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眸皓齒、身著翠綠色窄袖短裙的少女,站在面前,又喊了一聲,「喂,你傻愣什麼啊,本姑娘問你話呢?到底賣不賣?」
「賣!賣!」薛楓猛然回過神來,連聲說道。
「那麼,這些,你一共要賣多少錢?」
「這……」薛楓沉吟著,他剛才就是突然想到,自己根本不懂唐朝的金銀首飾行情,如何開價?這時候,腦袋裡的歷史知識總算是派上用場了,也真虧他是學歷史的,對大唐盛世的這一段歷史研究得尤其多。
他知道,在唐朝貞觀年間乃至以後的數百年間,通行的貨幣主要是銅錢,至於金銀,則只在富人和貴族的上流社會小範圍內通行。那時候,物價極其低廉,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那麼,自己的首飾一共四件,金銀各二,看樣子,每樣加起來也得有二兩重,二兩金子和二兩銀子——啊,略一估算,薛楓嚇了一跳,足足有22000文銅錢!看來,薛楊氏真是大戶人家出身啊,隨便拿出點東西,都如此貴重。這麼多銅錢,恐怕自己都未必能拿得動。
其實,他多慮了。一文銅錢雖然不沉,但成千上萬的銅錢串在一起,那可是很大的重量!唐朝人不傻,不會整天背著這麼多銅錢交易,他們通常用一種地方錢莊發行的紙質錢票替代。紙票有各種整數面額,比如100文,1000文,10000文。用錢的時候可以到錢莊裡憑票換取等量的銅錢。
想到這裡,薛楓咬了咬牙,說,「姑娘,你要是都要的話,給我20貫錢吧。」說完,他緊緊地盯著少女,心裡忐忑不安。實在不知道,歷史記載與現實的行情是否有出入。
「20貫?哈,小姐!」少女愣了一下,回過頭朝身後喊了一聲,「小姐,快來啊!」
不遠處,一個與少女同樣裝束但服裝質地明顯華貴的、身著明黃色束腰低胸窄袖短裙的少女裊裊娜娜走了過來。
嬌艷的面容,如柳的身段,盈盈若秋水的眼神,天然出塵的氣質,薛楓看得呆了。此刻,他情不自禁地記起了古人對中國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描述:增一分嫌長,減一分嫌矮;擦胭脂嫌紅,抹粉嫌白。可謂是美到了極至,又媚到了極至!
正在胡思亂想,美女已到跟前。
綠裙少女沖黃裙少女格格直笑,「小姐,我們撿便宜貨了,這些首飾,他才賣20貫!」說完,她又一皺眉,「喂,你這不會是假貨吧?」
「不會,貨真價實的金銀首飾啊,是我母親的陪嫁,要不是實在日子難過,我也不會拿來賣的。」薛楓趕緊答道。
「是真的,靈兒,這位公子看來是頭一回做買賣。咱們也別虧了人家,你給他取22貫的紙票吧。」黃裙少女彎腰拿起一件首飾,打量了幾眼,輕輕一笑。
薛楓這會才恍然大悟,自己真是個菜鳥啊。自己算的是沒錯,但那是純金銀的價格,可這首飾可是金銀加工後的「藝術品」,價格自然要貨幣用金銀高得多了。幸好,遇到一個心腸還不錯的買主,要不,就賠大了。
「謝謝小姐。」薛楓將首飾包起了,遞給綠裙少女。綠裙少女皺了皺眉,「給,這是22貫紙票,拿好了。」說完,拉著黃裙少女就走。
走了幾步,黃裙少女突然回過頭,沖薛楓笑了一笑。那一笑,猶如百合怒放,百媚頓生!
薛楓看得癡了,目光瞥處,綠裙少女邊走邊把包首飾的那塊破布向後扔了過來,嘴裡還嘟囔了一聲,「誰要你的破爛!」
※※※※※
俗話說,一文錢沒有難倒英雄漢。有了錢,就不一樣了。薛楓開始邊在集市上轉悠,邊規劃著自己在唐朝的美好未來。
錢再多,也是會坐吃山空,得謀一條生存之路。自己該幹點什麼呢?想來想去,突然突發奇想:自己能不能開一個飯館呢?反正,自己曾經與一個特級廚師靈魂合體,廚藝絕對是超級一流。將現代社會的各種菜餚做出來給唐朝人吃,一定會引起轟動。
薛楓越想越興奮。說幹就幹,接下來,他除了買了一些米面之外,還購買了大量的調味品和當時的廚具,一些蔬菜以及筆墨紙硯,最後買了一輛獨輪木車將採購的物資載著,喜滋滋哼著小曲地沿著原路返回,他一共花了不到500文錢。
薛楊氏早已迎候在路上。看到薛楓買回這麼多東西,她大吃一驚,「楓兒,你從哪裡來這麼多錢,買這麼多東西。」
「母親,你老就別管了,你放心,我們的苦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薛楓笑著將賣首飾的經過大略講了一遍。
……
在唐朝開飯館,自然要選址。地理位置不好,飯館很難引起顧客的注意。但薛楓最後還是決定就在家門口,酒香飄千里嘛,現代社會中,不是有很多特色飯店建在鄉村甚至是山裡嗎?只要飯菜有特色,那些好吃的有錢人總能聞風而至的。
首先是建飯館。他以每天每人半斗米(也就是2文多錢)的價格僱傭了大楊莊裡的10名壯勞力,自己當起了建築設計師兼包工頭。別看2文錢少,但對於當時的農民來說,半斗米可是一家人好幾天的口糧啊。
他用山腳下的黃沙(篩選後)、草木灰和黃土,按照1:1:2的比例配置了一種「建築土料」,他取名叫「唐泥」。然後,用四片木板釘成數十個四方的模子,約一尺見方。
「唐泥」用水調和好,倒在模子裡,取開模子,一塊方磚就現出來。如法炮製,2天的時間,他指揮「民工」們製作了數千塊「唐泥磚」。
磚大體夠用了,他又帶著「民工」們按照事先畫好的位置,開始挖坑——兩天功夫,一個長20米,寬10米,深半米的土坑。
做完了這一切,「唐泥磚」基本都固化風乾了。先在土坑底部鋪了一層磚,然後沿著四周壘起了牆壁。他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給「民工」講述用磚砌牆的方法,強調磚與磚之間錯開,要壓縫。
四周的牆壁起來後(2米多高、南面留出一個大缺口,作為房門),又用從山裡伐來的等長、等粗的木樑縱向置於東西向的牆壁上,用調和的「唐泥」糊好固定。木樑上鋪上厚達半米的茅草,茅草上再用薄一些的磚按照一定的規則堆砌成尖頂的坡狀房頂,類似於現代社會農村的磚瓦房。目的,自然是為了便於雨水流瀉,防止漏雨。
又用「唐泥」將房的四面牆壁糊了一個嚴嚴實實,在房後挖了幾條防雨道之後,一座宏大的超級建築就初見雛形了。
房內,也用磚壘起牆壁,將其分割成兩個獨立的房間和一個大廳,其間,都留出了門。
最後,是用水將整個房子都噴灑了一遍。薛楓清楚,這樣能讓磚與磚之間更加密封,更堅固。
至此,用了15天的時間,花費了500文錢,就建造起一座讓唐朝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異建築。消息傳出,引得附近很多農民都跑來「參觀」,紛紛瞠目結舌,驚為「鬼斧神工」。
在房子後面,薛楓自己建了一個爐子,完全是現代社會農村常用燒柴火的那種上口下膛、三條腿的土質爐子。開飯館,少了爐子怎麼行。爐子上搭起了一個草棚,四周略加遮擋,一個簡易實用的廚房便完成了。
接下來,薛楓帶著自己「來」唐朝時,背包裡的一些工具和刀具,帶著從其他村民家借來的一張大漁網,推著獨輪車,進山去了自己「走」出來的那個山谷。他知道,那裡,將是自己開飯館生涯中的取之不竭的原料庫房。
這一去,就是數日杳無音信,薛楊氏心裡漸漸擔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