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符如火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採茶戲團(中)
    了劉若雲的支持,楊青茹心裡踏實了此。但她也並彼繃茹右跟牛三立表態,而是著手起草通南採茶戲團展方案,這期間還走訪了原通南採茶戲團的一些老人,包括原來的導演、舞美、男女演員等,對他們的生存狀況也做了較為詳盡的調查,這些人中,有的在做生意,有的去了外地劇團,有的在外面打工,大家格互還有些聯繫,尤其是春節期間,都是要聚一聚的,其中大多數人的夢想,就是能恢復通南採茶戲團。那怕自己不能回到這個團裡。也願意看到它恢復。有的人說著說著。還會激動地流淚,甚至有人號啕大哭。

    關於採茶戲團的展,楊青茹認為要分幾步走:

    第一步,短期內還是要以歌舞為主,兼顧採茶戲,可以精選一些採茶戲片段,讓觀眾逐步瞭解和接受採茶戲。

    第二步,先排練傳統採茶戲。如《梁山泊與祝英台》,這個戲在八十年代都還在上演,唱腔非常成熟、優美,在老一輩觀眾中印象相當

    刻。

    第三步,適時推出現代新編採茶戲,如《杜鵑山》,當然,能創作新的劇目就更好了。到了第三步,通南採茶戲團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採茶戲團。

    當然,作為未來的團長。楊青茹也有自己的弱點:外行。自己雖然在鄉里也演過戲,但那是演著好玩的,離專業水準差太遠,外行領導內行,能不能樹立威信?但是,楊青茹也想過,自己並不想從劇團撈到什麼好處,而是想和那些真正熱愛採茶戲的人一道,為恢復和展通南的採茶戲做點實事,這一點很快就能證明。當年,牛三立是怎樣在冠山鄉樹立威信的?不就是真抓實幹嗎?

    大致的思路已經出來了,楊青茹還是提醒自己,再想想,再想得周全一些,再把困難估計得足一些。別到時讓牛三立三問二問就問倒了。

    以牛三立對楊青茹的瞭解,他相信楊青茹應該會決定當採茶戲團的團長,儘管很難,但越是難,越能證明她的能力,哪怕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也是可以在幹事的過程中提高能力的前提是:在能力提高之前,還沒有被困難擊倒。

    這些年,恢復通南採茶戲團的呼聲一直就沒斷過,但就是缺一個挺身而出的人。

    牛三立把范平平叫到了辦公室。

    范平平一般都是跟趙鑒雄一塊見牛三立的,只是,近期趙鑒雄守在高公路工地上,很少回來。

    牛三立先問過了若雲養生茶的銷售情況,然後道:「原來,我是想,賣茶葉是我在官場上的一條退路。不當官了,還可以賣茶葉

    范平平琢磨著牛三立的話,沒作聲。

    牛三立道:「你怎麼不說話?。

    范平平道:「我在想,你怎麼突然說這個話?」

    牛三立「恩」了一聲,「我當然是有感而。你也做了這麼久的茶葉,也應該悟出一些東西了,茶文化,茶文化,茶是和文化揉合在一起的!我們的若雲養生茶,有道家的養生文化,所以。才會賣得這麼好,而且還帶動了農民種茶。話說回來,道家畢竟有些遠離人間煙火。所以,我們的茶文化還要想辦法更貼近民眾一些,在宣傳茶文化上。還應該有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你說是不是啊?」

    范平平聽了,頻頻兵頭:「你說的對

    牛三幕這才道:「平平,你喜歡採茶戲嗎?」

    「採茶戲?小時候看過,現在那還有採茶戲看?」

    「對啊,現在為什麼沒有採茶戲看了?因為採茶戲團沒了,以前是政府財政撥款,養著一大群人,現在搞市場經濟,政府的財力有限,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不大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養一大幫人了。但是,市場經濟,不等於不要文化,對吧?還得有人把民族和民間文化傳承、展下去,還得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我們的採茶戲,它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比京劇的歷史還長,憑什麼它就要在我們手裡消亡呢」

    范平平聽懂了一些:「你是說。讓我們茶葉公司支持採茶戲?。

    牛三立讚許地點點頭:「是這意思。採茶戲,採茶戲,為什麼叫

    「採茶戲,呢?為什麼不叫「插秧戲。呢?呵呵,這說明,採茶戲跟茶是有很深的淵源麼,它的源頭,應該就是起於民間採茶,就是到現在,比如鳳凰嶺的禽族同胞,他們就是唱著山歌在採茶的麼。

    而我們茶葉公司,賺了不少錢了。扶持一下地方採茶戲,是不是很有意義呢?」

    「我聽懂了范平平道,「早說嘛,繞這麼大一個圈子。」

    牛三立微笑道:「這不是繞圈子。這個道理要講清楚

    「道理我懂了,支持唄。」

    牛三立這才道:「通南縣準備恢復採茶戲團,準備讓楊青茹來當這個採茶戲團的團長。」

    「楊青茹啊?」范平平這才真的徹底聽樓了:繞了半天,還是為了楊青茹麼!

    再時孟感動!牛二古懷是想幫楊青茄的,總算沒枉費了楊青瞪及他愛得那麼深。

    「我明白了」。范平平道,「合作。雙贏,從長遠來說,如果採茶戲團安展得好,也是為我們茶葉公司作宣傳

    「是這意思。」牛三立道:「那這事就由你去運作了,不要急,等她來找你

    「我懂了。」

    這些天,通南要恢復採茶戲團的事情,也讓劉若雲激動不已。

    女兒張玉溪這次跟著周萍副書記去省城,還真出了故事了。

    那天,周蔣雷書記辦完事,臨走之前想起一件事:因為沒能說服楊青茹接受何勁松,得向何副省長道個歉,當面解釋一下,有機會再接著做工作。

    何雲濤對周萍雷書記很客氣,還堅持要請她吃個飯,這樣一來,張玉溪和司機自然也要參加,開始何副省長還把張玉溪當成了楊青茹,看著很滿意,直誇兒子有眼光,還把何勁松叫過來了,後來才搞清楚,張玉溪是周書記的秘書,而不是那個在幽州市團委的楊青茹。

    不過,得知張玉溪還沒有男朋友,何副省長先就敲打兒子:「你也是,人家小張這麼好,幹嗎就沒現?跑去追那個團委的女孩?這不是捨近求遠嗎?」

    這其實是暗示兒子,那個楊青茹沒希望了,這個張玉溪也不錯。

    周萍也聽出了何副省長的意思。笑道:「何省長,這事怪我,我要知道勁松還沒女朋友,我就先把小張介紹給勁鬆了。」

    何副省長高興地道:「現在也不晚啊,對吧?」

    何勁松因為楊青茹的拒絕,懊惱了幾天,後來,嫂子勸她:「算了。我估計那個女孩對牛三立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暗戀了,恐怕是刻骨銘心了,就是勉強嫁給你,心也不在你身上,算了吧。」

    何勁松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今天,周書記把張玉溪帶來了,何勁松此前也是見過張玉溪的,此時多注意了她一下,覺得張玉溪還真是不錯。漂亮豐滿,舉止也很端莊。只是。要他現在表態,顯然心理上還轉不過彎子。

    而張玉溪心裡卻是願意的,但她也是聰明之人,在何勁松面前表現的比較矜持,對何副省長,則主動敬了他幾回酒,可以說既端莊,又大方。表現十分得體。

    後來,何勁松表示:願意與張玉溪交往。

    這個週末,張玉溪已經應何勁松之約,去了洪城了。

    晚上,鄭南來了,劉若雲已經習慣了鄭南,總的來說,鄭南對劉若雲很不錯,相當體貼,二人在一起也有三、四年了。鄭南跟自己的老婆早已提不起興致,在劉若雲身上。卻如同煥了青春。

    當然,這事還是很隱秘的。

    聽說了張玉溪的事,鄭南高興地道:「這是好事啊,如果玉溪能嫁到何副省長家,也了結你一樁心事了

    劉若雲道:「我也差不多退休了。我想搬回通南去住,反正還有房子在那。」

    「回通南?」鄭南很是意外。

    「是,聽說,通南採茶戲團耍恢復了,他們想請我去當藝術顧問。」

    「你想去?」

    「想,張平山毀了我的舞台夢。現在,我也不能上台了,還是願意為採茶戲做點事。」

    鄭南知道,這個女人是已經想好了。之所以要回通南,一方面是為了採茶戲,另一方面,也是想離開他了。

    這女人跟了他幾年,柔順得讓他憐惜,而她卻沒提任何非分的要求,直到要走,也沒提。他還能說什麼呢?

    「好」鄭南道,「退休了,有點事做,也好。」

    楊青茹終於拿出了一個較為詳盡的方案,卻沒有直接去找牛三立,而是帶著方案來到了通南縣文化局。請現在的文化局局長甘建平審核。

    楊青茹曾經主持過縣文化局工作,當過甘建平的領導,甘建平對楊青茹就很客氣,仍稱她為「楊局長。」

    甘建平看過之後,大為讚歎:「太好了!」

    楊青茹微笑道:「甘局長,別斃說好啊,還要請你把關呢。」

    甘建平道:「方案是沒得說的,只是,我想知道,具體怎麼操作?有誰願意出來挑這個頭?採茶戲團恢復容易,如果再維持不下去,可就難辦了,那還不如不要恢復。

    「你說得對楊青茹點點頭,「所以,我想做這件事。」

    「你?」甘建平很驚訝:「不行吧?縣劇團團長,最多副科級,你是正科級幹部。」

    楊青茹道:「級別不是問題,總有辦法的,這樣吧,甘局長。你要不反對,就走正常的審批程序吧。」

    「這咋。沒問題,不過,這是大事。我要跟康縣長匯報,可能,最後還要經過縣委常委會討論呢

    「我知道。」楊青茹道,「那就靜候佳音了。」,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照忙。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