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百戰穿金甲 作品相關 第三百零九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
    侯大勇和張美談了半天鹽務他並不敢完全相信張美畢竟私鹽販子橫行大周朝已有數十年光是憑一個三司使是難以解決私鹽問題而且如張美這樣的老官員要說能拿出多少有創意且能解決問題的方案侯大勇也沒有多大信心。

    回到府上之時侯大勇命令孟殊和杜剛立刻到小院議事很快孟殊和杜剛就從不同方向同時趕到了南城侯府。

    孟殊留著漆黑的小鬍子身上衣料色澤普通但是材料極為昂貴是來自杭州的上等緞面他來到小院之時侯大勇還在符英所在主院議事下人們知道孟殊是座上賓客就在小廳為孟殊泡上來自蜀地的上等茶葉孟殊做富家商舖掌櫃久了身上自然帶著些縱橫商場的大掌櫃氣質細細地品著好茶一幅怡然自得的神情。

    杜剛坐在孟殊對面他仍然保持著軍人的坐姿沒有理會眼前冒著熱氣的好茶水。杜剛雖然飛鷹堂副堂主實際上卻主持著遍及飛鷹堂通過幾年展飛鷹堂在大周境內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此時飛鷹堂和軍情營分工已經很明確了軍情營經營境外事務主要為軍方服務飛鷹堂則專注於內部事務主要服務於大周朝政。杜剛接觸秘密多了權柄重了加上小蓮子之死帶來的打擊讓他迅成熟起來臉上神情變得嚴肅異常一舉一動都透著嚴謹與認真話語也向石虎靠近總是非說不可的時候才說。

    侯大勇回到小院。見兩位鐵桿心腹在小廳等候便道:「你們都到書房來。「進了書房侯大勇沒有轉彎子單刀直入地道:「私鹽獲利極大奪佔了朝廷不少收入這樣絕對不行鹽利必須掌握在朝廷手裡如何控制私鹽。兩位有何高招?」

    孟殊聽聞此語不禁在心中暗笑道:「侯相以前多次說過屁股決定著意識看來此話對極現在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侯相為節度使之時鼓動著劉七郎販私鹽牟利如今掌握了朝廷大權立刻就要限制私鹽了。」

    孟殊久掌富家商舖對如此賺錢的私鹽怎敢漠視。曾下過苦功研究私鹽。此時面對侯大勇突然襲擊一點也不慌張略略想了想。便慢條斯理地道:「私鹽之事我細細想過據我所知鹽政之事最早見諸於管子。」

    見孟殊的樣子侯大勇不經意間想起了孟殊和孟真兩姐弟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僵臥於德州小道的畫面如今的孟殊和當日地書生孟殊已有天壤之別時勢造英雄機緣由天定誠不欺人也。

    「我記得在《管子.海王》中記錄了管仲與齊桓公的一次談話。這是我見到了就早關於鹽政的論述管仲將事情說得很透他認為人離不開食鹽一個大國就有千萬人需要食鹽如果每升鹽價漲二溉(貨幣單位)合計一下每日就可以多收入二百萬溉一個月就是六千萬了。假使向一個百萬人的大國宣佈要徵收每人月3o錢的人頭稅月收入不過三千萬錢。卻勢必會引起人們的議論和不滿。現在不徵人口稅從經營食鹽中就可以得到相當於兩個大國的六千萬的稅收所以說鹽稅是一本萬利地買賣。」

    侯大勇一天之內聽到兩人談論鹽政孟殊的說法是站在商人的角度與三司使張美又不相同他頗有興趣地道:「繼續說下去。」

    「管仲採用的策略是由齊國政府向產鹽地區以每釜(容量單位1oo升為一釜)5o錢的價格收購進來再以1oo錢的價格賣給百姓朝廷就可以從中獲利。由於每個人都有對鹽的需求鹽的銷量不會因為鹽價的提升產生大幅度變動鹽利自然十分可觀而且穩定管子之論一出鹽政之利都在朝廷與商人之間爭來奪去時而榷莞時而開禁;時而民制官收時而官制官賣;時而官運官銷時而商運商銷。」

    侯大勇倒沒有聽見過此話道:「那管子是鹽政的開山鼻祖。」

    孟殊點頭道:「可以這樣說吧鹽政在大唐劉晏擔任轉運使後又為之一變劉晏創立了民產、官收、商運、商銷地制度加強了對產鹽區控制平抑了鹽價增加了朝廷收入做到官獲其利而民不乏鹽為世人所稱道。」

    三司使張美也特意提到了劉晏侯大勇已對此人有了印象他讚道:「劉晏是了不起地人物自他而起開創了商人行鹽的局面。」

    「侯相正是點著了要害之處劉晏任鹽鐵使之初鹽課多入4o萬緡鹽法施行後鹽課收入達到6oo萬緡為國家歲入的一半只是這些鹽商往往抬高鹽價使得百姓吃鹽也難。」

    侯大勇道:「這也正是商人逐利所致孟郎你掌管富家商舖多年也算是老江湖了你看有什麼良法減少私鹽?」

    「私鹽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在於利潤太厚因而貧困百姓往往會冒著殺頭地風險去販私鹽初唐之程知節晚唐之黃巢都以販私鹽起家依在下掌管富家商舖的經驗還是應採用劉宴的作法官商合作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朝廷若想控制鹽價可以每年根據實情給各州限定一個最高鹽價產鹽區因為節省運費鹽價可低一些非產鹽區可以根據運費的高低來定價這樣一來朝廷有收入商人有利潤百姓有鹽吃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侯大勇聽到孟殊此說不禁笑道:「這就是由朝廷布的市場價了。」

    孟殊知道侯大勇雖然是朝廷高官卻對商人沒有歧視且頗有好感對經商之道也熟悉富家商舖正是侯大勇所開創他見侯大勇很快就理解了自己的說法興致更高道:「正是此意富家商舖南來北往調動大宗貨物深知貨運之難商家每次遠行總帶著沉重的周元通寶行走於商道之中真是一件極苦之事侯相曾給我說起了交子之法我在商舖內部試行了一年多效果還不錯免了商家們遠錢之苦快捷且安全。」

    「孟郎的意思是要在鹽政中推行類似交子的制度?」

    「正有些意天下鹽分海鹽、池鹽、和井鹽三種河東之地多為池鹽沿海則產海鹽井鹽則在蜀地蜀地井鹽規模小我們暫且不談下官有一個想法河東產鹽卻缺糧若商人欲在河東買鹽可以運送糧食先去換鹽交再持鹽交去鹽池取鹽取到鹽後再到指定地點賣鹽這樣一來就可以利用商人解決河東缺糧地問題而海鹽產地並不缺糧可以用錢直接換鹽引。」

    「還有若商人換了鹽引之後如果因為各等原因不願意或者無法到鹽池取鹽則可以用鹽引到官府換錢。」

    侯大勇在現代社會之時一直身在軍中對市場經濟、金融並沒有多少瞭解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家庭生活本身就被市場經濟和金融所籠罩有了現代生活這些見識侯大勇很容易理解到孟殊建議的合理性笑道:「孟郎執掌富家商舖真成了大行家了按孟郎這樣設計鹽引可以輾轉流通買賣實際上就等同於錢而且便於攜帶定然會受到鹽商以及其他商人的歡迎。」

    和孟殊一席話侯大勇對鹽政越來越清晰他扭頭看了看杜剛道:「孟郎講得極好杜郎可有什麼意見?」

    杜剛在座椅上坐得挺直孟殊說起鹽政滔滔不絕之時他也在緊張地思索著聽到侯相詢問就道:「大周朝境內有三幫私鹽販子一幫是海州幫主是是販海鹽海州幫大龍頭叫李狂生手下足有三千多人有海船數十隻散佈在滄州、登州等地漢中幫主要販蜀中井鹽有一千多人;鄭州幫主要經手河東之鹽龍頭老大就是吳七郎以前是海州幫勢力最大如今鄭州幫控制了從大梁到靈州的所有私鹽手下有已數千人鄭州幫和海州幫一海一陸各有所長。」

    侯大勇對私鹽販子有些頭痛道:「吳七郎的私鹽販子有不少到了大梁城內西城區的就有一批私鹽販子城內的無賴如可是他們的對手如今全部成了私鹽販子的手下再這樣下去這些私鹽販子就會尾大不掉成為地下勢力。」

    杜剛胸有成竹地道:「這幾年飛鷹堂花了富家商舖大把大把地銀子也做了些事情私鹽販子一直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幾大股私鹽販子的大部分重要頭目皆在飛鷹堂的監視之中他們一舉一動都被記錄在案包括鄭州中牟的吳七郎這兩年活動也全部在掌握之中只要飛鷹堂調查能力遠遠強過行動能力若是要同時捉拿這些重要頭目則力有不逮。」

    侯大勇對孟殊和杜剛兩人很是滿意他笑道:「吳七郎是富家商舖的武教頭也是有軍職的人他的所作所為都在聽命於我並無異常之事只是他手下數千私鹽販子皆是亡命之徒若突然沒有了生計必然是一個禍端必須要有一個穩妥的法子安撫他們。」

    「孟郎你明日派人到中牟去讓吳七郎到大梁來見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