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
    剛才楊大為的話,兵部尚書石星一直在旁仔細聽著,自前些時間他知道五寨堡之事後,他對這個事情一直很關注,如果黃來福的事情是真的,那作為領導,他這個兵部尚書,自然也有功勞。

    兵部尚書石星,今年五十六歲,字拱辰,號東泉,明嘉靖已未進士,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歷任給事中、大理丞、太僕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等職。

    在內閣中,石星向來與戶部尚書王遴有矛盾,主要是王遴任戶部尚書後,以國家經費開支大,國庫空虛為由,大大減少了軍費,自然讓他悵然不樂,不由錢糧在戶部尚書王遴手中,他也是沒有辦法。

    此時聽了戶部尚書王遴的話,他出聲道:「王大人,此次五寨堡屯田得力,在災年中,取得了內地州縣所沒有的大豐收,不但能自給自足,不再需要戶部拔糧,而且還有餘力向外供糧,朝庭本應該大力表彰獎勵才對,以激勵天下州縣衛所,怎麼反而向該地徵糧呢?這不是讓將士們心寒嘛,如此下去,誰還願意再次屯田呢?再說了,世宗肅皇帝時不是免了各邊鎮衛所的屯糧歸倉了嗎?怎麼能出爾反爾呢?」

    兵部尚書石星說這番話,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依明制,衛所屯田是屬於兵部管理,收下來的屯糧,則是一部分交於戶部,不過這都是以前的事了。對他來說,如果各地軍鎮衛所都能像五寨堡這樣的話,就算朝庭不向各衛所軍鎮徵糧,因各地能自給自足,那國家最大的糧餉負擔也將消失或是大大減輕。

    這樣,如果能實現的話,不但自己可以不因每年的軍費問題再看王遴的臉色。而且明中葉以後最大的財政問題還被他解決了,這樣地功勞足以名留青史,想想就讓人興奮。他擔憂的是,如果戶部一向五寨堡徵收屯糧,會不會嚴重打擊五寨堡及各軍鎮衛所的積極性,這是兵部尚書石星大人不願意看到的。

    戶部尚書王遴眉頭一皺,大聲道:「石大人。五寨堡有功是不錯,老夫也認為是應該大力表彰五寨堡黃千戶的功勞,可效仿太祖高皇帝時嘉獎康茂才所部一樣,以五寨堡為天下之表率。」

    「但你也知道。現在戶部財政困難,各地衛所軍鎮欠收,戶部卻是無糧可撥。現在五寨堡大豐收,有屯糧四十萬石,老夫又不是要那五寨堡千戶將幾十萬石糧悉數上交。撥個幾萬石接濟周邊的軍堡有何不對?至於肅皇帝時,朝庭免了邊鎮衛所的屯糧歸倉,那是因為那時各衛所軍鎮早已無糧可征,朝庭又體恤將士,所以才免了各邊鎮衛所地屯糧歸倉,難道因此,各衛所就算豐收了,也不再納糧了嗎?」

    兵部尚書石星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戶部困難,這誰都知道。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徵收五寨堡那一點的屯糧。而是想想如何讓各衛所的屯田能夠自給自足,只要各地能夠自給自足,兵食充足,那國朝最大地錢糧支出就不存在,國朝最大的錢糧支出款項取消了,朝庭的壓力就減輕了,那才是真正的解決戶部困難的良方。依王大人現在地做法。辦事得力者。反而要支錢支糧,而那些懶惰之輩。反而逍遙自在,這不是讓有功的將士心寒嗎?」

    王遴道:「石大人,五寨堡千戶辦事得力,老夫也提議給於表彰。不過不是處處都可像五寨堡那樣,在災年中獲得大豐收的。石大人想必也知道,今年到處欠收,連國朝的糧倉湖廣都一樣,要說到自給自足,談何容易?但戶部的錢糧困難,可是擺在眼前的。」

    石星還要說話,內閣首輔申時行微笑道:「兩位大人不必爭論,依老夫所言,這五寨堡千戶辦事得力,為國屯糧,可以給於表彰,至於這糧嘛,就納一些吧,畢竟朝庭的困難是擺在這的,各地的衛所軍鎮都盯著,指望戶部撥糧呢,王大人也難做啊。」

    兵部尚書石星一下子無語,既然首輔都發話了,他也就不再說什麼,半響,他才道:「那依王大人所說,那五寨堡要納多少糧呢?」

    戶部尚書王遴沉吟道:「那五寨堡今年屯糧四十三萬石,他區區一個千戶所,一千餘軍士,留那麼多糧做什麼?留二十萬石自食足矣,就上交戶部二十三萬石糧吧。」

    「什麼?」

    兵部尚書石星差點跳了起來,王遴竟要五寨堡納糧如同內地一個上府,這怎麼能不讓他震驚?

    他激動地道:「王大人,你這是殺雞取卵啊!就是國朝初,各衛所也沒有如此納糧法,更不要說現在的內地衛所,也不過是每畝軍田納糧一鬥。依老夫所言,五寨堡納糧二萬石足矣!」

    王遴哪能同意,兩人又爭吵起來。

    萬曆帝道:「好了,五寨堡納糧之事,等當地地戶部奏折上來再說,你們都退下吧。」

    內閣首輔申時行,戶部尚書王遴等人只能退下。臨行時,他們聽到萬曆帝道:「楊大為,你留下,再和朕說說那五寨堡之事。」

    幾個閣臣從東暖閣內出來後,關於五寨堡地事情更是轟動,京師官員們都是議論紛紛,大家都在打聽這黃來福是什麼人。這種議論,也通過大明發達的邸報系統,快速地向各地州縣傳播,一時間,各地的知縣,知州,知府,布政使,各地邊鎮,紛紛注意上了這個五寨堡,五寨堡千戶黃來福也成為了各人的話題中心。

    不論是消息傳到哪裡,各人第一反應都是不可思議,各人紛紛通過自己的關係,或向五寨堡方向打聽,或是派人前往五寨堡查看,一時間,五寨堡又迎來了新的一番考察潮,這次不是五寨堡附近的民堡,附近地衛所。而是隨著消息地先近傳到,遍及了大明的各地。

    而在五寨堡這個例子面前,關於天災意味著減產,意味著天子失德地言論,一下子消失無蹤,許多言官文臣們都自覺地閉上了嘴,因為在五寨堡這個鮮明地榜樣面前。他們所有的言語都站不住腳,一下子讓萬曆帝輕鬆了許多,也讓萬曆帝對五寨堡千戶黃來福更為上心。

    而關於五寨堡應該納糧多少,也引起了各人的爭論。爭論的雙方分為兩派,一派是圍繞著戶部尚書王遴,一派是圍繞著兵部尚書石星。京城的言官們多支持戶部尚書王遴,而一些衛所邊鎮的軍官們則是多支持兵部尚書石星。兩派各佔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而萬曆皇帝朱翊鈞地態度則是曖昧。兩派中,也沒表態支持誰。

    九月十二日,京城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吸了一些人的注意,神宗遣內臣責問內閣:「屢有人疏請開礦,為何不見戶部奏復內閣大臣申時行回奏說:「天地生財本以資國家之用,況今國庫無餘財,山澤無遺利,為權宜之計,開礦亦不失理財之策。但開礦必當聚眾。聚眾必當防亂。現今山西、河南之間。礦徒嘯聚,勢洶洶,欲鬧事,廷臣正商議如何平息。若官府開礦,恐奸民乘機爭利,隱患愈不可測。且朝廷一切事務,關係大體。豈可不惜所費而為。若開礦只為求利。必須事先計算工本,募工之費若干。防兵之費若干,開礦所得之利若干,必見出少入多,不為虛費,而後才可以斟酌開採。切不可因為民間一時之私請,朝廷便可議開。戶部之所以遲遲未回復陛下,原因一是為了防患,二是出於愛惜錢財,三是怕差官擾害地方軍民,四是不願意洩露國家目前窘急之狀,使外夷更加輕視中國。」

    聽申時行這樣說,萬曆帝只能作罷。但事實上,從大明朝中葉一直到萬曆年間,不經官方的同意,民間商人和官員私自開礦者不計其數,如各地的鐵礦,由於商品經濟地發展以及外貿中鐵器輸出的增加,市場上所需鐵器日益增長,刺激了許多人進山開礦,每到秋收之際,各個商人豪族,或是官員子弟,就糾集兇徒,百千成群,每山起爐,少則五六座,多則一二十座,每爐聚二三百人。

    還有各地的金銀礦,銅礦和鉛礦等,也是各地豪強勾結勢家,盜礦者不計其數,即使朝廷鑄幣,也仰仗民銅,嘉靖時鑄幣黃銅照例行戶部買辦,有時都因為銅價太高,得不償費。到了萬歷時,更是天下銅在民間為供具什器者,不知幾千萬億,其產於各處名山者,豪姓大賈負販以擅厚利,又不知幾千萬億。各地的礦產收入,都為奸商專擅。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在礦產的事上,各地官員已經和商人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個龐大地利益集團。即便是經過官府批准的礦產,偷稅漏稅現象也是到了明目張膽,猖獗已極的地步,而朝廷中央,能夠從開礦中獲得的利益少之有少,大量的巨額到流到那些私營礦主的腰包裡去。

    就是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家奴宋九,也和各地的私營礦主們有諸多的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後來申時行地倒台,也和家奴宋九有些關係。

    整個九月中旬,京師地官員們都是為了五寨堡之事和關於開礦的事吵吵嚷嚷。到了9月17日,當山西鎮管糧主事張文保的加急奏折到了京城後,各人關於五寨堡的議論,就更是火熱。

    此時關於五寨堡的事,內閣已是沒什麼話說了,對黃來福的嘉獎表彰已是鐵板釘釘的事。就是關於五寨堡納糧多少地問題,兵部尚書石星和戶部尚書王遴,還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

    9月19日,由山西都司劉甫玉領銜,鎮西衛指揮使劉景春、岢嵐州知州楊德符具名地奏折到了京城,要求表彰山西鎮鎮西衛千戶黃來福。

    由山西都司劉甫玉領銜上奏,這是黃來福乾爹,鎮西衛指揮使劉景春遊說的結果,也是劉甫玉樂於做地事,對於大明來說,衛所從明中葉後就變成了二娘養的,就是因為屯田失敗,軍戶逃亡,現在好容易衛所繫統出了個黃來福,還不好好吹一下?

    9月20日,萬曆帝終於做出了表示,要五寨堡今年納糧五萬石,或折銀四萬七千兩,並發出了上渝,道:「朕即阼以來,宵旰兢兢,不遑暇食。夫欲迪康兆姓,首先進用人才。今有五寨堡千戶黃來福,為國屯糧,使兵食自足,才堪大用。特擢升五寨堡千戶所為五寨堡守禦千戶所,五寨堡原千戶黃來福加衛守備銜,其妻黃顧氏,授以誥命,並賜銀百兩,絹紗各二十匹,望其忠勇國事,勿負朕望,欽此!」

    這道上渝通過邸報明發出去,一時天下震動!

    與此同時,一個太監也在幾個錦衣衛的隨同下,出京往五寨堡方向而去。爬^書^網,本章節由""首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