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三國 正文 第五百八十九回 明白人周瑜
    孫權大怒:這分明就是魯肅找那徐庶掩蓋。怪不得兩人一同前來呢。

    孫權有心不答應。可一想到曹操已經對周瑜宣戰了。此時絕對不能再與幽州為敵了。為了大局一個魯肅也不值當的。

    孫權還是忍下了這口氣。表面不動聲色應允道:「好!就依徐先生之意!」

    品性忠厚不善懷疑他人的魯肅並沒有覺孫權的不滿可魯肅得智慧卻讓魯肅覺得徐庶如此言行很是別有用心。不過既然孫權已經答應了。魯肅也明白這是孫權不想在此時開罪劉明與幽州撕破臉的忍讓。

    故此魯肅也很是配合的應了一聲:「尊主公令。」

    然而魯肅此舉卻讓完全沒有了往日默契的孫權更是不滿。不過孫權城府甚深還是忍了下來。

    徐庶在一旁看得明白忍住心中的得意拉著魯肅告辭而出。

    魯肅雖然心中對徐庶如此做法有些不滿。可為了不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局還是忍讓了下來並沒有繼續與徐庶分辨責難。稍稍安排了一下就與徐庶同往江夏。

    這回徐庶並沒有再次乘著他那巨大的鐵甲戰艦那戰艦的用處在給孫權他們看完了之後也就沒有更多的意義了。

    而那鐵甲艦在大江之上逆流而行實在是太費勁了。沒得耽誤那些時間和人力還要平白讓他人看笑話減弱鐵甲艦的威嚇力。

    故此徐庶把鐵甲艦和眾多的護衛都留在原地只在當地要了一隻小船帶著四名高手護衛就與魯肅前往江夏。

    這一路上徐庶一改囂張作風與魯肅談時局談社稷。

    談百姓人生。其博聞廣見。讓魯肅那是佩服無已。而這種感覺魯肅平生也就在與諸葛亮的交談之中有過。

    不過諸葛亮的給與魯肅地那種博聞廣見。更多是諸葛亮博覽群書學究過人所得。而徐庶給魯肅地這個感覺卻是經歷許多事物後的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徐庶講述的一些幽州百姓生活以及幽州的新鮮事物以及幽州針對各族實行的法度。

    這都是讓魯肅耳目一新地。而且更是真實無比地。

    說來也是徐庶和諸葛亮都曾拜在水鏡先生門下雖然諸葛亮的天賦有可能高過徐庶一些但徐庶本就是才智過人之輩在水鏡先生門下學習的時間又遠比諸葛亮長。單從師承來說徐庶與諸葛亮卻是不分上下的。而諸葛亮另有家學淵遠可徐庶來到幽州接受地新鮮事物又遠遠不是諸葛亮所企及的。二者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徐庶的人生閱歷那卻是諸葛亮比不了的。

    雖然諸葛亮來到江南之後也是經常走訪名流。可一來諸葛亮在老家琅岈的時候在諸葛亮老爹的安排下。苦讀群書基本上沒怎麼與外界交觸。二來。諸葛亮自比管樂在江南走訪名流那也是走著上層路線。學術不怎麼樣的諸葛亮也是不屑一顧的。

    而徐庶則不然少年之時徐庶好遊俠拜在王越門下為了義氣劫過法場避禍走江湖那絕對是經多見廣。人生的感悟本就是諸葛亮比不了地。後來又棄武從文拜在水鏡門下學萬人敵。與水鏡門下來自五湖四海的門人交流那更是閱歷驚人。而其後奉師命輔佐劉備以及歸附劉明更在幽州增長了見識。

    如此魯肅在於徐庶交談的過程中會覺得徐庶比諸葛亮還隱隱的勝過一籌那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一個人地才能和見識與他的人生閱歷那是息息相關的。諸葛亮再是天才他沒有親眼見過幽州地那些新鮮事物只是聽著傳聞依托自己所學進行理解那也是比不過徐庶親眼所見以新生的思維方式理解分析地。

    雖然徐庶如此表現並沒有什麼太多的目的只是為了緩和與魯肅地關係加深與魯肅地交情。很是呈現了徐庶自身真實的一面。可這對魯肅地o震撼卻是巨大無比的。遠勝於徐庶先前的那些手段。

    想當初魯肅本有投靠劉明之心只不過是因為與諸葛亮一席話令魯肅深信劉明的變法乃是亂世的根苗只不過是因為劉明個人的實力過強並擁有眾多良材的維持這才沒有出現危機並呈現一片祥和景象。而若是劉明萬一不在必呈現軍閥割據民族混亂等等等等禍端。那時候造成的亂世可比如今還要恐怖危難萬分。畢竟現在的局面已經逐漸呈現太平的跡象百姓的生活也安穩了許多。只要維持下去就是百姓最好的歸依了。戰國七雄不就是照樣保持了數百年的安定局面。小說bsp;當時諸葛亮的這些言詞說的魯肅深信不疑這才改變了魯肅投靠劉明的想法。而魯肅本人卻又一個有大志的人。從小就不安於現狀想要有一番作為。

    故此魯肅才會想要在至交周瑜輔佐的孫策帳下有一番作為。雖然魯肅因為奔喪沒有在孫策在世之時大展拳腳可還是在孫權的極力邀請下保了孫權。

    可如今徐庶的這番無心之話卻動搖了魯肅最初的根本令魯肅對自己當初聽信諸葛亮之言是否正確產生了懷疑。對於魯肅這種有志青年來說人生的根本理念和抱負那才是他人生之中的最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要遠遠過他自身的性命。

    這一點就如同中華大地之上無數的有志志士為了理想不惜獻出生命是一致的。

    而且由於徐庶並沒有在路上對魯肅做什麼招籠的言辭舉止。魯肅這個正人君子自然也就對徐庶減弱了防範之心。

    更由於話語投機魯肅對徐庶也有了幾分知己的感覺。

    不多日魯肅楷同徐庶乘小船來到江夏。

    原本魯肅還怕徐庶見周瑜如見孫權一般的張狂。那周瑜雖然脾氣甚好肚量甚寬可那卻是對朋友而非強權。縱使周瑜顧全大局可卻也不會屈於壓迫的。可沒想到。

    徐庶見周瑜。那卻與見孫權完全兩樣對周瑜很是恭敬。就連徐庶在孫權那裡再三強調的什麼使命查詢那也只是象徵性的走走過場。以至於魯肅事先準備的那些打圓場的言辭。一句也沒用上。

    而事先早就得到報告地周瑜對此也是極為奇怪。等把徐庶打走了之後。周瑜緊忙命人暗中把魯肅請到密室向魯肅詢問道:「子敬今日徐庶舉止何與傳言不符?」

    魯肅搖頭道:「此事怪哉。我也不知。」

    周瑜連忙說道:「你且把近日之事與我細說之容我思之。」

    魯肅知道周瑜想問題比自己強連忙把近日生地事全都向周瑜說了。就連徐庶派人給他送了一封有塗改的信。以及孫權過府索看等等連同徐庶在乘船之事給他講的那些新鮮事全都一字不差的給周瑜說了。

    周瑜聽候沉思良久這才說道:「子敬。若不是徐庶帶你來此恐你命休矣!」

    「公謹此言何解?」魯肅還是有些不明白地問道。

    「吳侯既過府索要信件察看必是有人進言。」周瑜給魯肅分析道。

    「這我也知之。此必是布鴻進的讒言。」魯肅認同道。

    不過。魯肅隨即又說道:「可主公觀信之後見我坦誠。並無絲毫疑心與我。只要主公心我我又有何危?」

    「咳!子敬你過於實誠了。」周瑜對自己的這個平生好友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不過周瑜還是盡力給魯肅分析道:

    「那吳侯既然聽從小人之言過府索信那就已是對你心有疑慮。否則吳侯必不作此舉。昔日諸葛亮收服巴蜀進讒言者何其多也!吳侯終能力排眾意不為他人之言所惑可見吳侯之明智。決非他人所能輕易惑之。故此吳侯疑心若生也不是輕易就能消除的。

    何況吳侯觀看了那封言語模糊的塗

    改信件有焉何可輕信與你?倒是你先前坦誠吳侯意欲離去那才是吳侯信任與你不願損傷與你之情。可惜卻被那步鳩小人給破壞了。而後來吳侯見信之後向你詢問那已是吳侯對你最後的信任了。可你卻實話實說如此離奇之事何人可信?就算沒有步鳩在一旁的挑撥吳侯也是不會輕信的。若是那時吳侯還直言麥問與你那還是沒把你當外人想要你給個交待。可他既然怒斥步鳩卻不問你這個當事者那分明已是對你起了戒心。只是畏於幽州地威勢不敢把此事挑明了而已。而暫時沒有殺你那也是顧慮你我的交情。若不是徐庶把你帶來此地你早晚必大禍臨頭!」

    魯肅得周瑜之言雖有些不信孫權會如此絕情。可魯肅與周瑜相交多年魯肅對周瑜智慧的信任那可還遠在諸葛亮之上。故此魯肅也是不懷疑周瑜地判斷會有錯誤。

    不過魯肅倒也不擔心自己的今後如何反正魯肅也覺得自己的先前對幽州地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正準備親自到幽州待上一段時日看看那些幽州各族的百姓都是如何看待幽州法度的。如此倒也是一個機會省得向孫權請假了。

    魯肅只是稍稍驚楞一下隨即笑道:「看起來我倒要乘那徐庶地救命之恩了。」

    周瑜雖然不解魯肅此時為什麼還這樣輕鬆可依然說道:

    「子敬過也量大。此分明是幽州行那抹書離間之策那徐庶帶你來此雖讓你脫離吳侯掌控暫無性命之憂。可卻也坐實了你與其勾結之說。吳侯之心再難動搖。此等賊人不殺之已是萬幸。何來謝他一說。」

    魯肅一想也是。不由一笑。不過此時魯肅脫出自身是非卻猛然見想到周瑜適才所言對孫權一律稱以吳侯並沒有稱之主公。在想到龐統所獻得那個計策。不由得心中一動。

    魯肅與周瑜那卻是生死之交不見外的。魯肅既有所疑當即直接問道:「公瑾你何以言孫權吳侯?莫非你真有異志乎?莫非那龐佬所獻之策也你之機乎?」

    周瑜一笑道:「子敬你我至交我也不瞞你。龐統獻策之舉絕非我之授意。然士元所獻之策即被孫權採納那就是天意如此。我豈可逆天而行?」

    魯肅當即就是一楞。

    而周瑜繼續說道:「我之心子敬知之。若無國太好言相撫以及顧念伯符所願只在孫家振興我焉何容得了孫權登位。尤記得你曾勸我:你我之志豈在江南一地。可而今看來孫權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決非能給你我馳騁天下之人。何況你從幽州歸來又言天下何其大也。如此你我又如何還能困守一地?何況孫權既然采乃此策軍中隨我起事者多有不知此必被孫權所忌。不說那些信我之人或是盲從之人必被孫權所除。就連我也是要被那孫權所顧忌所防範。我又如何能不早作打算未雨綢繆。」

    「啊?公瑾難道而今你自立竟然是真得不成?」魯肅急切地問道。

    「確有此心。」周瑜微笑著對魯肅說道。

    「啊?那些江南老將如何會聽你的指使背叛孫家?公瑾冒然行之此事必敗。何況此時還有曹操窺視江南江南並非良地。若是公瑾無心輔佐孫權隨我一同前往幽州也就是了。若是那幽州果然大興之相。你我輔之也可一展長才。他事休言但是那幽州的鐵甲戰船卻是我親眼所見。正是公瑾縱橫四海之堅船!」

    魯肅果然不愧是周瑜地生死之交聽明白之後一點都沒有責備周瑜背叛的意思只是擔心周瑜地安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