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翰林
    「楊學士,剛才皇上所言,可是出自你之手。」散朝之後,大學士毛紀悄悄的拉著楊廷和輕輕說道,以為剛才朱厚的決定是楊廷和授意的,其實也怪不得毛紀這樣想,畢竟朱厚不過十四五歲,對政事還缺少經驗,毛紀理所當然的認為是楊廷和悄悄的向皇帝進策的。

    「這次毛大人猜錯了。」楊廷和微微一笑道:「此乃皇上乾綱獨斷,老夫並沒有向皇上陳言隻字片語。」

    楊廷和現在心裡五味雜陳,看到百官歡欣鼓舞的模樣,就知道大部分官員已經對這位小皇帝開始信服起來,楊廷和當初選擇朱厚為帝,就是想到他年紀尚小容易控制,當然並不是說楊廷和有謀逆之心,只不過他是想在朝中少一些肘制,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沒有想到事情出乎他的意料,自己挑選的皇帝看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糊弄的,先是拒絕續孝宗嗣,不用皇太子之儀即位,然後又不同意眾臣給興王奉上的尊號,繼而又反駁自己對王瓊的處置,現在又沒有與內閣商量弄出這麼一件事來,楊廷和忽然察覺自己似乎掌控不住以後朝廷的局面了。

    「這般說來,皇上年少英明,乃是大明之福啊。」毛紀由衷的讚歎起來,與其他官員一樣,受夠正德皇帝胡鬧的行為,他真心希望現任皇帝是位英明之主。

    「楊首輔果然是慧眼無雙,能從萬千宗室子弟之中辨別英才之君來。」大學士蔣冕也湊了過來,看左右沒有閒人,也忍不住輕輕歎道,而一旁的毛紀也深感同意。

    「蔣學士慎言。」楊廷和淡淡的笑道,就算心裡再怎麼不舒服,也不能在同僚面前失去風度,及暴露自己的內心想法。

    「楊大人莫怪。在老夫看來蔣學士是興奮過度,這才口不擇言起來。」背後妄議君上不符禮,御史言官隨意可以上疏參奏,毛紀忙出來打個圓場。但說話時也流露出一絲喜悅的意味來。

    「失禮失禮。」蔣冕拱手笑道,也難怪他這麼喜悅,畢竟朱厚這次給了他一個揚名天下的機會,以後說是名垂青史也不為過。

    楊廷和不露聲色的與幾位同僚在談天說地,片刻之後這才悠悠的回府,用過午膳回到房中小憩一會。然後出現在書房之中,那裡早就有人在等候。

    「見過大人。」書房中等候之人模樣非常普通,隨意在街上一放,來回走幾遍也沒有人記得他地樣子。

    楊廷和微微點頭,逕直坐在書桌旁的椅子上,順手拿起一本正德皇帝的起居錄認真閱讀起來,這並非是楊廷和故意作做。而是朱厚任命他主持編修武宗實錄,所以楊廷和經常要看關於正德皇帝的資料,而那人似乎已經習慣楊廷和地行為,楊廷和在認真看書的時候,自己屏氣凝神的侍立一旁。深怕有所打擾。

    「宮中最近有何動靜。」不久,楊廷和輕輕的起居錄擱放在一邊,和聲的詢問起來,雖然大明律有規定。不許外臣與宮中內侍有來往,但是這條規定從來沒有人完全遵守過,只要皇帝住在宮中一天,內外勾結的事情就人存在,就算楊廷和現在身為首輔大臣,在朝中位高權重,但也避免不了要時刻關注皇帝地最新消息,以免在自己被人設計也毫不知情。

    「與往常一樣。皇上近日來除上朝之外。就是在乾清宮批閱奏折。」那人恭敬的回答。

    「這兩日皇上可有召什麼人覲見?」楊廷和輕微點頭,沉吟片刻之後繼續問道。

    「昨日午後召翰林院的張侍讀覲見。覲見之時皇上揮去左右,連起居郎也不例外,談話內容也無從知曉。」那人揖手說道:「在下辦事不力,請大人恕罪。」

    「不必如此,你已經盡力了。」楊廷和微微一笑,擺手說道:「之後呢,那個張侍讀是不是回去了?」

    「秘密會談之後,皇上看起來非常高興,然後去給邵太妃請安,張侍讀也在其中,從邵太妃那回乾清宮之後,張侍讀給皇上進言,皇上接著擺駕到坤寧宮給皇太后請安。」那人簡略的講述起來。

    「張侍讀進言的內容你可知道?」楊廷和饒有興趣的詢問道,到要看看一個攀龍附鳳的小舉子能說出什麼樣地話來,居然能打動皇帝去給皇太后請安,因為尊號之事,皇帝與皇太后之間的關係僵硬,這事在朝中也不是什麼秘密。

    「張侍讀進言的內容大意是……。」那人詳細的講述起來。

    「百善孝為先,這話雖有偏頗,但也不失為一句警世之言,這張侍讀還算有幾分見識,並沒有慎兒想像中的那麼不堪。」楊廷和自言自語地說道,對張信的印象也改觀過來,同時也是猜測皇帝既然有心改善與太后之間的關係,那豈不是說皇帝對眾臣的提議也有些動心起來,同意續孝宗之嗣了?

    在張府,袁方等人興沖沖地進房間把張信揪起來,然後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聲音十分吵雜,張信肯定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麼內容,張信也懶得理會他們,吩咐僕役拿熱水毛巾來,自己悠然的洗漱。

    「什麼事情讓你們這般激動啊,一個個的慢慢說來聽聽。」洗漱完畢,覺得心清氣爽的張信這才回到房中詢問起來。

    「子誠,今天朝廷公佈一件大事,讓我等激動興奮不已。」孫進也沒有賣關子,神情喜悅的直接說道。

    明代並沒有禁止讀書人莫談國事的法令,而且書生士子除了讀書,又不用操心其他事情,閒著沒事做的時候當然格外關心時政,紙上談兵並非只有將軍們會,讀書人暢談朝政利弊地愛好似乎從古到今從來沒有斷絕過。

    「正是如此,朝廷此舉真是大快人心之極啊。」沈軒開懷笑道,在張府待久了。沈軒也不像當初那般拘謹起來,與他人一樣開始言談無忌起來。

    「朝廷此舉實行之後,乃是天下百姓之福啊。」袁方非常贊同地說道。

    「子任,到底發生什麼事啦。」張信沒有興趣理會幾個在那裡繞圈子。向張勝詢問起來。

    「子誠,不是我說你,你身為朝廷命官,居然一點也不關心朝政,連朝中發生何事你都要問我們,以後如盡職盡責何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張勝歎氣責斥說道。

    在場的幾人之中,沒有哪個人有張勝這樣地資格可以名正言順的教訓張信,畢竟張勝是他地族兄,在古代有長兄如父的觀念,而且張信現在父母雙亡,張勝可以盡到長輩的責任,而且張勝也是出於好意。才直言不諱的勸誡。「子任,是我錯了,以後我一定加以改正,希望你們幾位做個見證。」陪禮道歉對張信來說並不是件艱難之事,況且張勝說地也有道理。張信也認識到在官場混,消息情報永遠是最為重要的。

    「子誠也是初涉官場,以後注意就可以了。」看到張信真心認錯,幾人也露出笑容。剛才還真怕張信生氣,把眾人的關係弄僵。

    「到底有什麼喜事,你們現在可以說了吧。」看到幾個的笑容,張信也感到很高興,友情果然是要經常呵護的,虛心接納朋友的意見,容忍朋友對自己缺點地指責,做到這點還真是不怎麼容易啊。

    「朝廷有令。從即日起。逐一招回各地的鎮守太監,然後還要整治二十四衙門。以後宦官之禍再也不會重演了。」袁方大笑起來,身為官場子弟的他,當然明白鎮守太監分駐各地的禍害。

    「是啊,從此以後,朝政為之一清,朝廷百官與萬民可以安心了。」孫進微微笑道。

    從幾個人的話來看,太監專權還真是不得人心,可惜歷代皇帝就是喜歡作用太監,讓他們無可奈何,現在聽說朝廷要整治太監,眾人當然興奮不已。

    確實如此,當朝廷的詔令公佈天下之後,各地的鎮守太監們如喪考妣,原來囂張地氣焰頓時萎靡不振,人心惶惶的等待著朝廷的召喚,為非作歹貪污受賄的事情也不敢再做下去,深怕被別人揭發,現在可不比以前,地方官員不再害怕他們了,各地的御史言官都想揪住機會參他們一本,好在皇帝面前立功表現。

    有些聰明地太監開始轉移財產,以備解職遣散回家好養老,但蔣冕與地方官員也不是吃素的,早料到他們有這麼一招,眼睛雪亮的盯住他們的動靜,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馬上向上級官員匯報情況。

    大明地官員可能治理地方不怎麼在行,但是論起為官之道,那可是拿手絕活,裁髒陷害無中生有的事情非常嫻熟,更加不用說有真憑實據,不容太監們抵賴,彈劾的奏折如雪花一般紛紛湧向通政司,然後給朱厚過目,朱厚看了越發覺得自己英明無比,地方太監居然這麼玩忽職守,貪污**,惡跡斑斑,隨即隨手一揮,把奏折轉交給大學士蔣冕,讓其斟酌處理,一定要嚴加懲戒。

    太監們也是倒霉,遇到一位從來沒有在宮中待過的皇帝,對太監們根本沒有感情,而且皇帝經常聽自己的父王在斥罵太監之禍,然後再經過張信這麼一鼓動,熱血澎湃的想做出一番功績來,首先就拿他們開刀。

    不管整治太監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但事情不是由自己負責的,張信也樂得作壁上觀,悠閒自在地與幾位好友打趣聊天,等待自己地假期結束。

    清晨,張信揮別幾位好友,悠悠的去上班了,被朱厚賜封為翰林院侍讀以來,張信還沒有正式地在翰林院出現過,連自己的上司級同僚還沒有認識,皇帝給的幾天假期完結,張信只有乖乖的去翰林院報道了。

    翰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文學家揚雄的《長楊賦》,即文翰之林,意猶文苑的意思,最早是從唐朝武德年間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除文學之士外,醫卜、方伎、書畫,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選,以待詔於院。史稱「翰林初置,雜流並處」。

    明代翰林院就開始拽起來了,用「翰林之盛,前代絕無也」來形容翰林院一點也不為過,按品秩,翰林院不過是一個五品衙門。尚不如一個地方地知府,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可以看出翰林院的重要。

    翰林院是朝廷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咨議政事的機構,翰林官的主要活動多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從事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從這些工作可以知道。翰林院其實就是相當於皇帝身邊地助力秘書,屬於近臣的範疇,而且權力也極大,國家的大事小事都要經翰林院之手,只是沒有決策權而已。

    明代科舉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等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預備資格,三等則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可見,能夠直接進入翰林院的,實則僅科舉進士名列前茅者。

    而張信不經科舉直接得進翰林院,而已還是從小小的一個九品王府典簿升為六品地翰林院侍讀,不知道讓多少人嫉妒得眼睛都紅了,人家身為今科狀元,才可以被授為翰林院的庶吉士,然後要熬幾年看表現。再通過考核才能升為編修。而張信卻不用通過任何的考試審核,直接一步登天。怎麼能讓人不憤恨。

    雖然已經是朝廷六品大員,按理可以乘轎進宮辦差了,但張信卻不怎麼習慣坐轎子,反正他住的地方離紫禁城也不遠,乾脆步行而去,沒過多久就到了皇宮城門,拿出代表官職的腰牌給城門守衛查看,之後才下令得以通行。

    新官上任,自然會有禮部官員上門指導宮廷禮儀,張信在禮官的帶領下,來到翰林院拜見自己的上司翰林學士,經過翰林學士地吩咐叮囑之後,張信一頭霧水的來到屬於自己的辦公場所,至今張信還弄不清楚翰林學士到底說了些什麼內容,除了滿口之乎者之之外,張信對那位翰林學士根本沒有其他印象了。

    翰林院可謂說得上是皇帝的檔案秘書室了,建築當然非常之大,廂房就有數十間,每個房間裡都有人在忙忙碌碌的,不知是真地太忙還是別的原因,張信轉悠了半天卻發現沒有一個人搭理自己,鬱悶之下乾脆在走廊內閒逛起來。

    「前面的可是張侍讀。」走了不久,張信忽然聽到背後有聲音,似乎是在招呼自己,不由傾足回頭觀望,只見有三個與自己一樣打扮的官員朝這邊走來,臉上還帶著笑容。

    「在下張信,卻不知三位是?」看情況應該是衝自己來地,張信不敢大意,待三人走近時微笑拱手行禮起來。

    「在下李時,這位是翟鑾翟侍讀,這位是顧鼎臣顧修撰。」李時熱情洋溢的向張信介紹起來,語氣溫和,讓人心生好感。

    「李兄、翟兄、顧兄。」張信一一行禮道。

    「不敢不敢,前日聽聞張兄之名,但一直未曾得見,今日一見果然是風度翩翩俊逸不風凡啊。」不管李時這話是真是假,但聽起來讓人十分受用。

    張信當然謙遜的客套起來,反正沒有弄清這幾人來找自己的目的之前,張信心裡還是保持警惕的,但似乎這三人真的沒有其他意思,寒暄幾句之後,就熱情的領著張信參觀起翰林院來,繞著廂房為張信介紹起來翰林院地同僚來。

    張信雖然心有疑慮,但表現上卻欣然前往,彬彬有禮地和同僚們客氣起來,以後就要在這裡混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與同僚地關係看起來起碼要表面和氣,免得讓人覺得自己驕橫無禮。

    「這位是楊慎楊修撰,乃是內閣楊首輔的公子。」不久之後李時把張信帶到一個廂房門前,卻沒有敲門而進,反而是停足不前,在門檻外面介紹起來。

    翰林院的門窗並沒有用紙糊住,而是鏤空的,這方便上級的巡查,正在奮筆疾書的楊慎察覺到外面有動靜,擰頭一看,發現是李時他們幾個,還有一人從來沒有見過,看到陌生之人微笑有禮的向自己打招喚,楊慎也輕輕的點頭,然後繼續埋頭書寫起來。

    「張侍讀莫要見怪,楊修撰最近正忙著整理先帝的起居錄,已經吩咐翰林院諸人不要輕易打擾,所以無暇出來與張侍讀暢談,還請見諒。」翟鑾微笑的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我們轉道而行吧。」張信無所謂的說道,忽然覺得楊慎這個名字似乎非常熟悉,仔細一琢磨,張信馬上醒悟過來,楊慎不就是後世三國演義電視劇主題曲臨江仙詞牌的作者嗎,沒有想到居然能在這裡見到真人,就是不知道他那首詞寫出來沒有。

    「張侍讀,在想些什麼呢?」看到張信神思恍惚,顧鼎臣在一旁提醒道。

    「沒有什麼,在下是想,卻不知在下平日裡具體負責什麼事情?」張信歉意一笑,知道這裡不是神遊發呆的地方,眼睛一轉迅速找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