,皇后又一次次地與皇叔作對,兩人的不和在朝中眾所周知,以至於按禮制冊嫡皇子為東宮一事在朝中無人敢提,皇后一系倒是提過,可每次都被皇叔駁回。

    父皇對皇叔的任性從來是縱容的,再說,父皇的身體很好,立儲並非迫在眉睫之事,他也就順從了皇叔的意見。

    說到身體,在與皇叔親近之後,我才發現,皇叔的身體並不好,皇叔說是先天不足之證,只能慢慢調養,即便有無數的名醫珍藥圍著他,每到初春、秋末,皇叔仍會病個兩三回,因此,每年,皇叔都會在宮中住些日子,父皇很緊張皇叔的病情,必要親自看問才能放心,有一次,父皇新寵的美人覺得奇怪,皇后冷言:「睿王妃那個出身哪懂得調養?皇上賜到王府的仕女都是知曉醫藥養生的,偏偏睿王殿下不沾二色,將那些仕女一一遣送,皇上還說不得!只有將他留在宮中將養,才能放心!」這話沒錯,卻讓皇叔與皇后的嫌隙更大。

    我知道這些,卻從沒想過要爭儲位,那時,我只有十歲,母親過世後,那段痛苦的經歷固然是刻骨銘心,但是之後皇叔對我關愛有加,我心中的憤恨也漸漸消失,那五年中,我真的沒有想過要爭權位。

    現在,皇叔要我決定以後的人生,我如何決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