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華盛頓(
)eWashington,1732年-1799年),美國開國總統。早年當過土地測量員。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他任大陸軍總司令,為美國的獨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789年當選總統,1793年再選連任。由於他對爭取美國獨立、發展美國經濟、建設民主法制和鞏固聯邦基礎所作的貢獻,被美國人尊稱為「國父」。1797年兩屆任滿後,華盛頓拒絕再參加競選,隱退回鄉。此舉開創了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制及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
經典名言】
我們最穩當的保證人是我們自己的智慧。
不要承擔你完成不了的事,但你一定要信守諾言。
名言解說】
穩當:穩固牢靠。智慧是過去經驗的結晶,是每個人自己獨有的財富,它教我們做和說,它教我們贏取自己的生活和自由。別人的智慧無法幫助我們變得聰明。因此,自己的智慧最可靠。
不要去硬撐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務,如果你一旦答應,就一定要辦到。
喬治·華盛頓1732年生於美國弗吉尼亞的威克弗爾德莊園。他是一位富有的種植園主之子,二十歲時繼承了一筆可觀的財產。1753年到1758年期間華盛頓在軍中服役,積極參加了法國人同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從而獲得了軍事經驗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亞,不久便與一位帶有四個孩子的富孀──瑪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結了婚(他沒有親生子女)。
華盛頓在隨後的十五年中經營自己的家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他被選為弗吉尼亞的一位代表去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時,就已經成為美國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華盛頓不是一位主張獨立的先驅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一位代表)卻一致推選他來統率大陸部隊。他軍事經驗豐富,家產萬貫,聞名遐邇;他外貌英俊,體魄健壯(身高6英尺2吋),指揮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堅韌不拔的性格使他成為統帥的理所當然的人選。在整個戰爭期間,他忠誠效勞,分文不取,廉潔奉公,堪稱楷模。
華盛頓於1775年6月開始統率大陸軍隊,到1797年3月第二屆總統任期期滿,他的最有意義的貢獻就是在這期間取得的。1799年12月在弗吉尼亞的溫恩山,他在家中病逝。
先,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是一位成功的軍事領袖。但事實上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也決不能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一類的將軍相提並論。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於同他對壘的英軍將領的出人意料的無能,另一半才是由於他自己的才能。但是應記住幾位其他美國將領均遭慘敗,而華盛頓雖說打了幾個小敗仗而最終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其次。華盛頓是立憲會議主席。雖然他地思想對美國憲法地形成沒有起重要地作用。但是他地支持者和他地名望對各州批准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地作用。當時有一股強大地力量在反對新憲法。要不是華盛頓地影響。很難說這部憲法能實行得了。
再其次。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地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地。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地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地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地領袖。他保持了國家地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地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地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地先例。與當時地其他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詹姆斯·麥迪遜(,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1757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地精神和深刻地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地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地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地。對美國地形成。麥迪遜地貢獻是重大地。而華盛頓地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地。
喬治·華盛頓在本冊中地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怎樣認識他給美國所帶來地歷史意義。要求一個當今地美國人對那種歷史意義做出不偏不倚地評價自然是困難地。
雖然美國在二十世紀中葉具有甚至比鼎盛時期地羅馬帝國還要大地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但是其政權也許不會像羅馬帝國那樣行之久遠。另一方面。美國所取得地技術成就有幾項將來也會被其他民族視為有重大意義地。這一點看來是有目共睹地。例如飛機地發明和人類在月球上地登陸就代表了過去世世代代人們夢寐以求地成果;很難想像核武器地發明將來會被看成是無足輕重地成就。
既然喬治·華盛頓大體上可以和羅馬地奧古斯都·凱撒相媲美。在本冊中把他與奧古斯都排得很接近似乎不無道理。如果說把華盛頓排得略低了一點兒。那主要是因為他比奧古斯都領導地時間要短得多。還有許多其他人如托馬斯·傑弗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對美國地形成也起了重要地作用。但是華盛頓比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侖這樣地人物排得高些。因為他地功勞比起他們地來說是更加不可磨滅地。美利堅合眾國地締造者——華盛頓
大家都知道。美國地首都是華盛頓。它位於大西洋沿岸地波托馬克河畔。其實。在1800年以前美國並沒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是美國人民為紀念美國地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而專門建立地。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國人民心目中地是多麼崇高。
732年2月22日,喬治·華盛頓生於弗吉尼亞的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他自幼喪父,只繼承了少量的田產和10個黑奴。16歲的時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測量員,後來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領做過土地買賣,靠著自己的艱苦奮鬥,華盛頓成為當地有名的大種植園主。當時,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英國為戰勝法國,竭力爭取北美大種植園主的支持,1754年,弗吉尼亞總督答應把20萬英畝土地給參加反法戰爭的富人,華盛頓積極參加了英國方面對法作戰,指揮弗吉尼亞地方武裝英勇戰鬥,屢立戰功,協助英軍把法軍趕出北美。但戰爭結束後,英國卻立刻翻臉,宣佈西部土地為王室私產,不准墾殖。這一禁令使華盛頓一下子喪失了3萬多英畝土地,從此,他成為英國殖民政策的堅決反對者。
775年4月19日,波士頓人民在來剋星頓(1775年4月18日晚上,駐紮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國軍隊悄悄從波士頓出發,去收繳北美民兵收藏的武器。北美民兵偵查員發現了這一情況,立即騎馬把消息報告沿途的民兵。民兵迅速埋伏起來,準備戰鬥。)打響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第一槍,北美各州人民紛紛響應,轟轟烈烈的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
775年6月,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在費城召開「大陸會議」,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這時,波士頓義軍正和那裡的英軍激戰,華盛頓立即騎馬出發,於7月3日抵達波士頓,他親臨前線指揮戰鬥,給英軍以嚴重打擊。
在戰爭初期,美軍打得非常艱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臨時招集來的農民,衣服破爛不堪,沒有武器,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根本不像一支軍隊,另一方面,美軍的後勤供應也極度的困難,士兵們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有時一連五六天吃不到麵包,只好吃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許多士兵不得不赤腳行軍。
相反,他們的對手英軍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後勤供應充足。所以,美軍一敗再敗,紐約等要塞相繼失守,到1777年9月,連首都費城也被英軍佔領,有些意志不堅的將領竟率兵向英軍投降。
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華盛頓始終忠於北美人民的獨立事業,從來沒有動搖過。他以非凡的才幹,把原來自由、散漫,缺乏組織紀律和統一指揮的美軍組織起來,在戰鬥中鍛煉成長,逐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正規軍。他鼓勵美軍士兵,號召他們為自由而戰,指出:美利堅人是自由的,還是奴隸;我們的田產應當歸自己,還是被劫奪、被毀壞;兩條路,一條是勇敢地反抗,一條是馴服,正擺在獨立軍將士面前。
他努力將各州團結、聯繫起來,共同作戰。1777年10月,美軍在薩拉托加大敗英軍,從而扭轉了整個獨立戰爭的局面。與此同時,為了孤立英國美國又多方展開了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等國的援助。1778年6月,法國軍艦開進美國,英軍被迫從費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轉向南方。1780年,英軍把主力轉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約克鎮。法國和美軍兩路並進,直逼約克鎮。法軍用海軍封鎖海港,切斷英軍海上補給線,斷絕了英國軍隊退路,華盛頓則率部從正面猛攻。
781年9月,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領7000名英軍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至此,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軍事對抗階段結束。1783年,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獨立戰爭勝利後,華盛頓解甲歸田,回到弗吉尼亞繼續經營自己的種植園,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綠蔭下享受寧靜的田園生活。1787年,華盛頓再度出山,主持制憲會議,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1789年4月,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當他擔任美國總統八年後,發誓不再連任,堅決回到芒特弗農山莊,過平民生活。
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真正偉大的政治家——華盛頓
"純粹的政治家應當同虔誠的人一樣,尊重並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這句話出自張三或李四之口,說不定會引來哄堂大笑。
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著玩弄和踐踏道德,只有在騙人的時候,政治家的嘴裡才會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詞句。
不過,幸好說這段話的人,一生中都在盡可能身體力行。
他就是美國的國父之一華盛頓。正是由於這種政治家裡罕見的品格,使我在想寫一些關於偉大人物的隨筆時,感到應該將華盛頓放在首篇。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就越發能夠感受到,華盛頓的政治遺產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影響。
遺憾的是,我們對華盛頓更多的只是隻言片語的耳聞,認識也大都停留在中學教科書的水平。我們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訪、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電視機前,我們好像還是大清帝國的子民。
為了在政治的叢林裡,不再總是迷失方向,我們應該消除自己眼裡的梁木。因為世界有著太多的精彩需要我們去欣賞。
華盛頓並非出自鐘鳴鼎食之家,他幼年喪父,17歲就開始獨立謀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頂多不過是小學程度而已。他也有過似乎刀槍不入的奇跡般經歷。22歲就成了弗吉尼亞的總司令,一舉成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從21歲到26歲,他在和法國人、印第安人作戰。但在此後的16年裡,只不過是弗吉尼亞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種植園主。
是時勢又一次將他推到了歷史的前台。1775年華盛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殖民地人民面臨自由還是奴役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大敵當前,似乎應該小我服從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領導下向前進。
但我們沒有在美洲大陸看到歷史上司空見慣的事情。
美國在追求獨立和自由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人們對專制的警惕,對權力的不信任。就連促成華盛頓當選總司令的約翰·亞當斯,也感到侷促不安,因為他擔心,樹立創建獨立國家這一事業的象徵人物時,歷史的經驗使他認識到風險非同一般:"凡強者無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們可能獲得的權力。"
獨立戰爭的歷程,就是今天在我們許多人眼裡,也是不可思議的政治另類。不過,就是我們今天看來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卻是在實踐。短期兵役使得華盛頓的部隊如流水一樣更換不已,為了建立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華盛頓在1776年請求士兵服役期為3年,而大陸會議的代表們雖然大敵當前,卻依然擔心一支內部組織過於嚴密的軍隊,往往有成為暴君手中工具的危險。最後雖然接受了提案,但又規定各州有權委派自己部隊的軍官。他們不想由爭自由始,而以得到暴政終。因為他們知道,烈士鮮血也可能換來暴政,然後又以鮮血的名義要求尊重暴政。而只是為了換一個奴役者,流血的意義又何在呢?
通常情況下,戰爭總是難免燒殺搶擄,而華盛頓卻始終堅信道義的政治價值。哪怕是他的士兵赤裸的雙腳在雪地裡留下血跡斑斑的足印,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徵集軍需物質。他進行的是一場人民戰爭。如果僅僅就此而言的話,古往今來做到這一點的不只是華盛頓。
可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華盛頓的所作所為,使一切戴著皇冠的人或沒有帝王之名的帝王黯然失色。當時,獨立戰爭進行得堅苦卓絕。一位醫生就這樣描寫士兵的形象:"鞋爛得露出腳趾頭,破爛的長襪蓋不住他赤裸的雙腿。褲子破得幾乎連羞都遮不住,襯衣撕成了碎條……"就是這樣一群人,在為美國的自由和獨立而戰。而國家卻沒有給他們應有的報償。比如復員的軍人,甚至連已經拖欠了"四年、五年,可能六年"的薪餉,大陸會議也不支付。他們將如花似錦的年華,獻給了自由和獨立的事業,而得到的卻是赤貧和忘恩負義,"他們負債纍纍,腰無分文,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華盛頓為此而疾首痛心。軍人們也牢騷滿腹。
可在軍人的不滿中,他看到的是對自由的威脅,而不是攫取權力的機會。
當劉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寫信勸華盛頓擔負起合眾國國王的責
任的時候,他回信說:"在整個戰爭進程中,沒有比部隊中有你講的這種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並強烈譴責這種會毀滅我的祖國的極為有害的"的觀點。1783年漢密爾頓也花言巧語地勸誘華盛頓,利用不滿的軍隊的刺刀威力,而華盛頓也答覆他不能領導將會"造成國內動亂和以流血告終的"行動。
我不知道華盛頓是否也有過私字一念閃。因為在那個時代,還沒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當時的大國都是國王統治,而歷史也可以說基本上是王權史。世界更沒有過在一個大國建立共和政府的創舉。孟德斯鳩就認為共和政體只適合小國,大國則宜於由專制君主治理,而在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並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頂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
783年3月15日,他召集了一次決定美國歷史發展方向的軍官大會,呼籲軍官們不要"打開內亂的閘門",而應"讓你們的子孫後代在談到你們為人類作出的光輝榜樣時,有理由這樣說,』倘若沒有這一天,世界決不可能看到人性能達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人們似乎不為所動。在演說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從口袋裡掏出了一付眼鏡。他說:"請允許我戴上眼鏡。為了這個國家,我不光熬白了頭髮,還差點弄瞎了眼睛。"錚錚鐵漢們流下了眼淚。暴政和內亂的烏雲頃刻之間消弭。美國人民爭取自由,也得到了自由,擺脫了歷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劇:以爭自由始以行專制終。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次信守了諾言的革命。1776年的《獨立宣言》莊嚴地向世界宣告:"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則是經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這些扣人心弦的詞句,沒有像許多革命那樣,只是為了招兵買馬炮製的宣傳品,等到奪取了政權,就成了一紙空文。美國的歷史就是實踐這些諾言的歷史。
也正因為這樣,德國音樂家舒伯特說,在美國,十三扇"金色的大門向不容異說和專制政治的受害者敞開著。"而愛爾蘭民族主義領袖亨利·格拉頓則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們確定當奴隸的可行性之前,請始終朝美國看。"
從1775年任大陸軍總司令,到1783年頒布命令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與大不列顛王國休戰",華盛頓為自由和獨立戰鬥了整整8年。潘恩熱情洋溢地說:"太陽從來沒有這樣照耀過一個更足稱道的事業",而華盛頓是這個事業最偉大的戰士。獨立造就了一代偉人,給了華盛頓無人可與之匹敵的威望和聲譽,他是美國民眾心中獨一無二的偶像。然而,他不僅沒有對絕對權力貪得無厭的野心,就是擔任任何公職也非他當時所願。華盛頓從來沒有過使北美大陸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戰績——而沒有擁有過中國歷史上多少將軍所擁有的輝煌!——華盛頓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來人類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邏輯。他們是為獨立和自由而戰,而不是為權力和交椅而戰。這是美國獨立戰爭對世界史無前例的貢獻。
他需要的酬勞只是,能在自己的葡萄架和無花果樹下,逍遙自在地納蔭乘涼,享受解甲歸田告別權力的輕鬆。在給拉法耶特的信中,他說"我終於成了波托馬克河畔的一個普通老百姓了。"
正是他無與倫比的政治人格,使得後人在編寫他的政治傳記時,無須帶著遺憾的心情寫上這樣幾句:如果他在聖誕之夜回到芒特弗農時,就天年已盡,那麼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神性的光輝。華盛頓不需要庸人事後做這樣的假設。
儘管後來又重返政壇,但他沒有在要為美國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的名義下,死死抓住權力的記錄。
789年華盛頓作為惟一候選人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統,可他連去臨時首都紐約的路費,都是借錢湊足的。當他坐著自家馬車上路時,他將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他走的是前無古人的道路,將向世界證明,人類必須有救世主大救星的觀點已經不合時宜。自由的火炬不能熄滅。因為他的失敗,就會成為人類不可能自由和自治的事例。人類又將在何時恢復追求自由的信心?後世欣慰地看到,他為自由留下的是路標,而不是墓碑。
第一屆總統任內,華盛頓厭倦了權力鬥爭。1792年是總統選舉年,他對麥迪遜說:"他情願拿起鋤頭去掙塊麵包吃,那也比現在這種處境強。"問題是,華盛頓離任後,權力如何平穩轉移。會不會出現血腥的爭奪呢?歷史的教訓實在是太多了。在這樣一個選舉制的國家,權力怎樣交接,確實關係到千秋大業。國家需要他繼續幹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為惟一候選人,選舉團一致通過他繼續連任。他開創了至多連任兩屆總統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別演說中,他已下定決心,謝絕將自己列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而是希望通過選舉來托付治國的重任。這一年,中國的乾隆皇帝傳位給嘉慶,整整作了61年皇帝。
797年3月華盛頓回到芒特弗農經營自己的產業。他沒有任職終生,賴在權力的寶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也沒有選拔接班人,而讓人民通過選舉產生。這是他對人類政治文明的傑出貢獻。他告訴後世和當代,國王和貴族並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強權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選舉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擊背叛自己的傑弗遜,也不為約翰·亞當斯吶喊助威,從而顯示了共和的魅力和生機。
他也厭惡黨派之爭,也告誡美國人民派系之爭對國家的危險,但始終保持不偏不倚。這可以說是這位偉大人物的局限,他沒有能夠意識到,在沒有像他這樣由時勢造就的、眾望所歸的偉人時,政治領導人如何才能產生的問題;他也沒有意識到,政治職位的角逐,必然會產生派系之爭。
就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後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一位傳記作家弗萊克斯納寫道:"華盛頓也的確認為芒特弗農的家族舊墓穴太狹窄和破舊了,他打算修一個好一點的,但卻不希望在那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都建立一座巍然傲立於大街小巷之上的紀念他的什麼建築。"他不想華盛頓的市中心成了他的墳地。真正的紀念碑是矗立在人們的心中,而不是雄偉的大理石建築。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和樂於接受這樣的道理。
當他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人們是滿懷悲痛,而不是心有餘悸。他留下的政治遺產不僅造福於美國人民,也使整個世界受益。美國人民此時和以後都用不著擔心,偉人一死,天就會塌下來。
華盛頓開創了政治的新紀元。他雖然大權在握,卻始終聽從良知的召喚,謹慎謙卑地使用權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偉人中的偉人。後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原來政治家還能夠是這樣一種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結合到什麼程度。政治並不總是無恥的代名詞,也不是只有政治小人,才能建功立業。華盛頓猶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燈塔,時刻提醒著擁有或想擁有權力的人們,不要在權力的迷宮裡暈頭轉向。
但華盛頓卻不是天生正確的神靈。他自己沒有這樣認為,他的同胞也沒有這樣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後也還有人指責。儘管他可以說是美國的另一面國旗,美國人民也會在歌謠中吟唱:"吹響讚美的喇叭,讓華盛頓的英名,響遍世界,贏得歡呼",但美國人並沒有把他捧上神壇,恭維他是美國人民的大救星。因為在這塊土地上,從來就沒有政治神壇的立錐之地。美國人民更沒有從此就把自己命運和希望,寄托在聖人的手中。他們敬仰華盛頓,卻對權力始終保持著警惕。
史學界對華盛頓的評價有三種不同意見:
既是軍事家,又是政治思想家說
陳森認為,華盛頓是適應時代的要求、堅決維護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積極主張北美獨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獨立戰爭中,華盛頓以堅強的毅力和高度的愛國心,組織軍隊,整頓軍紀,籌集物資,指揮作戰,表現了卓越的組織才能。華盛頓不僅在北美獨立戰爭中建立了不朽功勳,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作出過重大貢獻:他通過大量的信件、演講和發佈命令,不斷呼籲美洲殖民地結成聯盟,反對地方主義偏見;堅決主張把獨立戰爭進行到底,反對妥協媾和,贊成建立共和制,反對君主政體;堅持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等等。他的這些思想和主張對於鞏固北美十三州的團結,共同打敗英國殖民軍和建立美利堅合眾國,都起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