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雜家呂不韋 趙境風雲 第九十四章:改良弩機
    呂不韋想到這裡,一咬牙一跺腳,對三叔公信誓旦旦的道:「三叔公,我今日要把這弩給它改良了,讓它可以射到兩千步之上!」

    這話要是換個人說,三叔公一定會認為,這人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個瘋子!但這話現在從呂不韋的嘴裡說出來,三叔公卻不能不重視起來。

    )能不能成,雖然不太肯定,但起碼三叔公心裡,已是先信了五分。

    呂不韋是誰?

    訓龍氏劉天涯的弟子,那鍛造之術的技藝,可是傳自於上古的仙人!

    「好,既然不韋你有如此信心,那老頭子我也就助你一臂之力,要用什麼東西,儘管開口就是!」三叔公很是仗義的說道。

    其實弩的結構,一點都不複雜,大的部分可以分為:弩臂、弩弓、弩機三個主體部分。

    弩臂一般多為上等木料製成,弩弓橫於弩臂的前部,弩機裝在弩臂偏後的地方。一把弩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應該算是弩機了,畢竟這是機械部件。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牙後連有望山,也就是用於瞄準的準星。

    呂不韋看了看平板的望山,很是疑惑,這裡應該有著類似於後世槍械上表尺的刻度嗎,為什麼沒有呢?難道這戰國時代的望山,還沒有發展出刻度。

    呂不韋想到這裡,在望山上指了指,對三叔公道:「三叔公,這望山上要是加上刻度的話,更便於按目標距離的遠近,調整弩箭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哦。」

    「刻度?這……」三叔公聽了,思考一會,認為呂不韋說的很有道理,只要把確定的射程和刻度,結合起來,就能讓弩的使用更簡單,更利於人的操作。

    呂不韋笑了笑,繼續說道:「製造完弩之後,先去多試射幾次,不斷調整望山。而且要在不同的環境下,晴天、雨天、頂風、順風,都試上一試,就能得到廣泛的數據。這精確的刻度,不也就能得出來了嗎。」

    三叔公想了想,認為呂不韋說的的確很有道理。而且他還考慮到了,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弩會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對呂不韋的所謂改良,三叔公更是信心大增。

    在銅郭的下方有著懸刀,也就是扳機,用於激射箭矢。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下縮,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觀察良久,呂不韋發現這戰國弩和後世的弩,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本質區別。拉了拉用多層竹和木片膠製的弩擔,呂不韋恍然道:這……這也太輕了吧,難怪射程那麼近!

    「三叔公,這弩擔也是不行,太輕太鬆,比起強弓來弱了不少,怎麼能有優於弓的殺傷力和射程呢。」

    三叔公歎息道:「這弩本就是弓的補充體!畢竟好的弓手,培養起來十分的困難,所以才製出了這弩,弩比弓便於學習和使用,但威力卻真的差了不少。咱們郭家做的這弩,已是用得最上乘的弩擔了,是韓國弩所用之物,我們可是花了大價錢,才從韓國換來的。」

    呂不韋想了想,沉吟著道:「三叔公,一會兒把這改良了!就用咱家新製造出來的,那韌性最佳的鐵,來制弩擔吧。」

    三叔公想了想,雖然認為這不一定能成,但一試卻也無妨。

    呂不韋又望向了弩弦,感覺也並不是很理想,這也要換!對了,自己手裡還有著蛟筋呢,只要再摻些上乘的絲進去,應該就能行了吧。

    呂不韋拿起一支弩箭,見是帶著箭簇的尺長木桿,木竿還被削得四四方方。箭頭和弓所用的區別不大,都是扁平,比箭桿略寬的模樣。雖然這四方的箭桿,利於固定在箭槽之內,但卻不利於弩矢射出後的飛行。

    看來,這東西也要換!矢桿要換成圓柱形的鐵桿,這樣重量上去了,飛行速度就能得到增加,而且不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不會因為風大,而使箭矢飄偏和轉向。如此一來,這箭簇就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用飛機尾翼那種形狀的鐵支代替,效果應該更好才是。矢頭也要大改一下,改曾三角尖錐形,並在三個平面上都刻上放血槽。這類似於後世軍刺的傷口,放血速度超級的快,而且也是最難處置的傷口,在這戰國時代,中者基本就是等死。

    呂不韋越想越是興奮,嘿嘿傻笑了起來,沉醉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之中。

    三叔公望著傻笑的呂不韋,很是理解的點了點頭。在這戰國時代,郭氏鑄造坊,完全可以算是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對於科技帶頭人的三叔公來說,呂不韋這樣的表情太過長見了,經常有搞研究的子弟,會呆呆的露出這樣的傻笑!

    從想像世界裡清醒過來的呂不韋,抹了下嘴邊的哈喇子,不好意思的對三叔公詢問道:「三叔公,我把這弩拆開,沒有什麼問題吧?」

    三叔公知道呂不韋要拆弩,也是為了改良之事,很是欣慰的點頭道:「拆吧,這東西好拆好裝的,沒關係!」

    呂不韋拆開弩機,卻見其中只有四、五個部件,難怪這東西現在射程不行。和後世的十幾個部件比起來,足足少也好幾倍,雖然拆裝起來簡單,但這可並不是什麼好事。

    機械產品,自然是越複雜,其技術越完整。射擊機構複雜,射擊時只要輕輕一扣扳,就將通過精巧、靈活的射擊機構,將箭矢射出去。抖動也會極其微小,精準度得到提高的同時,射程也會在無形中得到延長。

    呂不韋邊回憶著後世弩的部件,邊撿了塊炭在桌子上,勾畫了起來。

    三叔公知道呂不韋在思考如何改良弩,見他已經快要將桌子畫滿,卻還不覺。也不去打擾他,站起身到外面,尋了十幾塊薄木板回來,放到呂不韋身邊。

    這弩臂支著實在不好攜帶,換成折疊的好了,用的時候打開,不用的時候折疊起來,攜帶著就要方便許多……

    射一支箭裝一支,這也太麻煩了!還是根據復原的元戎,把機盒改了吧,不用裝太多,裝得太多的話,看著太過笨拙,就裝五支的好了……

    呂不韋拿起身邊的木板,把自己改良的弩,一部分一部分的畫了出來,忙了一個多時辰,總算是完成了改良計劃。

    呂不韋長噓口氣,對三叔公笑道:「好了,終於完成了!三叔公,您看看。」

    三叔公望著呂不韋畫得,很是明確的圖形,眼睛一亮。仔細觀察起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身邊的呂不韋詢問幾句。

    等三叔公弄懂了呂不韋的改良弩,歎道:「此利器成,天下平白多出成千上萬的神射手,只怕將來的神箭手,就要越來越少了!」

    呂不韋得意的笑了笑,這可是諸葛連弩和後世手弩技術的混合體。不好的話,能對得起咱比你們多出的二千多年的經驗和咨詢嘛!

    呂不韋跟著三叔公,來到了郭氏秘密研究中心。因為三叔公說,這先進的大殺傷武器,完全可以改變整個戰國的格局,不能大量生產,更不能技術外流,所以打算在研究中心裡,讓可靠的郭家子弟完成製造。

    呂不韋來到郭家的這秘間之內,拉了個年紀不大的郭家子弟,讓他去呂莊找水湄,把那蛟筋取來,再找些上好的絲來。

    這位郭縱的族弟,自然認識經常被三叔公他們挾持來的呂不韋,見到自己這『姐夫』要用絲線,笑著說道:「絲線?我們這裡就有啊,是世上最好的天蠶絲!摻上鹿筋、牛筋,給五年以上才能製成的黃梨寶雕弓做弓弦用的。」

    三叔公知道呂不韋要絲線,也是要做弩弦,便對那子弟道:「少廢話,都拿過來!然後你去不韋府上,把他要用的那東西取過來。這弩弦我親自來做!」

    聽到已經十幾年不做弓弩之弦的三叔公要親自出手,間裡的郭家子弟都嚴肅了起來,知道這改良弩事關重大,可能還要在製造鐵劍之上,各個精神緊繃,等待著三叔公的吩咐。

    三叔公對郭家子弟嚴謹的態度,很是滿意,點了點頭,把他們聚了起來,開始安排起各人的分工。

    在三叔公分配任務的時候,呂不韋卻無聊的四下轉悠起來,見到已經換了樣子的藍鱗蛟甲、逆水蛟牙斬、蛟牙毒刃和藍鱗逆水刀等物,呂不韋馬上拿起把玩起來。

    過了大半個時辰,那叫郭陽的郭家子弟,滿頭大汗的趕了回來。不僅拿來了蛟筋,還帶來了一群看熱鬧的傢伙。

    郭縱呵呵笑了兩聲,調侃道:「不韋,我還以為你偷著溜掉,是有什麼急事。原來是幫我郭家,搞技術改良來了?」

    郭婷柔也大眼忽閃著,戲謔道:「我看是有人射術不佳,想要走捷徑吧。」

    「你——」

    三叔公見幾人來這隱秘之地胡鬧,大聲喝道:「嚷什麼,都出去!」

    郭縱和郭婷柔兄們倆,都很是懼怕這不苟言笑的三叔公,吐了吐舌頭,帶著王翦幾人馬上溜了出去。面對族裡這位老爹都要敬上三分的三叔公,兩人可是害怕之極。

    呂不韋本也打算溜掉,卻被三叔公叫了回來。讓他看著改良的過程,要是什麼部件不滿意,也好馬上提出,從新再制。

    等了兩個多時辰,在呂不韋的指導下,一把三十多厘米長的單手弩,和一把一米長的雙手弩,提前兩前多年,出現在了戰國時代。

    呂不韋擺弄著三十多厘米的單手弩,這東西對中距離的敵人,無疑是最致命的武器。呂不韋把玩一會,又拿起手雙手持的米長大弩,比劃了幾下。這傢伙平時拿著是大了些,但要是在馬上使用,卻正是恰到好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