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卷天下 第六卷 黃巾之亂 第三百一十四章 兵發江東
    第三百一十四章兵江東

    感謝亞汶?斯達克的寶貴月票真心感謝

    袁紹率大軍在磐河與公孫瓚打得你死我活,袁軍全軍壓,不要命地動了進攻。一夜之間,冀州軍像是一支全新的軍隊,勢不可擋。幽州公孫瓚頓覺壓力巨增,已是連敗了數場,戰線也從磐河退到了幽州境內。

    冀州、幽州形式漸漸地明朗了起來,袁紹的冀州軍佔居了絕對優勢。

    曹操扛著替父報仇的大旗,兵徐州。徐州牧陶謙在得知真像之後,是悔恨莫及。曹軍十萬勇不可擋,數日之間就攻破了徐州數座城池,向徐州城逼近。曹軍所過之處,極盡殺伐之能事,攻陷一城,殺光一城,比屠夫還要凶殘,引得天怒人怨。

    雖然天下有識之士都明白曹操的真正意圖,曹操名報父仇,實是要取徐州。但這又能怪誰?人家陶謙陶大善人,送給了曹操一個不得不出兵的理由,否則他就不孝了。

    在這兩大勢力大舉而動的時候,袁術也坐不住。他也召集手下文臣武將,主動出擊,去搶地盤,擴大勢力。袁術的目標是壽春,他選中的對手是揚州刺史劉繇。繼袁紹、曹操之後,袁術大舉進兵壽春。

    從一九一年四月開始,在鎮西軍兵出荊州的刺激下,各路諸侯一反以前不溫不火的態勢,一改往日打鬧的作風,戰事逐漸升級。大漢天下,從北到南,無處不是戰火連天,敵對雙方投入的人馬更是動輒數十萬。

    戰爭是軍備展的動力,繼鎮西軍第一次使用投石車之後,投石車已經在戰場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各方攻城的第一利器。

    投石車原理簡單,構造也不複雜,各路諸侯在得知鎮西軍使用投石車的消息後,使出了渾身解數,紛紛仿製,各式各樣的投石車先後出現在了戰場。

    雖然這些諸侯們造出的投石車在威力面還與鎮西軍的投石車有點區別,更沒有火油彈這種利器,但比起其他攻城器械來,投石車在遠程打擊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使攻城方法更具多樣化。

    就在天下群雄打死打活之時,此次事件的導火繩,天下第一諸侯皇甫劍,又採取了觀望態度。鎮西軍在奪取荊南四郡之後,天下人都以為鎮西軍要一舉攻取荊州,但鎮西軍停下了攻伐的腳步,沒有動靜了。

    夏口現在成了荊南的大本營,皇甫劍坐鎮的太守府就是這個大本營的指揮中心。鍾繇、顧雍、伊籍這幫文臣負責荊南政務,甘寧、黃蓋、祖茂、黃敘、孫策、周瑜等將領負責軍隊的訓練,郭嘉、徐庶負責謀略策劃。

    對於徐庶的到來,皇甫劍當然是十分欣喜的,直接將這位大才調到了自己身邊,和郭嘉一起構成了戰前參謀部。

    在鍾繇、顧雍、伊藉等文官的努力下,荊南四郡的建設很快就走了正軌。

    軍隊方面,除了原有的五萬銀狐營將士、五千親衛,皇甫劍又下令從四郡降兵裡面挑選出了五萬人馬,組建了鎮西軍第八營鳳翔營。鳳翔營以南方士卒為主,又從其他大營抽調了一批精銳老卒充當基層骨幹組成。鳳翔營只配備了兩千鐵騎,其餘都是步卒。皇甫劍組建這支部隊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南方氣候,南方的山地叢林作戰。

    皇甫劍任命周瑜為鳳翔營主將,孫策為鳳翔營副將,以兩員將擔綱。

    時間轉眼之間到了十月,南方四郡已是政局穩定,天氣也開始變冷。就在十月一日這一天,皇甫劍一紙召令,召集鎮西軍文臣武將,齊聚夏口太守府。寂靜了數月的鎮西軍又將有了新的動作,各地細作馬將這一最新消息傳遞四方。

    太守府中皇甫劍一身暖色輕裘,高居,看著站立兩廂的文臣武將,面色平淡,他已適應了這種大陣式。

    「諸位,我軍已在江夏休整數月,鳳翔營整編也已完成,現在是該讓你們展示實力的時候了。本將任命李傕為銀狐營主將,祖茂、韓當為銀狐營副將,郭嘉為隨軍軍師,你們的目標是武陵郡,將劉表在江南的最後一個據點給本將拿下來。」

    「諾」李傕、祖茂、韓當、郭嘉高聲接命。

    「甘寧率一萬錦帆軍,周瑜、孫策率五萬鳳翔營,兵出江東,本將也與你們同行」皇甫劍看著甘寧、周瑜、孫策三人,說道。

    荊南四郡在鎮西軍眼裡只是一道開胃菜,皇甫劍此次出兵的真正目標是江東,是他前世東吳的立國之地。在世人都以為鎮西軍要強攻荊州的時候,皇甫劍卻下達了兵出江東的命令。

    「諾」甘寧、周瑜、孫策三人躬身接令。周瑜、孫策二人更是眼中金光直冒,沒想到皇甫劍不僅讓他們單獨領軍,而且還將打下江東的重用交給了他們。

    「荊南政務由顧雍、伊藉全權負責,鍾繇隨本將一道前往江東。」在對諸將作好安排之後,皇甫劍又進行了一系列人事任命。

    「遵命」三人領命。

    隨著皇甫劍的一聲令下,平靜了多時的鎮西軍又是刀槍赫赫,邁出了他們統一天下的步伐。鎮西軍在荊州的各支軍隊都調動了起來,作好了大戰的準備。

    一時之間,荊南大地,又是風起雲湧,戰雲密佈。

    大江之,一支龐大的艦隊順流而下,在這支龐大艦隊後面是一艘巨型大船。這艘大船當然就是皇甫劍的坐艘「諾亞主舟二號」了。皇甫劍站在高高船樓之,吹著冷冽的江風,心沉似水。他的心思卻是到了廬江皖縣,那裡有江東二喬,兩個絕世美人。

    鎮西軍一路東向,勢如破竹,大軍沿途所過,大郡縣望風而降。一個月時間,鳳翔營就推進到了江東重鎮曲阿,周瑜、孫策都是鋒芒畢露。孫策勇猛無匹,與其父孫堅極為相似。而周瑜用兵奇詭,每每出兵都是出其不意,算無遺策。兩人一正一奇可謂是配合無間,初次作戰的鳳翔營也是越戰士氣越高,逐漸向強軍邁進。

    卻說揚州刺史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是漢室宗親,太尉劉龐之侄。本來揚州的州治是在壽春,六月時袁術大舉進兵壽春,劉繇抵敵不住,只得帶著手下重臣武將逃到了江南曲阿。可沒想到,曲阿他還沒坐穩多久,比袁術更可怕的鎮西軍來了。

    劉繇在得知鎮西軍離曲阿不遠時,是一個頭兩個大,趕緊召集手下眾臣商議對策。

    「主公勿驚某願領一軍屯於牛渚,就是鎮西軍有百萬雄兵,末將也能將他們擋在牛渚,不得寸進。」劉繇帳下一將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劉繇一看是自己部下大將張英,大喜道:「張將軍勇武,孤命你領兵兩萬屯兵牛渚,迎戰鎮西軍」

    「遵命」張英高聲答道。張英在劉繇軍中也算是一員大將,但劉繇軍就連袁術的軍隊也抵擋不住,由此可見劉繇軍中的大將也強不到哪裡去了。

    「某願為前部先鋒」這時又有一員將站了出來,向繇微微躬身,高聲請命。

    眾人一看這將正是東萊黃縣人太史慈,太史慈與劉繇算是半個老鄉。

    太史慈年少時家中貧窮,又有老母要贍養,劉繇常常派人接濟慈母。太史慈學藝歸來之後,慈母就命太史慈投歸劉繇帳下,實為報恩。太史慈為人極孝,對慈母的話是言聽計從,太史慈雖覺得劉繇沒什麼前途,但還是不忍違逆了慈母心思,就這樣太史慈就跑到了劉繇手下,做了一位校。

    太史慈手中短戟,弓馬純熟,更是箭無虛法,實為一員悍將。但他武藝雖強,但卻不為劉繇所用。劉繇看人總是一付老眼光,在他眼中太史慈還只是當初那個玩劣孩童,哪敢讓他擔當先鋒大任,便說道:「你年紀尚輕,未可為大將,就在我左右聽命」

    正在因為劉繇有大才不能用,才到致了他一敗於袁術,二又將敗於鎮西軍。當然了,就是他肯重用太史慈,也擋不住鎮西軍的銳利鋒芒。

    劉繇豈會想到皇甫劍任命的各營將軍大都是年青之輩,此次負責攻打江東的兩員將更是不足弱冠之年的少年。正是由於皇甫劍不拘一格的大膽起用年青人,鎮西軍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跡。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太史慈見劉繇不同意,也沒辦法,人家是主,他還只是一名校。嘴雖然不說,心裡還是很不痛快,只得怏怏不樂地退了下去。

    卻說張英帶領兩萬大軍屯於牛渚,卻將十萬石軍糧屯在了邸閣。

    就在張英屯兵於牛渚的第三天,周瑜、孫策率領鳳翔營大軍到了。

    張英不等鎮西軍安營紮寨,便率領大軍前來挑戰,兩軍就在牛渚灘擺開了陣式。

    張英手持一柄長矛,騎著一匹駿馬,來到兩軍陣前,直指周瑜,破口大罵:「周瑜兒,你不好好地在家呆著,卻率兵犯我邊境,卻是為何?」

    古話不是有句話,年紀大的怕人說他老,反之就是年紀的最討厭人家說他了。

    「你年紀老了,還是哪涼快就去哪呆著刀兵無眼,傷著你那把老骨頭,可不要怪爺沒有提醒你啊」周瑜反唇相譏,你說他,他就說你老。

    其實張英雖然年紀不,但也頂多就個四十來歲,還沒老到要呆在家裡的地步。

    「無知兒,口氣倒是不,待本將前來擒你」張英聽了勃然大怒,挺矛就刺。

    張英哪裡知道周瑜年紀雖輕,但卻是伶牙俐齒,又長期跟隨在皇甫劍身邊,什麼樣的英雄好漢沒見過,又怎麼會將一個的張英放在眼裡呢?

    「公瑾退下,待某來會他」一旁的孫策見了,連忙拍馬前,手中虎頭戟架住了張英手中長矛。

    一路之,都是周瑜動腦子出謀劃策,孫策動手,什麼挑戰殺人的事都歸他。孫策見周瑜一付文質彬彬的樣子,還真怕周瑜挨不住張英一矛,所以挺身而出。其實孫策是多慮了,周瑜沒有出手,哪是因為他沒有出手的機會,還沒等周瑜出手呢,就被孫策搶了先。周瑜跟隨皇甫劍多年,可不是白給的,皇甫劍不僅傳授他兵法戰策,也傳授了他武功。他可不想周瑜再如前世一樣,被人暗箭所傷。

    周瑜見孫策又來了,微笑著退到身後。雖然他並不需要孫策保護,但孫策的這份情誼還令人感動

    孫策手中虎頭大戟舞動風聲,狠狠地與張英的長矛撞到一起。「鐺」的一聲巨響,兩馬錯開,張英被長矛傳來的巨力震得連連後退,心中大駭。沒想到眼前這子年紀不大,力氣倒是大得嚇人。

    「再來」孫策可不管張英怎麼想,虎頭戟高高掄起,又是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

    孫策烏騅馬神駿無比,張英就是想躲都來不及,只得硬著頭皮,抬矛招架。大戟又與長矛撞到了一起,這一次張英更是不濟,差點就招架不住。

    張英知是不敵,再這樣下去,說不定這子下一戟就要了自己的老命令。藉著兩馬錯開之機,張英拔馬就向陣中逃去。

    「眾軍出擊」周瑜見敵將敗逃,手中長槍一揮,一聲大喝。

    五萬鳳翔營將士嗷嗷叫著撲了去,長矛兵手持長矛衝鋒在前,刀盾兵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緊隨其後,弓箭手跟在他們後面,不斷向敘方散射。遠射近擋貼身射,五萬鳳翔軍與張英的兩萬大軍就中江灘展開了一場血腥廝殺。

    鳳翔營五萬將士,人數佔居著絕對優勢,又是主將得勝,個個是勢氣高昂,如下山猛虎一般,勇不可擋。而張英的軍隊本來在數量就處於劣勢,現在主將又是敗逃,哪裡還有多少戰心。時間不長就是抵擋不住,不斷向後遺退。

    張英一看,擋敵不住,只得放棄了牛渚,向山中逃去。周瑜、孫策率領鳳翔營將士窮追不捨,一些跑得快的劉繇軍就逃進了深山,跑得慢的不是被鎮西軍砍殺,就是成了鎮西軍的俘虜。

    張英在劉繇面前誇下海口,要將鎮西軍百萬大軍擋在牛渚不得寸進,結果鳳翔營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牛渚,俘獲降卒八千人,並得到張英放在邸閣的大量軍糧。

    張英逃到曲阿,面見劉繇。

    劉繇見張英不僅大敗而歸,而且還將自己的兩萬大軍,十萬石糧食損失殆盡,不禁大怒,大聲喝道:「來人看張英給孤推出去,斬了」

    張英聽了,雖是慚愧不已,但命在旦夕,連聲求饒。

    這時劉繇帳下的兩位謀士笮融、薛禮走了出來,齊聲說道:「主公,大敵當前,先斬大將,恐為不吉。現在鎮西軍大舉來犯,我軍正是用人之時,主公不如讓張將軍戴罪立功。」

    「哼看在兩位先生為你求情的份,孤且饒你一命你的人頭先寄在你那裡,本將再給你五千兵馬,命你屯兵零陵城,如果再不能打敗鎮西軍,兩罪並」劉繇冷哼一聲,沉聲說道。

    張英身冷汗直流,見劉繇答應放過他的性命,懸著了的心終是稍稍放了下來。但聽到劉繇後半句話時,他的心又禁不住顫悚了起來。兩萬大軍都沒有扛住鎮西軍一日時間,現在劉繇卻要他用五千軍隊去守零陵城,這跟殺死他又有何區別,只不過是多苟活幾天而已。

    隨後,劉繇親率大軍在曲阿南面的神亭嶺下寨,大寨就下在神亭嶺的山南。周瑜、孫策也率軍在神亭嶺北面立下了大寨。兩寨一南一北,僅有一山之隔。

    到了第二天清晨,山間雲霧瀰漫,孫策對周瑜說:「公瑾,我想到山頂前去探察敵方大營。」

    「伯符兄雖然勇武過人,但此舉卻太過冒險萬使不得。」周瑜一聽,這子還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這麼危險的事也要做,忙出聲阻止。

    但孫策是誰,狂傲不羈,雖然周瑜是大軍主帥,但牛脾氣之下,也不肯聽周瑜勸阻。頂盔貫甲,馬綽戟,帶十三名隨從就奔山頂去了。孫策到山頂一看,到處都是霧茫茫一片,山南的劉繇軍大營哪裡看得清楚。

    「山中霧大,看不清敵軍陣營,本將要翻過山嶺,前去探營」孫策見山頂大霧,看不清山腳情形,便對身邊十三隨從說道。

    「將軍萬不可啊敵營之中有千軍萬馬,將軍豈能孤身探營,將自己陷入險地。」十三隨從齊聲勸阻。

    孫策不聽,硬是帶著十三人翻過了山嶺,來到了神亭嶺南面半山腰。

    早有劉繇安排在山的哨騎報與劉繇。

    劉繇聽後,搖頭說道:「這定是敵軍的誘敵之策,山中霧大,定是埋有伏兵,想引我軍當,不可追之,由他去。」

    旁邊的太史慈一聽,說道:「山中之人必是鎮西軍大將孫策,此時不去捉他,更待何時」不等劉繇阻止,太史慈已經披掛馬,提著短戟出了大營,邊跑還邊喊道:「是英雄好漢的,都跟我來,活捉孫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