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場同時進行的炮戰中,「貴陽」號與「武漢」號聯緬因」號的戰鬥算得上是最激烈,也是最為慘烈的。「緬因」號成為了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中發揮最好,戰果最豐富的,可其最終的結局並不比其他三艘姊妹艦好多少。
在還沒有開始轉向的時候,「緬因」號的艦長就發現了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與敵艦的距離太近了。如果「緬因」號也跟著「蒙大拿」號轉向的話,恐怕在轉向期間,對方猛烈的炮火就足以讓「緬因」號完蛋。而在此期間,「緬因」號只能用一半的火力反擊,而且還會因為戰艦全速轉向而影響到炮擊精度,打了也基本上與沒有打一樣。如果讓這位艦長選擇的話,恐怕他會直接向南航行,爭取在幾分鐘內衝破對方的攔截,然後逃離戰場。可是,當時引導艦隊作戰的是「蒙大拿」號上的司令官,而不是他這名戰列艦的艦長。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分析,三艘「蒙大拿」級確實應該直接南下,7000碼的距離,對於速度可以接近30的戰列艦而言,不過就是六分鐘的時間而已。即使當時三艘戰列艦的速度都只有十節左右(這是離港時的最大速度了),加上戰艦一直在加速,也不過就十多分鐘而已。相反,轉向的話,需要好幾分鐘,而且在完成轉向後還不能逃跑,必須要與敵艦決戰,勝算自然小了很多。
當然,絕不是說,三艘美軍戰列艦通過直接南下就可以逃出升天。首先,在其南下的時候,常薦新會採取相應的戰術來對付他們。其次,當時第三特混艦隊還有十幾艘驅逐艦沒有投入戰鬥,如果美艦南下的話。那麼這十幾艘驅逐艦上攜帶的魚雷也足夠讓它們全部沉入海底了。更重要的是,既然第三特混艦隊已經到達了,那麼其他的特混艦隊也就不會太遠,艦載轟炸機很快就能到來,而戰艦的速度再快也比不上飛機,結果仍然會被炸沉。也許正是因為考慮到這麼多地可能,第21特混艦隊的司令官才沒有讓艦隊突圍,而是希望在最後的戰鬥中也能夠幹掉對方幾艘戰艦,不讓艦隊白白犧牲掉吧。當然,更有可能的是。第21特混艦隊的司令官認為斯普魯恩斯會派遣轟炸機前來打擊第三特混艦隊,所以他必須要拖住第三特混艦隊,為斯普魯恩斯創造機會,到時候只要炸掉了第三特混艦隊,他們就不是白白犧牲了。
「緬因」號的艦長不會考慮得這麼全面,他只能決定自己這艘戰艦的戰術行動。也就在最初下達了全速轉向跟上「蒙大拿」號的命令後,「蒙大拿」就遭到了猛烈的炮擊,「緬因」號的艦長立即發現。跟著轉向,他地命運不會比前面那艘戰艦好多少,所以他立即又下達了半速轉向的命令,也就是說,「緬因」號的轉向角速度減少了一半。這讓戰艦成功的避開了對方打來的兩輪炮彈,最重要的是,在半速轉向的情況下,戰艦首部的兩座炮塔就更容易瞄準目標,能夠進行更為有效地還擊了!
六點四十三分,「緬因」號的艦長不得不隨時調整艦隊的航向。以規避落下來的炮彈。當時,也只有「緬因」號能夠做到這一點。在遭到轟炸的時候,「緬因」號受到的損傷最輕,戰艦上的綜合指揮系統沒有遭到破壞,艦長能夠指揮戰艦靈活機動。另外,槍炮長也可以指揮所有的炮塔同時開火。這兩點是很重要的,其他的幾艘戰艦正是因為無法統一指揮,結果很快就被幹掉了,而且還擊也沒有多少成效。
在艦長地果斷指揮下,「緬因」號避開了「貴陽」號與「武漢」號在前六輪炮擊中打來的絕大部分炮彈。而命中的幾枚炮彈也沒有造成致命的損傷。同時,「緬因」號在第三輪還擊中,還打中了「貴陽」號一枚炮彈,只是這枚炮彈打在了甲炮塔的正面裝甲上,而且命中角度太偏。炮彈被裝甲給彈了出去,沒有對「貴陽」號構成多大地威脅。,甲炮塔也只是沒有參加接下來的七輪炮擊而已。可是,這發炮彈已經讓「貴陽」號的艦長感到了危險,從而讓艦長把戰艦的航向向南偏了10度,爭取與敵艦拉開距離。而這樣一來,就導致緊跟其後的「武漢」號暴露在了前面,讓「武漢」號頂替「貴陽」號挨了不少的炮彈。
戰鬥打到了六點四十八分,「貴陽」號才首開戰果,一枚26穿甲彈擊中了「緬因」號A炮塔前方地艦體,炮彈穿過了裝甲之後又穿過了好幾塊艙室的隔板,最後在A炮塔前面爆炸,幾乎將「緬因」號的艦首水面以上部分給炸飛。可這裡並不是戰艦上的關鍵位置,也最多只是影響到了A炮塔的朝想前方地射界而已。
「武漢」號在此時已經挨了一發炮彈,美軍使用的輕型高速穿甲彈打在了戰艦地乙炮塔與艦橋之間,艦橋上的官兵大部分被震傷,而且炮彈還導致乙炮塔向右轉動的角度受到影響,不過影響也不是很大,只是乙炮塔的五分鐘後才打出了下一輪齊射。
僅僅幾分鐘,雙方的艦長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麼近的距離之內,雙方打出的穿甲彈都有著致命的威脅,不管誰的裝甲更厚,只要被打中,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也就是說,誰能夠更快把更多的炮彈打到敵人的戰艦上去,那麼誰就將是勝利者。結果,這讓雙方的艦長做出了不同的決策。
「緬因」號的艦長在這個時候決定加快轉向速度,盡快讓尾部的主炮投入戰鬥,毫無疑問,只要轉過來,那麼另外六門主炮對兩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的威脅將非常巨大,可問題是,在完成轉向後,「緬因」號還有多少的戰鬥力?「新罕布什爾」號就是在轉向的時候被摧毀的,「蒙大拿」號也不例外,在完成轉向的時候,基本上已經
了。如果「緬因」號也全速轉向,而不顧首向主炮I那麼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只是,當時「緬因」號實際上已經向左轉了近四十度,而且與對方的距離已經太近了,如果再不全速轉向的話,那麼就將更加危險。可以說,「緬因」號的艦長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同樣的,「貴陽」號在這個時候再次將航向向南偏了十度,準備繼續拉開距離。「武漢」號的艦長沒有下達轉向的命令,而是讓戰艦把速度降低到了11節,拉開與「貴陽」號的距離,避免擋住「貴]界,同時,也可以拉開與敵艦的距離。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貴陽」號與「武漢」號正在分開。de0325
到六點五十四分之前,「緬因」號因為受到了轉向的影響,還擊沒有收到什麼成果,相反,「武漢」號與「貴陽」號的炮擊卻熾烈了不少。在六點五十一分的時候,「貴陽」號摧毀了「緬因」號的A炮塔,僅僅三分鐘之後,也就是在「緬因」號完成轉向的時候,「武漢」號上的一發炮彈準確的命中了B炮塔,使「緬因」號首部的兩座主炮炮塔全部失去了戰鬥力。de0325
可以說,「緬因」號幾乎步入了另外兩艘姊妹艦的後塵,在轉向的時候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可是,有一點是不一樣的。「蒙大拿」號與「新罕布什爾」號在轉向前,其首部主炮就基本上被摧毀了,結果在轉向的時候,對手的打擊重點是艦體,特別是戰艦的中部,並且都因為戰艦艦體遭到了猛烈的打擊而最終完蛋。可「緬因」號在轉向之前,其首部的兩座炮塔都還有戰鬥力,在轉向的時候。也只有艦首受到了打擊,艦體地損傷並不嚴重。因此,在完成轉向的時候,「緬因」號尾部的六門主炮立即就投入了戰鬥,而且正是這六門炮,最終讓「緬因」號沒有完敗。
六點五十七分,也就在「新罕布什爾」號已經被摧毀,「南昌」號與「南京」號加速追了上來,準備加入對付「緬因」號的戰鬥時,從C炮塔打出的一發炮彈準確的命中了「武漢」號距離艦尾大概三分之一艦長。艦體的水線附近。這發穿甲彈直接穿透了戰列艦的側面垂直主裝甲,而後面就是戰艦上的心臟——鍋爐艙!位與戰艦左側的3鍋爐艙被徹底炸毀,而且3鍋爐艙與旁邊地4號鍋爐艙之間只有一層:gt;.板,並不是裝甲隔板,結果巨大的爆炸衝擊波還損壞4鍋爐,導4號鍋爐在兩分鐘後停機。也就是說,這一發炮彈就讓「武漢」號失去了一半的動力,使其最大速度降低到了18節。在當時看來。這還不算嚴重,雙方在交戰時的航行速度不過就14節左右,兩台鍋爐足漢」號繼續戰鬥了。可正是這發炮彈,最終讓「武漢」號錯過了接下來的所有戰鬥。
後來,「武漢」號在返回帝國之後進行了全面檢修,最終確定必須要更換兩台鍋爐,還要換掉3蒸汽輪機。而當時,帝國已經停止生產「新省會」級戰列艦,出口給波斯帝國的同級戰列艦上用的是最初使用地那種鍋爐,與「武漢」號上用的不一樣。而要重新生產鍋爐的話。就需要重新下訂單,還得讓鍋爐生產廠重新啟動生產線,這不但投入巨大,而且花的時間絕對不少。結果,「武漢」號在船塢裡一直呆到了戰爭結束都沒有能夠修復。對於在繼續戰鬥的海軍而言。這與被擊沉實際上並無多大的區別。
在「南昌」號與「南京」號追上來之前,「緬因」號還打中了「武漢」號三發穿甲彈,除了將尾部的丙炮塔摧毀之外,並沒有打中「武漢」號的要害部位。而「武漢」好當時並沒有退出戰鬥,而是一直堅持到了戰鬥結束。
隨著另外兩艘「新省會」級在七點前加入戰鬥,五分鐘後。幹掉了「蒙大拿」號的「南寧」號與「廣州」號也殺了過來,「緬因」號的囂張時期也結束了。在面對四艘,乃至六艘戰列艦地瘋狂炮擊下,「緬因」號的結局是相當悲慘的。
這艘戰列艦先後挨了一百多發炮彈,而且近三分之一的炮彈爆炸。在七點十二分。炮擊停止的時候,「緬因」號上被炮彈直接擊斃地官兵就在600以上。幾乎佔到了全艦官兵的三分之一。最後,在戰艦沉沒之前,又有大概700官兵沒有逃出來,只有不到600官兵僥倖脫險。「緬因」號是當時三艘「蒙大拿」級戰列艦中損失官兵最多的一艘。從這一點來看,這艘戰艦上的官兵的結局要比其他兩艘姊妹艦還要悲慘。
收拾「緬因」號的掃尾戰鬥沒有什麼可以多描述地,畢竟這種一邊倒的戰鬥也許算上是戰鬥,而是一場屠殺。直到「緬因」號上爆炸產生的硝煙升到半空中,戰艦上升起白旗,官兵們紛紛跳海逃生的時候,「南寧」號上的常薦新這才鬆了口氣。
到此時,第三特混艦隊地六艘戰列艦中,只有「南昌」號與「南京」號安然無恙,其他四艘戰列艦都多多少少有所損傷,其中「武漢」號的情況最為糟糕,「廣州」號地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貴陽」號也有一座炮塔出了問題,而旗艦「南寧」號的水上飛機庫被炸得稀巴爛。後來,常薦新不得不安排驅逐艦掩護「武漢」號與「廣州」號先行返航,而搶修好了炮塔的「貴陽」號則繼續跟隨艦隊行動。
在戰列艦之間的決鬥結束的時候,巡洋艦那邊的戰鬥也差不多結束了。比起戰列艦之間的戰鬥而言,雙方巡洋艦之間的戰鬥規模要小得多,不過卻要激烈得多。而且,性能差距,特別是在防護能力方面,雙方的差距並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