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的大事上,劉太后不是一個很大膽的人,原本她是很傾向於與遼國和談的,但方羽與她說的話,讓劉太后終於改變了主意,方羽告訴她,和談也是要講究策略的,從歷次的宋遼戰爭中可以看的出來,遼國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厲害,現在的遼國更是外強中乾,根本就無力發動對大宋的大規模戰爭,小的戰爭打起來,以大宋的經濟實力來說,那是根本就不用擔心的事,最後,方羽又是老調重彈,再一次的提醒劉太后,現在真正的威脅是西北方的黨項人,他們才是如今大宋的心腹之患。
別人說的話,劉太后也許聽不進去,方羽說的話,雖然有一些劉太后並不是很贊同,但還是聽入了她的耳中,所以劉太后改變了主意,沒有立刻接見遼使蕭時攬,為的就是試探遼國這一次的反應,這十餘日,那蕭時攬的一切行動都落入了大宋的暗探眼中,上報給了劉太后,見遼國人並沒有暴跳起來,拂袖而去,劉太后心裡也有了一些底兒,對於與遼國和談有了更大的信心,同時對方羽的話也相信的更多了。
這一天的早朝,劉太后終於佯做被手下那些個主張和談的人說服,招見了遼使蕭時攬,這蕭時攬心知這場談判不好應付,不過他們遼國一貫採取的都是強硬的態度,這一回,蕭時攬自也不敢表現地軟弱了。當下裡擺出一幅傲慢的姿態走入了大宋議政的金鑾殿中。
「大遼使臣蕭時攬參見宋國皇帝陛下。」蕭時攬微微彎了下腰,算是行了個禮。
趙禎輕輕哼了一聲,道:「平身,不知貴使來朕的大宋有何要事。」
蕭時攬自是明白這宋國的皇帝在明知故問,首先向遼國的來使發了個無意和談地信號,也等於是告訴蕭時攬。宋國更傾向於武力解決事端,想到這的蕭時攬,心中微微有些歎息,自己這一次,只怕無法重複當年澶淵之盟的風光了。
「宋國的皇帝陛下,此次貴國的軍隊入侵我大遼國,並於析津府城門前殺我大遼國的驍軍候,如此肆意挑起戰端的行為。違反了兩國訂下的友好盟約,我主萬歲遣小臣來,就是希望陛下你給與我大遼國一個說法。」蕭時攬揚起頭來,神情上似乎有些傲慢。
「這位蕭使臣,你這話未免太強詞奪理了吧,貴國地那個什麼驍軍候,帶了四千兵馬進入朕的國境之內,殺了朕的數千百姓,又去攻打那行唐縣,行唐士兵被迫反擊。貴國的那個什麼驍軍候太過沒用,卻被區區五百朕的行唐士兵打的大敗,此乃咎由自取,朕念在兩國邦交二十年來一直比較友好,沒有向貴國追究責任,沒想到你們貴國倒是反打一耙了。」趙禎少年氣盛。見這蕭時攬態度傲慢,強詞奪理,當下裡便反駁了回去。
「陛下此言差矣,那些陛下口中的所謂百姓乃是我大遼的一批奴隸,驍軍候押送他們路過邊境,並不曾攻打過貴國的行唐縣,但那行唐守軍蓄意挑釁,引起了爭端。在混亂中,不但那些個奴隸被貴國的行唐守軍殺害,更令人髮指地是還殺害了我大遼的驍軍候以及三千六百名大遼將士,為此。我主萬歲非常的震怒,特遣小臣來向陛下討個公道。」蕭時攬此話說的極其無恥,不但顛倒了黑白,更將那些個被擄的大宋百姓直接說成是他們遼國的奴隸,一時之間,大殿上以八王爺為首地主戰派們俱是怒形於色。
趙禎終是年輕,沉不住氣,被這蕭時攬如此顛倒黑白的一通話,氣的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剛要發怒,簾後的劉太后輕咳了一聲,示意趙禎冷靜,趙禎聽到劉太后的暗示,強壓了怒氣,復又坐了下來,道:「蕭使臣你好一張顛倒黑白的嘴,天日昭昭,事情的真相大家心裡都明白,貴國若是坐下來好好地分說也無不可,若是想恃武力說話,朕也願意奉陪到底。」
「小臣說的句句屬實,何懼天日昭昭,我主萬歲派小臣來,也是看在兩國友好邦交了這麼多年,才讓小臣來宋,就是希望能與陛下心平氣和的商談此事,陛下若是總持著這個態度,我主一怒之下,揮兵百萬,那時,生靈塗炭可就願不得我主萬歲了。」到了這個時候,蕭時攬仍沒有放棄表示他的強硬態度,因為這次談判若不能從宋國得了較大地好處,他蕭時攬回國之後,耶律隆緒肯定不會給他好果子吃。
簾後的劉太后見這蕭時攬態度如此的奪奪逼人,似是有所憑仗,秀眉不禁微微皺了一下,心想難道方羽對遼國的國情分析是錯的不成,這個遼國使臣的態度如此囂張,不會是真想與大宋來
戰吧,劉太后此時心中微微有些猶豫,但已被方羽引路的趙禎卻不會猶豫,他很相信方羽說的話,那就是遼國已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國家,對大宋已經沒有多少的威脅了,趙禎自不會像劉太后一樣想那麼多,他見蕭時攬竟以武力相威脅,自然不會怕了他,輕哼了一聲道:「既然蕭使臣認為打上一場的好,那就請回吧,告訴你們的遼主,想打,那就打好了。」
趙禎這話一說出,大殿之中所有的人都呆住了,主戰與主和的兩派,都沒有想到趙禎這個皇帝這麼輕易的就向遼國萱戰了,劉太后則是想不到平日裡在自己面前很溫和的一個孩子,一說到戰爭就這麼瘋狂的不計後果,這些人裡面,最覺得意外的是蕭時攬,他根本就沒有想到宋國的這個皇帝這麼好戰,這麼強硬,他原本只是想威嚇一下宋國的皇帝之後,要些兒好處就收手了。可現在看,以前對付宋國地那一套百試百靈的手段已經不行了,當下裡蕭時攬的心中急思對策,以期能夠與宋國展開談判。
「吾皇萬歲,此事萬萬不可如此草率,還當從長計議才是。」一名老者越眾而出。跪在金階之前,大聲的勸阻道。
蕭時攬一見有個老頭出面阻攔宋國皇帝的決定,心中大喜,恨不得上前狠狠的親上那人幾下,趙禎一見那人乃是禮部地一個官員,心中恨不得走下金階去狠狠踩上那人幾腳,心想這個老糊塗,你這個時候竟然跑出來搗亂。你這官不想當了不是,朕成全你就是,當下狠狠瞪了那老者一眼,道:「桑愛卿,這麼一大把的年紀了,還來上朝,也是挺辛苦的啊,不如這樣吧,你把這官服脫了,回家養老去吧。」
「皇上。微臣死不足惜,可是微臣還是要勸皇上,這戰爭一事,不可輕啟開端,否則這天下大亂,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為之遭殃啊。」那老者不斷的向著趙禎磕著頭。一幅死忠到底,仗義直諫的神情,那種涕淚交流的表演,倒是感人肺腑的很。
劉太后一看這事鬧的,要讓別人看笑話了不是,當下出聲道:「桑卿快起來吧,這事,今日就議到此處。明日裡再說吧。」
劉太后打算就此結束今日地早朝,反正這種兩國談判的事不是一日兩日就能談好的,只是今日之事被那個桑老頭一搞,等於給蕭時攬吃了顆定心丸。也等於讓他佔了上風,這蕭時攬哪有不乘勝追擊的道理,當下再上前一步,道:「陛下,小臣已在貴國滯留了十幾天了,之前貴國一直遲遲不給與答覆,我主萬歲已為此事等的不耐煩了,今日若是再不給與答覆的話,只怕我主萬歲做出點什麼事情來的話,會引起什麼後果,小臣也不敢妄言。」
如此赤裸裸的威脅,正是少年氣盛的趙禎哪裡受的了,復又站了起來,冷笑了一下,道:「你們遼國既然這麼想打仗,那朕就奉陪到底好了。」
趙禎說完,也不顧在場地眾大臣怎麼想的,拂袖而去,趙禎少年心性,自然是沒有太多的顧慮,對於趙禎的離去,蕭時攬倒沒有太在意,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宋國的掌權者是劉太后,在那簾後的劉太后看了看還一臉傲慢地站在那裡的蕭時攬,想了一下,大宋國好歹也是擁兵百萬,也不能讓遼國太過於得寸進尺了,當下裡吩咐郭槐,宣佈了退朝,劉太后轉身而去,沒再理會那個表情已經有些愕然的蕭時攬。
以方羽對歷史的那點兒瞭解,也認為這個時候不應該與遼國開戰,就未來而言,遼國不是一個大的威脅,黨項人也不是最大的威脅,真正的威脅是未來的金人與元人,所以方羽對趙禎進言地方略是先對付黨項人,使之不能讓他們從大宋的疆土上分離出去,其後才是想辦法削弱北方各族的實力,當然,最好的地辦法其實就是在他們沒有強大起來之前同化他們,不過這是一件極為巨大而長久的工程,絕非十年二十年就可以辦成的事情。
趙禎與劉太后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方羽為什麼把北方那些弱小的民族看成大敵,但還是贊成了方羽的意見,第二日的朝議上,宣佈了以晏殊為首的談判團,與遼國的蕭時攬展開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在爭爭吵吵中過去了二十餘日,終於達成了一個新的協議,大宋每年給絹增加二萬,官瓷五百件,茶葉一千斤,新式白酒一萬斤,鹽二萬斤等等的一些奢侈品與生活必須的用品,遼國允許大宋每年在遼國境內購買馬五千匹,牛一萬頭,羊三萬隻,兩國邊境上的貿易集市增加到二十個,由兩國共同管理,這一系列的條款,在明面
,遼國是佔了很大的便宜,所以蕭時攬在心中還是比對大宋而言,主要的目標就是馬匹,有了馬,大宋才可以建立起一支較大的騎兵隊伍,有了騎兵,在以後與黨項人的戰爭中才不會那麼被動,至於遼國所得到的東西,看起來價值很高,但對於遼國的國力,卻無太大的幫助,比如鐵器,在方羽的建議下,已經變成了禁止輸出地物品。同時也提高了民間走私某些物品的打擊力度。
總的來說,這個協議還是比較平等的,雖然大宋要白給遼國一些東西,但這一次,遼國也同樣被迫允許了大宋購買馬匹,這在原先來說。馬匹這種物品遼國是不會賣的,這一次大宋等於是花了點高價來買遼國的馬,對於大宋來說,能買到馬就行,價錢高點無所謂,以大宋地財力來說,這其實算不得什麼,對於遼國來說。有了這些東西,似乎也可以緩解遼國的財政緊張,對遼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諸多的好處。
宋遼兩國簽下了協議後,滿意的蕭時攬在第一時間派了快馬去向耶律隆緒報功,至於方羽這個所謂的罪魁禍首,雖然沒有被簽入送往遼國的條款裡,但大宋方面同意了今年的輸絹使臣由方羽出使,算是給遼國一個變相地應允,這樣雙方在這件事上誰也不丟面子,當然。趙禎與劉太后是不願讓方羽入遼國的,只不過方羽自己同意了,趙禎與劉太后也不好說什麼,在趙禎看來,這個大哥是為了大宋的安寧才這樣不顧危險的,而在劉太后看來。方羽這樣做是不想給她添太多的麻煩,要說劉太后多多少少的是有些在乎方羽的,就她心裡而言,也是不願方羽到遼國去涉險的,但方羽自己做出了決定,劉太后除了讓方羽帶上那支騎兵隊伍之外,還再授意趙禎給方羽升了官,在朝議上公開宣佈了出來。這一次,劉太后因為方羽要去那樣危險的地方,她也就再顧不得旁人的閒言閒語了。
這次給方羽升地官確實有點太出格了,從一個九品的芝麻小官升為了六品的朝議大夫。連升這麼多級還不算,方羽又兼任了一個六品的驍騎尉一職,這種文職與武將兼於一身,直把其他的大臣弄得眼都紅了,倒不是說眼紅方羽的官位,區區一個六品地官職,在滿朝多是一二三品這樣的大員面前,六品是小的可憐的,問題就在如此之快的陞官速度上,那是不能不讓那些已成老頭的大臣們心生嫉妒的,吃飽了沒事的那些官員們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些跳了出來,讓來大殿聽封地方羽有點了明白了,為什麼後來範仲淹領導的改革只運行了一年便被人打壓破產了,這些個官僚地主階級聯合起來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點,再往後一些,那王安石的變法,儘管得到了皇帝地強力,也最終失敗了,不說王安石的那種種的錯誤,只怕就算王安石沒,最終也會被這些個官僚們給攪黃了。
當然,方羽陞官這只是一件小事,影響不到別人太多的利益,所以當朝中的那些個大員們大多數還是保持了沉默,不就是一個六品的職位嗎,何必為了一個這樣不入流的官職惹得皇上不高興的,要知道,這朝議大夫與驍騎尉的職位是沒有人數限制的,皇上想封八個十個的,根本就是一句話的問題,無非就是朝庭要多拿出一些錢來多養一些閒人罷了。
劉太后對那些反對者來個不理不睬,由得趙禎在大殿上對這些人訓斥了一頓,不給這些人一點厲害的瞧瞧,還真翻了天了,這麼點小事情也敢跳出來亂叫,這讓劉太后心中對這些人也有點兒厭煩,趙禎見那些人被自己訓老實了,心中很是高興,當了皇帝這麼久,這一次是讓他感覺最痛快的一次,整個人的臉上也因為這種痛快而顯得紅潤。
當下裡在大殿上商議了出使遼國一事,方羽是做為使臣之一,本該再選一位與方羽同去,但一眾大臣均覺得這次的遼國之行絕對是壞事兒,是以無人願去,一個個把頭低著,生怕劉太后點到了自己的名字,劉太后一見這種場面,那還不明白情況,當下裡打消了再給方羽派上一名助手的想法,由方羽自己安排自己的副手。
最後議定了出使的日期後,方羽退出了大殿,前往辦理自己新的官職手續,然後便是等著出使遼國的日子,方羽卻沒有想到,他這一次離開汴梁,竟是一去二年多的時間。
世事蒼茫,變幻如雲,方羽這只蝴蝶的翅膀,對歷史的扇動是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