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勝利的權利,楊華認為將西夏的地名改上自己的統治。為了不對歷史做出太大的改動,他還是沿用了後世的地名。
其實,銀川這個名字真的好聽,塞上江南,白銀之川,必將是河東軍的樂土。
庫房太多,一時也看不過來,加上剛進城,事務實在太多,楊華也沒工夫一一將所有庫房都看過,便將清點數目的工作交給高昌,帶著眾人回到新設的西征軍行轅。
說起修改地名,楊華倒來了興趣。這次滅夏之戰,所有帶著黨項色彩的名字都要被抹掉。西夏本分為左右兩廂,現在楊華已經徹底拿下了左廂的銀川平原和後世陝西的東北部分。銀川平原到手之後,北面的河套平原無險可守,自然瓜熟蒂落。
也是說,西夏的左廂加上右廂的大部都將落到楊華手中。至於右廂殘留的甘州、沙州和三萬沙州軍,楊華也沒興趣理睬。這三萬人已經不可能對大局產生任何影響,且放到一邊容以後再說。
等河東西征軍各大將領和高官都來到行轅時,楊華先問了半天城中局勢如何。眾人回答說,已經接手城中各街區的防務,而十萬俘虜兵和民夫已經帶著俘虜退出城去等待整編。各街賑濟災民一事進行得很順利,城中百姓都感念楊華賑濟之恩,市井秩序井然。同時,各街區管制使已經接手民政,正在登記戶口,並徵集民夫搬運屍體,清理街壘,打掃衛生。
「嗯,不錯,記住了,我河東軍不可擾民,要讓百姓看出我河東軍和俘虜軍是不一樣的。」聽到城中秩序已經恢復,楊華滿意地鬆了一口氣。
於憶一隻躲在旁邊敢說話,見楊華難得地露出微笑,這才大著膽子問:「大人,俘虜軍如何處理,這麼多人,若放任不管,只怕將來是個禍患。」他一心要成立一個新軍,可楊華一直沒開這個口,他有些忍不住了。
說起俘虜軍,楊華這才道:「俘虜軍中的精銳已經部分補充進了我河東軍中,剩餘的你再從中選一萬人編練一支新軍出來吧。名字就叫銀川軍,這是一個混成軍團,除了步兵,還要編一千騎兵。」
聽楊華說要給於憶一千騎兵,軍中諸將都面帶羨慕。而於憶則歡喜得幾乎要笑出聲來,可是,楊華接下去地話卻讓他笑不出來了。
楊華:「銀川軍編成之後。立即開拔去河套。把那裡地牧場都給我拿到手。於憶。你以後就帶著這一萬人把我地牧場守好。注意監視漠北地蒙古人。」
「原來是要我去戍邊啊。這簡直就是流放。」於憶有些不滿了。
「怎麼。你不想去。不去我就換人。免去於憶銀川軍統制一職。調天武軍去做都頭。梁雲龍。你去做銀川軍地統制吧。」楊華隨口說:「你是馬販子。那地方應該熟悉吧?」
「都頭……」於憶幾乎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從一個統制官到都頭。其間地差別何止千里。
梁雲龍苦笑:「末將是騎兵軍官。沒帶過大兵團。再說。銀川軍那群渣滓。除了於將軍。沒人鎮得住。」
「是啊。是啊。」李鷂子氣沖沖地站起來:「梁雲龍是我地得力干將。游奕軍離不開他。別想從我這裡挖人!」
「我……還是我來幹吧。」於憶無奈地說。
「哼,軍人以服從為天職,還同我討價還價了?」楊華哼了一聲:「給你半年時間,秋後,我要看到大量的戰馬。」
「這才安置了一萬人,俘虜軍可有十萬。」趙行德斟酌著語氣說:「且,現在我軍又在銀川抓了七萬守軍,這麼多人如何安排,大人還請示下。」
楊華一拍腦袋:「我倒忘了還多出七萬人來。這樣,所有地人都解散,解送回原籍,編入地方廂軍。」西夏亦軍亦民,有點北宋鄉軍的意思。與其讓這麼多人呆在銀川,還不如都放回去。一來春耕就要到了,地裡還需要勞動力,二來也免得他們再生事端。反正這些傢伙也都搶夠了,應該有心回家過年去了:「高昌那裡撥些銀子下去,行德,你親自負責遣散軍隊。」
二人同時點頭。
「好了,我現在說說夏過併入我大宋之後,行政區如何劃分。」楊華也不同大家商量,直接說:「夏國的左右廂自然不能保留,左廂作為夏地的產量區和產馬地,獨立出來作為一路。名字就叫寧夏路好了。」
北宋地政區劃分為路、府、州、軍、縣五級,其中路相當與現代的省,府、州、軍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夏地實在太大了,有必要劃成兩路,以便於管理。
「寧夏,好名字。」關群擊節道:「有我河東軍鎮守,夏。」
眾人也都紛紛說這名字取得好。
楊華接著說:「至於夏地的甘、涼、沙等河西走廊地帶,加上六盤山、西安州,我打算合在一起,並為一路,名字就叫甘肅路吧。」
關群笑道:「主公,沙、甘兩州可還在黨項人手中呀。」
楊華輕蔑地說:「就那三萬人,我還不放在心上,也沒時間去收拾他們。我河東大軍即日將南下關中。到時候,就調劉琦他們去經略甘肅路好了。席貢他們也太無能了,居然拿張浚一點辦法沒有,他們不行,我親自去。」
一說起關中戰事,眾人心中都有些不快。同河東軍在寧夏高歌猛進不同,關中現在還一片爛,吳敏他們被張浚吃得死死的,被分割成華縣和陝北兩大塊,互不呼應,進退失據。
大家商量了半天將來如何管理寧夏,卻將李乾順給忘記了。
實際上李乾順雖然答應無條件投降,可現在還縮在皇宮裡。
在河東軍諸將看來,他已經被重重包圍,缺衣少食,手頭只有七千毫無戰鬥力毫無鬥志的侍衛,已經不能影響大局了。
良久,趙行德這才提醒楊華是不是該接受李乾順地投降了,並且對李家宗室也要做出適當的安排。
楊華想了想,因為他對這個時代地政治還不是很瞭解,難得用商量的語氣對趙行德和關群說:「行德、關群,我是這樣想地。在接受李乾順的投降之後,去掉他皇帝地稱號,貶為河間王。把他和宗室貴族內遷太原,就地看管。」
「本應如此。」關群點頭。
「大人弔民伐罪,黨項本為我大宋藩屬,早就該去除皇帝稱號了。大人承天意,順民心,想那李乾順也是心悅誠服吧。」關群也同意了。可就在這個時候,他跪在楊華身前,用激奮的語氣說道:「大人為我大宋開疆拓土,立曠世未有之大功。寧夏自唐末割據,迄今已一百多載,今日終於回歸我朝,全仰仗大人一己之力。大人一心為公,淡泊名利,至今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節度使,即不是宰相也不入樞秘,朝廷如此對待功臣,豈不讓忠義之士心寒。請大人啟奏皇帝陛下,進夏王之位。」
說到這裡,趙行德雙目淚流:「一想到朝廷如此對待大人屬下……屬下就心如寸割,夜不能寐啊!」
聽他這麼說,眾人慌忙跪在地上,大聲說:「請大人進夏王之位。」
楊華傻了眼,良久才道:「你們……你們這是在逼我呀。我只不過是想為國家,為民族多做一些事,個人的名利卻不怎麼放在心上。若被封王,傳了出去,天下人該怎麼看我?」
「我管他怎麼看大人!」楊再興柱著枴杖大叫:「他娘的,大人現在連個宰相都不是,他趙明誠和吳敏他們有什麼功勞,居然做了相公。我天承朝還不是靠大人一刀一槍打出來,太原的官家有什麼功勞。莫說一個王,就算是官家,大人也做得。」
楊華大怒:「楊再興你胡說什麼,來人,把他給我轟出去。」
楊再興一把推開衛兵:「我自己走。大哥,我最後再喊你一聲大哥,弟兄們拚死拚活跟你出生入死,圖的究竟是什麼,你還不清楚嗎?」
楊華拍案而起:「轟走,轟走!」
等楊再興瘸著腿離開,楊華這才歎息一聲:「名利於我如浮雲,諸君的心意我領了,都起來吧。」
「大人若不答應,我等就不起來。」眾人同時大哭。
楊華被他們哭得心煩,良久,才點點頭:「罷了,依你們的意思辦吧。」
「萬歲,萬歲!」
楊再興突然從外面衝進來,歡喜地大叫出聲。
楊華苦笑:「你怎麼還沒走?」
楊再興:「大哥不當這個王,我就不走。」
很快,趙行德擬了一份奏折,通報李乾順投降、夏地盡歸大宋一事。讓眾人聯名,請天承帝封楊華為夏王。
看著眾人這一番騷亂,冷眼旁觀的關群捏了捏鼠鬚,不為人知地點點頭:「終於要走到那一步了,封王之後應該賜九錫了,有意思,真有意思。趙行德這個傢伙還真會找機會,果然是個心機深沉之輩。楊華也成熟了,河東……河東終於羽翼豐滿了。」
奏折以快腳遞送回太原,接下來,楊華就該接受李乾順的投降了。
這個傢伙被圍在皇宮這麼多天,只怕已經餓壞了吧。
楊華站起身來:「安排一個盛大的受降儀式,時間就定在後天。行德,你全權負責。」
「遵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