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卷天下 第六卷 黃巾之亂 第一百九十章 長社之戰(一)
    歷史雖因皇甫劍的到來而有所改變,但小勢可改,大勢不可逆,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又會重疊到一起。就如江河,再如何改道,最終還是會一路向東,匯入大海。

    四月中旬,皇甫嵩、曹操奉命討伐波才、彭脫領導的東部黃巾軍。朱俊、袁術奉命討伐張曼成領導的南方黃巾軍。盧植、袁紹奉命討伐張梁、張寶領導的北方黃巾軍。剛剛冊封為大將軍不久的何進留守鄴城,負責鄴城防衛。

    各州更是改州刺史為州牧,集各種軍政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地整合地方力量,抗擊黃巾賊軍。不僅如此漢靈帝還旨諭各地,允許各地自組私軍,這些在平時來講都是造反的大罪,現在一概放開,只為剿滅黃巾亂黨。

    至於以後,還是等過了這關再說!

    與歷史重大不同的是,此時東漢臨時都城鄴城內,算得精銳官兵的就只有隨漢帝一道北撤的北軍五校三萬人,皇甫嵩、袁隗、何進等人從洛陽城內帶出來的三萬雜牌軍。

    更沒有了各種府庫,錢糧,就連漢靈帝千辛萬苦、不知賣了多少官爵,好不容易才收集起來的萬金堂都丟棄在了洛陽城,成了黃巾軍的戰利品。

    大漢皇權已是小得可憐,純粹只是佔了個大義!

    僅有的六萬大漢中央軍,一方面要負責鄴城防務,保護皇室安全;另一方面還要擔負清剿黃巾亂軍的重任,實在是有點捉襟見肘,與百萬黃巾大軍比起來,懸殊太大。

    怎麼辦呢?兵就是再少,也算辦成幾份啊!怎不能讓這些將軍沒兵沒將自個兒去跟動輒數十萬的黃巾軍大戰!

    不得已之下,大將軍何進將北軍五校三萬精銳留了下來,三萬雜牌軍分成三份,一家一萬。當初跟皇甫嵩一起攻打洛陽皇城的一萬人還交給了皇甫嵩、曹操,何進自己帶出來的一萬人交給了朱俊、袁術,最後一萬人交給了盧植、袁紹。

    雖然兵力太少,但國難當頭,有這一萬人也好過沒有啊,不夠的就只有自己招!於是乎,這六將帶著各自的一萬大軍,分奔各地,開始招兵買馬,聚草屯糧。

    到了四月,黃巾軍規模已是空前浩大,人數雜七雜八的算起來差不多達到了百萬之眾。其中大多是生活無著,吃沒得吃,穿沒得穿,要地沒有,要命一條,實在是無路可走的農民。反正不造反也活不下去了,造反說不定還能博出一個前途來。

    黃巾軍勢力日益擴大,表面看起來是轟轟烈烈,聲勢濤天,大有席捲天下之勢,但黃巾軍內部問題也已是日漸顯現。

    人多了,張嘴就得要飯吃!這些活不下去的農民,加入黃巾軍起事,哪有什麼遠大理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填飽肚子,如果加入黃巾軍之後還得餓死,哪還不得翻天了!

    太平道既不事生產,又沒有多少積蓄,靠什麼養活這百萬大眾?

    怎麼辦?打、砸、搶!成了農民起義的不二之道!又一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爛棋!

    開始之初,黃巾軍還只是搶官府,搶土豪,可除了哪些軍事重地外,又哪有幾個官府會有大大量存糧等著你搶啊?土豪更不是傻了,在黃巾軍還未到之前,早就是藏的藏,躲的躲,留下的差不多是帶不走,搬不動的大片宅院。

    這種情況之下,只憑搶官府,搶土豪,解決不了黃巾軍的生存問題!於是乎,只有擴大搶掠規模,搶掠範圍了,再加農民軍本就是毫無紀律,貪婪的人性逐漸激發。到了後來黃巾軍是逢人就搶,過村就奪,天下無有不能搶之人,天下無有不能搶之物!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漢室腐化,民不聊生,黃巾起事!黃巾軍搶奪天下,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也會起來反抗!

    一個要搶,一個當然是不會拱手相讓!血腥屠殺,無可避免地暴生了!到了此時,黃巾軍已撕下哪所謂正義的晃子,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燒光、搶光、殺光,乾淨徹底!

    國仇家恨,一個個被迫無奈的人走了抵抗黃巾軍之路!

    現在,黃巾軍已不是單純的反漢、反官僚、反土豪了!黃巾軍已走到了天下萬民的對立面,已是與天下萬民為敵,已陷入了萬民喊打的局面!

    得民心者得天下,黃巾軍將天下萬民的心都傷透了,又怎能安坐天下呢?滅亡無可避免!各地自發的、官府組織的,各種抵抗黃巾亂軍的力量,如雨後春筍,篷勃而起!

    在如此抗擊黃巾軍的大好形勢下,皇甫嵩、朱俊、盧植三將商議,命袁紹、袁術、曹操三名大有為青年各回鄉里,豎反黃巾軍大旗,領導各地義軍。

    皇甫嵩、朱俊、盧植三人則在河內之地,開始招兵買馬。

    當然這時候,這些將軍們是沒錢、沒糧、沒軍械、沒戰馬的。

    但漢未地方政治是掌握在各地大戶、士族,土豪手中,他們不僅有大量的錢財,就是一些地方工業也都掌握在他們手中,而這些人又是受到黃巾軍迫害最深,最迫切希望黃巾軍盡早完蛋!

    這些人一方面為了自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博取一份前程,紛紛慷慨解囊,出錢的、出糧的、出兵械的、出馬匹的、出私軍的,什麼都有!

    四月底,皇甫嵩、朱俊、盧植三人已在河內聚集三河之地的精兵六萬,再加各自帶來的一萬漢軍,兵力已達九萬之數,其中更是有萬餘輕騎。

    而這個時候黃巾軍氣焰高漲,大漢各州郡丟城失地,眾人覺得不能再等了,一陣商議過後,開始分頭行動。盧植率四萬漢軍向北,向廣宗進發,抵禦張梁、張寶兄弟領導的北方黃巾軍。

    皇甫嵩、朱俊兩人兵合一處,率五萬大軍,一路向南,過黃河,向聚集在穎川的波才東方黃巾軍進逼。兩軍在穎川附近大戰幾場,互有勝負,官軍雖不能取勝,但也阻滯住了波才黃巾軍的進攻勢頭,波才黃巾軍被阻於穎川一線。

    五月底,大病之中的漢帝見各路大軍遲遲沒有取得明顯進展,黃巾軍更有愈演愈烈,心裡著急。一面緊急傳諭各軍展開攻勢,一面派人傳旨鎮西將軍皇甫劍、河東太守董卓和駐紮在五原的騎都尉、溫侯呂布,命他們各率本部,兵出中原,救大漢於水火。

    六月初,也就是太平道宣佈立國之時,禁不住漢帝催促和內外形勢,皇甫嵩、朱俊二人決定兵分兩路。皇甫嵩引兵兩萬牽制住穎川黃巾軍主力,朱俊率三萬大軍與波才部激戰於長社。

    大戰十日,黃巾軍最後利用人多勢眾的優勢,一舉擊潰朱俊的三萬漢軍。幸虧皇甫嵩救援即時,避免了朱俊所部全軍覆滅的命運,但漢軍也是損失慘重,再無還擊之力,只得退守長社。

    新的一章送到!拜求推薦、收藏、打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