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雜家呂不韋 趙境風雲 第330章困獸之想
    000412第330章困獸之想

    國大軍向西北方向推講,大批的游奕軍四面八方悔淺尖

    由於昨天一戰異常慘烈,呂軍雖然減員不少,但昨日的大勝,卻極大的激發了將士們的鬥志。

    士氣高漲的呂軍士兵,強烈求戰的氣氛,瀰漫在整個軍中。

    經過大戰洗禮的將士們,眼中閃爍著對自身力量的強大自信,對奮勇殺敵,痛飲敵血的熱切渴望。

    呂不韋身處大軍之中,深切地感受到,大軍所散發出的,高昂士氣和濃重的殺氣。心中充滿了自豪,軍心可用,必能戰無不勝!

    從呼和浩特傳來的消息,就在昨日呂軍與匈奴決戰之時,三晉與秦國也發生了正面衝突,雙方各有死傷,如今仍在太行山一帶對峙。

    呂國周圍四國交戰,這對呂不韋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東面的燕國先被呂國輕易挫敗。後又與齊國一戰,實力大損之下,自顧不瑕,使呂國東方一線安穩無恙。

    而一向狡詐。善於投機取巧的齊國,確是有心對兵力空虛的呂國偷襲,但怎奈稷下學宮之人紛紛站出,勸柬齊王。

    言名若是此時對呂用兵,實乃幫助外虜,自毀長城之行為,將被中原萬世唾棄。

    齊王無奈下,只得懸兵以待,盼望著呂軍慘敗的消息,如此也好迅速北上,用護衛中原的名義,佔領呂國之境。

    對於這些消息,呂不韋只是淡然一笑。

    對匈奴之戰。除了可以穩固呂國的北方,還可收買天下人心,這是此戰的兩大目的。如今第二點已經實現,頭一點卻也就在眼前。

    呂不韋心中堅信。敗亡匈奴,將不久矣!

    呂國大軍繼續快速前進,呂不韋身邊有重重王宮侍衛的保護,到也不慮會有什麼危險。兩位隨軍再行的大長老,乾脆騎在馬上,開始閉目沉思起來。

    行軍許久,已走到了下午時分,派出去的所有游奕軍士兵,紛紛不斷回報軍情,前方竟然沒有任何匈奴大軍的蹤跡。

    呂不韋聽後。心下很是困惑,正在呂不韋有些焦慮之時,遠處一匹快馬快速逆向馳來。離得很遠就高聲稟報道:「稟告大王,午馬都尉有緊急軍情稟告」。

    時間不長,只見午馬在幾名游奕軍暗部士兵的簇擁下;疾馳而來,大聲稟報道:「稟大王,臣已探得消息。」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裡,摸清楚匈奴殘軍的去向。午馬一大早就率領大批暗部手下。親自去探尋線索。

    呂不韋聞言,急忙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安營紮寨。

    他馬上聽取了午馬的匯報,隨即在中軍大帳之內,召集師帥以上將領議事。

    聽完午馬的一番匯報,令呂不韋心中豁然開朗。

    難怪麾下游奕軍士兵,無法探查出匈奴大軍的去向,原來他們根本就沒有,回歸西部草原的打算。

    匈奴軍潰逃以後。彙集成三路大軍,半途忽然折向,連夜向西方進軍。看來一定又是卡拉刺出的計謀,否則憑匈奴單于走茫圖和土耳其的智慧和能力,根本想不出這般,一舉數得的妙計來。

    呂不韋掃了一眼麾下諸將,見眾人聽完軍情之後,都露出一副深思的神色,微微一笑。說道:「哪位愛卿能為本王解釋一下,敵軍為何會折向西?到底有何企圖?。

    龐暖眼露睿智,成竹在胸的樣子,顯然一番思索已經大有所獲。稍後,王剪和李牧。也都露出恍然之色。三人臉露輕鬆微笑,互相交換著眼色。

    呂不韋乾脆點將道:「姜將軍,是否已有所感悟?」

    王剪威武出班,朗聲說道:「回稟大王,末將認為匈奴潰軍,忽然折向西而去,目的有三。其一出其不意,可出乎我軍之預料,暫時擺脫我軍的追擊,達到恢復士氣,休整軍隊的目的;其二昨日一戰,匈奴軍逃者二十餘萬。兵力數與我軍比較,不再佔有絕對優勢,想前去與勃寧爾的十五萬大軍匯合,這樣總兵力又可達到將近三十多萬的優勢,而我軍全軍也不足十二萬人,敵軍兵力優勢立顯,大可重整旗鼓小捲土重來;其三西方乃我國與秦國交界之處,我們大舉前往的話,秦軍必然警覺,很可能會集結軍隊,企圖與我軍對峙。」

    王剪說完,龐暖與李牧皆是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王剪的分析。

    其他軍官則是露出恍然的神色,因為在他們的心裡,只能想到其中之一二。

    呂不韋讚許地望著王剪,接著掃向龐暖與李牧。心中不由大慰,三位戰國名將,如今已是都可獨擋一面!

    他命令王宮侍衛展開地圖,諸將中有很多人,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種非常大的羊皮地圖。紛紛圍上前來,好奇地觀瞧,只見大王將羊皮地圖,折到高原大草原的部分,大草原上的河流湖泊小歷歷在目。

    呂不韋用手指著地圖,找到呂軍所在的位置,然後又指出目前匈奴潰軍所在的位置。以及勃寧爾大軍現在的運行位置。

    最有意思的當屬勃寧爾大軍的位置,不知陳天用了何法,竟然將敵軍遠遠地調離了大草原腹地,深入到了東北之處。

    按現存的位置」昌軍想要沾卜匈奴大軍。得需要兩天多的時想與勃寧爾軍隊匯合。最少卻也得需要六天的時間。

    呂不韋分析完敵我所處的位置,以及相互間的距離之後,結合戰前的戰略部署,又詳細的分配了任務。

    翌日,呂軍分成了三路大軍分別開拔,王剪率領二萬輕騎,尾追匈奴大軍而去;李牧率領一萬輕騎軍與鐵騎軍,秘密迅速北上;呂不韋則是率領其餘主力步軍。暫時停留在原地進行休整。

    陳天帶領著幾千人的游奕軍士兵,上時隱時現,逗引著勃寧爾的大軍,向東北而行。

    這日耳目回報,再往前行就進入大森林之內了,陳天這才急忙命令大軍折向,向南面的胡民邊境地帶進發。

    這時申猴忽然到來,並傳來緊急的軍事,帶來了呂不韋的最新軍事部著。

    陳天看完之後大喜,命令軍隊繼續向南行軍,然後沿著渺絕人煙的地帶,又向西南方向行軍。

    緊緊咬住陳天的勃寧爾大軍,頓時被呂軍的行軍路線弄糊塗了。

    右屠者王勃寧爾現在已經明白,前面的這支軍隊,就是為了牽制住自己的大軍,使之不能參加或支援匈奴主力軍對呂軍的大戰中。

    不過前面的呂隊,忽然兩次變向,等於引著勃寧爾的大軍,沿著東北大草原兜了一個大圈子,現在又向回行軍了,對方意欲何為?難道是草原攻防戰,發生了什麼變化?

    由於猜不透對方的軍事意圖,為慎重起見,勃字爾立刻命令大軍緩行。

    她並不擔心前面的呂軍,會突然失蹤或逃逸,因為其目地就是為了牽制己軍,即使失蹤幾天,終究還是會出現面前。

    果然前面陳天率領的呂軍,見勃寧爾大軍忽然放慢了行軍速度,也隨之放緩了速度,兩軍始終保持著一天的距離,加上游騎的機動靈活性,甚至比勃寧爾大軍還要好,不怕它會突然前來偷襲。

    雙方在一追一逃的過程中,使盡了各種手段,什麼包抄偷襲、迂迴突擊等戰術,幾乎用了個遍,最終還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可以說兩軍的一舉一動,互相的瞭解程度,甚至超過了友軍。

    匈奴主力潰軍潛逃,士氣愈發低落、身心更是疲憊不堪,因此大軍不得不安營紮寨,以進行休整調息。

    足茫圖由於不聽卡拉刺的建議,錯失殲滅呂軍鐵騎軍的大好良機,終於導致了整個戰役的失敗,此人到是知錯就改,馬上在行軍途中向卡拉刺認錯,並正式任命卡拉刺為大軍的副統帥,地位超越未來單于的繼承者土耳其。

    對此卡拉刺很是認可,並盡心盡力地開始輔佐足昆圖。正是因為他的建議,潰軍並沒有返回西北草原,反而向西行,終於避免了呂軍的乘勝追擊,為士氣低落、疲憊不堪的匈奴軍,爭取到了幾天難得的休整時間。

    在定下向西行軍的策略之後,卡拉刺立刻派人前去聯絡勃寧爾大軍,並寫了一封書信。闡明當前局勢的危險,與分軍各自為戰的危害,勸勃寧爾率領大軍。立刻與匈奴主力軍匯合,共同應對眼前的危局。

    但所派信使至今未回,因此卡拉刺建議,大軍繼續原地進行休整,等待勃寧爾大軍的消息。

    現在的足芹圖對卡拉刺是言聽計從,而土耳其也很是佩服卡拉刺的謀略,非常信任他。一戰大敗的匈奴內部,如今卻是非常的團結起來。

    匈奴單于足茫圖與右谷蠢王卡拉刺,萬萬沒有想到,所派信使早已落入呂軍手中,而且其與勃寧爾大軍之間的聯絡,也早已被嚴密封鎖。

    匈奴大軍只休整了一天,傍晚時分就接到耳目回報,發現呂軍尾隨而來,大約還有一天的距離。

    卡拉刺暗暗吃驚呂軍反應之迅速,按他內心的設想。忽然變向西行,最少應該給匈奴軍,爭取出五到六天的休息時間,萬萬沒想到僅僅一日夜,漢軍就追了上來。

    他看了一眼有些焦慮的足芹圖與土耳其,壓住心裡的驚恐1慢條斯理地說道:「眼前的形勢,敵軍士氣高漲,我軍士氣低落,不宜馬上接戰!當務之急還走向勃寧爾大軍靠攏,既可以通過戰略轉移達到休整,提高士氣的目的,又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增加取勝的把握。據耳目回報的消息,附近的牧民的確曾見過勃寧爾大軍,他們是一直向東北方向,追剿呂軍的軍隊。因此我軍可覓跡前去尋找1有一天的路程緩衝,呂不韋想追上我軍非常困難。我軍連夜出發向東北進軍,邊尋找勃寧爾大軍,邊躲避呂軍進行休整。

    土耳其首先大表贊成,因為越往西行,距離部族越近,如果戰局實在到了不可收拾的的步,很可能將戰火引入部族之內。對於將全民族都帶入戰爭,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當然這是他心裡的想法,自然不會述之於口。

    足茫圖自然也沒有意見,他已是讓呂軍給打怕了。心裡已然留下了恐懼的陰影,從十幾歲馳騁草原開始,他一生大大數百戰,向來只有他欺負別人的份,何曾向前幾日那般,被人家以少勝

    現在自然是離呂軍越遠越好,其心中已經滋生出,依賴勃寧爾大軍的心理,再此他同意了卡拉刺的建議。

    匈奴大軍連夜開拔,沿著勃寧爾大軍走過的路線,向東北方向

    移。

    第二天中午,王剪率領的輕騎軍,到達了匈奴軍昨天紮營之處。聞聽了游奕軍傳來的情報。王剪心中暗暗歡喜不已,按現在這種追擊速度,匈奴大軍別想進行休整。

    隨後的幾日中,呂軍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的綴在匈奴大軍之後,始終保持著半天到一天的距離,使匈奴軍隊時刻保持在緊張之中。而且王剪率領的整個輕騎軍大隊,行軍之時排列得外緊裡松,空心部位更是插上多面旗幟,遠遠望去,給人千軍萬馬,聲勢浩大之感。

    這下匈奴大軍就非常辛苦了,時刻提心吊膽,往往剛剛安營紮寨,就接到耳目回報,昌軍主力正在逼近,僅僅有半天的距離。趕緊又拔營起塞,倉惶而逃,根本就不能,按部就班地得到休整。

    草原上,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十多萬的匈奴潰軍,被王剪帶領的五萬主力輕騎軍,攆著向東北而逃。

    而陳天率領的三千游奕軍,則是被十五萬的勃寧爾大軍,攆著向西南而逃。

    四支軍隊如果直線行軍的話,可能相距不足兩天的路程,可是這樣反向而行,卻是越行距離越遠。

    五日之後,王剪率領的輕騎軍主力,忽然放棄了追剿匈奴潰軍,並橫越草原,由東北向西南,快速直插而且。只留下一個師的騎兵,列成大大的方陣,四周排列緊密。中間區域則安排百名騎兵手舉旌旗。馬後拖樹四散前進,遠遠地看去跟千軍萬馬也沒什麼區別,塵煙四起,聲勢

    大。

    六日之後,李牧率領的一萬輕騎軍與五千鐵騎軍,由南向北進軍,呂不韋率領著特種騎軍與所有步軍,由西向東直奔草原中部。

    七日之後,陳天率領的三千游奕軍,終於又將勃寧爾大軍,領回到草原中部附近。

    陳天不由鬆了口氣。總算按計劃完成了牽制任務,馬上就要與大王呂不韋,所率領的主力大軍匯合。

    第八日,勃寧爾大軍出現在,距離陳天部十里外的地方,眼見即將追上敵軍,勃寧爾不由鬆了口氣,

    可惜未等勃寧爾有所感慨,耳目已是回報,大軍後翼發現呂軍輕騎軍,左翼發現輕重混騎軍,右翼方向發現呂軍大量步軍,竟然已被呂國三支軍隊給徹底包圍!

    勃寧爾頓時呆在了當地,心中夾雜著疑惑和驚恐,己方的四十多萬大軍呢?難道都被呂軍給吃掉了?

    現在自己該怎麼辦呢?突圍?還是死戰!

    勃寧爾從目瞪口呆中清醒過來,果斷的命令大軍調轉方向,打算順看來路突圍出去。得到命令的勃寧爾大軍,立刻一陣忙亂起來,終於前後兩軍調置,十五萬大軍向著東北方向,瘋狂奔馳逃竄。

    可惜勃寧爾大軍的耳目。還是發現得晚了一些,大草原上四周的呂軍部隊,已經完成了合圍。

    十餘萬呂國大軍,圍成了一個直徑長達數里的大陣,將勃寧爾大軍緊緊困在其中,整個大陣快速的向中間壓縮著。

    向東北方向突圍地勃寧爾大軍,到達鋼弩的攻擊範圍後,立刻受到了三個方向的密集打擊,頓時前鋒部隊人仰馬翻,成片的匈奴騎兵滾落馬下,其突圍的勢頭,立刻就被遏制下來。

    這時呂不韋清朗嘹亮的聲音,遠遠傳來,說道:「你們單于帶領的四十幾萬大軍,都已被我軍殲滅,勃寧爾公主,憑你十幾萬的軍隊,難道還想真隅頑抗嗎?你手上握著的可是十幾萬的生命,你難道就毫無憐惜之心?我呂國大軍乃仁義之師,不殺俘虜,不虐其為奴隸!公主還不從善如流,下馬投降嗎!」

    任何軍隊被敵軍包圍。士氣都將大為受損,戰國時代軍隊在外征戰,向來是戰敗即為奴隸。命運非常悲慘,因此被圍困的軍隊,只要有一線生機,都寧願去做困獸之鬥。

    呂不韋所言,清晰的傳遍整個戰場,這份修為本身,就對匈奴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草原上的三位天境修為之人,被匈奴稱為三聖,可見匈奴民族本身,對擁有超絕力量者,內心是無比的敬畏。

    加之呂不韋如今親自許諾不殺俘虜,不虐為奴隸,讓他們心裡僅存的一絲困獸之念,頓時煙消雲散,首先在突圍的前鋒部隊體現了出來,前進的速度放慢,甚至有的騎兵已是乾脆停下。

    所有的匈奴士兵,都毫無拚死一戰的鬥志,首領自然也無可奈何,勃寧爾望見整支大軍,不知不覺的就這麼停下,心裡一陣絕望和難過,心思百轉之後一咬銀牙。縱馬來到前鋒陣前,不管不顧的衝到兩軍中間,身後幾百名親衛緊緊跟隨,在其身後一字排開。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單挑行為,重新激起匈奴勇士們的鬥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