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正文 第廿七章 緣來如此
    馬三寶心裡,驚,但是臉上依舊保持著平靜。

    從他受命要過來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開始研究鄭言慶的性情。馬三寶可從未想過,他能瞞過鄭言慶。可他卻沒有想到,這種場景會來的如此快。快的甚至讓他有些吃驚。說起來,鄭言慶並沒有和他說太多的話,馬三寶自己也非常小心。

    可是,鄭言慶依舊看出了破綻!

    書案上平放著一柄大橫刀,黑兄皮刀鞘,上面呈現出斑駁之色,透著一股淡淡的殺氣。

    馬三寶相信,如果自己不說實話,鄭言慶也不會因為長孫員而不敢殺他。

    他深吸一口氣,苦笑文字版道,「鄭少爺,您這明光可真是毒辣。…小人自認為已經非常小心,沒想到還是被您看出了破綻小人馬三寶,自夏州來,奉唐國公之命,前來伺候少爺。九爺說,您一個人呆在洛陽,身邊需要一個跑腿辦事的人。」

    夏州?

    鄭言慶先是一怔,心中陡然生出一股暖流。

    這世上,能如此關心自己的人,除了鄭世安之外,恐怕也只有那遠在夏州的老師。

    即便鄭言慶口頭上願意稱長孫濤為老師,但內心裡,始終將李基當成唯一的老師。馬三寶的這一番話,也從另一方面,使得鄭言慶進一步確定了李基的身份。

    老師,原來是李鬧族人。

    不過李基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要這樣子隱姓埋名,東躲西藏呢?

    鄭言反依舊不太明白。但他也知道,馬三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內情。即便唐國公李淵派他過來,已經說明他值得信賴。可有些事情,李淵不可能告訴一個下人。

    「老師他,……,好嗎?」

    鄭言慶語音有些顫抖,看著馬三寶,眼中卻多了幾分暖意。

    馬三寶恭敬的回答,「去歲末,九爺去了姑盛,如今在隴西堂做客,請少爺放心二「「隴西堂?」

    「就是隴西李氏所在。」

    鄭言慶奇怪的問道,「老師去隨西堂做什麼?」

    「這十據說是拜訪隴西族長李行之。但具體的事情,小,人也不太清楚。」小人過來之前,唐國公只說讓小人好好照看少爺,聽少爺的吩咐,其他一概沒有說明。」

    鄭言慶應了一聲,示意馬三寶坐下二「馬三寶,我這裡也沒什麼要緊的事情。

    不過樓下毛旺年紀大了,腿腳又不靈活,這樣吧,以後採買的事情,就由你負責。平時你就住在竹舍中,有什麼需要的話,告訴毛旺就好,若有事情,我自會吩咐你。」

    馬三寶恭聲答應。

    鄭言慶又和他說了一會兒話,這才讓馬三寶離開。

    他從書架上找出一卷元氏志,翻了兩頁之後,很快找到關於隴西李氏家族的記錄。

    隴西李氏,是五姓七大家之一。

    在五姓當中,僅列在了崔姓之後。其堂號為隴西堂,下分十三個族房,家族規模龐大。其中,姑域李氏又是整個隴西堂的大房,其家主李行之,表字義通,小名師子,先後仕齊,周,隋三朝。隋文帝時被封為固始縣男,後稱疾而致仕。

    李基跑去找李行之,又有什麼目的呢?

    鄭言慶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將元氏志合起來,走到竹窗前,向外面觀望。

    初春時節,竹園青青。

    月光如洗,灑在那一根根翠竹文字版之上,宛如罩上了一層銀霜。林中很寂靜,鄭言慶披上袍子,帶著細腰和四眼,走出竹樓,在林中散步。

    走到竹林後端,隱隱約約,見到有一十,人站在那裡。言慶忙走過去,細腰和四眼,也從兩邊包抄。

    已經小半年了,細腰和四眼長大了不少。

    雖然還不能單獨捕獵,卻已經有了幾分黎的凶性二那人聽到聲息,忙轉身過來。

    「徐大哥?」

    鄭言慶一眼就認出,那人正是徐世績二於是連忙召回了細腰和四眼,走到徐世績跟前。

    「這麼晚了,你怎麼還沒有休息?」

    徐世績笑了笑「睡不著,所以出來走走。」

    徐大哥,你是不是有心事?,鄭言慶看得出來,徐世績似乎憂心仲鐘。

    徐世績在一根竹攔上坐下。這竹欄大約有兒臂粗細,橫在竹林邊上。也是當初竹園裡馬匹眾多,言慶擔心戰馬跑出去,所以在竹林邊緣立下了竹欄。齊腰高,坐在工面,可以看見遠處奔流伊水,聆聽流水嗚咽,漸漸的也就成了一處景致。

    「言慶,你如今得了雲騎尉出身,又拜入霹靂堂,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可是我…再過一個月就要入官學測試、聽說今年有許多官宦子弟也要入官學,我這心裡面,沒底兒啊!」

    的確,今年官學測試,較之往年激烈許多。

    隨著楊廣大規模將長安朝臣遷來洛陽,使得洛陽官學,壓力陡增。

    言慶聽說過,在仁壽年間,洛陽官學差不多是二十進一的比例。而今年,據統計已接近一百五十進一,難度增加了七倍有餘心也難怪徐世績會感到憂慮,這種情況下,他進學的難度非常大。弄不好,就會被某家權貴子弟給擠下去,豈非功虧一簣。

    他來到鄭家門下,來到洛陽,就是為了能進入洛陽官學。

    若進不得,之前許多努力,亦將白白浪費。鄭言慶也坐在了竹欄上,兩頭小黎則匍匐竹欄邊沿。

    言慶也不知道,該怎樣幫助徐世績。

    這官宦子弟,朝廷權貴要想擠掉徐世績,讓出一個名額出來,簡直是輕而易舉。

    「要不,過些日子,我請老師出面?」

    徐世績眼睛先是一亮但旋即搖搖頭,輕聲道,大將軍收你為弟子,都是你的福氣。若是因為這些事情,讓大將軍對你生出看法,豈不是壞了你的前程嗎?

    言慶,你聰明,學識又好,且不可莽撞行事。

    我這邊好辦,如若真不能入洛陽官學,那就回家去二爹年紀也大了,前些時候還思忖著,說是想要離開離狐,在滑縣那邊定居。他在滑縣也頗有路子,到時候我入滑縣官學就是了。其實,洛陽官學也好,滑縣官學也罷,差距也不太大!」

    差距不大?

    鄭言慶才不會相信徐世績的這個說法二洛陽官學和滑縣官學的差距,只可能越來越大……,一個是地方縣城的學府,一個是帝都學舍。不管是在地位上還是從眼界人脈上,從洛陽,長安兩地官學出來的人,機會也好,人脈也罷,遠非地方官學學子可比。

    洛陽確定東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和長安的差距越來越小,與地方的差距………」

    鄭言慶伸手摟住徐世績的肩膀,「徐大哥,你切莫考慮太多,反而會亂了心思口依我看,你考入官學可能性很大,就算落選,也非你之罪,了不起回家繼續讀書。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拘泥於官學學舍呢?至少你兵法謀略,就遠勝過我。」

    徐世績喃喃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嗎?」

    他陡然振奮了精神,從竹欄上跳下來,扭頭笑道,「聽你這麼,我心裡舒服多了。

    管他結果如何,先考了再說。了不起回家,反正有大把的事情,等著我做呢」…」

    見徐世績放開心情,鄭言慶也開心的笑了。

    兩人就在這竹林邊上,嘻嘻哈哈的說起話來。月光灑在兩人身上,將兩人的影子,拉的越來越長房座謙果然行動起來!

    他對洛陽流民開始整頓的司時,又對裡坊間那些權貴子弟予以凶狠的打擊。短短三天,房座謙就抓捕了十七名在裡坊中橫行霸道的權貴子弟,引得洛陽各大豪族,都不得不膽戰心驚,警告家中子弟不可以妄為。但說實話,對於房彥謙的這種行為,鄭言慶不是很看好。在他看來,房彥謙就是以卵擊石,待楊廣還都,也就是他倒霎的時候。

    揚廣如今不在洛陽,他身為河南尹,自然手握大權,無人敢去招惹。

    可如若楊廣回來,楊廣能承受住各大家族的壓力嗎?如果承受不住,最後也只有把房彥謙推出來做替罪羊。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往往得不到好下場。

    鄭言慶思忖許久,決定寫一封信給房彥謙,想要勸說他一下。

    但是房座謙給他的回信,卻是言慶贈給房秀謙的那一首《石灰吟》。並在信中說,小友是我的知己,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可是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般下修治永濟渠,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我身為河南尹,也許幫不上太多的忙。但辜少要為皇帝保證一個穩定的河洛通濟渠開通以後,南方大批物資運集於河洛,使得河洛地區的重要性陡然增加。所以,即便是粉身碎骨,我也必須要堅持下去!

    對於房彥謙的回答,鄭言慶也只能為之感慨。

    的確,隨著河洛地區的重要性增加,治安也日益變得混亂起來。

    永濟渠的開通,大批物資都是有河洛來供應。如果不能保持河洛地區的穩定,的確是造成很大的麻煩。

    言辭之間,房彥謙似乎並不贊同皇帝修治永濟渠的計劃。

    但身為臣子,皇帝既然已經決斷下來,他也只能順從,想方設法的把事情做好。

    鄭言慶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為拉攏房玄齡而作的石灰吟,究竟是對,還是錯……,好在,十天之後,鄭言慶拜師霹靂堂,沒有再發生什麼意外。

    當天前去觀禮的人很多,除了長孫氏的親友和族人之外,還有濮陽郡公宇文述也前來祝賀。

    憑心而論,宇文述是個相貌風度俱佳的老男人。

    雖說如今年紀大了,可是從他流露在外的風度和相貌輪廓,依日能看出此人早年的風華。只是言慶對這個人的感覺並不是很好!他也說不清楚,究竟是因為先入為主的感官,亦或者真的是宇文述讓他不舒服,總之言慶總覺得,此人陰鷙。

    不過言慶在神色中,卻沒有把這種心情表露出來。

    相反,他對宇文述畢恭畢敬,沒有任何失禮之處∼,寧可方之以君子,不可得罪於小人。在鄭言慶的眼中,宇文述差不多就等司於小人!而且他又掌控司隸台,也算是留守洛陽眾臣工裡,權力較大的人。鄭言慶也沒有必要去得罪他。

    「言慶,破野文字版頭今天來告罪了!」

    拜師禮結束之後,長孫昆把鄭言慶拉到一旁,之前關於你和裴家小娘子的謠言,就是他的孫兒宇文成趾傳出。宇文述剛才已向我低頭認錯,並送來一張畫影弓,以赤誠意我思忖之後,決定接過此事。

    畢竟破野頭堂堂郡公,非你可比。」

    鄭言慶早就猜出,他和麥子仲之旬的衝突,是有人推波助懈。

    但他沒有想到會是宇文述的孫子「這也難怪,當時宇文述還在長安,故而鄭言慶也沒有把這件事和宇文述聯繫起來。

    宇文述之所以過來認錯,恐怕也是長孫昆對他施加了足夠的壓力所致。

    「這張畫影,倒是一張好弓。

    不過以你現在的能力,尚不能妥當使用。你既然拜入我霹靂堂門下,這騎射是必修的功得我為你準備了一張,石硬弓,你可慢慢練習。這張畫影,你就先收好吧!一言慶曾隨李基學過射禮,也算是有了一些基礎。

    他接過硬弓,輕輕牽引兩下,感覺力道稍有些重。別看這硬弓才一石力,卻要考慮到,隋唐時期的一石等於四均,一均等於三十個而一斤差不多是後世的蹤量。如果換算過來的話,隋朝一石弓,就是一百六十斤的力量。軍中普遍是用的,就是這種一石硬弓。

    按照隋朝兵制,州歲才會服兵役。

    言慶今年只有十歲,但從力量上而已,他已經快要趕上一個普通成年人的力量。

    「老師,這畫影是幾石力?」

    長孫晨笑道,「畫影為四石強弓,非壯士不得用二」

    四石?

    鄭言慶走過去,將一枚引弦銅戒套在指頭上,輕輕拉引了一下,卻見弓弦紋絲不動。

    好硬的弓!他氣沉丹刃,使足了全身力道,只見畫影嘎崩崩張開。

    但只拉開了一次,鄭言慶就感覺到一陣氣短」

    「呵呵,你現在勉強開弓和次,在同齡人之中,也算是難得。不過你開弓之後,手掌不穩,手臂顫抖。莫說要射殺敵人,恐怕開一次弓,就再也沒有力氣!凡事當循序漸進,不要心急。我和你這般年紀的時候,只怕還比不得你的力氣。」

    「那老訴所用弓矢,力有幾何?」

    「兩石!」

    長孫晨的回答,讓鄭言慶頗為吃驚。

    在他看來,似長孫晨這種級別的人物,至少也是用畫影這類弓矢啊。沒想到,只有兩石力。

    「力不在大小,只在運用得當。」

    長孫晨笑著拍了拍鄭言慶的腦袋「我看你在鞠戰之中,能使出明勁,想必也清楚這力量的巧妙,無需我再贅言。魚俱羅魚老柱國力大無窮,能開六石強弓。

    但若在疆場之上,只論射術,為師三箭,足以取他性命,說出這番話時,長孫員的語氣裡,帶著莫名的驕傲。鄭言慶也不禁暗自咋舌,這位老師,可真敢說啊!

    從這以後,鄭言慶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緊湊起來。

    每天天沒亮,他就要起床練功,然後騎馬來到銅駐坊,晌午隨長孫晨學習孫子十三篇,以及漢書;中午,他會留在霹靂堂吃飯,午飯過後,則隨長孫晨前往圓壁城修習武藝。

    長孫晨號稱箭槊雙絕。

    不僅僅是射術精妙,而且槍法強絕。一桿馬槊施展起來,可說得上是水潑不進。

    言慶曾見他和軍中強勇比槊,只兩個回合,就把對方掃落馬下。

    但在私下裡,長孫員卻告訴鄭言慶,「若論使槊,非魚柱國莫說。

    他曾自創無回槍,招招取人性命。天寶將軍雖然師從他的門下,但並未得到魚柱國的真傳。」

    言慶大吃一驚!

    他當然知道,長孫晨所說的天寶將軍是什麼人二宇文成都,那可是後世演義中,隋唐第二條好漢,大名鼎鼎的宇文成都啊!

    這麼牛逼的一人,師從魚俱羅門下也就罷了,居然還沒有得到魚俱羅的真傳?

    那魚俱羅會厲害到什麼程度呢?

    「為什麼?難道魚柱國不喜天寶將軍?」

    「那倒不是,天寶將軍的資質非常好,魚柱國對他也非常喜歡。

    只是,天寶將軍天生巨力,即便是魚柱國也比不得他的力量。所以魚柱國傳授天寶將軍,也只能根據他的特點而設計。無回槍法精妙,但於天寶將軍而言,卻不太適合…」

    鄭言慶受教,連連點頭。

    「如若有機會的話,我會介紹你隨魚柱國學槊。

    他那無回槍法若是就此失傳,的確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不過,你要學槊,就必須要有一柄好槊。只可惜自言師子失蹤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如他那般,製造好槊了。」

    言師子,就是言虎。

    鄭言慶差點就要追問言虎的事情,可話到了嘴邊,又硬生生的嚥了回去。

    他分得清楚輕重,有些事情啊,他若是問的太過於露骨,反而會讓長孫昆懷疑。

    當年長孫晨可以向寧長真求情,保住言虎的性命。

    但他可未殛會願意保住言慶…弄不好,鄭言慶還會因此,而丟掉了性命所以,言虎的事情,他只能藏在心裡面。

    默默的尋找機會,再去向長孫員來求證。

    這一天,鄭言慶和長孫晨在軍中練箭完畢,在尤光門外分手。

    長孫昆住在洛水北岸,可以從徽安門入城,直接返回銅駐坊;而鄭言慶則住在竹園,必須要渡河,往西南走才可以。這練了一整天,言慶也是格外疲憊。從渡口過河之後,他回到竹園時,天已經黑了竹樓裡,燈火通明。

    鄭言慶翻身下馬,就見馬三寶急匆匆走過來「少爺,鄭府來人,似乎有急事求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