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三國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回 箕州自古就是我們的領土
    「夫乃天朝上國。余乃番邦下屬。余仰慕上國風采年貢稅禮蓋不曾少。余也曾得過上國的封號庇護。而今余並不曾有犯上國。上國卻何故興兵犯我領土?有失上國的體統!」馬韓使者高喜善大聲地質問著高順。

    高順看著這個一幅大義凜然操著一口流利漢話的高喜善還真是有點頭疼。

    如今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了大軍都已近全線展開了。這種鳥事還有什麼好抗議的?可這個高喜善這麼大張旗鼓的來到這裡抗議為了合情合理的收服三韓高順對這件事還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高順又是正規的軍伍出身服從命令行軍作戰那都是拿手的本領。可這辯論是非評斷功過高順哪有那個口條?

    不過高順久在軍校那也不是白呆的。高順平常的時候每天斃是聽那些學員喊口號那就不知道要聽多少萬遍了。此時高順情急之下一句口號脫口而出。

    「軍人的天職是服從!正確的命令是鍛煉錯誤的命令是磨練。汝等既是我幽州下屬服從我幽州之軍令。那就不應該任何的疑問。況且本將軍此次率兵來此乃是應箕州侯所請平定叛亂。拯救我族百姓免招殺身之禍。這又何來興兵進犯一說?汝等若是服王化知曉下屬的本分自應當解散兵馬聽從朝廷的差派。汝等若是不服王化違逆聖令。汝等既是叛逆之賊。我自揮軍剿之。汝等不可自誤。」高順這番話說得是乾淨利落嘎崩脆。

    可這番話卻把這個自認為漢朝通的高喜善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光剩下哆嗦了。

    「高將軍說的極是。本來這普天之下就是莫非王土。而此地也是我商之遺臣箕子所建。汝等百餘年前竊以為立。逼我族百姓改換門宗。如今我族百姓不甘受爾壓迫。請我等撥亂反正剿滅叛匪。汝等焉何有臉面來此顛倒是非黑白?」高順得隨軍司馬黃旭也在一旁引經據典的幫腔道。

    本來高順的話雖然氣得高喜善說不出話來可高喜善對此卻還是心有不服。不以為然地。可是黃旭的這番話。那可真的刺中了高喜善的要害。讓高喜善從內心深處陣陣的寒。

    高喜善在他們所謂地辰國那也算是一個通儒了。對自己民族的起源。那自然是知之甚詳。

    高喜善深深地之道:他們這個所謂的辰國最早可並不叫辰國。而是叫做:「箕氏侯國」。乃是中原商朝末代國君紂王的叔叔箕子因與紂王政見不合率其封國臣民5ooo餘人出走而後來到這個地方與當地的土族建立的諸侯國。當武王伐紂成功之後才將其正式封為諸侯國被稱為:「箕氏侯國」。從此箕氏侯國作為中原的下屬侯國在這裡統治並展了近一千年。而如今本族之內的鮮于氏那都是源自箕子地後人。

    這種狀況一直到了先秦統一天下之時燕國人衛滿率移民來到這裡(公元前194年)並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了箕子的政權。

    但是衛氏立國之後並有與隨後取得天下的大漢建立良好的臣屬關係於是被漢武帝出兵摧毀了這個偽政權。並在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而自那以後殘留的衛氏遺民及其他部族這才在半島南部建立了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

    如今黃旭的說法正中問題的要害。他們乃是興堂堂正正之兵前來平亂來的。這如何讓高喜善不從內心之中出寒意。畢竟事實真相這個東西。真的假不了。假地也真不了。那怕謊話再多那也只能蒙蔽一時不可能永久地把人家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

    看著垂頭喪氣默而無語地高喜善。高順心裡面痛快。這能用道理說服人這可是高順得頭一回。這可比高順指揮兵馬打一場大勝仗更令高順感到興奮。

    高順按捺著高興嚴肅的問道:「汝今明白否?」

    「下臣明白。」高喜善垂頭喪氣的答道。

    「既以明白。汝可回去曉以余等知之。令其早日迷途知返。不可自誤。下去吧。」高順威嚴的說道。

    高喜善無可奈何的回去了。

    這可真是:來是理直氣壯得來。走是灰溜溜的走。

    不過自欺欺人的謊話被揭穿了賴以自信的信心被抹滅了。這個下場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然而。高喜善雖然明悟了可那馬韓得大君長可不這麼認為。當然了也不排除是這個大君長雖然明悟了可是為了自己的權勢以及自己的子孫後代的基業愣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反正不管怎麼說這個馬韓得大君長在外交途徑不能解決的情況下。瘋狂的調集了全部的人手包括了馬韓、弁韓得全部青壯。舉國上下四十來萬得人口愣是召集了十五萬得大兵。馬韓大君長更是以此稱之為玉碎。宣告給了自己所有族人以激勵族人的士氣。同時也把這一行動轉告給了高順以此表明自己的決心。

    對於馬韓大君長得做法高順那是不屑一顧的。十五萬倉促徵集的兵馬哪裡有可能是自己十萬精銳地對手?

    可高順得行軍司馬黃旭卻皺著眉頭向高順建言道:「高將軍。那馬韓大君長搞這一手明顯是在威脅咱們。十五萬得兵馬那幾乎就是馬韓弁韓得每家每戶都有人參與了其中。這要是那十五萬得兵馬盡皆滅亡那也就是說馬韓、弁韓得每一家、每一戶那都要有親人命喪咱們之手那都是要對咱們產生怨恨的。正所謂:一家喪子十戶聞。十家哭泣百里知。到那時即使咱們拿下了這裡那些百姓也不會認同咱們更不會真心的服咱們管教。況且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這裡與咱們的幽州以及揚州都有海上的商船往來。若是因此有什麼歪曲事實的閒言碎語傳了出去。那對咱們主公的名聲那可是極大的破壞。昔日楚霸王屠兵二十萬盡失天下之心。可謂前車之鑒。高將軍不可不防。決不能因此而為咱們主公惹出什麼是非來。」

    高順心中一驚。不由得對黃旭又是感謝又是佩服。高順心中暗自稱讚:這搞思想教育的想問題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就是想得多想的透徹。這要不是他想到這些依著自己的主張把那些敵對的兵馬全部消滅掉這問題還真就大了。

    高順恭敬的向黃旭請教道:「多謝黃大人提醒。不然本將軍險些壞了大事。只是事以至此。那些傢伙頑固不化。咱們如之奈何?」

    黃旭低頭沉思半晌苦笑著向高順說道:「高將軍。下官也沒什麼好辦法。只是下官覺得咱們也應該把此事的利害關係以及咱們的仁政之道盡量曉以哪些箕州的百姓知曉。同時若是能夠快出兵直接擒獲馬韓大君長然後再讓馬韓大君長下令解散這些兵馬。此事應有可為。可是下官才疏學淺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到這一步。實在是慚愧。」

    高順聞聽此言立馬笑了:「黃大人。您這哪是才疏學淺。您這不是說的很明白嗎。剩下的如何去做自有本將軍來操心了。」

    高順這樣說那可不是虛言。高順身為軍校的教官。不僅僅是訓練新兵以及基層將領。高順耳聽目染那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攻心戰宣傳攻勢。突擊戰尖刀策略。那都是在教案上有案例可查得。高順哪能不知之甚詳。

    高順隨即命令部隊在漢江沿河擺開營寨。除了高順大營的兩萬步兵不動之外剩下的那八萬鮮卑族騎兵每五千兵馬扎一座營寨每個營寨間隔二十里一共紮下了十六座大營。這些大營中士兵選嗓門大的伶俐的。教好了說辭每天十人一隊騎著馬拿著鐵皮喇叭就在各地宣傳馬韓月族大君長得無道。不顧百姓的死活強逼百姓從軍送死。以百姓為質阻止炎黃的子孫回歸民族的懷抱。

    這些宣傳小隊那叫厲害。嗓門大馬匹快。嚷嚷的地方那可多了去了。一種無形的恐慌遍佈了整個箕州。

    馬韓大君長倒是想派人把這些宣傳隊給滅了。可是箕州這個地方馬匹缺少。而那宣傳隊的騎兵那都是馬上的高手根本就追不上。甚至有時候派去的人少了。那宣傳隊騎著馬一陣弓箭反倒能俘獲不少回去。而馬韓大君長也自知自己的十五萬大軍根本不能是高順得對手只能固守。於是對此也就只能無可奈何了。

    然而就在高順這裡大搞攻心戰的時候幽州的劉明卻接到了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消息也許天下的格局也會因此而改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