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作品相關 新唐史簡述
    唐歷133年(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唐帝國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軍掃蕩石國,攻佔了石國首都,斬殺石國國王,屠戮石國城池,石國王子逃王阿撥斯王朝(阿拉伯帝國),向阿拉伯帝國求援。高仙芝引唐軍兩萬,以及數萬聯軍奔赴迎戰,與阿拉伯帝國大軍戰與怛邏斯。兩軍激戰五日,聯軍噶邏祿部謀叛,被高仙芝鎮壓。兩軍鏖戰月餘,高仙芝出奇兵斷阿拉伯帝國大軍糧道,阿拉伯帝**隊敗退。

    唐歷137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殺邊令誠,率兩萬安西守軍「回京勤王」。唐帝國第一次內戰爆發。到唐歷137年,叛軍史朝義自殺,叛亂平息。高仙芝擁立越王李俙,郭子儀擁立太子李豫。內戰進入第二階段。唐歷162年,李俙與高仙芝在洛陽城被殺,同年代宗李豫,護國大將軍郭子儀亡。德宗李適登基,唐帝國第一次內戰結束。

    唐歷186年,唐帝國大將李存勳統兵十五萬攻打阿拉伯帝國,協助波斯帝國復國,唐帝國第一次西征開始。次年,唐軍攻入撒馬爾罕,波斯帝國遂立國都於此。阿拉伯帝國集兵三十萬於木鹿城。兩軍鏖戰三月,唐軍破城,殲敵二十餘萬。阿拉伯帝國退守哈馬丹城。唐軍進軍哈馬丹,與十五萬阿拉伯大軍鏖戰兩月,城破,阿拉伯帝國退守巴格達。

    西征第三年,唐軍協助波斯帝國復國,定都泰西封。李存勳拜大將軍,定西大元帥。唐軍留兵五萬,助波斯帝國整套阿拉伯帝國。從此開始,波斯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戰爭持續了兩百餘年。到唐歷388年,波斯帝國確定回教為國教後,阿拉伯帝國瓦解。此時,波斯帝國疆域東到印度河流域,北達高加索山脈,西瀕地中海,南抵印度洋,成為了西洋最龐大的帝國。其鼎盛時期,疆域一路拓展到了北非大西洋沿岸,並且出兵伊比裡亞半島,進軍歐洲。從此,波斯帝國與唐帝國世代修好,成為了唐帝國最強大,也是最為重要的盟友。

    波斯帝國的中興,改變了唐帝國的歷史發展,商貿,特別是海上貿易的發展,成為了當時唐帝國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唐帝國的紡織技術,絲綢,茶葉,造紙術,火藥等等都擴散到了波斯帝國,並且一路傳到了歐洲。東西方交往達到鼎盛時期。同期,唐帝國控制了裡海與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廣闊地域,成為了世界上疆域最廣闊的帝國。

    唐歷386年(公元1004)年,唐帝國航海家第一次到達馬達加斯加島,並且稱此島為「巨島」。五年後,第一支唐帝國的探險穿隊繞過了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唐歷399年(公元1017年),唐帝國第一支船隊進入了地中海,並與波斯帝國聯軍佔領了直布羅陀。從此,東西方海上貿易航線開通,大航海時代來臨。

    唐歷554年(公元1172年),唐帝國第二次內戰爆發。這次內戰持續長達一百五十年,期間唐帝國數度分裂成數個,甚至數十個小王國,中央政權幾乎徹底崩潰。東方世界陷入混戰。

    這是一次幾乎摧毀了整個東方世界的內戰,也是唐帝國陷入內亂最久的一次內戰。從唐歷554年到唐歷708年,內戰持續了154年,帝國數度出現短暫的統一,不過中央政權都迅速垮台。在持續了154年的內戰中,唐帝國的人口從5500萬銳減至不到2000萬,經濟面臨崩潰,民不聊生,國家凋零。

    唐歷708年,(新)唐帝國締造者,光武帝李隕輝起兵洛陽,建新唐帝國。唐帝國中興統一戰爭爆發,6年間,光武帝向波斯帝國借兵十五萬,逐一翦除帝國內地各**王國,到唐歷714年(公元1326年),唐帝國基本實現統一。

    經過了十五年的修養,唐帝國依靠發展商業,加強與波斯帝國的聯繫,唐帝國恢復元氣,現天津,蘇杭,廣州三地的手工工業初具規模,且唐帝國成為了東方世界最強大的商貿帝國。同一年,光武帝李隕輝去世,洪武帝李孝存登記。

    唐歷732年,帝國大將楊郁驄統兵25萬,開始征討邊塞叛亂地區。歷時十八年的「復邊戰爭」爆發。此次戰爭的目的是要恢復唐帝國以前的版圖,征討那些在唐帝國第二次內戰中叛變的邊遠地區的王國。波斯帝國出兵20萬相助。

    楊郁驄(唐歷688年——756年),(新)唐帝國頭號大將。早就曾跟隨光武帝征戰天下,屢立戰功,深得光武帝重用。早在光武帝末年,楊郁驄就請兵20萬,為帝國收復邊塞,不過當時光武帝沒有答應楊郁驄的請求,直到洪武地登基後三年,才命楊郁驄統兵西征。

    這也被西方國家稱為唐帝國的第二次西征。楊郁驄先後破滅十數國,滅突厥族,兵發烏拉爾山以西。他不僅僅光復了唐帝國的失地,而且還一路打到了黑海西岸。到唐歷750年,楊郁驄凱旋回京時,唐帝國再次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楊郁驄被後世尊稱為「帝國第一元帥」。

    唐歷826年(公元1444年),唐帝國第三次內戰爆發。

    這是唐帝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第三次內戰又被稱為「工業革命戰爭」。從新唐帝國建立,帝國商業,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出現了最初的資本家,商人與資本家的社會地位卻並沒有得到保證,另外帝國徵收高額的商業賦稅以及工業賦稅,官僚機構**,導致商人與資本家極為不滿。

    這一年,唐帝國頒發了《禁海條令》,一改光武帝定下的以商業立國的基本國策,採取封閉鎖國政策,嚴重威脅到了商人與資本家的利益。結果,蘇杭,廣東兩地首先爆發資本家起義,接著兩湖(洞庭湖,鄱陽湖),天津,以及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內戰很快就擴大到了帝國各地,資產階級組織武裝軍隊,要求帝國廢除《禁海條令》,給予資本家,商人政治權利。

    第三次內戰的第一階段持續了八年,在中央軍隊的迅速鎮壓下,起義軍隊損失慘重,被迫轉入地下活動。資產階級革命跌入低谷,不過戰爭並沒有結束。

    唐歷834年,西安與洛陽兩地爆發學社運動,軍隊殘酷鎮壓參加運動的學生。第三次內戰進入第二階段。資產積極起義再次爆發。這一階段內戰持續了六年,資產積極軍隊得到了全面武裝。最後佔領了西安與洛陽,帝國皇帝被迫接受資產階級的條件,廢除《禁海條令》,改組朝廷,成立帝國內閣,並且成立帝國下議會,給予資本家,商人參政大權。

    在內戰結束後的五十多年裡,帝國仍然處於動盪之中,保皇運動,資產運動,以及來自東面的倭患都在威脅著帝國的存亡。直到唐歷897年(公元1515年),張紹廷出任帝國首相,帝國內部動盪才逐漸平息。

    張紹廷是第一位平民(資本家)內閣首相。他一共連任四屆,其執政期間,推行了大量的資本主義改革法規,並且拉攏了大批開明貴族,加強了對舊地主的鎮壓,並且改革帝**政制度,正式成立了帝國陸海兩軍,將帝**隊掌握在了內閣,而不是皇帝的手裡。這其實也就標誌著,帝國正式形成了君主立憲制,皇帝失去了對軍政大權,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帝國最高統帥,而帝國的行政大權已經落於內閣手中。

    同時,張紹廷還建立起了完善的議會制度,帝國上議會(貴族議會)只有象徵性的權力,下議會掌握了議會實權,並且具有了監督內閣政府,以及立法這兩項大權。張紹廷還為帝國建立起了第一套公平的,公開的,完善的法律體系。採用了「案例審判原則」。這也是後來帝國法律體系的基礎,成為了帝國法律不斷完善的根據。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張紹廷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現代意義上的唐帝國的締造者。雖然他出身低微(一名普通的工人的兒子),沒有任何的裙帶關係(其妻子也是工人出身),沒有參軍的經歷,甚至可以說沒有多少個人資產。但是,他為唐帝國建立起了一套實行了四百多年,而且仍然沒有過時的政治,軍事,法律體系。直到現在,張紹廷首相的雕塑仍然屹立在帝國首相府的庭院中。而張紹廷博物館則是帝國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唐歷949年(公元1567年),扶桑,也就是現在的日本爆發內戰,隨後出兵入侵朝鮮王國。唐帝國派兵協助朝鮮王國擊退了入侵軍隊,隨後帝國出兵干預日本內戰。這是帝國海軍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參加對外戰爭。

    日本內戰持續了一百多年,後在唐帝國的幫助下,日本天皇擊敗了以德川家康為首的番軍,重新建立中央統一政權。後來日本花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向唐帝國學習經驗,也先後完成了各種資本主義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不過,在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政體中,天皇仍然具有部分國家實權。

    從唐歷1050年到1178年(公元1668年——1796年),唐帝國聯合波斯帝國與西方列強,即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共和國,瑞典王國,威尼斯共和國等國為爭奪海洋控制權,進行了長達128年的戰爭。

    歷史上,這場歷時一百多年的戰爭被稱為「東西方百年戰爭」。戰爭的焦點就是東西方兩個最強大的國家(集團)為爭奪海洋控制權,爭奪世界各大洋的霸權。而戰爭的根本仍然是商業以及海外利益。戰爭分成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唐歷1050年到1078年。唐帝國與荷蘭共和國,西班牙帝國,大英帝國爭奪印度次大陸,非洲東部與南部的殖民地,還有印度洋上的制海權為主。期間爆發了四次大規模的海戰,即科蘭巴海戰(唐歷1054年),孟買海戰(唐歷1062年),霍爾木茲海戰(唐歷1066年),馬達加斯加海戰(唐歷1074年)。另外還爆發了五次大規模地面戰爭,即亭可馬裡登陸戰(唐歷1055年),古裡包圍戰(唐歷1058年),孟買戰役(唐歷1063年),波斯戰爭(唐歷1066-1072年),以及馬達加斯加戰爭(唐歷1074-1078年)。

    這一階段的戰爭主要都圍繞著印度洋地區的霸權展開,西方列強打擊的重點不是唐帝國,而是波斯帝國。通過這一系列的戰爭,唐帝國最終確定了在印度洋地區的霸權,並且將這一霸權保持了數百年之久。

    因為波斯帝國成為了西方列強的主要打擊對象。唐歷1055年,波斯帝國皇帝塞留斯五世遭到刺殺,皇太子即位,為馬哈木圖三世。隨後,波斯帝國爆發革命,並於唐歷1068年退出戰爭,西方列強則趁機向波斯帝國大舉進攻。革命在唐歷1074年達到**,波斯帝國危在旦夕,唐帝國派遣遠征軍進入波斯帝國,一方面穩定住波斯帝國的西方戰線,另外一方面協助波斯帝國鎮壓國內叛亂。波斯帝國內戰在1082年結束,馬哈木圖三世與商人資本家集團達成妥協,承諾進行憲政改革,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第二階段,從唐歷1088年到1122年。唐帝國在穩定了波斯帝國的局面,並且已經確定了印度洋地區的霸權後,開始向西推進。這一階段的戰爭主要圍繞著非洲大陸上的殖民地展開。因為雙方的戰線都很漫長,再加上殖民地比較分散,後勤保障困難等等原因。在這一期間的戰爭中,小仗打了幾百場,可大規模戰役卻很少,值得稱道的大勝仗也寥寥可數。雙方在非洲與南大西洋上的爭奪持續了34年之久。

    從唐歷1123年開始,戰爭進入第三階段。此時波斯帝國皇帝已經是塞留斯六世,這是個開明的皇帝,在其登基之後就立即宣佈完成憲政改革,還政於民,仿照唐帝國的模式,成立了議會,內閣政府等等由貴族,商人,資本家控制的權利機構。到唐歷1122年,波斯帝國的憲政改革基本上完成,國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唐帝國也在之前的三十多年時間裡積聚起了強大的力量。隨著兩大古老帝國再次恢復了實力,戰爭逐漸變得對唐帝國與波斯帝國有利了。

    唐歷1125年,唐帝國與波斯帝國的遠征軍分兩路進軍。其中東線以波斯帝國為主,唐帝國的地面遠征軍為輔,大軍從歐亞大陸橋殺入歐洲,橫掃巴爾幹地區,兵力直指歐洲腹地。東線以唐帝國遠征軍,特別是海軍艦隊為主,在迅速攻佔了加納裡群島,馬德拉群島之後,又攻佔了亞速爾群島,並且在北非登陸,準備進攻直布羅陀要塞,打通進入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戰爭在這一年進入到了第四個階段。在此前一年,法蘭西帝國爆發革命,革命政府與唐帝國,波斯帝國簽訂和平條約,退出戰爭。而在整個第四階段的戰爭中,爭奪的焦點都在地中海的制海權上。交戰雙方的主要兵力仍然是海軍。

    唐歷1128年,唐帝國遠征軍攻佔直布羅陀要塞,打通了進入地中海的海上通道。唐歷1147年,唐帝國海軍遠征軍炮轟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國投降,退出戰爭。唐歷1152年,波斯帝國遠征軍與唐帝國遠征軍橫掃中歐平原,結束了瑞典王國在中歐地區長達數十年的霸權地位。唐歷1158年,波斯帝國遠征軍繞道北非,與唐帝國遠征軍聯手進攻西班牙帝國,三年後,西班牙帝國戰敗。

    西班牙帝國戰敗後,戰爭平息了八年,大英帝國,荷蘭共和國與唐帝國,波斯帝國媾和,希望能夠體面的結束戰爭。唐帝國與波斯帝國也在前面的戰爭中耗盡了國力。另外波斯帝國皇帝塞留斯六世在唐歷1162年駕崩,波斯帝國無心再戰。交戰雙方開始進行和平談判,不過,在戰爭還沒有結束時的談判並沒有多少效果。

    唐歷1173年,一艘唐帝國的遠洋商船在北大西洋上遭到了懸掛大英帝國國旗的掠奪艦攻擊,數十名船員被殺害。這本來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件小事了,問題就在於,一名船員逃了出來,在海上漂浮了三天後被一艘經過的唐帝國巡洋艦撈了上來。這成為了第五階段戰爭的導火索。

    這一階段,是唐帝國單獨向大英帝國與荷蘭共和國宣戰的,波斯帝國並沒有派兵參戰,只是向唐帝國遠征軍提供了物資等方面的援助。到唐歷1175年,唐帝國遠征軍已經在北大西洋上集中了近百艘主力戰艦,其他各類艦船五百多艘,集中了一支擁有五萬地面兵力的遠征軍。

    從唐歷1175年到唐歷1177年,唐帝國遠征軍首先打擊的是相對較弱小的荷蘭共和國,並且用海軍封鎖了大英帝國。唐歷1177年,阿姆斯特丹被唐帝國遠征軍攻佔,荷蘭共和國投降,退出了戰爭。當年年底,唐帝國遠征軍在愛爾蘭登陸,愛爾蘭宣佈**,大英帝國在此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唐歷1178年秋,在五十多艘主力戰艦的掩護下,兩萬帝國遠征軍在泰晤士河下游登陸,隨即唐帝國戰艦逆流而上,炮擊白金漢宮,大英帝國在十日後宣佈投降。這場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戰爭到此結束。

    通過128年的戰爭,唐帝國不但獲得了全球霸權的地位,而且唐帝國海軍也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鍛煉,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鼎盛時期,唐帝國的海外領地面積達到了本土面積的1.5倍,唐帝國海軍的戰艦航行在世界各個大洋上,而飄揚在唐帝國海外領地上的金龍旗永遠都在太陽地下。從此唐帝國也得到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同樣,這長持續了128年的海上戰爭也讓唐帝國元氣大傷,五十多萬海軍將士在這場戰爭中陣亡,其中不少是祖孫五代同為帝國赴難。後來,帝國海軍在大沽港外建立了一座海軍軍人公墓,在寧波建立了第二座海軍軍人公墓,這也就是帝國海軍軍人公墓的來歷。而戰爭的直接結果,是唐帝國在東方世界的影響力反而迅速降低,對日本這類懷有狼子野心的國家不再具有統治能力了。

    這場戰爭對整個歐洲地區今後數百年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瑞典王國的沒落,以及遭殃及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沒落,歐洲中部地區分裂成了數十個小國家。原來的莫斯科大公國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帝國,並且在歐洲東部地區迅速擴張,其觸角一度深入了歐洲中部地區。威尼斯共和國沒落後,亞平寧半島上的數個王國迅速強大,特別是撒丁王國的崛起,意大利王國出現了統一的徵兆。法蘭西帝國革命遭到鎮壓,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出現在了法蘭西,他就是後來幾乎統一了歐洲大陸的拿破倫。荷蘭共和國在歐洲海域的商運統治地位瓦解,大英帝國迅速的取代了荷蘭共和國,成為歐洲地區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國戰敗,導致了葡萄牙王國的崛起,兩國之間的戰爭持續了三十多年。可以說,從唐歷1178年開始,歐洲大陸陷入了戰國時代。

    此時,在世界的東方,唐帝國並沒有因為勝利而獲得多少好處。反而因為在上百年時間裡將精力主要集中在了世界的西方,忽略掉了身邊的一個嚴重的危險,同時還忽略掉了新大陸上的變化,可以說,這場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東西方戰爭,實際上沒有給唐帝國帶來任何好處。

    唐歷1184年(公元1802年),日本再次出兵進攻朝鮮,反叛唐帝國,謀求西太平洋海上霸權。唐帝國與日本持續了近百年的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唐歷1184年到唐歷1211年。唐帝國主要採取戰略防禦,在朝鮮半島,以及琉球群島,東南亞地區等地與日本僵持。同時,唐帝國迅速做了戰爭動員,將部署在西方的遠征軍抽調了一大半回來。而在這一階段中,雙方爭奪的焦點是漢城與琉球島這兩個地方。

    爭奪漢城的戰爭打了三次,前兩次唐帝國都以防禦為主。唐歷1208年爆發的第三次漢城戰役唐帝國在防禦穩固後採取主動進攻。因此,第三次漢城戰役也被稱為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從此開始,到唐歷1211年,唐帝國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入侵朝鮮半島的日本軍隊趕出去,而朝鮮國王也重新回到了漢城。

    爭奪琉球島的戰役打了兩次。第一次是唐帝國海軍歷史上的一大恥辱。從大西洋遠道回來的艦隊在巴士海峽遭遇日本艦隊伏擊,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結果唐帝國不得不放棄了反攻琉球島的計劃,並且在唐歷1201年將駐守琉球島的兩萬多軍隊撤了出來。唐歷1210年,唐帝國海軍開始反攻,重點就是琉球島。光復琉球島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唐歷1211年春,到年底,琉球群島全部光復。

    從唐歷1211年到1222年是為期十一年的休戰期。日本數度想與唐帝國媾和,唐帝國也需要時間恢復國力,因此雙方之間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小規模衝突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到唐歷1222年,唐帝國已經有足夠的實力遠征日本,而日本也在西方列強的幫助下恢復了元氣,建立起了一支擁有四十多艘主力艦的強大海軍艦隊,其地面兵力擴充到了五十萬,準備與唐帝國評死一戰。

    戰爭的第二階段,也是雙方的僵持階段。海洋是主要的戰場。在此期間,雙方海軍爆發了十二次大規模海戰,第三次琉球島海戰,宮古島海戰,兩次濟州島海戰,對馬島海戰,朝鮮海峽海戰,呂宋島海戰等等。日本在西方列強的扶持下,勉強的應付著唐帝國強大的進攻。

    唐歷1244年,唐帝國與朝鮮王國聯軍登陸對馬島,第二階段戰爭進入了**,雙方圍繞著對馬島打了四次大規模海戰,並且在這座島嶼上鏖戰近兩年。對馬島爭奪站後期,唐帝國派遣五萬遠征軍登陸,最後在唐歷1246年攻佔了對馬島,然後在唐歷1247年攻佔壹歧島。

    從唐歷1250年到唐歷1270年的20年間,唐帝國內部爆發了一系列小規模動亂,主要就是持續不斷的戰爭導致唐帝國不堪重負,百姓負擔非常沉重,國內反戰呼聲非常強烈,並且最終導致唐歷1250年的長沙暴動,1252年的重慶暴動,1253年的福建農民暴動,以及1254年的廣州工人起義。國內動盪打亂了唐帝國的戰爭安排,同時不得不將更多的軍隊用來鎮壓國內暴亂。到唐歷1270年,暴亂平定下來的時候,日本也已經恢復了元氣,西方列強也紛紛崛起,唐帝國錯失了消滅日本的最佳機會!

    唐歷1271年,日本海軍偷襲那霸港,戰爭再度爆發。而唐帝國國內動亂已經平息,而且有了十多年的修養機會。戰爭進入第三階段,決定勝負的階段。

    唐歷1273年,唐帝國海軍取得第四次琉球島海戰的輝煌勝利,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唐帝國海軍奪取了西太平洋制海權。唐歷1274年,鹿兒島海戰爆發,日本海軍殘存戰艦幾乎全部被摧毀,唐帝國海軍開始封鎖日本沿海,並且一度殺入日本內海,炮轟日本沿海工業重鎮,封鎖日本內海港口。唐歷1277年,唐帝國遠征軍登陸九州島,拉開了全面反攻的序幕。唐歷1281年,唐帝國海軍艦隊殺入東京灣,炮擊日本皇宮,當年秋,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日本承認戰敗。

    實際上,唐帝國與日本的戰爭的本質仍然是唐帝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戰爭。西方列強在遭受了一次慘痛的教訓之後,知道在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無法正面抗衡唐帝國與波斯帝國。因此,西方列強選擇扶持日本,鼓動日本的野心來對抗唐帝國。在整個唐日戰爭期間,西方列強向日本輸送了大量的戰爭物資,並且通過貸款等方式向日本提供了數十億元的戰爭經費。特別是到了戰爭後期,幾乎所有的日本海軍主力戰艦都是由西方列強提供的。換句話說,西方列強是借日本之手在消耗唐帝國的國力。相比而言,唐帝國並沒有在這場戰爭中向波斯帝國求援,因為歷史上,東方的海洋就是唐帝國的勢力範圍,唐帝國絕不允許任何列強到東方來與自己競爭,就連盟友也不例外!

    唐帝國再次贏得了勝利,卻也只是一場慘痛的勝利。到唐歷1281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唐帝國已經是遍體鱗傷,這一年唐帝國的經濟水平仍然維持在唐歷1150年左右的樣子,也就是說,在長達130年間,唐帝國幾乎沒有得到多少發展!相反,在這130年間,西方列強的經濟翻了至少二十倍,而幾個主要西方列強的經濟總和甚至超過了唐帝國。雖然在一戰爆發前的十多年時間裡,唐帝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可以用奇跡來形容。到唐歷1295年,唐帝國佔了全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超過了西方列強的經濟總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時候,此時的「日不落帝國」已經走向了夕陽時期,唐帝國將要面臨最嚴重的挑戰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