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風雲錄 煮酒論史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
    第四章破釜沉舟第十節五月上,潼關。在賈詡的勸說下,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放棄了對牛輔的攻擊。內訌只會加劇軍隊崩潰的速度,在目前這種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最需要的是團結,是同心協力,是穩定軍隊,是激勵軍隊的士氣。牛輔被迫放棄了軍隊的指揮權,西涼諸將一致推舉李傕統領大軍。李傕立即召集軍候級以上軍吏議事,他在大帳內慷慨激昂,你們回去告訴每一個士卒,董大人被朝中奸佞所害,天子被奸佞所挾持,社稷危在旦夕。我們要打進長安去,要誅殺奸佞拯救天子,要為董大人報仇雪恨。殺進長安後,每一個士卒都是朝廷功臣,都能得到一筆豐厚的嘉賞。當天晚上,潼關上下***通明,西涼各部將士為攻打長安做著精心的準備。士卒們雖然士氣不是很高,但聽說打進長安就有吃有喝的,還有錢發,也非常期待。牛輔懊悔不迭,又驚又懼。為了得到朝廷的赦免,自己一錯再錯,先是殺了董越,後來又殺了胡軫,結果激怒了西涼諸將,自己的一幫老部下也寒了心,毫不猶豫的拋棄了自己。這些老部下和自己一樣,都是追隨董卓征戰多年的西涼人,這些人聽說要打到長安為董卓報仇去,無不熱血沸騰,士氣高昂。如果沒有這些老部下的背叛,自己的軍隊指揮權也不會丟掉。沒有了軍隊,自己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數了。牛輔思慮在三,決定逃離潼關,翻山越嶺回西涼去。眼前的形勢很殘酷,大軍遭到北疆軍和朝廷軍隊的前後夾攻,不要說打到長安,就連守住潼關都成問題,敗亡是遲早的事。牛輔趁著天黑,帶著二十多名親衛,悄悄逃出了大營。李傕聞訊後,鄙夷地冷笑了一聲,「董大人真是瞎了眼,找了這麼頭忘恩負義的豺狼做女婿。隨他去,他即使到了西涼,也活不了幾天。」張濟卻不願意放過他。他命令自己的侄子張繡帶著一隊鐵騎沿路搜尋,務必把牛輔殺了。張濟和胡軫是同鄉,當年張濟就是跟著胡軫從軍的。兩人幾十年的兄弟關係,此仇豈能不報?張繡和胡車兒一路猛追。牛輔大驚,掉頭向黃河逃去。牛輔想,只要我過了黃河,就算被北疆軍抓住也不會死。北疆軍中,有許多自己熟悉的西涼籍將領,有他們的幫助,活命不成問題。不幸的是,牛輔還沒有逃到黃河岸邊,就被張繡和胡車兒追上了。兩人帶著鐵騎一擁而上,把牛輔剁成了肉泥。潼關內,李傕、郭汜、賈詡等人為是否棄守桃林要塞爭論不休。李傕要放棄桃林要塞。大軍殺出潼關後,已無退路,留一部分人馬駐防潼關,擋住北疆軍入關就行了,關西乾脆徹底放棄。郭汜反對。保住桃林要塞就能給大軍留下最後一絲活命的機會。大軍一旦攻擊長安受阻,肯定要退守潼關,假如這時李弘答應了我們的要求,讓我們退到北疆,那我們就得救了。李弘曾經和我們在西疆戰場上並肩殺敵,還在靈武谷大戰中救援過我們,以他的為人,再加上徐榮、麴義這些西涼將領的勸說,他一定會給我們一條生路。李傕嗤之以鼻。北疆軍這幾年和我們在關東、關西反覆交戰,彼此之間仇怨甚深。李弘如果願意讓我們到北疆避禍,現在又何必打我們?兩人意見不一,吵了起來,而樊稠、王方等人也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意見越來越多,賈詡也不敢輕易拿主意。這時張濟從桃林要塞送來急報,北疆軍突然後撤十里,不打了。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面面相覷,驚疑不定。難道李弘要給我們一條生路?賈詡卻大喜過望,一躍而起,「快,快,立即攻打長安,快……」李傕猶豫不決,「文和,北疆軍……」「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賈詡神情急切地說道,「到了北疆,我們就是魚腩,要任人宰割,所以北疆不能去。」「桃林要塞還要不要?」郭汜急忙問道。「讓張濟帶三千人守潼關,讓他的侄子張繡帶一千人駐守桃林要塞,其餘大軍全部殺向長安。」賈詡大聲說道,「只要拿下長安,控制了天子和朝廷,這天下就沒人能擊敗我們。」「好……」李傕一掌拍上案幾,「傳令大軍,即刻起程,攻擊長安。」五月上,關西,弘農大營。朱俊拿著袁紹的書信,欲哭無淚。洛陽失陷了。這份書信是留守洛陽的原伊闕都尉張承送來的。張承說,淳於瓊突然於深夜時分包圍了平樂觀,三千大軍措手不及,被困大營。這三千人馬裡有很多軍吏和士卒原來都是袁紹的人,在他們的鼓動和說服下,三千大軍很快投降了。「袁紹到了洛陽?」張承點點頭,無奈苦笑,「大人,袁紹持有天子的聖旨。天子拜袁紹為車騎將軍,命令他立即率軍進駐洛陽。我沒有辦法,只能打開城門。」「函谷關怎麼樣?」「我進關的時候,潘鳳、朱靈、陶升等人已經陳兵關下。」張承膽怯地看看殺俊,小聲說道,「袁沼說,如果北疆軍不立即退出關西,他將迅速展開攻擊。」朱俊痛苦地閉上了眼睛。長公主和晉陽朝廷調走徐榮,讓朱俊統領關西的北疆軍,目的就是想盡快擊敗董卓舊部,徹底消除董卓舊部對長安的威脅。徐榮和西涼諸將不但熟悉,還有多年的交情,在這個關鍵時刻,他突然力主招撫,這讓晉陽朝廷無法接受。招撫需要時間,更有很大風險,而關中形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變化。一旦關中形勢再次發生突變,拯救和穩定社稷的最佳時機可能就這麼稍縱即逝了。張溫、盧植、鮮於輔、李瑋四位大臣立即做出了應對之策,命令徐榮率軍進駐長安,控制長安局勢。徐榮離開了關西,誰指揮關西、關東戰場最好?目前能統籌指揮關西和關東兩個戰場的,只有朱俊。朱俊一直負責關東和洛陽的駐防,手下有周華、張承等人的一萬大軍。另外,以他在武人中的崇高威望,讓他手持長公主和朝廷的聖旨,指揮留在關西的玉石、顏良和張郃三支大軍肯定沒問題。尤其重要的是,朱俊和朝廷能保持一致,不會像徐榮一樣不聽話。玉石、顏良、張郃等北疆軍將領這幾年因為和董卓的軍隊連番交戰,彼此仇怨甚深,這次好不容易逮到全殲仇敵的機會,豈肯錯過?但徐榮力主招撫,其它將領雖然心懷怨言,但也不敢站出來公開反對,大家誰也不願意得罪徐榮。朱俊心懸天子和長安的安危,急於平定董卓舊部,和北疆軍將領的心思不謀而合。張溫等朝中大臣正是看出這一點,所以非常放心地把關西北疆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朱俊。北疆軍諸將非常配合,朱俊更是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從洛陽抽調援兵攻擊桃林要塞。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袁紹卻突然殺進了洛陽,佔據了關東,這給了朱俊重重一擊。關東丟失,洛陽失陷,不是自己有多大罪責的問題,而是天子和朝廷無法迅速重返京都,拯救社稷大業要嚴重耽擱的問題。袁紹佔據了關東,也就切斷了北疆和南方州郡之間的聯繫,北疆軍和自己的河南軍糧草輜重全部斷絕。現在無論是掉頭打關東,還是繼續打董卓舊部,都已後繼無力。如果袁紹在關東站穩了腳跟,再聯合劉表,袁譚等軍隊擊敗袁術佔據荊、豫、兗、揚等州郡,那麼袁紹勢力將劇烈膨脹。袁紹一直拒絕承認當今天子,堅持要重建皇統,在他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他肯定要重建皇統,另立天子。天下大亂矣。誤國之罪,自己雖萬死也不能贖啊。朱俊越想越悔,越想越是恐懼。玉石、顏良、張郃、高覽、華雄、高順、周華、田疇等將齊聚軍中大帳,緊急磋商。「朱大人,袁紹的軍隊不是在黑山和黃巾軍激烈交戰嗎?怎麼突然就殺到了洛陽?」張郃疑惑地問道,「就算淳於瓊把董卓被殺的消息告訴了袁紹,但袁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殺進洛陽,顯然……」張郃沒有繼續說了,他意思是說你朱俊大人手下一定有人背叛了你,給袁紹做內應了。徐榮離開關西後,他的軍隊就由張郃統領。徐榮對高順很賞識,臨走時,把他從顏良的軍中調出來,給張郃做副手。朱俊歎了一口氣。袁閥的勢力,豈是自己所能抗衡的。「長安朝廷中的許多大臣和袁紹的關係非常密切,比如司徒王允大人。」張承解釋道,「袁紹給我看的那份聖旨,絕對是真的。能給袁紹這份聖旨的,只有司徒大人,所以我覺得袁紹可能比我們更早知道長安兵變和董卓被殺的真相。另外,關東各地的門閥大豪,包括洛陽城中的王公世家,和袁閥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袁紹只要進關,他就能迅速在關東站穩腳跟。」「現在不談這些。」田疇搖手說道,「我們是打關東,還是繼續打桃林要塞,進兵關中?又或者……」他看看神情冷峻的朱俊,小心翼翼地說道,「退到河東?」北疆軍早有放棄關東的意思,李弘早在四月初就書告徐榮,不能守就盡早放棄,不要長時間陷入兩線作戰,耽誤了冀州戰事。如今袁紹趁著關中突變的有利時機,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洛陽,關西北疆軍的糧草頓時斷絕,退守河東是最好選擇。但沒有人願意退守河東。玉石、顏良等人強烈要求繼續攻打桃林要塞,全殲董卓舊部。「我們只要再打幾天,他們就完了。」「全殲了董卓舊部,我們就能迅速進入關中,和徐榮大人會合。」「目前,長公主和朝廷的聖旨依舊有效,當務之急是立即全殲董卓舊部,穩定關中。」丟失關東,罪責太大,周華、張承等人考慮到朱俊和自己的將來,強烈要求掉頭攻打關東,趁著袁紹立足未穩之際,將袁紹趕出洛陽。北疆軍和河南軍的將領激烈爭論。「繼續攻打桃林要塞,全殲董卓舊部,以確保長安無憂,天子無憂。」朱俊斷然說道,「丟失關東之罪,我一人承擔。」函谷關丟失,朱俊急奏晉陽。聖旨未到,徐榮的書信先到了。徐榮急書朱俊,並附帶驃騎大將軍李弘的書信。停止一切戰事,關西北疆軍迅速退守河東。李弘的書信是給徐榮的,但這份書信非常詳細地說明了北疆目前的艱難處境,有助於北疆軍諸將對形勢的瞭解。由於冀州流民成災,大漠叛亂一時無法平定,北疆的財賦已經到了極限,李弘要求河東北疆軍務必遵從天子旨意,迅速退出關中。徐榮在書信中說,關東丟失,關西北疆軍糧草斷絕,除了立即退守河東外,別無出路。請朱俊大人暫時停止戰事,等待朝廷聖旨。關東丟失,晉陽震驚。雖然過去朝廷也有放棄關東的意思,但那是在董卓存在的情況下。現在董卓被殺了,董卓的勢力一夜之間分崩離析了,社稷拯救有望了,關東就不能丟了,尤其是不能讓拒絕尊奉當今天子的袁紹佔據。袁紹佔據洛陽的後果非常嚴重,他一旦站穩腳跟,就要重建皇統。大漢出現兩個天子後,天下大亂到何種程度,可想而知。張溫、盧植、蔡邕等大臣不顧鮮於輔和李瑋的反對,立即奏請長公主下旨,命令朱俊、徐榮不惜一切代價,迅速奪回關東。同時懇求李弘,暫停冀州戰事,先集中力量穩定關中,保住關東和洛陽。徐榮十萬火急趕到弘農,命令北疆軍原地待命,準備退守河東。「子烈,你要抗旨?」朱俊憤怒地問道。「關東戰事一起,冀州就要斷糧,冀州成千上萬的流民就會餓死。」徐瑩激動地大聲吼道,「我就要抗旨。」跳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