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風雲錄 煮酒論史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
    第八章箭在弦上第十一節大將軍李弘攜兩位夫人和孩子到懸甕山晉陽大學堂拜訪祭酒五剪,並和大學堂裡的博士就新政實施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商討。晚上,李弘和家人拜訪宗正許劭,淳於嘉、張喜、趙溫、趙謙、韓融、周忠等一批德高望重的原長安舊臣也應邀趕到許府赴宴。賓主言談甚歡,盡興而散。李弘回到大將軍府時,廷尉張邈、御史中丞司馬防應大將軍之邀,已經在府中相候。李弘和他們稍加寒暄後,話題立即轉到了張揚、董昭、魏延等人的身上。李弘的態度很明確,這些人不但要無罪赦免,還要留朝使用,官職上也盡可能陞遷,這對將來招撫叛逆、平定天下有莫大的好處。廷尉卿張邈很為難,因為長公主已經三番兩次下話,對待叛逆,要嚴刑峻罰,嚴懲不怠,決不手軟。「長公主那邊,我去說。」李弘笑著安慰道,「你和可馬大人想想辦法。刑律是死的,判罰量刑是活的,總會有辦法。」「但是長公主堅持……」可馬防欲言又止。「你說吧,我不會向長公主告密。」李弘笑道。張邈和司馬防相視而笑。「大將軍,從長久來看,修改刑律還是必要的。沒有刑律遵循,招撫叛逆就無法可依,朝廷有難處,這對加快平定天下的步伐非常不利。」李弘搖搖頭,「刑律修改,首先牽扯到不同的治國策略。長公主和大臣們的矛盾很大,意見很難統一。另外,刑律也關係到社稷的長治久安,關係到社稷的根本,不能輕易改動。我看還是暫時放一放吧。」「這幾年朝廷的重點是平叛,屬於非常時期,非常時期應該有特殊的刑律處置叛逆。現在叛逆遍佈天下,殺是殺不盡的,必須要寬鬆刑罰,以安撫為主,誅殺為輔。」李弘看看兩人,笑著說道,「長公主雖然堅持以法治國,但特殊時期還是需要特殊對待,不能一概視之。你們可以策略一點,在刑律允許的範圍內,想點辦法說服長公主。」張邈和司馬防心領神會。「大將軍什麼時候離開晉陽?」司馬防問道。「等北軍返回晉陽後,我就動身弱上。」李弘笑道,「大概還有四、五天。司馬大人有什麼事嗎?」「我這就回去擬寫奏章。」可馬防說道,「此事重大,還是趁著大將軍在朝的時候,督請長公主答應為好。」李弘笑著連連搖頭,「難道我不在了。你們就做不成事?」送走張邈和司馬防,李弘匆匆走進了書房。賈詡、傅干、陳群、袁渙等兩府大吏正在商討新官制。因為大將軍李弘很快就要離開晉陽,所以太傅蔡邕等大臣連夜擬定了新官制的初步議案,並派人送到了長公主和朝中公卿大臣們的手上。大司馬大將軍府拿到這份新官制的議案後,賈詡等人都很吃驚,急忙督請李弘回府,但李弘不以為意,直到半夜才走進了書房。賈詡把案几上的文卷遞給了李弘。李弘拿在手中,卻沒有看,「你們商量很長時間了,有什麼看法?」幾個人互相看看,都沒有說話。李弘隨即把文卷放到了案几上,「這麼說,你們沒有意見了?既然沒有意見,我也沒必要看了。」「大將軍還是看看吧。」賈詡歎道,「長公主是個天才。」「是嗎?」李弘絲毫沒有詫異,「賈大人請說說。」這個新官制完全體現了以長公主為首的堅持「以法治國」的一幫官吏的治國思路。這些人主張「不法古、不循今」,銳意改革,從這份新官制來看,他們不僅僅是銳意改革,而且還改革得很徹底。這些人推行「法」、「術」、「勢」相結合的治國方略,突出強調君權的至高無上。新官制中有兩個驚人的創舉,一是增設了中書監,並以中書監為中朝,和內朝互相呼應,皇權大為穩固。二是把尚書檯劃出外朝,成為和外朝平起平坐的獨立機構,並且把尚書檯遷出了宮中。這兩個驚人的創舉正是為了加強和鞏固皇權,讓君主的地位更加崇高。過去長公主主政,四位大臣參隸尚書事輔政。長公主一個人督領內朝,而中朝則由長公主和四位輔弼大臣共同督領,尚書檯的權力被五個人瓜分了。現在增設中書監,以中書監為中朝後,長公主就一個人督領了中朝、內朝,手中的國政決策權急劇擴大,權力驟增。尚書檯遷出宮中後,由大將軍督領。由於大將軍身份特殊,又是輔政的大司馬大將軍,所以依然擁有參予國政決策的權力,另外還獨自擁有兵事上的決策權。現在尚書檯是個和外朝平起平坐的獨立機構,不再承擔中朝的一部分職權,因此國政上的決策權有所減少,但隨著機構的擴大,尚書檯本身擁有的一部分相權即行政執行權卻隨之擴大了。尚書檯依舊權重。外朝諸府因為改設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相權迅速擴大,但讓外朝大臣耿耿於懷的是,它的一部分被中朝奪去的國政決策權因為中書監的設置,還是被長公主控制著,而尚書檯的獨立和遷出宮中,又讓自己的一部分行政執行權和尚書檯擁有的行政執行權重疊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對外朝非常不利的格局。尚書檯和外朝諸府都可以接受中朝的指令,執行皇帝的命令。皇帝倚重和信任尚書檯,決策後的政事都讓尚書檯去執行。那麼外朝諸府形同虛設,沒事可幹了。反之,尚書檯的大吏們就可以去喝喝酒聊聊天,混混日子了。長公主愛戀大將軍,信任大將軍,朝堂上下無人不知。退一步說,就算長公主和大將軍之間沒有私人感情,但為了中興社稷,長公主也會主動去討好大將軍。大將軍威震天下,手上有軍隊,可以幫助天子重振大漢,而討好外朝的大臣們卻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在天下沒有平定之前,天子需要大將軍征伐四海之都,尚書檯的權力肯定會凌駕於外朝諸府之上。外朝諸府這時候的最大作用就是牽制和制約尚書檯,免得尚書檯權力過大,反過來侵害皇權。「現在朝廷的官制格局和當年孝武皇帝托孤時制定的官制格局根本就是兩回事。」「當年孝武皇帝托孤於霍光,是利用中朝尚書檯的權力保擴皇權,制衡相權,三者間互為牽制和制約。現在朝廷的官制格局,則是皇權佔據絕對權威地位,外朝和尚書檯在強勢皇權地控制下平分相權,互為牽制。」賈詡連連搖頭,一臉欽佩,「長公主的才智令人驚歎。」賈詡說完了,李弘也把手中的文卷看完了。李弘想了一下,慢慢說道:「外朝和尚書檯在職權上還是有很大區別。隨著戰爭的結束,天下的穩定,天子的逐漸長大和長公主權柄的逐漸失去,外朝最終還是能控制相權。」賈詡笑笑,「大將軍,長公主維護皇權的決心非常堅定。等到天下平定後,外朝諸府的作用恐怕……」賈詡把後面的話收回去了。「恐怕什麼?」李弘問道,「難道尚書檯還能取代外朝諸府。」「正確。」賈詡輕拍案幾,頗為興奮地說道,「完全正確。」李弘瞪大眼睛望著賈詡,難以置信,「怎麼可能?本朝的三公九卿制至今已經實施了四百多年,怎麼可能會被一個小小的尚書檯取代?賈大人,你是不是老糊塗了?」賈詡摸摸自己的鬍鬚,看看坐在周圍的傅干、陳群和袁渙,驚訝地問道:「我老了嗎?我新娶的夫人馬上就要生兒子了,我應該還不算老吧?」眾人哄堂大笑。陳群指著賈詡笑道:「賈大人,你確定那孩子是你的?」「豈有此理。」賈詡佯裝大怒,伸手就去拽陳群的鬍子。書房內的氣氛頓時輕鬆起來。「大將軍,我問你幾個問題,你就知道我是不是老糊塗了。」賈詡和眾人說笑了一會兒,隨即言歸正傳。「大將軍,現在尚書檯雖然搬出了宮中,但名義上是屬於外朝,還是屬於中朝?」「當然是中朝。」李弘說道,「尚書檯現在還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中書監不過為長公主而設,將來長公主還政於天子,中書監是否繼續存在還很難說。另外,如果明確規定尚書檯屬於外朝,那現在尚書檯和外朝平起平坐,等於是公開和外朝搶奪相權,這樣一來,外朝大臣們豈能同意官制如此修改?」「既然尚書檯屬於中朝,那大將軍遠征在外,則由何人代領?」「當然是長公主。」賈詡微微一笑,「大將軍,你不在的時候,長公主不但控制內朝、中朝,還控制尚書檯,那麼國事該如何處理?」李弘心中一動,若有所悟。賈詡笑道:「很簡單,國事先在中書監預先定策,並草為詔敕,然後送給禁中的長公主,由長公主和侍中寺的官吏們審議復奏,再交付尚書檯頒布執行。」「整件事都由長公主一個人主持操辦,中書監、侍中寺、尚書檯為其定策、審議、執行,皇權和相權集於一身。試問,此時,長公主還會讓外朝的丞相府去執行自己的決策嗎?她還有必要和丞相、和外朝大臣們為了一個決策的正確與否而爭論不休嗎?比如長公主要推行土斷之策,她還有什麼阻力嗎?」「在平定天下的這幾年,戰事頻繁,大軍征伐不斷,無論是長公主,還是大將軍,都希望有一個穩定、高效運轉的朝廷,而目前這種官制恰恰能做到這一點。」「大將軍顯然不會反對這種官制,相反,為了早日平定天下穩定社稷,大將軍還會鼎力支持長公主實施這種官制。」「長公主把皇權相權集於一身,又有了大將軍的支持,還有什麼國政不能順利地決策和實施?」「等到天下平定了,社稷穩定了,這種權力高度集中,運行機制極為順暢的官制,會在恢復國力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賈詡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外朝大權旁落是必然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能成為擺設,而九卿諸府可能淪落為尚書檯的附屬機構。也許,再過十年、二十年,尚書檯就是外朝了。」「由於尚書檯直接由皇帝控制,皇帝既主掌皇權,又控制相權,所以皇權和相權之爭不會再像現在這樣肆無忌憚,這樣激烈殘酷,而像丞相這種位高權重、集相權於一身,可能危及社稷的權臣,以後也很難出現了。」「是不是也包括我這種大司馬大將軍?」李弘此刻對新官制已經有了全新的理解。聽到賈詡提到丞相而沒有提到大司馬大將軍,他馬上問了一句。賈詡毫不掩飾地點了點頭。「斗來天子長大了,主政了。如果能繼續沿用這種官制,一直堅持下去,一定可以讓大漢繁榮昌盛。」李弘沉思了很久,突然問道:「新官制既然可能讓外朝徹底丟失相權,蔡邕、崔烈這些老大人怎麼會看不出來?」「只要有外朝,就有相權,當尚書檯變成外朝的時候,相權就在尚書檯。」李弘立時意識到自己問得太幼稚了,面孔不禁一紅。賈詡望著神色尷尬的李弘,笑著安慰道:「大將軍的思路還局限在老官制裡,所以一時還轉不過彎來。其實,這種官制根本沒有損害相權,只不過剝奪了很多上位者的權力,受損的只是當朝那些位高權重的公卿大臣而已。說句實話……」賈詡稍一思索,把後面的話又收了回去。「賈大人,繼續說。」李弘催促道,「今天我們就算閒聊,話說到這裡為止,不要有什麼顧忌。」賈詡猶豫了很久,這才緩緩說道:「說句實話,這個官制其實就是為你而設。」李弘詫異了。「大漢走到今天,要想重振社稷,只有靠大將軍和大將軍手裡的軍隊,但大將軍功勳蓋世、位高權重,無論是做大司馬大將軍,還是做丞相,都將危害到皇權的存在。」「大漢皇權已經淪落到了極致,就算大將軍使出渾身解數也很難挽救。將來不是大將軍背叛自己的忠誠,而是這天下逼著大將軍背叛自己的忠誠,大將軍身不由己,將何以自處?」「所以,長公主迫不及待地收回你的軍政大權,朝中大臣迫不及待地修改官制讓你出任丞相,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皇權。」「單純地保護皇權很被動,天子年幼,長公主又是女流,隨著大將軍的威望越來越大,皇權根本不堪一擊。天才的長公主於是毅然選擇了以攻代守之策,果斷出擊,毫不猶豫地顛覆了舊日官制,把皇權、相權一把抓到了手中。當然……」賈詡看著李弘,臉上露出一絲暖昧的笑容,「長公主之所以敢這麼做,都是因為她和大將軍之間……」李弘知道他的意思,只好報以苦笑,「賈大人,你開什麼玩笑?冀州大捷後,河北遭受重創,我要想保住河北,穩住河北,就必須妥協。長公主選擇的時機如此準確,難道是巧合?」賈詡老臉一僵,有點不好意思地呵呵笑了兩下。「對將來的事,我也很憂慮。我一條性命無所謂,但我後面還有許許多多追隨我征戰了十幾年的兄弟。我不能不為他們著想。」李弘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光武皇帝只有一個,也許就是空前絕後地一個。他沒有殺死一個中興名臣,他讓所有中興大漢的有功之臣都得到了顯赫的功名和世世代代的富貴。我和我的兄弟們有這樣的運氣嗎?」賈詡和傅乾等人相視無語。「賈大人的話即使不說,我也能猜到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修改官制的目的。我之所以痛痛快快地交出軍政大權,也是想做一個名揚青史的忠臣,也是想讓自己和追隨我征戰天下的兄弟們有個好結局。」「這個官制讓天子控制了皇權和相權,將來天下平定了,不管是長公主主政還是天子主政,我只要交出兵權,對他們就沒有威脅了。那時,我可以在外朝做個甩手的丞相或者太尉。」「過去,我總是想在天下平定後戍守邊塞。現在想起來很好笑,等到天下平定了,還有誰敢讓我率軍去戍守邊塞?不過,能在朝中混日子也不錯,最起碼我還能享受富貴。當然了……」李弘揮手笑道,「希望我有這樣的好運氣。」過幾天就要離開晉陽,李弘想多擠出一些時間陪伴妻女,所以他囑咐了賈詡幾句。只要有助於中興社稷,有助於幫助長公主主政,大司馬大將軍府都堅決支持。然後他回到後宅休息去了。賈詡和傅乾等人卻非常興奮。大將軍李弘督領尚書檯,兩府掾屬和尚書檯的官吏就是一個府衙的人。如果能利用這次機會讓尚書檯拿到相權,那不僅僅是有助於中興社稷的事,更關係到個人的前途命運。賈詡、傅乾等人連夜召集了兩府十幾位主要掾屬,就新官制中尚書檯的擴建和職權問題反覆商議,擬寫奏章,以便為尚書檯爭取最大的利益。第二天上午,大司農李瑋匆匆趕到了大將軍府,「長公主馬上要來,你準備一下。」根弘略感意外,急忙叫兩位夫人做好迎駕的準備。李瑋找了個機會,把大將軍拉到了書房。「前天早上我在馬車裡對你說的話,你還記得嗎?」「有關張溫大人臨終前的心願?」李弘笑著問道,「仲淵,你老實說,這件事是不是和你有關?」「你為什麼這麼想?」「前天早上的話,你是不是有地放矢?」「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和我是有點關係,但我沒有想到長公主這樣厲害,竟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轉眼就把晉陽的不利形勢翻了過來。」李瑋搖頭感歎道,「這位殿下是個天才。」「那你是白癡了?」李弘調笑道。「我是有點白癡。」李瑋苦笑道,「我也給她騙了。」「新官制的初步議案出來後,你見過蔡邕、崔烈和劉和三位大人嗎?」「沒有。」李瑋同情地說道,「估計他們正坐在一起商量對策。新官制雖然看上去像模像樣,但真要實施起來,難度非常大,阻力更是驚人。由於此官制完全顛覆了舊有的模式,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所以稍有不慎,滿盤皆輸。你不在晉陽,長公主失去了你的支持,這場官制改革能否成功,難以預料啊。」李弘面色凝重地點點頭,「你有對策?」「我來做尚書令。」李瑋說道,「長公主府中的很多大吏現在都在侍中寺任職。宮中增設中書監後,原尚書檯的很多大吏估計要被長公主調到中書監去任職,所以尚書檯的諸曹尚書、侍郎等人都要重新任命。這些人選很重要,不能都是北疆官吏。我們現在既要照顧到外朝,以緩解他們對尚書檯的敵意,同時還要照顧到長公主,以獲得她的信任和支持。」李弘笑了起來,「你把我拉到這裡,就是為了這個小小的尚書令?」李瑋詫異地看著李弘,「大將軍,你不要小看這個尚書令,雖然僅僅參予國政的決策,但將來它的職權可能比丞相還要大。」李弘笑而不語。長公主到了大將軍府後,和大將軍全家一起吃了一頓並不豐盛的午筵。席間,長公主調侃大將軍,說他太小氣,「下次給你接風的時候,我不會那麼奢侈了。」「殿下奢侈一點,理所應當。」李弘笑道,「只是,殿下如果再搞什麼毫無意義的典禮,浪費朝廷的錢財,臣下次估計就不敢回來了。」長公主小嘴一撇,十分委屈地說道:「你要是不回來,我就去找你。」李弘嚇了一跳,急忙閉嘴。風雪和小雨掩面偷笑,找個借口帶著兩個孩子走了。「你能不能不走?」長公主紅著臉問道。李弘搖搖頭。「大漠上有燕無畏將軍。鮮於大人已經上書請纓要到幽州去平叛,你還去幹什麼?」「我去大漠有兩件事。」李弘稍加沉吟後說道,「一是為了穩定大漠胡族諸部,平定遼東叛亂,但我不想用兵,所以我要親自去。冀州大戰後,將士們需要休整,朝廷需要恢復元氣,這個兵不能出。其二,我要考慮攻打中原的事。袁紹、曹操等人大敗後,實力上雖然都有損失。但時間一長,他們很快就能恢復,所以我們若想迅速平定天下,必須馬上攻打中原。這也是我們不能出兵平叛遼東的原因之一。」長公主愣了一下,她顯然沒想到大將軍馬上就要攻打中原,「你打算什麼時候攻打中原?」「後年的春天。」李弘平靜地說道,「大約還有一年半時間。」「這麼快?」長公主蛾眉微皺,神情憂慮,「朝廷的財賦能夠支持這場大戰嗎?」「計口授田制和新的賦稅制已經實施兩年多時間了,效果非常好。如果殿下再堅決而迅速地推行土斷和課租蔭戶之策,那麼,一年半時間後,朝廷應該可以打得起這一仗。」長公主低頭想了很久,等她抬起頭時,神情已經變得非常的堅定,「好,我們用一年半時間準備中原大戰。」「我至少需要二十萬軍隊,需要大約一百五十萬民夫,需要支撐半年的糧草軍械。」李弘望著長公主,報出了一連串的數字,「河東方向的軍隊將來要攻打關中、關西和洛陽,還有可能要到西疆征伐,所以河東方向的軍隊不能徵調,因此……」「你要去大漠調兵?」長公主吃驚地問道。「胡族諸部居住在大漢的疆域上,得到了大漢軍隊的保護,享受到了大漢子民的待遇。他們安穩無憂地生活在大漠上,都是因為我大漢的恩賜。」李弘口氣嚴峻地說道,「當他們受災的時候,大漢給他們賑濟,讓他們逃離了死亡的災禍;當他們遭到敵人攻擊的時候,大漢鐵騎奮勇鏖戰,保護他們的家園和牧場;今天,當大漢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應該騎上戰馬,追隨著大漢的戰旗,浴血奮戰。」「但是……」「沒有但是。」李弘用力一揮手,「殿下,土斷之策實施之後,大漠上所有歸順大漢的胡族諸部都將編入戶籍,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他們都是我大漢的鐵騎,他們都將為大漢社稷的穩定而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夕陽下,長公主挽著李弘的手臂,偎依在李弘的身邊,緩緩地走在初秋的晉水河畔。「這裡真漂亮。」長公主目不轉睛地看著紅彤彤的夕陽,嬌聲說道,「我給你挑的宅院不錯吧?這裡又有山又有水,還能欣賞到這麼美麗的景色。皇宮裡哪有這麼漂亮?」「殿下既然喜歡這裡,有空就過來住幾天。」長公主的臉霎時就紅了,嬌艷欲滴。李弘心中一顫,急忙解釋道:「我是說,我很長時間不在家,你可以……」接著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話說得更錯了,竟然連君臣之間的稱呼都變了,「臣失言,請殿下……」「好了,我聽你的就是了。」長公主雖然嬌羞難當,但看到李弘驚惶的樣子,還是忍不住笑了起來,「我有時間就過來陪陪兩位姐姐,看看兩個孩子。你既然不願意讓她們經常進宮,那我只好降貴紆尊,親自上門了。」李弘不便再說什麼,伸手把長公主輕輕地抱進了懷裡。「你還怨我嗎?」「無論殿下做什麼,臣都不會怨你。」「可我很害怕。」「呂布將軍這幾天就回來了。趙雲、玉石兩位將軍已經奉命調回晉陽。顏良將軍這個月肯定打不下河內,他和田疇很快將返回晉陽。另外,張燕將軍辦完青州的事後,也會快馬加鞭地趕回來。鮮於大人雖然走了,但徐榮大人還在朝中。」李弘湊到長公主的耳邊,輕聲說道,「即使我死了,也沒人可以傷害你。你依然可以帶著他們平定天下,中興大漢。」長公主緊緊抱住李弘,淚水悄然滾落。接下裡的幾天非常繁忙,長公主、大將軍李弘和公卿大臣們聚在尚書檯,通宵達旦地商議新官制。內朝的侍中寺負責宣佈政令,接呈奏章。東寺、西寺因為都是宦官,被排除在政事之外。侍中寺的長官是待中。中朝的中書監負責掌贊詔命、記會時事、典做文書。長官為中書監、中書令。中朝的尚書檯從少府脫離,成為獨立的機構,由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和五曹尚書、二十五部尚書郎組成,但職權並沒有變化,依舊是中樞決策和發號施令的核心機構,負責上傳下達天下奏章、撰寫皇帝詔書、參予國政決策、掌管朝廷官吏的選用、審理刑獄疑案、主斷獄事等等。不過,隨著尚書檯的遷出,長公主必定會倚重中書監,中書監將逐漸成為中樞決策和發號施令的核心機構。這是沒辦法的事,長公主不可能經常出宮到尚書檯召集大臣們議事,她只會召集大臣們到宮中的中書監議政。外朝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太常等九卿、執金吾等諸卿、司隸校尉這個直屬皇帝的監察機構等府衙組成。至此,新官制初步議定。在大司馬大將軍李弘離開晉陽的前一天,長公主以天子名義下詔,拜封朝廷大吏。拜蔡邕為丞相、徐榮為太尉、劉和為御史大夫。拜鮮於輔為左衛將軍戍守幽州。九卿變動較大。轉拜崔烈為太常、鍾繇為大司農、張燕為光祿勳、呂布為衛尉、趙雲為執金吾。拜玉石為司隸校尉。尚書檯三十多個大吏的任命很費了一番周折,各方勢力都想安排自己的人手。李瑋如願以償,坐到了尚書令的位置上。張范和崔琰為尚書左右僕射。田疇、司馬朗、陳宮、陳群、袁渙被拜五曹尚書。荀攸被拜中書監,劉放被拜中書令。孫資被拜侍中。日近深秋之際,大將軍李弘離開了晉陽。兩府長史賈詡、可馬傅干和被大將軍征闢為從事中郎的董昭、主簿魏延隨同前往大漠。長水校尉穆斯塔法率五千長水營鐵騎,胡騎校尉祭鋒率一千原黑豹義從悍卒護衛大將軍北上。跳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