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卷天下 第六卷 黃巾之亂 第一百七十章 東行西顧
    天明時分,北軍大營周圍戒備森嚴。北軍五校殘部三萬餘人,皇甫嵩、袁氏兄弟、何進等人從京城帶出來的三萬殘兵,全都嚴陣以待,將北軍大營守衛得像鐵桶一樣。

    漢帝和京城逃出裡的權貴大臣會合之後,全都轉移到了這裡,北軍大營已成了京城之地的最後一塊避風港。

    往日用來調兵遣將的中軍大帳裡,氣氛肅穆,大漢朝的高級官僚正聚集在這裡。何去何從?困境之中,這些官僚一個個面帶憂色,商量著下一步的去向。

    北軍大營只是一座純粹的軍營,所有軍需糧食全都得依靠京城供給。現在京城失守,北軍大營也就失去了後勤保障,又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人口,糧食就堅持不了幾日。

    既無險可守,又沒有後勤保障,大家都明白此地已非久留之地。在黃巾軍徹底控制雒陽局勢前,他們找一個合適的落腳點,離開這裡。

    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唯一的活路,必須的!

    屋露偏逢連夜雨,本來就身虛體弱,養尊處優的漢帝,一夜驚嚇,又遭受了些風寒,在這個關鍵時候病倒了。

    眾大臣面面相覷,焦慮不安,在軍營之中爭論著大漢朝的未來,下一步的走向,誰也不會相信四百年大漢就這樣完蛋了!

    「東都淪陷,還有西都長安,老夫建議暫時遷都到長安!那裡有鎮西軍守衛,鎮西軍兵精將廣,更有武侯坐鎮,可保大家安全無虞。」就在大臣們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的時候,太尉楊賜開口說話了。

    太尉楊賜雖然多少有點私心,但大部分說的還是實情,長安也確實是佳之選!

    「不行!西都長安幾經戰火,宮殿幾成廢墟,怎能再作都城!依老夫之見,冀州鄴城最適合做臨時都城,鄴城原是魏國陪都,冀州治所,民殷國富,更能俯瞰中原。離聖的老家河間府又近,權當是聖回家省親好了,待奪下雒陽之後再遷回來不遲!」

    楊賜話音剛落,司徒袁隗就迫不及待地出聲反對。

    開玩笑,長安是鎮西軍的地盤!誰都知道鎮西將軍皇甫劍與司徒袁隗之間矛盾重重,差一點就兵刃相向了,如果再將都城遷到長安,這些關東官僚豈不是找不自在嗎?

    再說了,這麼多年關東士族好不容易才壓過了關西士族一籌,現在要是遷都長安,哪不是一切都白費了嗎?這群人到了這個時候仍不會忘記自己的利益。

    袁隗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附和。

    除了關東士族外,就是皇親國戚河進、劉焉等人也贊成遷都鄴城。他們也抱著與袁隗差不多的心思,要是真的到了鎮西軍天下的長安,他們這些皇親國戚還能有多少權柄。

    雖然關西士族堅決支持楊賜的提議,但關東士族本來就是人多勢眾,再加有何進、劉焉等人的支持,遷都鄴城幾成定論,就只等聖點頭了。

    事不宜遲,劉焉立即帶著大家的決議去覲見漢靈帝。此時漢靈帝正病得昏昏沉沉的呢,聽到劉焉一分析也覺得有理,便同意了下來。

    在漢帝劉宏眼中,還真的將此次遷都當成了一次度假,他決不會相信四百年大漢會毀在一群賊軍手裡,面且他也早有回老家河間府看一看的想法。

    這個時候不論是漢靈帝還是朝中的各位大臣,都還不知道黃巾之亂已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點燃了大漢八州之地,而冀州更是黃巾之亂的源頭,重中之重。

    漢帝劉宏同意了之後,遷都之事也就這樣定了下來。

    漢靈帝劉宏隨後又任命何進為大將軍,總領全國軍事。北軍五校和從京城帶出來的雜牌兵被劃分成了六個營,由皇甫嵩、朱俊、盧植、曹操、袁紹、袁術六人統率。

    一切定下來之後,六萬大軍護送著這些漢室宗親、宮卿大臣向鄴城迤邐而去。

    沿途處處都能見到頭裹黃巾的太平道信徒,都能聽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這個時候這些大臣才知道事情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這一次決不是一般的農民造事,而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黃巾大起義。

    雖然從雒陽到鄴城並不遠,但隊伍之中有帝室、妃嬪,所以行進速度是異常緩慢。從三月五日開始動身,直到四月中旬這群人才到達了冀州治所鄴城。

    太平道大賢良師張角在得知馬無義、張燕、楊鳳、張白騎等人攻下了都城雒陽城之後,哪自然是激動萬分,志得意滿,一付天下我有之勢。

    張角親率嫡系部隊十萬人奔赴雒陽,他要以雒陽城為中心,指揮全國的戰事。

    野心不可謂不大,想法不可謂不美好!

    然打天下又豈是那麼容易!縱觀歷史洪流,第一人起義的人取得成功的機率是少之又少,幾乎為零,最終是給了別人作嫁衣!

    在漢帝劉宏到達鄴城之後不久,黃巾起義已呈一發不可收之勢,他們率領起義軍攻打州郡,焚燒官府,沒收豪族財物,許多地方官吏更是聞風逃竄。一個月多的時間裡,全國各地無路可走的農民紛紛響應,局面已有失控之危。

    聽著各地飛報來的信報,屁股還沒有坐穩,病體尚未痊癒的漢帝,更是覺得雪加霜,焦頭爛額。漢室將危,漢靈帝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再也顧不病體,連忙召集眾臣商議。

    「啟稟陛下,臣有本奏!」剛剛被封為大將軍的何進站了出來,開口說道。

    「何愛卿,快快請講!」這個時候漢靈帝已成了無頭的蒼蠅,沒了主張,也不擺什麼皇帝駕子了,說話也隨和了許多。

    「現在中央已沒有足夠的兵力征剿賊黨,臣認為應該下詔各地嚴防黃巾亂軍,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卒,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平叛。」何進開口說道。

    何進是大將軍,負責全國戰事,可他手裡也就只是這麼幾萬兵馬,自保尚且不足,又如何平息各地的黃巾軍,只得出此下策。

    「准奏!」漢靈帝聽了,想也不想便答應了下來。

    對漢靈帝來說平息黃巾之亂,保住漢室江山是頭等大事,哪還顧得了以後的事。

    「啟稟陛下,臣有本奏!」太常劉焉也站了出來。

    「愛卿請講!」

    「臣認為各州郡抵抗黃巾亂軍不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州刺史權有不足,不能有效地組織義軍對抗黃巾亂黨。中央應權力下放,改刺史為州牧,讓其擁有地方軍政大權,更有效地打擊黃巾亂軍。並建議由皇室宗親或朝中重臣擔用州牧,整合州郡之力,全力清剿黃巾亂黨。」劉焉大聲說道。

    「准奏!」漢靈帝想了想,覺得有理,便也答應了下來。

    在漢帝劉宏眼中,大漢天下是劉姓天下,只有真正掌握在劉姓宗親手中才是最為穩妥。

    「老臣認為,現在中央政府雖然無力清剿可地黃巾亂黨,然剛可以派出幾員大將,親臨現場,負責四方戰事。」老太尉楊賜也站了出來。

    「老愛卿還請詳細道來!」漢靈一聽,覺得有理,點頭說道。

    「現黃巾亂軍主要有四大塊,以賊首張角為首的雒陽黃巾亂黨,以張梁、張寶為首的北方黃巾亂黨,以張曼成領導的南方黃巾亂黨,由波才、彭脫領導的東方黃巾亂黨。」

    「這四地又以賊首張角領導的雒陽黃巾軍最為強盛,也是黃巾亂黨的核心。臣認為只有鎮西將軍皇甫劍才可將他消滅,而且一旦消滅了賊首張角之後,其餘各地黃巾餘黨也就成了一盤散砂,便可各個擊破,不足為患。」

    「臣建議,任命皇甫嵩、曹操為將,負責平叛波才、彭脫為首的東方黃巾軍。任命盧植、袁紹為將,負責平叛張梁、張寶為首的北方黃巾軍。任命朱俊、袁術為將負責平叛張曼成為首的南方黃巾軍。」

    老太尉楊賜雖沒有真正經歷過戰事,但掌國家軍事多年,見識還不是一般的強,分析條理清楚,針對黃巾軍的弊端,迅速作出最為妥切的安排。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這下子漢靈帝被楊賜搞懵了,他哪知道得這麼多,只得救助於各位大臣,大家的意見便是他的意見。

    「太尉此議甚善!臣等並無異議!」大臣們幾乎是同聲答道。

    「賜封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俊為右中郎將、盧植為北中郎將,曹操、袁紹、袁術為騎都尉,即日起負責征剿黃巾亂黨事宜!」

    「傳旨鎮西將軍皇甫劍領鎮西軍剿滅黃巾賊首張角妖人,功成之日,朕定大加封賞!」漢帝劉宏這個時候也不再吝惜官位,戰還未開打,就大肆封賞起來。

    又有大臣建議解除黨禁,推舉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接受面試,並委以大任,也得到了漢帝劉宏的同意。

    這個時候一切都好說,只要能消滅黃巾亂黨!

    新的一章送到!天狼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給力支持,拜求推薦、收藏、打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