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別離。
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
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雲冥冥,
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
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
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言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綿皆相似,
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雲間,
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
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
竹上之淚乃可滅。
——李白-遠別離
李白的《遠別離》。
古詩,古風。
用的是娥皇女英哭大舜淚灑斑竹的故事,但詩歌的重點卻落在「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兩句上。「或言」一句,是堯被舜幽禁而終,舜巡視時為禹刺殺的說法,儒家所不信。但作為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向早期奴隸社會轉讓的時期,禪讓制的危機確實已經顯露,大禹之後大啟改禪讓為「家天下」的事實便是明證。李白能夠採用這樣的說法,雖然用了道聽途說的「或言」一詞,但已經與儒家經典有所背離,這和他縱橫家的學派出身很有關係。他的老師趙蕤所著《長短經》,和《戰國策》、《左傳》、《人物誌》都是談及縱橫之道的重要的經典性著作。
以世人傳頌的淒美愛情故事為外衣,卻有著深層的憂國憂民的心情,犀利地點出朝廷之亂的根本為君權的旁落,這首《遠別離》的真實思想意圖便在於此。不能不說是十分大膽。
歷史上所有的朝堂政亂,其根本都在於君主絕對權力的喪失。東漢時期的宦官外戚交替專權,五代十國南北朝的帝權更迭,以及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亂」,都是君主權力被削弱、被他人掌握的結果。相對的,北宋黨爭異常激烈,但真正皇權仍然為趙氏把握,因此黨爭的結果是從根本上穩固了君主的權威和統治。而察看外國,從英國伊麗莎白女皇的統治到法國路易十四的政策,從俄國彼得大帝的改革到德國威廉二世的軍政,仔細體會這些成功地推動了歷史進程的著名的君王,幾乎無不是在強有力的君權控制下施展了卓絕的政治眼界和政治手腕。對絕對君權的掌控與爭奪,成為政治風雲的核心,之所以取「遠別離」為《帝師》第二卷的總標題,用意也在於此。
中國是一個有著漫長專制統治的國家,對於任何試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而言,歷史即是智慧,即使財富。我們喜歡看風雲變幻的歷史、喜歡波瀾壯闊的大場面大背景,寫文章的人也喜歡寫開國史、寫改革史,那是因為這樣的時空下,必然存在著無數搖曳多姿、精彩紛呈的故事和人物;但在觀看或描寫的過程中卻不應該忘記,是血與火書寫著我們的歷史——對那個已經逝去的冷兵器時代深切懷想,更對我們的先祖致以最深切的崇敬和追憶。
遠別離。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