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雜家呂不韋 趙境風雲 第218章礪器
    1022戰國雜家呂不韋第218章礪器

    占不韋聽得此言。身體一水偏了偏。落到了爐牆甩,濺出幾點飛花。

    台金之法?若是怎麼真的弄出合金之法,倒不如直接做出黑火藥,生產槍械來的穩妥!

    但冉題是,自己若真的在這戰國時代,就弄出槍械的話。是不是等於,直接把歷史的進程,縮短了千年呢!

    若是那樣

    呂不韋實在不敢再想下去,畢竟想到一群拿著槍械的軍隊,四處屠殺手裡只有長矛彎刀的古人,那種血腥的殺戮場面,想想都會讓人不寒而慄!

    可如今,自己提前把鋼這種生之於鐵的金屬,變成了這戰國時代武器的主要材料,是不是也違背了歷史的進程呢?

    呂不韋不斷著問著自己,眼神漸漸的迷茫起來。

    如果自己真的可以改變命運。那後世的歷史書中,會留下怎樣的一筆呢。

    外族不斷入侵中原的悲劇,會不會不再按原來的歷史上演?沒有了將來的歷史,也就沒有了二十一世紀的李博威;沒有李博威的話,如今的呂不韋,如何會有未來的記憶;沒有這份與眾不同的未來記憶,呂不韋又憑借什麼,來撥轉歷史的車輪?

    這個悖論真的好複雜,複雜到呂不韋一時忘記了手中的火鉗。生鐵塊已經融化殆盡,眼看著這次灌鋼就要失敗。

    「不韋,若是你師門之內有指令的話,你就當三叔公沒提過這事,我畢竟是做了一輩子鑄造之人,對於最高境界,自然會有些嚮往。」三叔公誤解了呂不韋的表情,聲音之內,卻帶著隱隱的遺憾。

    「其實師門只是說,不能大批量製造合金武器而已,卻沒說不能偶爾做上幾什,自己進行使用。三叔公,不如這樣吧!等到軍隊裝備配備完畢之時,咱爺倆一起做上幾件。算是給後代子孫小留個紀念之物!」呂不韋抬起頭,望著三叔公的眼睛,鄭重的說道。

    既然歷史已成歷史,他就不相信自己,依靠未來的歷史知識,不能改變自己和民族的命運。

    做上幾件合金武器,也算是給自己來到這戰國時代,留下一個千年不滅的記錄與紀念!

    爐膛之內,鐵水在鋼材之上沸騰、昇華,一塊完美的鋼坯漸漸已是成形。

    「射擊之術,最要緊是一個平字。竅門在兩隻手臂之上。無論是弓還是弩,都應該是如此。手不能抖。都看好了,望山和弩臂上這一點。還有目標成一條直線的瞬間擊發。扣動扳機要果斷」。

    山谷裡,呂不韋這精通弩技之人,正給練習使用鋼弩射靶的新兵,進行專業的培刮。

    嶄新的弩弓,在陽光照射之下,閃著幽藍色的羌澤。

    弦聲響處,百步之外的一個草人,被射了個對穿,弩箭去勢不絕,繼續飛了十餘步,噗地一聲,扎進泥土地裡,入地盈寸。

    士兵們紛紛叫起好來,學著呂不韋的樣子端起鋼弩,轉動齒輪,上弩。瞄準,擊發,幾百支弩箭飛出。在半空中捲起一陣弩風。

    啪小啪啪

    草人承受不了弩箭的強力襲擊,很快四分五裂。

    鋼弩配備三稜型的破甲錐,射程大概在二百步到三車步之間。最有效的殺傷力在二百步之內。

    與呂不韋那蛟筋天蠶絲的變態弩比起來,雖然是威力相差甚遠,但好就好在製造相對容易,材料要求也不苛方,且尋常士兵都可輕易操縱。

    好弩,呂不韋讚賞地收起鋼弩,目光落地弩臂的不韋神弩四字之上。和後邊一系列用鋼暮砸上的序列號。

    呂不韋當日,親自演示過熔鐵為鋼之法後,郭家子弟都是茅塞頓開。不但加快了鋼弩生產的速度,而且還根據呂不韋的法子,使產鋼的速度,也提高了很大一截。

    新城修建已經四斤小多月了,眼開盛夏就將來到,呂不韋卻更是擔憂起軍隊的裝備問題。

    游奕軍基本已是建立完成,也已安插進入天下各處,除了草原之外。各國各城多多少少,都有著這些諜報工作者的身影。

    選鋒軍的裝備基本也已完備,每人一柄鋼頭為刃,浸泡後的白臘桿為柄的二丈長戈、外加鋼弩之外。一套硬壓的鐵甲。無論從攻擊和防禦上,在各國步軍之中,都算得上是翹楚之師。這支人數最為龐大的軍隊,兩軍共計三萬人,是原陽軍隊的絕對主力部隊。

    游騎軍的裝備,也已是完成得七七八八,騎兵當然是馬匹為先。兩軍共一萬五千名的游騎兵,每人三馬。以為戰時交替使用,並且馬具齊全。有著後世才會出現的馬具,呂不韋相信,他們就算騎術不如匈奴。但是在優質馬具的輔助下,也必將不比之弱。

    和選鋒軍一樣的硬壓鐵甲,就算是鋒利的銅頭箭矢,只要不是射中要害,也只是輕傷而已。但他們的武器,除了長弓鋼弩鋼頭長矛之外,還有著柄掌寬的直刃長刀。

    這直刃長刀,走出於呂不韋的設計,他稱這似刀非刮的東西,為斬馬刀!

    但可惜這刀生產起來,極為不易。一天也生產不出個把!所以整斤。游騎軍,只有卒長以上之人,才有此等利器。

    而被呂不韋定義為,冷兵器時代坦克的鐵騎軍,現在除了一人五馬。十支鋼

    「口」以及那柄刀頭尺寬、三尺刀一丈三的鋼刃大刀之卵。丸再無他物!呂不韋計劃中的全身鋼甲、全馬著甲、斬馬刀,都已是暫時擱淺之中。

    同樣的背麾軍也是如此,這三千名步戰坦克的命運,還沒有鐵騎軍的裝備好,因為他們是步軍,每人雖然配備了一匹駕馬,但也是為了日後拉裝備之用,才分發給他們這些步兵的。

    除了這之外,可憐的三千背超軍士兵們,盔甲武器是樣樣皆無。

    呂不韋無奈之下,只得再次來到郭氏鑄造坊,向三叔公吐起了苦水。

    「你急什麼急!你自己這坊內,可有偷懶之人!」佝僂著身子。老得一塌糊塗的三叔公,大聲喝斥著呂不韋這位原陽將軍。

    作坊之內,十幾個爐子都燃著熊熊烈火,數百的郭氏工匠,奮力揮舞手中鐵捶,向著鐵氈上砸去,耳朵裡全是錘聲,直敲得人腦袋嗡嗡發漲。

    「三叔公,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是現在精銳軍隊的準備。都還沒有著落呢!您老可要知道,這三千背冤軍和兩千的鐵騎軍,可是原陽真正的王牌。等他們建立起來,這五千人的軍隊,就算是面對十萬之敵,也完全有著一戰之力啊!」呂不韋無奈之下,只得開始繼續述起苦來。

    三叔公沒有好氣地再瞪昌不韋一眼。不耐煩地道:「這用你說,你把那些裝備樣式一畫出來,我就看出這兩支軍隊的厲害之處了。但是。你想過沒有,越是精銳的軍隊,裝備之上,就越是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必須要精益求精才好!」

    呂不韋尷尬一笑,繼續不氣餒的道:「三叔公,您老人家就想想法子吧,讓這兩支軍隊早些完成裝備,咱們爺倆也好搞幾件合金武器,過過手癮嘛!」

    面對軟硬不吃的三叔公,呂不韋不得不循循善誘起來。

    其實軍隊的兵器,呂不韋一早已經選好了。背冤軍的武器只有一件,那就是大唐王朝天下無敵的陌刀!

    而騎兵的近戰裝備,則是清一色的斬馬刀。這斬馬刀也是在唐代被廣泛使用,又名唐刀,或是叫做橫刀!

    它是一種橫直單刃的單手武器。刀尖處略帶弧度,在前端收成一支鋒利的獠牙模樣,因為刀刃中有肉眼看不見的鋸齒,切割力極其可怕。加上又是厚背薄刃,刀口狀態,一旦被砍中,皮肉立即朝兩邊翻開。形成一道可怕的傷口。

    橫刀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在唐刀的基礎上做了些改動,變橫直的刀脊為彎曲的弧形,這也就是所謂的日本武士刀了。

    橫刀這種東西,是唐軍的制式武器,聽說略為笨重了些,否則也不可能一刀下去人馬兩斷。若被這樣威力巨大的武器砍中,任你武藝再高,也得躺下。

    俗話說:武功再高,也悄飛刀;任你再吊,一磚撩倒。

    力破十巧。生死搏殺,力量、速度、防禦才是關鍵。

    其實說得直白一些,這橫刀根本就是後世,日本武士戰刀的老祖宗!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呂不韋驚訝的叫拜

    想到橫刀孫子輩的日本武士刀。呂不韋才猛地想起了包鋼技術。

    若是使用包鋼技術的話,別天製造出幾百把橫刀,就是上千之數,也並非什麼難事。

    呂不韋馬上把這主義對三叔公說了。三叔公聽後,也是眼睛一亮,跑到一旁開始試驗起來。

    過了不到半個時辰,三叔公就笑容滿面的回來了,造的橫刀。

    這橫刀以紅木為鞘,外面蒙著鯊魚皮。式樣比起趙軍劍兵裝備的制式長劍,讒要略微寬上一分,但重量卻絲毫不比之重,反而要略輕幾。

    三叔公網把手上那口橫刀從鞘中抽出,撲面而來一股寒氣,滿眼都是耀眼的光芒。

    「好刀!」呂不韋身後的李牧等人,都是老於戰陣之人,如何不知道這種武器的厲害,同時大聲喝彩。

    橫刀的刀身上,浮動著無數細小的紋路,有的像雲彩,有的像羽毛。有的像流水。看到這些紋路。眾人又是吃驚,這樣的紋路是精鋼。在千錘百煉之後,不斷折疊形成的疊加面,是金屬結構在去除雜質的自然反應。

    這使用包鋼之法鑄造的橫刀。內為熟鐵,外面包裹精鋼,即省確了精鋼的消耗,又省下製造的繁雜。以前製造一刀所消耗的精鋼,如今起碼可以包裹十幾把新刀。「找件東西來試試刀口三叔公對身邊的郭立吩咐道。

    「是三叔公,我馬上找一件皮甲來給試刀!」郭立恭敬地說道。

    不一會,他就搬出一具皮甲。罩在一個人形木模之上,「戰場之上。敵人也不可能光著身子給你砍。且試試遇到鎧甲效果如何。」

    「好!」李牧接過一柄刀來,走上前去,一刀劃過。

    毫無懸念,牛皮所製的鎧甲。紙片一樣分開。

    「再來一具李牧神情亢奮地道:「換銅甲!」

    「吱啦」。銅甲也被順利切開。

    如此犀利的效果,讓眾人無不倒抽口冷氣。他們實在無法想像,一旦原陽的一萬五千輕騎軍、兩千鐵騎軍精銳,都裝備上這種橫刀,揮舞著這種殺人利器,衝進敵7剛的情形乃不要說以皮甲為十的戰隊。就算是面對自羔身著鐵甲的選鋒軍,只怕也會是所向披靡。

    三叔公卻笑著,對呂不韋興奮地叫道:「不韋,用那鐵劍來試驗一下!」

    那鐵劍是趙國惠文王訂購地武器。是給趙軍精銳換裝之用。但可惜惠文王還不知道,他在打算給自己軍隊,換上鐵質武器的時候,呂不韋已經開始使用鋼質武器,來給自己的軍隊進行武裝!

    鎖:

    聲之後,呂不韋忙望向手中的鐵劍,只見劍刃已是四下半寸般大小,只要再磕碰幾次,必然會是斷掉的命運。

    三叔公端詳著手中使用包鋼之法,鑄造而成的橫刀,看過之後頻頻點頭,隨後把刀交給了呂不韋。

    呂不韋見到這採用包鋼之法。製造而成的橫刀,見到只是略微有著一點卷刃而已,只要磨上幾磨,必然可以完好如初。

    「三叔公,這法子真的成了!」呂不韋興奮叫道。

    三叔公點了點頭,信心十足地道:「使用這包鋼之法,每日起碼能夠生產數百把橫刀!效率可要比過去,快上百倍啊!」

    橫刀的事情已經搞定,接下來就要研究陌刀了。

    其實呂不韋當初,為背鬼軍選擇武器的時候,不外乎三斤。原則:長、重、利。

    符合以上三個原則的兵器有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長柯斧、長戟、關刀。

    但是,這三種武器也有其不方便之處。

    長斧固然笨重鋒利,一斧下去,敵人身上就算有再厚實的鎧甲,也要被砍成兩截。無奈這東西實在太重,又沒有戳刺功能,有其弱點;至於長戟,這武器很是厲害,而且也是如今戰陣中的中堅主力武器,更是重甲步兵的剋星。但這東西不好習練,因為旁邊帶有橫枝,重心偏於一旁,士兵不好操作。而且,這種武器和關刀一樣都屬於製造工藝繁雜的類型,短期內也沒辦法大量生產。

    那麼,唯個選擇就是陌刀了!

    這東西能刺能砍,是後世唐朝步兵精銳的標準配製。

    在唐朝,軍隊中都沒有陌刀隊。每人一把陌刀、一隻橫刀、一把步弓。再加上堅固的明光鎧,在戰場上一杵,簡直就是一道鋼鐵長城。在玄宗時,唐朝兩千陌刀隊橫掃整個西域,殺得敵人聞風喪膽。

    要知道,敵人可是裝備了大量戰馬的呀。光「一刀下擊,人馬俱碎。這一點就足以讓呂不韋砰御動。

    盛唐颶風,天威加於四海,那是一個讓所有漢人嚮往的歲月。對於中國歷史上的最強盛世,呂不韋瞭解的,要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清楚的多!

    以陌刀認為樣本的背克軍,當然要準備著強悍的武器,才能名副其實。

    至於陌刀的式樣,其實呂不韋在後世也是見過其圖片的,完全就是二郎神君楊戩手中,三尖兩刃刀的翻版。

    呂不韋也考慮過其優劣性,根據他的研究發現,這陌刀之所以要三尖兩刃,是由於其主要是作為,防禦武器來進行使用的。

    畢竟沒有那個傻子,會拿著二三十斤重的大傢伙,穿著重量不在其下的鎧甲,追逐敵人戰鬥。

    而防禦,重要還是指對於騎兵。馬的衝擊力不下數千個一旦撞到武器上,很容易把武器直接撞斷。但這三尖之物,馬匹只要撞之。必然會被其撕裂出巨大的傷口,而且還達到了間接減速的作用。

    這陌刀的刀脊中央位置的厚度。起碼在拳頭般粗細,三尖能刺,兩刃能砍,刀身寬厚,不易折損!

    雖然這陌刀只需要三千之數,但這東西製造起來,工序卻是萬分繁雜。可以說用千錘百煉來形容也不為過。特別是那種鋼常,鍛煉起來更是費事耗時。

    把橫刀所需的工時,可以造幾個把普通的鐵質長劍。費時費力。效率很低,所以如今原陽雖說是精鋼等物不缺,但要想大批製造這陌刀,也是非常艱難之事。

    三叔公一法通,萬法通,哈哈笑道:「這東西如今也好製造!依然可用這包鋼之法,再加上灌注之法,就更為快捷!先用模具把熟鐵灌進去,然後再鋼水裡沾上一遍,冷卻之後錘打,然後再沾鋼水,如此數次之後,再進行鋒刃的打磨,不是容易許多嘛!」

    呂不韋懷疑地問道:「三叔公,這法子能成嗎?」

    對於橫刀的包鋼之法,呂不韋是根據後世經驗想起。如今巨大的陌刀,也要用此法鑄造,呂不韋心裡卻是打起鼓來。

    「能不能,試上一試,就知道了!郭立,走,跟我去試驗這法子管不管用!」三叔公說完,就帶著郭立離去。

    等三叔公他們,弄好了幾柄試驗階段的陌刀,回來的時候,因為還沒來得及打磨,看起來有些黑烏之色,給人感覺毫不起眼。

    呂不韋接過刀來,仔細的端詳起來。突然發覺有些不對,指著陌刀的刀口,向著三叔公問道:「三叔公,您不是說用灌注之法,鑄造這陌刀嘛,怎麼這刀的刀口和刀身,好像不是一種鋼質,灌注鑄成的啊,這裡的接縫都能看見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