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在位多年實施仁政,力求人巫兩族融合,實現大同世界,他在位時只有九鳳一個妻子。兩人恩愛有加,最後顓頊退位,禪讓帝嚳,顓頊和九鳳則隱居到巫族,本來兩人的大婚想請葫蘆道人前來,只是葫蘆道人卻未曾前去,兩人歸隱時再想去見葫蘆道人,可人以離去,兩人只好悻悻而歸。
帝嚳也是在葫蘆道人身邊長大,只是葫蘆道人將他引薦給了截教的趙公明,帝嚳拜師趙公明後,截教成為主角,那玉虛門下弟子也就不來參與人皇之事,紛紛隱退。截教本就勢大,在人族隨處可見傳道之人,那玉虛一脈人丁單薄,比不得截教的萬仙來朝,從人手上就少的玉虛門,只得將自己的道統收縮,苟延殘喘。
截教在這次人族主角中佔了先,那截教的勢力也就安插在人族,定下根來。兩教本是同門弟子,雙方都有約定,誰是主角,另一個就不得來參與。元始是好面皮的人,見得截教勢大,將自己的人族的道統弄得快要斷絕,心下不免氣憤通天做得太過,可通天卻是直腸子,見得自己的實力龐大也不懂得謙讓一下,他也沒想到元始,於是兩人之間的矛盾便越發的大起來。
元始講究的是以小改大,從小勢上改變大勢,那闡教本就是講究順應天命,現在通天勢大,天數在截教,他元始也不會在現在出手對付截教,五帝有五個,現在才是第二個,那剩下的三個還有的爭,元始也不會在意一時的得失,只是心下算計起來。
通天立下截教,講究的是截取天數,這從教義上就是逆天而為。他通天性子如那誅仙四劍一般,剛而不屈,注定要成為天道損的人,只是通天的截教還講就破而後立,不破不立,天道要損截教,那截教就破而後立,等大損後再大興。
趙公明當上帝師,雖有葫蘆道人傳了一些東西給他,可是人族之事太過繁雜,趙公明自己身為修士也不甚注重這人族的政事,那些葫蘆道人教的東西雖可以幫助他解一時之難,可也經不起經常來問啊。
帝嚳學習顓頊的精神,經常去詢問趙公明人族之事,那趙公明將人族的事情按照葫蘆道人所教,再傳給帝嚳。如此多次之後,趙公明也學到了不少人族的事情,漸漸的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來教導帝嚳。
這趙公明只是截教普通弟子,這次得到帝師的位子,他卻也明白該好好教導帝師,也好為截教作出一點貢獻。那廣成子當上帝師時的事情上面的大人物都知道,這種問題他趙公明卻是不敢再犯,否則截教也會成為別人的笑柄,他趙公明也就成了截教罪人。
帝嚳在位時廣施仁政,效仿顓頊對人巫兩族實施大同政策,他的學問本就高,那趙公明得葫蘆道人傳教後的東西全是帝嚳所缺,每次和帝師詢問必有所得,雖不如葫蘆道人那樣所知甚祥,但也算是大有學問了,兩人本就關心那人族之事,經常聊下來後,那趙公明和帝嚳都學不少的學問,一個在虛心求學,一個則是慢慢學習教導。
趙公明在人族幫助人皇,雖然修為沒什麼增加,可見識增長不少,對道的體悟也加深不少,相信這次人族之行功德圓滿後道行必定有所提升。在這人族待了幾十年,他也明白了許多東西,也不會像後世那個趙公明一般,不知天數,最後上榜。現在的趙公明道行高了對天數也明白許多,將來不但救了自己,也救下截教不少人。
帝嚳在位時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人族被他治理的興盛無比,對兩族融合也立下不少的功勳,帝嚳在人族的功德圓滿證得五帝之二,那截教因此占具人族道統,氣運大增,截教在人族也差不多成了國教,趙公明在人族幫助帝嚳治理人族也得到了不少的功德,這功德不但助他道行提升,而且還可以幫助他今後不被外魔所惑。
截教勢大,闡教看在眼裡卻未行動,那元始在帝嚳在位時就開始打那下一個五帝的主意,這次截教慢了半拍,又被闡教佔了便宜。兩教聖人在這裡明爭暗鬥,卻也望了那蓬萊還有一教,玄清聖人的靈教似乎一直都沒出現在人族爭這人族主角之位。
那玄清其實早就在人族傳道了,只是這傳道不怎麼多,可也在人族最初的時候就開始傳道了,那人族也只是小部分人知道這靈教的存在,但那靈教的香火卻一直存在。他也不爭這主角之位,那張文教導了那麼多年,玄清還是知道什麼叫一盛一衰的,興衰興衰,就是有興就有衰,靈教本就是講究信則靈,不信就不靈,你拜我也罷不拜也罷,只要我存在就可以。
靈教香火雖不怎麼盛,可玄清本就沒想過收徒傳教,現在為止也只收了一個人族弟子問心來延續道統,只是這問心本是人族最初造的人,資質好,對靈教又十分的上心,所以人族才有這靈教一脈香火,要是玄清來做,那直接算了,蓬萊的人沒幾個會喜歡教徒弟的,張文教弟子的時候老是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你們這幾個徒弟老師不讓我放心,早知道我就不該收徒弟的。」
那青雲的徒弟被熊貓帶壞之後,青雲也開始感歎。「當初我怎麼就收了隻猴子來當徒弟呢?」
蓬萊其他人見得如此,也就不再收徒弟了,玄清的弟子問心少與熊貓來往,到沒怎麼讓玄清傷神,可他也不想多收弟子,弟子多了誰知道熊貓會把那個帶壞啊。到時候想哭也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