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
    此次出征寧夏,花費頗多,由於戰時的軍餉都是雙倍,因此兩千三百戰兵,連一千的輔兵在內,這幾個月平亂的時間在內,光軍餉,黃來福就花了二萬多兩的銀子。

    還有幾千大軍在路上吃的軍糧,在寧夏城下吃的軍糧,因為都是吃自己的。所以三千多人,一天就要消耗30石糧,三千多匹馬,更是每天要消耗200石糧。這樣連人帶馬算下來,一個月就要吃去七千石糧,五個月時間就要消耗三萬多石糧,折算成銀子就是三萬多兩。

    在這裡,黃來福己是花去了五萬多兩銀子。

    上面的三千匹馬只是從五寨堡去的馬匹,還有黃來福在石溝城和蒙古人大戰,分得的戰利品三千匹上好戰馬,從寧夏城一路回到五寨堡時,又花去了黃來福幾千兩的銀子。

    還有撫恤斬首的銀子花費,在撫恤方面,由於傷亡不大,才兩百多人。所以黃來福關於此次五寨堡戰士的傷亡撫恤銀子,並沒有花去多少。但在斬首賞銀方面,按一級40兩銀子算,此次殺敵1500級,黃來福就需撥下斬首賞銀六萬兩。

    再算上戰時損耗的軍器各種支出,這樣一算,此次出戰,黃來福才出兵三千多人馬,就花去了銀子十多萬兩。這讓黃來福感慨,戰爭,果然是個吃錢的怪獸。沒錢,是萬萬打不起仗的。

    撫恤銀子不說,黃來福回到五寨堡才幾天,傷亡將士的家人撫恤銀就一一到位。還有那斬首的賞銀,黃來福給地錢。都是快於朝廷賞賜下來的銀子,所以回到五寨堡不久,黃來福也就論功行賞,將總共的六萬兩斬首賞銀撥下。

    這讓那些出征的將士們,個個都是眉歡眼笑。讓那些沒有出征的將士,個個羨慕不己。人人都在摩拳擦掌,爭取下一次也讓自己出征。

    不過斬首賞銀製度到了現在,黃來福也發現了有一定地弊端,就是支出巨大,需要自己一直有著非常雄厚的財力,如果財力不濟,士兵的思想就會變化,影響到戰鬥慾望。

    這其實和明末軍隊很相似,就在萬歷時期。由於國家還有一定的財力,所以此時的大明軍隊總體兵精甲利,可以在數次的對外戰爭中無往不勝。但到了大明末期,由於國家財政崩潰,衣甲軍器不興,士兵多年沒有糧餉,所以在對上滿洲人叛亂時,走向失敗。

    黃來福知道以後自己肯定會經常參加戰爭,自己以後的隊伍也會越來越多,糧餉賞銀的支出會越來越大。自己如果一直有錢還好,如果什麼時候發生經濟危機,那就是士兵心理變化產生的時候。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包含士兵在內,此時民眾思想地小農思識濃厚。小富即安的觀念極有市場。只要誰手中有了幾十兩銀子,很多人都會想著去過點自己的小日子,享享清福,慢慢的就會害怕刀光劍影的日子,軍隊中這樣的人多了,必然會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

    上面兩種情況,都不可不防。

    對於第一種情況。黃來福暫時沒有辦法,只能讓自己多開闢一些財源了。

    對於第二種情況,黃來福想到了後世的一個解決方法,就是那種公積金製度。斬首一級還是得40兩銀子,不過這些銀子可以只先發一部分,如發個五兩左右,餘者的35兩銀子,可以存進公積金內,等士兵滿五年退役後。就一起發下。當然也可以有一些特例。如士兵傷殘後,或者是戰死時。就一起全數發放。如此下來,士兵們為了將來自己或是家人的幸福,就會更努力地去殺敵。

    這是一種解決方法,對第二種情況,黃來福還有另一種想法。此前幾個月時,黃來福和五寨堡商賈們合謀開發塞外土地,按黃來福地盤算,為了更好地吸引大明的百姓走口外,他將來會在河套一帶搞個大明版的《宅地法》,只要是大明成年男子,年滿20歲,就可以領取200畝土地,女子領取100畝土地,費用只需每畝地交納一錢銀子,就可以終生擁有,並且前三年還可以免稅。

    對普通百姓都如此,對自己的軍隊,黃來福肯定會更慷慨,而且為了吸引大明武裝力量走塞外,更好地鞏固塞外之地。吸引五寨堡退役的士兵到塞北,那是必然。

    所以黃來福決定將來搞個以賞銀換土地計劃,斬首一級賞銀40兩,可以盡數換成土地。由士兵們自己決定,斬首一級,可領銀,也可以領取河套之良田400畝,還不需交納任何費用。反正河套之地有良田千萬畝,足夠讓黃來福來賞了。慷他人之慨,黃來福是很樂意做地。至於現在那些土地被蒙古人佔據,那又有什麼關係?將來把那些蒙古人趕走就是了。

    黃來福很有信心,將來他推出的這個以賞銀換土地計劃,肯定會受到士兵們的普遍歡迎。眼下的大明,雖然很多軍戶士兵因氣候年景問題,對五寨堡的軍隊及農場生活很是安心,但中國人一向對土地的渴望是根深蒂固,有讓自己擁有肥沃土地,做個舒服的地主生活,很多人是不會放棄地。

    當然了,眼下推出這些計劃的時機還不成熟,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給別人留下朝令夕改的印象。一方面,眼下豐厚的軍功斬首制度,還是非常受將士們的歡迎的,有算有弊端,眼下也不明顯,還是將來再說吧。

    所以這些時間內,黃來福雖然一直在盤算這些問題,一邊那六萬兩的斬首賞銀,還是痛快地發下去。他現在的總兵府庫房內,秋收後,又有了充足的銀子,又可以讓黃來福大手筆地花錢了。

    回到五寨堡後地戰後相關總結中,出征地將士們,對於五寨堡軍隊中使用的火器都是讚不絕口,連友軍都是羨艷不己。實戰中地效果,加上後世的觀念,讓黃來福對於火器,一向非常重視。

    回到五寨堡後,黃來福己經在考慮是否研製燧發槍了。與火繩槍比起來,燧發槍因用燧石及藥池蓋,讓擊發率大幅度上升,從而導致火槍兵地位的改變。特別是在下雨天的時候,燧發槍就更有優勢。算起來,17世紀初,大明南京戶部侍郎畢懋康就發明了燧發槍,就算黃來福現在發明出來,也不過是提前十幾年而以。

    說起來,火繩槍和燧發槍兩者上的結構並沒很大的差別,板機系統都是一樣,最大的差別,就在發火裝置上,一個是靠燃燒的火繩,一個是用擊錘打擊燧石。在製作燧發槍,最重要是在燧發上,這燧發是類似一個齒輪的東西,但比齒輪簡單。對於齒輪的製作,對中國工匠來說並沒有問題,早在公元前400年,中國古代己經開始使用齒輪。只要造出燧發,就解決了一大半的問題。

    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製作燧發槍,還是有許多與火繩槍不同的東西,黃來福也不知道自己五寨堡的軍匠中,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工巧匠,只能說出自己的思路,讓他們先研製試試。

    除了火器外,此次由於五寨堡出征將士,身上都是身著盔甲,所以傷亡率比起友軍來,可說是大大減少,這讓黃來福更加重視甲冑的打製。眼下的五寨堡軍器坊中,除了製作火銃外,就是每天在打制盔甲,當然這些盔甲,都是中國的鱗甲。

    在前幾個月中,黃來福曾讓軍匠們嘗試打制一些西方的板甲試試,在他的印象中,西方的板甲,似乎可以批量生產。但最後黃來福視察五寨堡軍器坊時,他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還錯得很厲害。

    西方的板甲,每一套打製出來,都要先軍官士兵們量身訂做,每人大小都不同,根本不能大規模生產裝備。而中國的鱗甲,雖說製作會複雜些,但卻可以流水線生產。加上中國的鱗甲防護力更強,重量又更輕便,種種優勢下,黃來福己經徹底拋棄西方的板甲,而採用中國的鱗甲。

    公元1592年12月5日,下午。在忙完上面的那些事後,黃來福在眾家丁們的陪同下,離開了五寨堡,視察了老營堡之地。

    現在的老營堡,和年初比起來,己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堡內己是修葺一新,不但那條主街道己經鋪上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就是餘者坑坑窪窪的各街道路面,也是同樣鋪上了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在主街道的兩旁,己經多了許多店舖,商賈人流密集了不少。而且堡內的軍戶士兵,比起以前來,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

    進入老營堡軍營,場地中滿是喊殺訓練的聲音,原來的惰氣一掃而空,各個士兵們,都是脫胎換骨般,充滿了英武彪悍之氣。

    更不要說此次隨軍出征寧夏的老營堡鎮虜營一千將士,經過殘酷的戰事後,個個身上都是充滿了煞氣,而他們隨黃來福回到老營堡後,對於他們立下的軍功,立時可以拿到首級賞銀,也同樣是讓留守的老營堡將士們羨慕不己。

    這讓出征的老營堡將士們,個個更感自豪,覺得自己被黃來福收編後,過的日子,真是與以前大不一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