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問鼎中原第二節長公主急召丞相蔡邕、太尉徐榮等朝中重臣和張燕、呂布、閻柔三位上卿到鳳凰台議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韓遂此時攻打關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利用中原大戰洛陽和河北兩敗俱傷的機會,佔據關中,繼而和洛陽、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獨霸西涼。這種局面非常有利於西疆的穩定和發展,韓遂十幾年來浴血奮戰、殫精竭慮,盼望的就是這一天。現在指望他拱手讓出關中,根本不可能。朝廷下一步的攻擊策略是收復洛陽,全取中原。在兗州已經被攻佔的情況下,近期內大軍的攻擊目標是關中、河內和豫州穎川,以實現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團團包圍洛陽的構想。也就是說,要收復洛陽,關中必須拿下,而要打關中,河北的對手不僅僅是韓遂,還有袁紹。當北疆大軍殺進關中之時,袁紹和韓遂必定聯手,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現在有攻擊關中的可能嗎?」長公主的目光從徐榮、張燕的臉上緩緩掃過,「韓遂正在和袁紹廝殺,如果大軍即刻殺進關中,時機應該比較合適,韓遂和袁紹未必來得及聯手。」徐榮搖搖頭,「如果立即發動攻擊,我們能動用的軍隊只有河東的四萬多人,這個兵力嚴重不足,無法拿下關中。」「根據楊鳳大人的稟報,韓遂、馬超此次聯合羌人帶了大約七萬多人攻打關中,而袁譚、段煨有三萬多人堅守在新豐一線,整個關中戰場上有十萬人馬。」徐榮神情凝重地望了長公主和諸位大臣一眼,「要想攻打關中,我們至少需要一倍以上的兵力,也就是二十萬大軍,但近期內我們不可能集結這麼多兵力。明年也不行。攻打關中之事隨著西涼軍的突然殺進變得異常困難。」「目前,中原戰場上的大軍需要時間休整補充,今明兩年他們將要攻打河內和穎川,要固守兗、青兩州,要防備叛軍的反撲,因此無法抽調。返回邊塞的鐵騎也一樣需要時間休整補充。再加上冬天馬上就要來臨,即使要徵調,也要等到明年春天。大漠胡騎是否徵調,要到明年才能具體定奪。因為我覺得年年徵調胡騎,會讓胡人感到大漢武力衰落,極有可能促使某些胡族部乘機叛亂,這對中興大業非常不利。」「兵力不足,只是困難之一,攻打關中最困難的事是朝廷財賦不足。中原大戰至今,朝廷財賦已經告竭。除了河內戰場,各戰場都已停戰,朝廷也在急待十月秋收後的賦稅入庫。現在回頭想想,這幾年河北如果不是實行了新田制和新賦稅制,增加了賦稅收入,我們根本沒有能力攻打中原。但中原大戰一打,河北府庫空竭,我們再想集結二十萬大軍攻打關中,朝廷就承擔不起了。」長公主黛眉緊皺,一臉憂色。蔡邕和諸位大臣們也是皺眉苦臉,一籌莫展。「早在中原大戰開始後,朝廷已經估計到韓遂可能要打關中,今天這種局面也在我們預料之中。只是因為歷時七個月的中原大戰耗盡了河北財賦,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遂殺進關中,無力阻止。」徐榮繼續說道,「但如果遲遲不打關中,韓遂勢必會利用河北和洛陽無法對關中用兵的機會,迅速在關中站住腳。他一旦在關中站穩了腳跟,關中就更難打了。」「我和飛燕(張燕)、奉先(呂布)、子玉(閻柔)三人剛才也商量了一下,覺得攻打關中的最佳時機應該是明年六月。到了明年六月,朝廷就有兩季的糧食入庫,而邊塞大漠上的牛羊也在初夏五月草場返青後開始長膘,這樣大軍的糧草至少可以保證我們打四個月的仗。另外,青、兗兩州到了明年六月,也可以向朝廷上繳少量的賦稅,中原各路大軍的糧草也可以就近得到補充。這樣他們可以發起對洛陽的攻擊,有效牽制袁紹的兵力,配合我們攻打關中。」「明年六月?」長公主望著丞相蔡邕和尚書令李瑋,十分擔憂地問道,「到了明年六月,朝廷可以確保大軍攻擊關中嗎?」蔡邕歎了一口氣,「如果老天保佑,到明年六月之前各地沒有任何災患,朝廷應該有能力發動對關中的攻擊,但是……」長公主和徐榮等人同時緊張起來。「攻打關中的兵力最多十萬。」李瑋接著蔡邕的話說道,「朝廷的財賦無論如何也支撐不了二十萬大軍作戰。」李瑋看向徐榮、張燕、呂布和閻柔四人,鄭重說道,「四位將軍大人,十萬大軍,難道就不能擊敗韓遂和袁紹?」四個人互相看看,點了點頭。徐榮用力一揮手,「好,十萬就十萬,我親自到關中統率大軍。」確定了關中之戰的攻擊策略後,眾人隨即商討在發動攻擊之前的諸般對策。因為最佳攻擊時間是明年六月或者更遲一點,所以中書監荀攸建議在這之前,河北佯裝財賦陷入危機,主動和各路叛軍議和,以爭取得到更長的恢復時間。「韓遂需要時間全取關中,還要和袁紹打一陣子,他當然希望我們和他好好談談。」「袁紹在中原大戰後,實力損失較大,而曹操和劉備基本上已經敗亡了。未來兩三年內,叛軍已經無力再次結盟聯軍展開聲勢浩大的反攻。雖然袁紹和劉表這些人因為各自的州郡都很富裕,這幾年境內又很穩定,財賦較為充足,但奈何實力不夠,只能自保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主動並去議和,正中他們的下懷,而我們也許能從議和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荀攸的建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利用議和的機會,河北可以迅速恢復實力,還能拉攏分裂各路叛軍,非常有利於後期平定天下的大戰。長公主隨即下旨,命令太尉徐榮稍加準備後,馬上南下河東勸撫韓遂。命令大將軍李弘派人勸撫曹操、劉備、孫策、周瑜、劉表等人。這些人如果願意議和,可以把在中原大戰中俘虜的一些叛軍將領比如曹仁、孫輔、魯肅等人放回去,以示誠意。假如他們願意歸順朝廷,也算是大漢中興的功臣。長公主又命令鎮北將軍閻柔即刻北上雲中,一面安撫和威懾邊塞胡族諸部,一面整訓鐵騎,準備明年春天率軍進入關中作戰。關中之事議罷,丞相蔡邕、尚書令李瑋和中書監荀攸又聯名上奏。朝廷為了推廣和實施「計口授田」、「土斷」等新田制,曾屢次低價購買和賒借河北三州門閥富豪的土地。依照當初的約定,朝廷一旦收復了黃河以北的州郡,將拿出一部分土地低價出賣和償還給這些門閥富豪。中原大捷後,這些門閥富豪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朝廷兌現當初的承諾。「青州、兗州兩地經歷了多年的戰火和災禍,兩州人口縮減得非常厲害。雖然曹操和田楷在兩地都實施了屯田之策,但由於人口數量有限,再加上大戰不斷,迫使他們在兩州橫徵暴斂,屢屢強征士卒,導致兩地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多,反而日漸稀少,百姓的日子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李瑋稟奏道,「兗州現在的狀況很適合朝廷推廣新田制,而青州在我們的努力下,已經基本完成了新田制的實施。為了讓兩州能在很短時間內恢復元氣,讓朝廷盡快得到兩州的賦稅,我們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大量回遷人口,二是讓河北門閥富豪迅速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土地,並讓他們在土地上投入大量錢財,以便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糧食和錢財。」「去年我們向青州回遷了一百多萬人口,估計現在青州的人口大約有兩百多萬,距離青州人口最多時候的三百六十多萬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朝廷打算在秋收秋種結束後,再向青州回遷五十萬人口。」「兗州的人口現在最多只有一百多萬,而兗州人口最多的時候曾有四百多萬人。所以朝廷打算從并州、幽州和冀州三地回遷兩百萬人。」「兗、青兩州過去都是本朝賦稅大州,如果有足夠的人口,有河北三州門閥富豪和商賈大戶投入的大量錢財物資,有朝廷的新田制和新賦稅制做保障,這兩州有望在兩三年內恢復到過去的賦稅水平。」「河北三州的人口危機,尤其是冀州的人口膨脹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後,百姓的土地就多了,而百姓上繳的賦稅也就多了。隨之而來的是百姓的日子更加好過了,邊塞也就更加穩固了,這非常有助於河北三州和北疆邊郡的穩定。」「兗州和青州兩地即使從河北回遷了大量人口,但人口依舊沒有達到過去的數量,再加上兩地的門閥富豪大多逃亡和被殺,無主土地數不勝數,足夠朝廷賞賜給有功將士和兌現當初對河北三州門閥富豪們的承諾。」李瑋滔滔不絕說了很長時間,蔡邕、劉和、荀攸、大司農鍾繇在一旁不停的對其中的細節做詳細的解釋。當初朝廷為了實施縮減開支,特意給各地官吏和府衙分配了「職分田」和「公廨田」。(公廨田的收入用於府衙公務開支。職分田的收入用於支付各級官吏的俸祿。)當時朝廷財賦短缺,沒有錢財購買土地,於是由長公主親自出面,向河北三州的門閥富豪們賒借。後來朝廷實施兵戶制,需要土地,於是朝廷又向這些門閥富豪們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很多士地,解了燃眉之急。現在朝廷有土地了,當然要兌現諾言。一來可以增加天子和朝廷威儀,二來可以穩定民心,三來可以借助出賣土地的機會從中大賺一筆,解決朝廷遷移人口所需要的錢財,四來這些門閥富豪和商賈們都很有錢,而青、兗兩州的恢復又需要錢,雙方互利互惠,何樂而不為?「這會不會和朝廷的新田制產生衝突?」長公主擔心地問道,「門閥富豪們的土地多了,錢財多了,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購買更多的土地,這對新田制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你們可有妥善的控制辦法?如果沒有,就不要為了眼前這點小利出賣大量土地,從而為社稷動盪埋下巨大隱患。」「朝廷當然有控制辦法。」李瑋十分自信地說道,「隨著新田制推廣和實施的州郡越來越多,它也會越來越完善。而這些人要想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就不要和新政作對,否則他們不但無福享受富貴,更要丟掉腦袋。」長公主見朝中重臣一致認同這個奏議,隨即下旨詔令執行。「南遷人口的事大約需要多長時間?」長公主又問道,「會不會影響關中大戰?」「十月秋收秋種結束後,南遷人口一事即可開始。但這次牽扯州郡多,南遷人口更是達到了兩百五十萬,所以前前後後大約需要半年。」蔡邕說道,「朝廷力爭在四月春耕前結束這次南遷,不會影響到關中大戰。」「這麼龐大的一次遷移,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有人親自到兗州主持大局。」長公主說道,「本來大將軍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大將軍身體不好,需要利用這段時間好好休養。」她看看在座大臣,笑著問道,「諸位大人看看,派誰去最合適?」眾臣愣然。此次遷移的重點是土地分配。而立功將士和兵戶的土地分配更是關係到中興大業的成敗,所以主持此事的理所當然應該是大將軍。就算大將軍身體不好,但最起碼要讓他掛個名,由他親自過問立功將士和兵戶的土地分配問題,怎能把他完全撇開?「殿下,此事除了大將軍,其他大臣……」蔡邕看看左右的大臣們,苦笑道,「誰去都不合適啊。」長公主臉上的笑容漸漸消散,眼裡露出一絲惱怒,「你們是不是想把大將軍累死?他死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大漢就能中興了?」大臣們嚇了一跳,紛紛跪倒,一句話也不敢說。長公主不願意讓大將軍主持此事,顯然不是因為大將軍身體不好,而是想讓大將軍逐漸遠離政務。中原大捷後,中興大業的基礎已經奠定,而大將軍也聲望顯赫、功勳彪炳,對皇權的威脅越來越大。此次長公主親自北上大漠徵調胡騎南下,親自趕到邯鄲督戰,其背後所蘊含的深意非常複雜。而大將軍顯然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先是公開上奏反對恢復五等爵位制,接著又借口打洛陽,堅決不回晉陽接受隆重的慶賀大禮。中原大捷,意義無比重大,大將軍竟然不回朝報喜,晉陽竟然沒有舉行隆重的慶賀大禮,這極其不正常。敏感的大臣們隨即意識到長公主在有意彈壓大將軍的威望,而大將軍也有意低調處理,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煩。在天子和朝廷返回洛陽之前,晉陽看樣子有一番風雨了。大臣們不說話,長公主只好點名詢問了。「劉大人,你認為哪位大臣到兗州主持此事最合適?」御史大夫劉和想都沒想,張口就說道:「臣認為,趙岐趙老大人最合適。」長公主愣了一下,隨即明白劉和這是在有意搪塞自己,不禁氣得俊臉通紅,狠狠瞪了他一眼,「你什麼意思?趙老大人九十一歲了,你……你竟然想得出來。」劉和頭一低,不做聲了。「荀大人,你說說。」荀攸思索了一下,恭敬地說道:「這事關係重大,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趙岐老大人九十一歲了,當然不能去。崔烈老大人的病越來越重,如今已經糊塗了,也不行。丁宮老大人被風濕折磨的死去活來,也不行。袁滂老大人已經在榻上躺了半年都不能起來了,也不行。陳紀老大人……」荀攸臉色一黯,無奈地說道,「他的病很重,最多能撐到今年冬天。楊彪老大人有腿疾,不能遠行。淳於嘉老大人眼晴不行了。許劭、郭蘊、蓋勳和王瀚四位老大人身體都不好,已經很長時間不上朝了。趙溫、張喜、韓融幾位老大人對新政一直有看法,他們和大將軍也不熟悉,想來殿下也不會派他們去。」荀攸接著轉頭看看丞相蔡邕,那意思是好像除了丞相大人,已經找不到合適的人了。「丞相大人日理萬機,無法分身去兗州。」長公主望著荀攸說道,「荀大人辛苦一趟,你去兗州吧。」荀攸頭一暈,左右看看,都是一雙雙同情的眼睛。他暗暗歎了一口氣,躬身領命,「殿下,我一個人能力有限,還需幾位大臣相助。」「你要哪幾位大臣相助?」「請田疇、謝明、唐放、陳好四位大人隨我一同去兗州。」荀攸一口氣說了四位大將軍的老部下。有這四個人同去兗州,荀攸做什麼事都方便,不會和大將軍發生任何衝突。堂內眾臣大為佩服荀攸的機智,這位仁兄當真有辦法,一轉眼就把這麼棘手的事情搞定了。長公主微微一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