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十二月。天策大將軍,尚書令李世民在羹州毀,破次試探性的攻擊。
戰況並不激烈,也使得蕭銳產生了一絲鬆懈。
十數萬大軍屯駐於江陵附近。做出要與李唐決戰的姿態。
同時,由於房玄齡佔據了京山,命杜伏威和謝映登兩人將李道玄死死牽制於襄州。
雙方自十一月起。交鋒十數次,可謂平分秋色。
李唐方面,李道玄名義上為荊襄道都督,襄州總管,節制荊襄道各路兵馬。可實際上呢,他卻是完全放權,把兵權交由徐世績和蘇定方兩人,自家坐鎮襄陽,對戰事不理不問。
歷史上,李道玄是一個極其勇猛的人。
毒戰必衝鋒在前,斬將奪旗,頗有武勳。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的勇猛,才造成了後來的陣亡。而今,李道玄在鞏縣數載,被李言慶潛移默化改變了許多。雖然依舊喜歡衝鋒陷陣,但是卻格外謹慎和穩重。什麼時候該親自上陣。什麼時候放權,李道玄分得很清楚。就比如這一次荊襄道的征戰,李道玄很聰明的把兵權下放。
徐世績和蘇定方輪番上陣,與杜伏威、謝映登鬥得難解難分。
至於房玄齡,則無暇留意荊襄道的戰事。他更關注荊州反面的情況。甚至在十二月初上書朝廷,請蕭太后與蕭銑說項,讓後梁讓出荊門。改由房玄齡負責鎮守。
只可惜,李世民數次出擊,麻痺了蕭銑。
當得知蕭太后想要佔領荊門之後,蕭銑立刻表示反對。
甚至在十二月中,蕭銳命董福珍出兵冉居荊門,以提防房玄齡出其不意的偷襲。
「公子,前面就是都稜鎮了」。
就在江南戰火如荼,緊張萬分的時候,一葉扁舟自郁水蟾江而上,悄然過江。
這郁水,是邑州境內一大河流。
由左溪和右溪兩大支流匯聚而成。在邑州境內,名為郁水。
但是順江而下,過永定則名蠻水。於是乎,永定縣也就成了琶州和欽州兩地界城。同時,也是漢、俚混居的重要地區。
「琶州,以漢人居多,著漢服,言漢語。聽從朝廷的調派。」
一行人從船上下來後,向都稜鎮行去。
由於道路崎嶇,且顛簸不平,故而他們選擇了當地頗為流行的止轎。
一個青年坐在山轎上,一襲白衫,風度翩翩;在山轎旁,則跟隨著一個壯年男子。
看年紀。大約在三十上下,體態略顯單薄。
不足七尺的身高,使他在這一行人中,顯得並不搶眼。
但卻流露出一種沉穩之氣,舉手投足間,更顯出不俗的風範。
「到都稜有後,集大家件具一下,弄有楚這?的狀況以後,再數計叭,」
青年一路欣賞著兩邊風景。一邊做出若無其事的模樣出命令。
「柳青!」
「小人在」
壯年男子立刻應命,喚來一個青年扈從。
「帶著人,去都稜鎮做些安排。
不要太張狂,這裡畢竟不是咱們的地盤找個僻靜之處安置,不要驚動當地官府。」
「可若是他們詢問
「你就說,是吳縣張氏的公子前來打理一樁生意
壯年男子有條不紊的吩咐下去。說著還取出一塊腰牌,遞給了青年。
青年呵呵一笑,「沈大哥放心,柳青一定把此事處理妥當。」
說罷,他帶著幾個人匆匆離去。而山轎行進不久後,在路旁的一座亭子前停下。
青年從山轎上下來,活動了一下腿腳,邁步走進涼亭。
不曉得,舅舅是否已抵達番易?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該到了但不清楚那馮盎,究竟會是怎樣的打算!
這青年,正是奉命都護嶺南的李言慶。
悄然離開長安之後,他帶著人途徑鄭州的時候,專程去拜會了言虎。
自從中原戰事結束之後,言虎就變得無所事事。每日調教寺中武僧。過的百無聊賴。
李言慶這次拜會,就是為了請言虎出山,說服馮盎。
根據他的調查,馮盎這個人並不好對付。他坐鎮嶺南,山高皇帝遠的,是個名副其實的土皇帝。馮家在嶺南地區,可謂是一言九鼎實力極為雄厚。哪怕是本地的俚僚。也不敢觸馮家的鋒芒畢竟這提夫人的威望,非比一般人可比。
嶺南人視叭八一、為神靈。故取嶺南。必井取馮※
馮氏不低頭,嶺南就不可能真正的歸順。李言慶已經記不清楚。歷史上這馮家是如何歸附李唐。不過現在,他可以覺察到馮盎的態度,正處於左右搖擺之中。
因為歷史上,並沒有出現蕭隋朝廷。
單純,一個蕭銳,不足以讓馮盎低頭。可是如今,蕭隋的出現,使的馮盎有些難以抉擇。
進夫人是隋室的誠敬夫人,隋文帝也好。隋爍帝也罷,對馮氏待遇優涅。
否則,以馮盎這種沒有任何資歷,身處偏遠蠻荒的人,又豈能做到十二衛大將軍之職?
所以,李言慶可以肯定,馮盎對蕭隋有感情。
同時他也知道,馮盎不是看不清楚局勢。只是由於這時局不定,讓他做出決斷。以至於左右搖擺,不僅令嶺南的局勢錯綜複雜,同時也使的李言慶感到頭疼。
馮盎是才念舊的人!
而言虎和他,偏偏又交厚。
李言慶不需要馮盎立刻做出決斷,他如今所需要的,只是讓馮盎保
可即便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個夠份量的人出面,還是難以成功。
言虎,是最佳的人過,
由於荊襄道處於警戒的狀態。房玄齡也好,蕭銳也罷,都不可能輕易放李言慶過去。
所以,言慶在抵達襄州之後。就做出了安排。
他讓朵朵留在襄州,率領閣稜等三百萬勝軍,以期吸引房玄齡的注意力。
李言慶相信。房玄齡一定會得知自己的存在。
有他這面旗子插在襄州,足以對房玄齡造成巨大的壓力。哪怕是牽制房喬一部分的兵力也好。
而後,李言慶則帶著沈光、雄闊海等一干人,化妝為商人,悄然抵達嶺南。
他到嶺南的目的,並不是要立刻解決問題,而是想設法瞭解這邊的局勢,以圖後續安排。根據他模糊的記憶,江南之戰並沒有持續太久。最多半年,就會平息。
李言慶到嶺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平撫嶺南,使馮家歸順。
同時,找到寧長真,為母親報仇雪恨
「未曾想到。似笆州這般偏僻之所。居然會有這麼好的路
沈光走到李言慶身後,出一聲低低的感慨。
他口中的「好,路,自然無法同中原地區的道路相提並論。不過相比較嶺南其他地區的道路,自郁水下船,經都稜鎮到包州治所宣化縣城的這條路,堪稱優秀。
「麥子仲也算了得。」
對於沈光的讚歎,李言慶倒是沒有反駁,還出一聲感慨。
因為他早就得到了消息,這駐守芭州的太守,正是昔日曾與他並肩作戰過的麥子仲。
不過,麥子仲這個太守,可不是李唐所封。
準確的說,麥子仲是隋朝的官員。同樣,邑州地區所尊奉的,依然是隋室朝廷。
「笆州貧乏,人口稀少。
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修建這麼一條道路出來,足以見麥子仲是花費了心思。」
沈光說:「要想富,先修路。
麥公子倒是和公子您學了個十成十隻是,他這一條路修建出來。等同於把琶、欽兩地連為一體。公子若要設立安南都督府,除了寧長真,還要小心麥公子才是。」
「麥氏一門,盡忠烈啊」。
在當下的局勢,手裡但凡有些權勢的,莫不起兵自立。而麥子仲居然依舊尊奉隋室,就如同他的祖父麥鐵杖,父親麥孟才一樣,忠心耿耿。
說實話,李言慶現在對平撫嶺南。還沒有理出頭緒。
但是他可以猜想到,接下來他想耍立足嶺南,恐怕是困難重重。
不過,越是如此。李言慶卻越是感覺興奮。嶺南雖則偏遠,有這樣一個好對手,倒也是一樁美事。
想到這裡,李言慶深吸一口氣。
他邁步走出涼亭,登上山轎。
「走,我們去都稜鎮。」
暮雲舒捲,斷雨零星。
一行人再次啟程,朝著都稜鎮的方向,徐徐前進。
當初,我能夠在榮陽站穩腳跟。
那麼這一次,我同樣可以存嶺南重起爐灶,
嘿嘿,當我在嶺南功成之日。想必也就是我重回長安之時!二郎,你可莫令我失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