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二部天下第八卷第十章兗州(九)
    青州軍「圍攻」山陽城三天。

    袁術派出的梁剛大軍迅速地趕到了這裡,不過卻沒有貿然地攻擊,畢竟青州軍不好對付。

    青州軍見到梁剛大軍到此,馬上緩緩撤退,在山陽城外的東面與梁剛大軍對峙:畢竟「外有援軍,不可圍城」。

    當然梁剛也不會蠢到馬上領著大軍進城的地步,那樣的話,他只能和陳蘭一起被困在山陽城內。

    梁剛把自己的軍隊駐紮在山陽城的北門外,和山陽城內的陳蘭「一起」面對東面的青州軍。

    梁剛這麼做當然在高順和臧霸的意料之中,所以才不會擔心現在在山陽城中演戲的陳蘭露餡。

    此時,圍住山陽城「攻打」的乃是臧霸派出的管亥和孫康兩人。高順大軍已經撤走,要過九里山的西北麓,悄悄地潛至巨野城不遠的地方,準備隨時發起偷襲。當然這要配合太史慈的行動。

    而負責巨野城安全的梁剛懵然不知,大軍初到,便派人出陣討敵罵陣,在他心中,臧霸乃是土匪,軍中哪裡會有什麼高手?兩軍初戰,青州軍孫康奮然請命出戰,管亥應允。

    梁剛派人出戰,戰不三合,便被孫康斬於馬下,梁剛大怒,連連派人出戰,孫康又連敗兩人,終於因為氣力不加,敗回陣來。管亥親自出戰,只一個回合便把那因為打敗孫康而得意洋洋的敵將斬於馬下。

    梁剛大吃一驚。又連連派人上前邀戰,結果被管亥連殺七人,殺得梁剛面如土色,這才知道青州軍的厲害,連忙撤退回營。

    經此一戰,管亥令袁術軍全軍震怖,給管亥起名為「七人斬」。從此管亥名揚中原,成為天下聞名的戰將。

    而面對梁剛軍的撤退,管亥也不追趕,撤退回營——做戲做全套,若是自己追擊的話,你叫山陽城裡的陳蘭用不用弓箭射擊?否則還不立馬露餡?

    大敗而回卻沒有被動搖根本的梁剛回營之後連忙向袁術寫信,說在山陽城外的臧霸大軍有一萬五千人,領軍的人不是臧霸,而是管亥,看樣子臧霸的主要部隊應該皆在蕭縣一帶。請求袁術立即派紀靈大軍攻擊蕭縣。

    與此同時,在細陽方面的袁術守軍傳來消息,細陽城外的青州軍大量增加。並且似乎有北上攻打商邱的意圖。

    不過袁術在商邱早有準備,早從各地抽調人手在商邱防守,與細陽遙相呼應。故此臧霸大軍在此地滯留。

    袁術確定臧霸的動向之後,終於命令紀靈大軍從留縣進軍,直插九里山南麓的蕭縣。

    而紀靈大軍的動向卻沒有瞞過兩個人,在紀靈大軍向九里山和芒碭山之間前進的時候,太史慈和高順派出的細作帶著這個消息回到了本軍中……

    九里山中,西麓的密林處。

    太史慈意態悠閒地看向密林外面,身邊的特種精英們全部潛伏在密林中,身上自然是武裝到了牙齒。

    在太史慈身邊的人赫然是孫觀!

    「主上,我聽高順大哥說:這個紀靈是個人才,殺了實在可惜。不知道主上今次要如何處置這個紀靈?」

    太史慈轉過頭來看向孫觀,沉聲道:「能夠讓高順大哥稱讚的人肯定是個人才了,若是可以收服的話,我當然是求之不得,將來我們佔據了豫州,若是在軍方中沒有一兩個豫州的本土人物,終是不好。」

    孫觀點了點頭,滿懷憧憬道:「等到拿下了豫州,主上再收服幽州,還有那司州、雍州、漢中、益州、徐州,主上統一天下便是指日可待了。」

    太史慈看著孫觀,心裡想到:這黃巾軍就是與眾不同,把推翻大漢王朝的事情看得好像家常便飯般稀鬆平常,這要是在孔融等大儒的眼裡,那就是驚天動地了不得的大事了,不由得啼笑皆非道:「哪有那麼容易?」

    孫觀愕然以對道:「主上,依我青州現在的實力還不能統一天下嗎?」

    太史慈笑道:「要統一天下並非難事,治理天下才是難事。」

    頓了一頓道:「現在的青州缺少的不是能征慣戰叱吒風雲的將軍,而是治理地方的能吏,我們當然可以攻打下很多地方,但是這些地方在攻打下來後到底怎麼治理呢?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特徵。我青州改制乃是因地制宜,可是適用於我青州的政策未必適合別的地方,還要因地制宜。」

    孫觀聽得似懂非懂,畢竟孫觀對地方管理一竅不通。

    太史慈耐心的解釋道:「我們青州現在就像是一張牙齒稀少的大嘴,我們的軍隊就是可以吞噬一切的大嘴,可以隨意吃下任何一方諸侯,但是改造地方的能力卻實在薄弱。所以我軍在佔有幽州、豫州之後需要的不是擴張,而是進一步進行內政改革。」

    孫觀聽完後,不由得失望地叫了一聲。

    太史慈心中卻在想:看來自己也將要面臨歷史上的曹操所要面臨的局面,將來早晚要和江南的軍閥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也需要曠日持久,在這種局面下,經濟戰爭才是重心。

    而且太史慈還在擔心另外一件事情,隨著袁術和袁紹的敗亡,再加上長安內訌最終的結束,自己隱藏身份的時間可以說是時日無多,自己一旦出現,被自己秘密「請回」青州的漢獻帝也將會浮出水面,這件事情知道的人並不在少數,自己到時候怎樣處置漢獻帝將會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弄不好青州內不說不準會出現分歧,那就得不償失了。

    坦白而言,太史慈真的很想把漢獻帝軟禁起來,讓他在世人的眼裡消失,淡化大漢王朝在人們心中的影響。

    可惜這麼做對太史慈有諸多的不利。

    其一就是漢獻帝的「失蹤」不管怎麼說和自己有著直接的關係,若是漢獻帝最後不出現的話,自己在天下人面前難辭其咎,畢竟是自己把漢獻帝從長安劫走的。這件事情現在恐怕已經是天下皆知。萬一漢獻帝有個三長兩短,給太史慈在聲望上的打擊是難以想像的。僅僅在太史慈現在所管轄的三州之內就是無法想像的。

    其二,自己還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用皇帝來號令天下,那並非單單限制在對外的征討上,更和對內改革有很大的關係,有皇帝在手上,很多政令都可以名正言順的頒布,減少很多的阻力。

    看來,自己和漢獻帝鬥爭的日子還很長。

    正在思索間,一個敏捷如獵豹的身影閃現在太史慈的面前,單腿跪倒在地上,向太史慈道:「主上,果然不出您的所料,袁術在接到細陽和山陽的戰報後,已經派手下大將紀靈向我們這邊行來。看樣子真的是要攻打蕭縣。」

    太史慈點了點頭,在一旁的孫觀忍不住問道:「細陽和山陽方面怎麼樣?」

    那名特種精英沉聲道:「山陽方面,臧霸將軍和尹禮和吳敦兩位將軍輪番上陣,大的細陽群將束手,苦苦掙扎。」

    頓了一頓,又道:「至於山陽方面,孫康將軍斬將一名,連敗兩將,而管亥將軍大發神威,連斬七人,現在在梁剛的軍隊中一提起管亥將軍的名字,無不聞風喪膽,並且給管亥將軍起了一個外號叫做『七人斬』。」

    孫觀聽了這戰果興奮異常,就好像那戰果是自己取得的一樣。

    太史慈對孫觀微笑道:「經此一戰,看天下誰還敢說我青州的臧霸大軍乃是土匪軍隊?」

    孫觀把脖子一梗凜然道:「這個自是當然!」

    太史慈轉過頭來對那士兵沉聲道:「你現在就到高順將軍那裡,告訴他按照計劃展開行動,給我把留縣、祁鄉、巨野三地打下來,如此就可切斷紀靈撤退的後路,同時命令管亥和陳蘭,給我理應外和,擊潰梁剛的軍隊!」

    那士兵沉聲應命而去。跨上馬,電光火石般飛馳而去。

    太史慈轉過頭來,一招手,手下人前過白馬,輕巧的翻身上馬,同時提起銀槍,對在自己身前的二十人說道:「你們隨我來。」

    那二十人應命,紛紛去牽馬。

    孫觀駭然道:「主上,你這是要幹什麼?」

    太史慈看著孫觀,想起兩人在東萊西北六縣初次見面的時候是敵非友,才不過幾年的時間,自己已經是雄霸一方的諸侯,而孫觀則已經變成了叱吒風雲的將軍,不由得心生感觸,虎目中射中不能掩飾的深刻情意,對孫觀朗聲道:「孫兄,你還記得當年在東萊的事情嗎?莫忘記做斥候乃是我太史慈的當行本色!」

    孫觀看著太史慈意態豪雄的樣子,回想起當年太史慈在自己幾萬人的軍隊中往來衝殺,來去自如,心中也是豪氣迭生,哈哈笑道:「我都忘了,主上原本就是孤膽英雄!」

    太史慈一擺手中的銀槍,對孫觀笑道:「可惜我已經不是當日的太史慈了,上戰場的機會越來越少,每天夜裡都會因為手癢從夢中驚醒呢!」

    頓了一頓,太史慈又道:「紀靈乃是袁術手下頭號大將,身經百戰,雖然武功一般,但是為人機警,老於行軍打仗,絕對不是陳紀那種傻蛋,更對我青州軍非常忌憚,否則也不會在東郡令高順大哥無可奈何,現在他進軍九里山,一定會加倍的小心謹慎,對上如此人物,我當然要親自去去假扮成你們駐守在蕭縣的臧霸大軍的斥候誘騙紀靈深入我們在這裡設下的埋伏圈才行。」

    孫觀點了點頭道:「的確如此,若是紀靈再進入九里山後,卻沒有發現一個我蕭縣守軍派出的斥候,那才是不正常呢,只怕紀靈會馬上掉頭撤軍。」

    太史慈點了點頭,在太史慈身後的一名特種精英聞聽太史慈的話語,對身後的十九名同伴喝道:「青州臧霸游擊軍輕騎兵的標準裝備。」

    孫觀側過頭來看向這些特種精英,知道剛才的口令乃是那名特種精英的小頭目下達的偽裝指令。

    一聲令下,只見這些特種精英從自己的馬上卸下了甲冑,又把自己身上的鎧甲卸下,換上了臧霸大軍同一裝備的籐甲,佩戴上斬馬刀,後背斜挎上神臂弓,換下身上裝備的十字狙殺弩、損益連弩和野戰兩用戰斧。

    轉眼間,他們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青州臧霸軍隊中的斥候。

    太史慈也不例外,看著那二十人紛紛上馬,太史慈對孫觀笑道:「這會你知道了吧?我叫孫兄來不是敘舊那麼簡單,孫兄在這裡掌管大軍,等我把紀靈誘騙到此處,孫兄再動手伏擊紀靈。」

    孫觀轟然允諾。

    太史慈一夾跨下的戰馬,那戰馬嘶鳴,從樹林中衝出,率先向紀靈大軍前進的方向迎去。

    身後二十名手下如影隨形,大喝著向太史慈追去——對於他們而言,與太史慈並肩作戰乃是他們最大的榮譽。

    孫觀看著太史慈漸漸遠去的背影,心中升起怪異的滋味:天下,變了。

    紀靈大軍途中。

    正如太史慈所預料的那樣,紀靈在進入到九里山地界之後,便開始小心的行軍。每走一步,紀靈手下的士兵都是充滿了戒備,在軍隊的兩側,士兵們紛紛高舉盾牌,以防突然襲來的遠程攻擊,而在軍隊更時分成三段首位呼應前進,這還不夠,紀靈同時四面派出斥候,每兩里便會策馬回報,以防萬一。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是紀靈的信條。

    大軍行至九里山和芒碭山之間的中段。

    全軍正小心翼翼時,驀地,前方路旁密林處一聲戰馬的嘶鳴聲響起。

    紀靈大軍人人面色一變:難道是伏兵?不可能!大隊人馬不可能瞞得過紀靈派出的斥候!

    紀靈方面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在前方不遠處的路旁,二十多匹白馬從密林處衝出,見到紀靈大軍,連聲招呼都不打,策馬向蕭縣方向奔去。

    紀靈反應最快,大喝道了:「原來是青州軍的斥候!他們身上穿這那種樹枝做的盔甲,一定是臧霸大軍在蕭縣的守軍派出的斥候!萬不可以放過他們!」

    紀靈大軍戰馬長嘶,齊齊動了起來,卻被紀靈阻攔住道:「騎兵隊去追擊,全軍照常前進,不可中了對方的埋伏。」

    話猶未已,紀靈身邊的騎兵紛紛殺出,四十多個在紀靈軍中弓馬嫻熟的騎兵和將領殺聲震天的向青州斥候衝殺而去。衝在前面的幾人更是純用雙腿控馬,在顛簸的馬背上從背後拿下強弓,在後面向青州斥候射擊。

    說話間,紀靈派往前方打探的七八名斥候正從遠方歸來,和那二十幾名青州斥候迎面撞上,還未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那二十多名青州斥候舉起鋼製長槍,將那七八名紀靈大軍派出的斥候紛紛挑於馬下。

    就這一會兒工夫,紀靈派出的那四十多名騎兵迅速地拉近了和青州斥候之間的距離。

    這對青州斥候當然是太史慈一行人。

    看著漸漸在身後接近的紀靈軍中的騎兵好手,太史心中冷笑,他早就知道紀靈不是那麼容易上當的。

    不過這早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太史慈向身後一名特種精英一擺手,那名特種精英馬上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連忙轉身策馬狂奔而去。那自然是向在前方苦苦等候的孫觀大軍去報信,讓他做好動手的準備。同時,這也是對紀靈的一種迷惑,要令其上當。

    同時,太史慈和剩下的十九名特種精英從背後拿下神臂弓,搭弓射箭,向身後的四十多名騎兵開始激射。

    太史慈的弓箭何等強悍?雖然不能展現一弓四矢的絕技,但是每一弓都是箭無虛發。每一弓射出都有一人應聲而倒。

    那十九名特種精英雖然弓箭術沒有太史慈這般神乎其跡但也基本上是十中八九。

    故此一輪弓箭射擊下來後,那四十多名紀靈軍中的騎兵好手被射下馬來一大半。

    他們吃虧在沒有想到眼前的青州斥候竟然不忙著撤退,而是反過身來還擊,雖然己方也在用弓箭射擊,但是因為戰馬顛簸的原因,準頭和力量差了很多,即便是偶然有弓箭射在特種精英的身上,也因為籐甲出色的防禦力而徒勞無功。

    又是一輪箭雨,紀靈的那四十多名騎兵端坐在馬上的已經所剩無幾。

    紀靈看看那因為得到太史慈的命令而正在策馬「逃跑」的那名特種精英,又看看正在立馬彎弓「抵抗牽制」自己的剩下的二十名青州「斥候」,眼中精光一閃,狂吼一聲:「全軍全速前進,急攻蕭縣!」

    紀靈大軍聞言一湧而上,向太史慈等人殺去。

    太史慈向自己的十九名手下一招手,開始邊射邊退。

    同時心中一喜:紀靈,上當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