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三國 正文 第五百五十七回 亂戰
    魏延的提議很不錯很是贏得帳內一些將領的共鳴。皆有理應如此的想法。只有龐統魯肅等人沒有什麼異狀。

    而穩坐帥位之上的諸葛亮卻也是不動任何聲色輕搖羽扇平靜的說道:「不可。此乃敵軍故意所為。戰必有危。你且下去。山人自有妙計破敵。」

    魏延能想到的諸葛亮當然也能想到只不過依著諸葛亮謹慎的性格諸葛亮卻不會就此鋌而走險的。諸葛亮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堅守劍閣等戰況稍稍形成一個不勝不敗的僵持局面就遣人前去與幽州議和。就算議和不成功諸葛亮也堅信憑著劍閣的險阻只要有十萬軍馬就足可以把劍閣守得萬無一失。而如今光是魯肅剩下的那些江南精銳就趁過十多萬了。足可應對幽州軍。到時候只要把那些士氣衰落的蜀中軍兵以及那一小部分的漢中軍馬調到後方整合就可以邊戰邊訓練。而沒有那些軍兵的影響劍閣守軍的士氣也就不會那麼低落。

    只不過諸葛亮卻不會把自己的這些想法跟眾將解說得。尤其是這個他看不順眼的魏延。

    咳!時代的悲哀。誰讓諸葛亮所學的權謀之術限制了諸葛亮的思考。在諸葛亮的觀念中為上位者只有保持神秘以及無所不能的姿態這才能令下屬畏懼、崇拜進而指揮調度起來如臂使指得心應手。

    可是如今這個時候諸葛亮如此簡單的說法立功心切的魏延當然不服了。魏延立而不動。再次對諸葛亮說道:「軍師莫不是您怕了敵軍。須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敵軍接連勝仗已成驕兵。驕兵必敗!而他們如今更緩慢行軍而來。這行軍緩慢貌似謹慎然軍卒無知行軍慢。軍心也隨之散漫。其軍也必定鬆懈。我軍此時突襲當可一擊而成功。末持懇請軍師派我出戰。如不成請斬吾頭!」

    「既如此我予你精兵兩萬。如不成提頭來見!」諸葛亮依舊不動聲色的說道。

    「末將遵令!」魏延高高興興的接過軍令走了。

    魏延前腳剛走。魯肅就向諸葛亮問道:「孔明。你這是何意?他先前請戰你說這是敵軍故意所為。戰必有危。怎麼他再次請戰你到改了主意了。」

    魏延問諸葛亮可以不加理會魯肅問諸葛亮卻不能不回答了。

    一個是因為這魯肅乃是諸葛亮有限的幾個朋友之一;另一個那也是因為這魯肅地官職和權力雖然沒有諸葛亮大但諸葛亮卻深深的知道自己的這位友人忠厚正值那可遠遠比自己更得孫權信任。今後諸葛亮還要靠著魯肅在孫權面前替自己穩固後方呢。

    故此諸葛亮面帶微笑羽扇輕揮地說道:「子敬兄幽州派軍緩慢逼近無非就是向我軍施壓令我軍不戰自亂。這本就是正攻法戰術之一以堂堂正正之軍威壓四野。而我軍再亂士氣再低迷我軍也是不會投降得。這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便利。然而這種正攻法得目的就是讓人亂中出錯。故此他們如此做得真正的用意也無非就是因為此地險要不便大軍進把想要引我軍出擊反客為主罷了。此等小術你我盡知。那魏延請戰。我如何會應得。但是那魏延再次請戰並用人頭作保。山人若是再不應倒顯得山人怕了幽州大軍。如此反倒壞了我軍士氣。令其更加低迷。故此山人我也就答應了。」

    魯肅連聲以道:「孔明啊孔明。你糊塗啊。妄你蓋世英才你怎麼就答應了。既然你已知對方的計策、目的如何也知道對方暗中也肯定早有防備你怎麼還能答應魏延出兵。如此現在是顯得你不怕幽州軍了可魏延此去幽州軍暗中又早有佈置魏延此去必定大敗如此對我軍的士氣打擊豈不是更大?咳!算了我這就去把魏延追回來。」

    魯肅說著這就要親自動身去追魏延回來。魯肅旁邊地龐統一把拉住魯肅笑道:「子敬兄休要心急。孔明肯定還有妙策沒說。你且待他說完。」

    魯肅得龐統一提點再看那諸葛亮此時依舊是面帶微笑成竹在心地樣子當時恍然。這諸葛亮向來謹慎怎麼可能在明知道對方有埋伏的情況下。還派魏延突襲呢?肯定是還有下文啊。

    魯肅當即埋怨道:「好你個孔明如此時刻你倒還有心戲耍與我。」

    諸葛亮笑道:「子散兄是你心急。如何到怨其我來。」

    魯肅一想也是好笑遂對孔明笑道:「也不管是不是我心急你且把你的計策快快說來。讓我安心。」

    諸葛亮輕揮羽扇有條不紊的說道:「魏延此去結果無外乎兩種。一是對方軍兵果然鬆懈讓魏延立一大功。如此我等自然欣喜。且不管他。另外一種也不過就是對方果有埋伏讓魏延吃一大虧。如此也就是我軍地機會了。」

    龐統聽得點了點頭已是瞭然於胸。不過其他的眾將包括魯肅在內還有有點不太明白為何魏延中計落敗反倒是己軍地機會了。

    但是其他的眾將也只有聽著得份沒資格問得。只有魯肅沒這個顧及心急地追問道:「此話怎講?快快說來。」

    諸葛亮依然不緊不慢的微微笑道:「子敬兄莫急。那埋伏之所以厲害。就在於暗中二宇。幽州軍設下圈套。魏延領軍中計其埋伏必然四起。而且也就不會在防範其他。而若是這時我軍將計就計再起一軍尾隨魏延軍後。於此時再度起突襲從幽州軍背後突襲。

    裡應外合幽州軍豈不大敗。」

    「妙。實在是妙。孔明軍略果然蓋世無雙。」魯肅高興的讚揚道:「可隨之魯肅又疑惑得向孔明追問道:「如此何不告知那魏延今其心中有所準備?」

    諸葛亮還是那幅面孔不緊不慢的說道:「子散兄。魏延早知此事。有弊而無利。若是那魏延早知此事。出擊之前慮及敵軍埋伏必會猶豫若對方真無防備。難免夫其先機。而若是對方早有防備也會因此生疑。難免壞了我軍暗中的後續部署。且。魏延桀驁不馴不如此。不足以折其銳氣令其心服。故此還是不讓那魏延事先得知為上。」

    別說諸葛亮始終平靜而微笑的神情很是安撫了眾將的心態。尤其是如今諸葛亮說得又是條條是道。重將也就更安心了。

    回答完魯肅諸葛亮隨即傳令:「凌操聽令!」

    「末將在!」凌操邁步走出隊列大聲應道。

    「今命你領軍三萬尾隨魏延軍後暗中而行。若那魏延領軍突擊幽州軍營大勝。你繼續伏兵不動無需理會。若是魏延中計被敵軍圍困你可領軍從後殺出。接應魏延。」諸葛亮從容不迫地下令道。

    「末將遵令!」凌操高高興興的領命而去。

    且不說凌操領兵隨後而行單說那魏延急沖沖性昂昂領兵而出一路急行軍不到三日功夫衝出去足有二百一十餘里。有探馬來報再有十餘里前方就是幽州大軍的軍營了。

    魏延傳令全軍止步不搭營帳就地啃食乾糧休息三更突襲敵入夜三更時分。星斗輝明。月光映壁通明。實在是一個不怎麼適合偷襲的好天氣。不過魏延打得就是反其道而行的牌在魏延看來:不是偷襲的好天氣對方防範的也必然更加鬆懈。而且此時此刻打了保票的魏延也容不得自己再挑什麼好天氣了。

    三更時分魏延軍馬誰時地動地偷襲。而幽州軍營也果然如魏延所料地一般守備很是鬆懈。魏延大軍輕易的就殺進了幽州大營之中。魏延本人更是一馬當先直奔中軍大帳而去。

    很快魏延來到中軍帳前魏延一刀劃開營帳只見燈光昏暗正有一人坐在帳中者書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映。魏延心喜:該著我立此奇功。

    魏延毫不遲疑大喝一聲催馬掄刀上前只一刀就把那個沉迷書中還沒作出反應的將領砍為兩半。

    但是魏延隨即大喊一聲:「不好上當了隨我撤!」魏延玩刀多年殺人無數這刀一砍上對方就覺得不對勁了那絕對不是血肉之軀的感覺。而且對方中刀之後也無叫喊也不血光四射分明就是一個假人。如此魏延如何還意識不到上當二宇。

    可等魏延意識到上當那已經晚了。大營四周喊殺沖天。幽州軍伏兵四起。魏延地兩萬兵馬全被包圍在了裡面。為昔一員大將高聲喝道:「幽州先鋒馬岱在此!你等如今已中埋伏還不投降等待何時?」

    幽州軍雖然走的使。那可是因為上面地命令。日常該做的那些例行工作那可是軍規所在一個都不能少地。而這裡面反偵查小隊以及警戒哨要安排出十五里之外那更是重中之重。早在劉明起兵之初吃過一回虧後列為了軍紀中的重點。

    故此魏延他們一接近幽州軍營十里那早就被那些探馬知道了。

    兩萬的大軍雖然在山中不怎麼顯。可先一步隱藏在林中密切注視著道路的暗哨哪能看不見的。當即回報先鋒馬岱。

    而馬岱得知之後由於此次趙雲統帥前部軍馬攻打劍閣關羽暫時也只能分給趙雲十萬軍馬畢竟漢中新定也還是要分兵鎮守的。早少也需要在當地的治安軍成立之後才能再次凝結主力攻擊。

    故此馬岱作為趙雲此行的先鋒所擁有的兵力也不過是三萬兵馬雙方的兵力差不多。雖然馬岱兵力佔優而且馬岱也自信軍兵的實力要比對方高。可是能減少部隊的傷亡就盡量減少部隊的傷亡早已經在軍校反覆倡導的要愛兵如子觀念中深深印刻在每一個從軍校學習過的將領腦中。而且就對方兩萬的軍馬襲擊馬岱也不願驚動後方的大軍。顯得自己無能。所以馬岱也就很自然的就給魏延設了一個小小的埋伏。

    而此時馬岱的大喝確實是對魏延手下兵將的一個震喝。偷襲最怕的就是遇到埋伏。只要遇到了埋伏那幾乎就可以說是完了。這要不是魏延這回帶來的兵丁都是江南精銳而是蜀中的那些雜病的話只靠馬岱這一嗓子弄不好魏延的這點兵馬就全都投降了。如今雖然萬幸沒有生這種慘況可鄧士氣也是極為低迷。

    魏延連忙大聲呼喝:「兄弟們。江南的父老鄉親還等著咱們回去呢。不讓要這些北方人小看了咱們。隨我衝!」

    喊完魏延一馬當先就向馬岱衝去。擒鱗先擒王。由於馬岱的喊話魏延已經認定馬岱就是此軍的主將。只要戰殺馬岱兵無主持其軍自亂到時候別說是衝出重圍了。弄不好就能反敗為勝讓自己立一大功。

    而馬岱此時顯然也有與魏延相同的想法。也同樣快向魏延靠攏過來。

    很快二人就來了一個碰頭交戰在了一起。轉眼間三十個回合不分上下高低。

    說實在的魏延和馬岱的武藝那還真是差不多。甚至魏延的功夫還要比馬岱稍稍的高上一些。可是如今魏延軍兵中了埋伏士氣低迷不說幽州軍佔了外圍的包圍圈那兵力的展開和配合當然要比魏延軍兵佔優何況幽州軍的戰力本來就還要比魏延軍兵高上許多。自然而然的這戰況就成了一面倒了。

    魏延聽聞著手下軍兵的慘呼那心志自然也就不能全放在馬岱身上了隨即不敵敗退而去。

    而就在此時外圍的幽州軍兵一亂一哨軍馬衝殺而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