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破釜沉舟第十八節
袁紹沒有立下決斷。
拿下關東,佔據洛陽後,自己雖然還沒有站穩腳跟,形勢也還非常嚴峻,但和年初自己被李弘狼狽趕出冀州時的窘境相比,要好多了。
去年,李弘、朱俊、袁紹、袁術、孫堅等人聯手攻佔關東後,朱俊帶領各級官吏在關東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飽受摧殘的關東迅速得到了恢復。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關東畢竟是京畿要地,各項條件非常好,只要上下齊心協力,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
朱俊通過各種辦法,讓逃亡到鄰近州郡的關東百姓盡快返回故土,同時,他把大量無主土地收歸府衙,然後賤賣給了關東和其它各地的門閥富豪。因為有強悍的北疆軍駐守在關西和關東兩地,安全上有了保障,返回故土的流民越來越多,而關東的門閥富豪也利用自己的關係,迫不及待的從各地購買賒借物資和徵募流民到關東耕種土地。朱俊離開洛陽之前,曾對袁紹說,如果能夠有足夠的糧食加大對關東百姓的賑濟,關東的財賦收入在兩到三年內就能完全恢復到過去的水平。
不過,一直以來,有個嚴重困擾朱俊的難題,那就是洛陽皇宮,皇家宗廟園林,先皇諸陵以及太學、東觀、雲台、三公九卿府等等眾多朝廷重地的維護和修繕。朱俊最關心的不是皇宮和皇陵,而是收藏在太學、東觀、雲台等地的書卷典籍。這筆維護費用很大,朱俊手頭拮据,拿不出來。他希望袁紹能在很短時期內恢復關東的繁榮,立即著手清理和修繕這些珍藏,這可是事關社稷振興的大事。
袁紹當然知道這些典籍的重要性,但關東百廢待興,最缺的就是錢財,他也沒錢做這些事。袁紹為了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充足的財賦和糧食,他急於鞏固關東,掌控荊、豫兩地,而當務之急就是趕走袁術。他和袁術即使握手言和了,以袁術的性格和實力,不會低下頭來心甘情願地聽自己指揮。與其將來陷於無休無止的內訌,白白損耗實力,還不如現在徹底了斷,把袁術趕出荊、豫,讓他自生自滅去。
要趕走袁術,就要找個讓人信服的理由,不能再讓袁閥的勢力互相殘殺了。最好的理由就是袁術不顧家仇國恨,不但尊奉當今天子,還曾和董卓眉來眼去,無恥之極。
袁紹背著手,在大堂上走來走去。他要想清楚了,不能輕易下決斷,以免功虧一簣。
這裡是袁府,是自己原來在京城的家,雖然不大,但讓他感覺很溫馨,很踏實。叔父袁隗和生父袁逢的府邸比這裡都要大,都要豪華,但袁紹不願意搬過去。住在那兩處府邸裡,容易讓他想起死去的親人,容易讓他失去理智和冷靜的判斷力。
「讓袁微立即到豫州出任刺史一職。」袁紹緩緩說道,「本來我打算讓他出任陳國相,但考慮到袁術有東遷豫州之意,還是讓他主掌豫州吧。我倒要看看袁術還有什麼話說。這陳國相暫時讓高幹帶領。陳國相許瑒被擊敗後自殺身亡,其從弟許靖又逃亡揚州,許氏一脈已走向日漸衰落,我看就不要趕盡殺絕了,以免讓人說我袁家心狠手辣。」
眾人一聽,立刻明白了袁紹的意思。他還是想盡快逼走袁術。
「那原豫州刺史孫賁如何處置?」許攸問道。
「孫賁?孫賁是誰任命的豫州刺史?是董卓還是李弘?我不殺他,已經給足了孫堅面子。他是吳郡人,讓他帶著人回揚州去。」
「袁術要是不答應或者……」辛評遲疑道,「這個時候如果打起來了,對我們不好。我看,還是讓孫賁暫時代領穎川太守,這樣可以緩和一下雙方的矛盾,畢竟穎川現在還在袁術手上。」
「他敢打嗎?」袁紹不屑地冷笑道,「我讓袁微領豫州刺史,袁譚領穎川太守,就是要逼他打。」
袁紹指指陳琳,「孔璋,急書景升兄(劉表),請他出兵南陽,然後再給南陽的岑、賈、吳、陰、張、王、李七大世族各寫一封書信,請他們適當的時候予以幫助。」
「大人有意讓景升兄獨領荊州?」郭圖擔憂地說道,「這個……如果將來……張邈的教訓……」
「荊州的兵馬一旦進入南陽,我就讓審配審大人和袁熙一起去南陽進行調停,同時讓汝南的徐璆,駐守廣成關的潘鳳、程渙、胡屹各自率軍逼近南陽。」袁紹笑道,「袁術敢打,他就是死路一條。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放棄,然後帶著兵馬到穎川,伺機進入兗州尋求發展。」
「袁術對景升兄恨之入骨,他怎麼可能會把南陽讓給景升兄?」袁紹自信地說道,「你放心,南陽這塊地方,我無論如何都要控制在手,相信景升兄也能理解。」
「讓袁術進入兗州?」郭圖眉毛一挑,欣喜地說道,「大人這個辦法倒是不錯,既能把兗州部分州郡控制到我們手上,又能打擊和牽制曹操、張邈在兗州的發展。」
「就怕袁術嚥不下這口氣啊。」逢紀歎道,「袁公路嗜賭如命,賭徒的性格一般不能以常理來揣測,如果他……」
袁紹點點頭,不屑地笑道:「正因為袁術是個賭徒,所以他才不會拚命。在他眼裡只有兩樣東西最寶貴,錢財和性命,其它的都不重要。我給他錢,然後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他就會乖乖地拿著錢走路,他絕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接著袁紹還說了一個袁術一定會離開南陽到兗州的原因。袁術在南陽被四面包圍,沒有出路。到了兗州就不一樣了。他過去和李弘關係密切,還曾和李弘一起派兵支援過徐州的陶謙,所以他南北兩面都有支援,他完全可以和曹操放手一搏。曹操現在一窮二白,根本不是袁術的對手。
逢紀驀然明白了袁紹的心思,「大人,你是不是等到袁術把兗州搞得雞飛狗跳的時候,你再一手拿錢,一手拿刀,逼著袁術滾蛋。」
袁紹手捻短鬚,笑而不語。
沮授、田豐等人憂心忡忡。
袁紹執意要挑起戰火,逼走袁術,打擊曹操,意圖很明顯。他不意接受尊奉天子,迎大駕於西京的主張,但袁紹好像又沒有完全拒絕,因為他沒有明確表示反對。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袁紹認為目前自己實力不足,還不能提出這種主張,以免讓其它各方勢力迅速壯大起來,從而造成今後各方勢力鼎力相持的局面?
如果各方勢力相差無幾,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遲早都要互相攻伐。比如袁術就是一個例子。袁術如果把傷口養好,勢必要再掀波瀾。各方勢力互相征伐,最高興的就是李弘了。李弘獨居於河北之地,不但得到了發展的時間和機會,還能趁勢各個擊破,橫掃天下。
逼走了袁術,袁紹就能憑借關東和荊、豫兩州得天獨厚的優勢迅速發展。袁紹有了最強悍的實力,才能讓曹操、張邈這些人俯首稱臣,才會讓那些受到李弘攻擊的州郡大吏主動投靠袁紹,向袁紹求援。也只有這樣,袁紹才能主持會盟,集結天下州郡的力量攻打李弘。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實力對比逐漸發生變化後,袁紹才有擊敗李弘,最終成就霸業,中興社稷的可能。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沒有實力,就是把嘴皮子說破了,把心掏出來,也沒有人相信袁紹易弦改轍是真的。相反,此時袁紹突然改變主張,反而會讓人覺得袁紹是個朝三暮四的小人,是因為受到各方勢力的夾攻,實力不濟,無奈之下的變通之舉,是想暫時平息戰火以便迅速發展自己。既然你袁紹不行了,沒有實力了,我還聽你的幹什麼?僅此一下,可能就把袁紹佔據關東取得的優勢徹底葬送。
也許袁紹也同意利用大義集結所有力量擊敗李弘的策略,只不過,他認為操之過急了而已,但眼前形勢非常急迫,長安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已經到了冀州,李弘極有可能利用這個機會渡河南下,攻打兗州。
山陽太守袁遺在信中對此事表示了極大的擔憂。陳紀曾有私人書信給他,詢問他對金尚出任兗州刺史的看法。很明顯,這是李弘投石問路之計,想從袁遺這裡探知袁紹是否有足夠決心幫助曹操守住兗州。如果李弘此時南下兗州,佔據了兗州,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等人,都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實力了。
田豐緊鎖雙眉,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如果李弘此刻南下,我們如何應對?任由李弘佔據兗州?」
袁紹神色凝重,反問道:「你看李弘有幾成南下的可能?」
「這取決於三件事。」田豐說道,「一是公孫瓚何時敗回幽州?如果劉虞率軍支援公孫瓚,李弘的處境就非常尷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二是青州黃巾軍何時展開反攻?如果司馬俱、管承在近期再度攻擊兗州中部郡縣,曹操就無法抵擋。我們為了趕走袁術,也無法出兵支援兗州。在這種情況下,李弘揮軍南下,曹操和張邈也許求之不得。不管怎麼說,他們都尊奉當今天子,將來也都還是一郡太守,沒什麼損失。第三,就是關東的穩定。如果關東穩定,各州郡大吏相安無事,大家就可以隨時支援兗州,那李弘在冀州流民成災,賑災壓力極大的情況下,自然不敢貿然出兵。」
袁紹低著頭,在大堂上又轉了起來。眾人各自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
良久,袁紹站在大堂中央,連續下了幾道命令。
書告各州郡大吏,詳細解說長安二次兵變的始末。天子之所以被再度挾持,司徒王允大人等朝中大臣之所以被叛軍殺害,都是因為李弘早有篡逆之意。這一切,其實都是李弘蓄意而為之。他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篡奪大漢社稷。李弘是繼董卓之後,本朝最大的逆賊,人人得而誅之。
遣派多名武技高超之士,攜帶密信,日夜兼程往幽州而去。一封信給太傅劉虞大人,詳告李弘篡逆之事實,懇求他發兵討伐。一封信給公孫瓚,詳告他關東之事,願意和他和解,南北共擊李弘。
派人秘密由武關進入關中,聯繫潛伏在關中的諸多門生故吏,告訴他們自己有西上勤王之意,請他們在適當時候發動兵變,以策應自己攻打關中。
急書兗州曹操、徐州陶謙、泰山子劭等州郡大吏,迫於李弘即將南渡黃河的壓力,還是請諸位大人盡快向青州黃巾軍發動攻擊,把黃巾軍和流民盡可能趕到冀州。為此,袁紹還特意懇求曹操暫時放棄東郡境內的黃河諸多渡口,任由黃巾軍和流民北上。
另外,袁紹還請兗州各郡大吏聯名書信於李弘,拒絕承認長安朝廷派到兗州的刺史金尚,並懇請李弘從大局出發,不要護送金尚入境,以免雙方發生衝突,致使黃巾軍趁機反攻,讓兗州百姓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難。
命令河內張揚,整頓兵馬,立即攻擊黑山黃巾軍殘部,把黑山黃巾軍向并州上黨和冀州魏郡方向驅趕。
這些命令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李弘正在陰謀篡奪社稷,李弘是大漢最大的叛逆。袁紹希望能鼓動和聯合各地州郡力量圍攻李弘,阻止李弘南下的腳步,打擊和遲滯李弘實力的發展。
袁紹還親自給李弘寫了一份書信。首先恭喜大人被拜升為大司馬、大將軍,參隸尚書事執掌國事,其次是感謝大人在攻陷鄴城後,沒有虐待和殺害我的家人,我的部屬,還有他們的家眷。我袁紹有生之日,定當報答大人這份恩情。然後袁紹說到了當今天下形勢。從大人征服大漠歸來後,我們就是對手,今董卓死了,我們依舊還是對手,難道我們之間,當真有什麼血海仇恨?當年西涼翼城大戰的時候,我曾追隨大人浴血奮戰,至今想起來,還是讓人熱血沸騰。大人是我大漢的英雄,即使大人變成了要傾覆我大漢社稷的叛逆,大人在我的心目中,也依然是我最為崇拜和景仰的英雄。我希望自己這一生中,能像大人一樣,建下萬世功勳。我希望自己能擊敗大人,中興大漢。我十分急切地盼望著,立即和大人決戰沙場。
冀州,邯鄲,大將軍行轅。
大將軍在冀州各郡強行實施土地清理之策,數百戶冀州門閥世族富豪被牽扯其中,大約有一半門閥富豪因為抗命被抓,還有一半因為無法立即繳齊拖欠田賦被抓,只有幾十戶門閥富豪因為家財豐厚,這幾年又沒有遭到戰火的洗劫,勉強度過了難關。
冀州隨即掀起了軒然大波。
河間國、渤海郡兩地的門閥富豪全部被抓。原因很簡單,他們剛剛被公孫瓚洗劫一空,接著又遇到了這場風暴,算是倒霉透頂。這些人聯名上書,並派了代表前來向大將軍求情,「大將軍,你總要給我們一條活路吧。現在就算你把我們殺了,我們也還不起那麼多田賦啊。」
李弘絲毫不留情面。「按律,你們欺瞞府衙,偷漏田賦,應該誅殺九族。不殺你們,我已經很給面子了。繳不起田賦,拿土地來抵。」
門閥富豪們逃又逃不掉,繳又繳不起,叫他們拿土地抵債,他們又捨不得。這些人想請托張溫、崔烈等諸多大臣給他們求情,但張溫等人躲在行轅內,不敢露頭。熟人太多,照顧不過來。
隨著青州軍在兗州壽張大敗,冀州迎來了一個流民北上的高潮。
李弘急了,立即下令,強行沒收土地。敢阻撓者,以謀反罪論處,誅殺全家。
最倒霉的還是河間國和渤海郡的門閥富豪。
楊鳳接到李弘軍令,當天就殺了十二戶富豪。李弘在軍令中特意交待,先動富豪,那些門閥世族暫時不要動,而且盡可能不要殺人。但楊鳳哪裡管這些,先殺了再說。兩百多條人命就這樣沒了。
此事在冀州引起了恐慌。渤海郡的幾個大門閥都養有門客和莊丁,這些人擔心自己主人被殺,隨即組織起來劫牢。
楊鳳這下火了,一口氣把關在牢獄內的十四戶門閥富豪一起砍了,連同他們的家眷,五百多人,殺了個一乾二淨。楊鳳猶不解氣,命令李堯、楊震帶著親衛騎,直接衝到河間國的樂成,把關在牢內的河間國十七戶門閥富豪也殺了。冀州一時間血雨腥風。
李弘和眾大臣聞訊,大驚失色,急忙命令楊鳳停止殺戮,但這十萬火急的軍令送到樂成時,被殺的人都已被埋到亂墳崗裡了。
冀州的門閥富豪怨聲載道,怒不可遏。邯鄲行轅內的大臣們也憤怒了。這些黃巾出身的將領就是賊,一千多條人命象草芥一樣被他們轉眼殺了個乾淨,這樣不聽軍令,無法無天,如何得了?
楊鳳這血腥一殺,卻有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幾乎是在十天之內,所有被關押的門閥富豪都把超額土地上繳府衙了,就連本來已經還清田賦的門閥富豪也不例外。不要了,這土地成了滅族的禍害,誰還敢要?
李弘心裡樂滋滋的,但臉上卻是殺氣沖天。
楊鳳、李堯、楊震和十二名軍司馬全部被罷去軍職,遣送到河套屯田戍邊。
就在這時,侍中荀攸攜帶天子聖旨,千里迢迢趕到邯鄲。
天子同意長公主、大將軍和諸多大臣的奏請,捐出河間國、魏郡、甘陵國等地的田產和宅院,以安置冀州流民。
天子再下一道聖旨,同意大將軍奏請,准許大將軍在冀州清查地地,凡田產超出大漢律規定的,一律抄沒,拒不上繳的,誅族。
李弘看到這聖旨有些哭笑不得。長安朝廷的人狠啊,竟然想出這種法子害自己。我把冀州門閥富豪殺了,我還能在冀州立足嗎?不過現在無所謂了,楊鳳已經把冀州殺了個血流成河,長安朝廷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如今冀州的門閥富豪們對自己恨之入骨,誰要是想叛亂,那就給他叛吧,只能以殺止殺了。文的不行,只能來武的了。
但這道聖旨也有個好處,它幫助李弘解決了一個難題。有了這道聖旨,楊鳳和他的手下基本上也就無罪了,不用再到河套去屯田避禍了。李弘隨即打算讓楊鳳帶著他的一幫手下趕到河東,把顏良、張郃、高覽、高順等人調換到冀州戰場。
荀攸又拿出了第三道聖旨,天子拜封長公主領案行使者之職,巡檄監察各州郡,並督導各州郡準時向朝廷上繳賦稅。
李弘略顯驚愣,旋即明白了長安朝廷的意圖。
長安朝廷根本不想讓長公主回去。長公主帶著一幫臣僚回去,對長安來說,其實十分危險。假如長公主和李弘事先謀劃好了勤王的計策,雙方裡應外合,長安極有可能失陷。但不讓長公主回去又實在無法向天子交待,於是就有了這麼個主意。既然不能讓長公主回長安,那就找點搪塞天子的理由。什麼理由呢?巡檄監察州郡,督促李弘向國庫上繳賦稅。這個理由充分,同時還能利用長公主的尊貴身份牽制和掣肘李弘。放著長公主不用,實在太浪費了。
李弘高興地笑了起來。長公主能留在冀州,正好替自己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老天有眼,先帝顯靈啊。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