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三晚上睡覺不踏實,看程方兩人已經鼾聲如雷了,他悄悄起來,點起床頭燈籠,將裡邊的燈芯稍微調大一些,從懷裡摸出牛二留下的寶貝《趕屍匠筆記》,從苗王陵出來,萬三一有空就扒出書來讀,感覺受益匪淺,他和牛二望天猴師兄弟都不一樣,牛二和望天猴傾向於對某種技能的偏好研究,而他,卻是樣樣都通樣樣稀鬆,沒有精到的技能,比較而言,對挖墳掘墓的技能掌握過符咒之術。
他翻開《趕屍匠筆記》中葬制部分篇目,還真現有懸棺內容,《趕屍匠筆記》記載:在西南,居住著一支采棘樹果為食的民族,信奉「僰圖騰」。字加「人」,是「僰圖騰」的格化,從「棘」從「人」之意,故曰僰人,為西南夷之一。在武王伐紂時期,僰人領就參與到西周軍隊中並以驍勇善戰,立下戰功,被封為僰侯,以三江口為都城建立僰侯國。
僰人與中原腹地聯繫較早,文化程度也高,在西南夷中實力最強,一直是歷代中央政權的眼中釘,每次強盛的中央政權崛起,都把目光陰冷地投向僰人。
三國時候的諸葛亮曾經帶領大軍征伐過僰人,有一個關於僰人懸棺葬制的傳說,可以佐證,說僰人為何世代以懸棺為葬制呢,竟源於諸葛亮的一個智巧之謀,當時諸葛亮南征在僰人聚居區給擋住前進道路,老傢伙不虧是智多星,腦子裡點子多,他看僰人田地乾旱,就派人放風說:之所以僰人遭遇旱災,是因為僰人祖墳風水不好,導致旱魔橫行,正氣不張,必須遷葬祖墳以化解,一旦功成,即可風調雨順。
那時候的人們本來就迷信的很,對一切關於鬼神風水的事物都格外上心,僰人相信了,遷葬祖墳已經夠麻煩的了,關鍵是遷移到哪裡才能改善風水,怎麼遷移才好,這也是大問題。
諸葛亮很是表現了一幅愛民如子的心胸,不光告訴他們問題癥結,還指點出明路來,說,必須吧他們的祖墳起葬,懸掛在高高的懸崖上,吸收天地精華靈氣,可保僰人世代富足。
僰人也認真了,便出動全族力量,一起研究遷葬事宜,也不顧的與諸葛亮的軍隊大仗了,大家說和說和算了,就這樣,諸葛亮輕易去除一大障礙,直接深入不毛,開始了對諸夷的征伐。
僰人費勁心思將老祖宗們請到懸崖上,消停了半年,果然換來風調雨順,更加對諸葛亮傳的這個小說法信以為真,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懸棺葬制。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關於懸棺葬及諸葛亮征伐事,只是野史記載,並不當真,只是其中透露兩條信息,一是僰人與中原政權之間的爭鬥,一是懸棺葬制起源說法。
到了唐代,僰人就無法安然享受自然山川之利了,強大的中央王朝開始派出大批官軍對僰人進行了長期征伐,幾次大規模的征伐之後,僰人損失很大,甚至於有史書以滅種來記述,當然,滅種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明當時確實僰人受到了空前重創。
到了以後的明代,僰人真的到了亡族滅種的生死關口,。神宗元年(1573),四川巡撫曾省吾、總兵劉顯率十四萬大軍將其殺絕。其時,「前軍引火炬燒城屯千餘,炎焰漫天……赴火墜崖谷者數萬……都掌蠻至是盡滅」(《興文縣志》)對小小僰族竟派出十幾萬大軍,可見當時僰人的勢力,當時對抗朝廷的是僰人頭領阿大,這是一場空前慘烈的戰爭,數百位寨主曾在九絲山大寨中仔細計議,是戰是降,後來有半數山寨寨主決定接受招安,投降朝廷,後來幾萬投降的僰人被官軍集中滅殺,這真是空前慘烈的殺降事件。
留下來與官軍死戰的幾萬人雖然拚命抵抗,給官軍予以重創,但是寡不敵眾,時間長了,漏洞自然會出來,最後還是被攻破九絲山大寨。
此次戰爭對僰人來說已經不是重創可以描述,而是滅種,之後零散苟活的僰人沒有人再姓阿(念ha)姓,很多人改姓為何。
在一處叫做九盞燈的懸崖上,有十幾個神秘的懸棺,有人傳說這些懸棺裡就有當年的阿大及親信,是官軍徵繳之後,被那些僥倖逃跑的族人回來收斂懸掛的。
「九盞燈,很熟悉。」萬三心裡默念這個名字神奇的山崖,眼前恍惚地閃現懸棺的神秘與幽幽鬼火。
「對了,請教請教孫老仙去,他肯定知道的更多些,這老傢伙就像古墓裡走出來的人一樣,厲害著呢。」想到這裡,萬三心裡有了點底,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決定對懸棺要親自去探察探察。
夜已深,外邊寒冷的北風刮的強勁,他鑽進厚厚的被窩,不一會兒就酣然入夢,至於夢裡會不會又飄蕩到懸崖邊,迷惑地看那幽幽鬼火,只有他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萬三顧不上晨練,打了兩個徒弟回家,自己就匆匆忙忙往呂家莊趕去。
一路匆匆,趕到孫老仙兒那略顯破敗的家,萬三不由得佩服,這次苗王陵裡回來,他們三個了大財,可這孫老仙兒也了一筆,至於多少錢,那就不知道了,因為三人的寶貝都放心地交給孫老仙兒處理的。
他上前叩門,很快,一個老頭兒就開了門,正是孫老仙兒,這老頭也有晨練的習慣,**這行,家裡的寶貝自然是賊們天天惦記的,孫老仙兒家裡也是個個武功在身。
孫老仙兒一見是萬三,大喜,這老小子簡直眼裡要放出綠光來,今兒又是吉星高照了,財神爺大早晨的就趕過來,但這頭兒畢竟**湖,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還是有的,他慇勤地將萬三領到那個充滿了霉味的小房間,賓主落座。
孫老仙兒給萬三沏了一壺上等好茶,慢聲細氣地說:「三爺這麼早就登門,是什麼要緊事啊。」
萬三也不兜圈子,反正又不是賣寶貝,說:「老人家,我這趟來是在趕屍路上看見有處懸崖上有幾隻懸棺,很是奇怪,想請教請教你老呢。」
孫老仙兒一聽,大失所望,原來這麼回事,但對萬三,他還是要有一說一,畢竟交情還是不淺的,他說:「這處懸棺我自然知道,當然也只是聽傳說而已,這處懸崖應該就是九盞燈,上邊懸掛了十幾處懸棺,據說是阿大王的,但是沒人能上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萬三心裡一動:「有人想去探了麼。」
孫老仙兒道:「想都不用想,那裡去不得的,倒是有人想去來著,沒人成功的,光問我這事的有五六個人了,呵呵,不瞞您說,那裡邊也沒多少稀世珍寶,不過,咱們這行不是這麼看的,從古董的角度講,漢朝的一個瓦盆也比大清的一隻金碗值錢,這其中的道理你是懂的。你啊,也不要費心去想那個東西了,要是有空了,去摸摸小鬥,也是收穫不小的。」
萬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我不是想去探寶,我只是想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不見吧,心裡清淨的很,可是偏偏撞見了,老是放不下,肯能是老糊塗了,哈哈。」
孫老仙兒兩人有探討了一番挖墳掘墓的事情,談的熱火,乾脆在孫老仙兒家裡擺了簡單宴席,兩人推杯換盞,喝了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