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朝鮮之高大全 正文 第八十二節風雲再起4
    由於前線的進展快速,於是高大全很快的就進駐了剛剛架設好的前進指揮所,在這個位於道樂山腳下的小山村裡,忙碌的電話兵迅速的架設好了和前線兩個團炮兵團的電話線,「叮鈴鈴的電話鈴聲還有忙碌進出的參謀人員將這個小小的院落顯得十分繁忙。

    高大全仔細看著參謀不斷按著前線最新戰報修改的形勢圖,不斷前進的紅色箭頭將英軍二十九旅的的陣地不斷壓縮著,雖然英軍二十九旅的旅部和所屬的四個步兵營兩個炮營3000多人已經退到了佛國山一帶防守,可是沿公路包抄的三團和不斷正面強攻的二團,已經從北西南三面對英軍形成了一個包圍圈。

    若有所思的高大全在眾人有意識的閃避中,慢慢走出了忙碌中的指揮部小院。「老高怎麼了?」政治部主任杜義泉看著有些莫名的高大全,有些奇怪的對著身邊的師參謀長張全海問道。「大概又是在想什麼作戰計劃吧!老高一般只要有心事都會這樣恍恍惚惚的,最近他一直這樣!」看著慢慢消失在光亮中的高大全,有些感歎的張全海在說完之後,就迅速的轉過身去,去研究獨立一師此後的作戰部署的大略。

    站在山崗上的高大全全神貫注的看著不時劃破天空的炮彈,看著遠處不時因為爆炸而升起的火團,在這個十分明亮的夜晚,不知又有多少戰士軍官將倒在這片青山綠水當中,而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國啊!

    無數這樣的士兵的鮮血怎麼能夠,僅僅換來輕飄飄的一紙停戰書,而沒有讓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一些利益呢?山下的公路上一隊汽車正在飛馳而過,大開的車燈將道路照的明晃晃的,想著車上運輸的前線所需的彈藥油料,將被運送到它所需的地方去,自己不也是在盡量付出著,在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為了打出中國的國威和軍威而努力著嗎,不正是在盡量想把無數年輕的戰士帶回家嗎?想到這些不由心中戰意無限。

    封貴帶領的突擊營的三連四連,在滲透過英軍下屬的比利時營的陣地後,迅速的潛入到英軍皇家諾森伯蘭榴彈炮兵團的周圍,在舊冬長長枯草的掩護下,一雙雙黝黑賊亮的眼睛露了出來。借助了一團團巨大的炮口火焰,我軍的炮兵就像長了「眼睛」一樣,不斷的修正著自己的彈道,很快那些勤勞的澳大利亞炮兵們就為自己的辛勤汗水付出了代價。

    在炮位邊上不斷爆炸的密集彈雨,讓這個原本充滿經久不散的硝煙味的谷地,又平添了許多支離破碎的肢體和不斷殉爆彈藥的「火花」。在壓制住英軍的炮火過後,獨立一師直屬的坦克團自行火炮營a3火箭炮連,伴隨著六十四軍的一八九師,勢如破竹一般,衝破英軍在路上設置的重重阻礙,向著議政府的美三師師部和所屬的三個營攻擊前進。

    空中不時飛過「嗡嗡」的美軍夜航飛機,投下的照明彈將保衛炮團的比利時營的XYZW的陣地照得雪白一片,看著掛著降落傘「吁吁」的照明彈,封貴不由將頭深深的埋進了深草叢中。暴露在光亮中的英軍炮兵陣地此時淒慘一片,還在燃燒的微弱火焰不斷的炙烤這燒焦的人體「零部件」,焦臭的橡膠味集聚在這個低矮的谷地中,久久難以散去,相比之下的脂肪燒烤的香味和濃烈的硝煙味,在此映襯之下似乎也淡了不少。

    在接到炮兵陣地被毀的消息後,布羅迪准將呆呆的看著地圖,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雖然此刻通往議政府的主幹道及其周圍的高地,已經被獨立一師的部隊佔領,可是二十九旅據守的這條此要的通道也可以撤退,不過前提是後面沒有追兵,要不然在這麼狹小的公路上,英軍二十九旅肯定難以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

    要是守住了,即使獨立一師的三面包圍也無所謂。當封貴在躲過數隊的比利時巡邏隊後,準備撤出這個已經沒有價值的英軍炮兵陣地時,轟隆隆的坦克履帶聲由遠及近而來,而在公路兩側英軍士兵也開始了修築環形工事,一輛輛開到築壘中的輕型坦克,一門門被拖入掩體中的米高速反坦克炮,還有那一隊隊趕來的士兵和大量的機槍。

    獨立一師炮兵團的一部在道樂山一線展開後,迅速的開始修築炮兵陣地,特別是由於最新出戰的a3火箭炮(國產的最早火箭炮,鼎鼎有名的107前身,48年開始研究,51年入朝參戰),對於這麼一個製造火焰和飛塵的大傢伙,不僅要多多的準備預備炮兵陣地,打一槍換一炮,而且還有有充分的高射炮和機槍的掩護,本來還打算大顯身手的火箭炮連連長,看著忙前忙後的師部炮兵指揮所的參謀,高射炮營的劉連長,不由萬分感歎,沒有空軍支援的日子還是真難熬,連一次炮擊都要做這麼多準備工作,這對於萬分緊急的戰事來說,對於還在前線不斷流血的戰士們來說,寶貴的炮火支援居然在這些事情當中被拖後了。

    在二團三團的士兵進入攻擊位置後,一團團「嗚嗚」的火焰夾雜著大量的飛塵,劃破天空。160重型迫擊炮也借助著吊斗向粗寬的炮膛裝填著炮彈,本來十分平靜的英軍伏擊陣地,頓時血肉橫飛,成了煉獄一般的火海。於是在英軍的戰史中曾這樣描述到當時的戰況,「中共軍隊使用了曾經在斯大林格勒讓德軍聞風喪膽的102毫米的喀秋莎火箭炮襲擊我軍,損失慘重的我軍很快的就被中共軍隊突破」

    於是後來戰史研究者一直迷惑著這個問題,喀秋莎是132毫米,蘇軍也並沒有裝備和研究102毫米的火箭炮,那麼這種威力巨大的102毫米火箭炮是從那裡出來的呢?有說是繳獲美軍火箭炮在適應了中國軍人體型後的改進型,有說是二戰德軍的秘密武器的圖紙被李的手下獲得了,有說是蘇軍為了不暴露自己的支援而做的改進,總說紛雲的謎團直到越南解密了一些文檔,其中就提到了越南在抗美援朝後接受了一些中國產的102毫米火箭炮,這才真相大白於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