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作品相關資料 轉載:《解讀王朝社會主義》
    這些天書評區裡討論的熱鬧。柳丁覺得這篇文章很有意思轉發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嗯,也算是一種參考啊。轉載自:年10月28日15:46中國《新聞週刊》

    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福利國家實際是在德國產生的,它成為俾斯麥王朝道路統一普魯士的一體兩面。它在德國造成了反康德的另一面:集體價值至上,國家主義占壓倒優勢。

    6月底,阿登納基金會邀請六位中國學者訪問德國,重點考察「社會市場經濟」。我們飛抵法蘭克福之後的第一站,是立刻轉機去漢堡,參觀附近的弗裡德裡希斯魯100年前俾斯麥晚年棲息的莊園及其墓地。開始我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到這樣一個冷僻的地方來?事後回首,反而感謝德國朋友這一善意:如欲考察「社會市場經濟」,確實應該從這裡開始。

    871年普法之戰,是俾斯麥王朝戰爭的巔峰。俾斯麥看準時機,力勸普王登基,由國王而皇帝,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弗裡德裡希斯魯紀念館中最醒目的一幅油畫,描繪登基的情景:諸邦小王拔出長劍,歡聲雷動;威廉一世站在凡爾賽宮的台階上,位置最高,卻偏於左側;佔據畫面中央的是鐵血宰相俾斯麥著白色戎裝,長靴及膝,綬帶過肩,雙目逼人。當時,德意志正經歷從中世紀共同體向現代工業國轉軌的急劇動盪,工潮洶湧,街頭衝突此起彼伏。中央黨從教會愛護教民的基督精神出發,首先提出保護勞工的主張;社會民主黨信奉階級鬥爭,自然是推波助瀾;俾斯麥出身貴族,大家長愛惜子民的古代遺風使他厭惡資本主義。三者合一,促使俾斯麥回國後立刻推行他鐵血政策的另一面:向右打擊天主教中央黨,向左打擊社會民主黨,卻把雙方保護勞工主張收歸他名下。在他執政最後時期,簽署了6000餘條法令,從工傷保護到醫療保險,事無鉅細,全由王朝強令推行。有人說,國家提倡的工人福利已經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共產主義;俾斯麥則朝後看:「這對我無所謂,我稱它是立法範圍內的實際的基督主義。」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福利國家就這樣產生,它確實在馬克思的故鄉出現,卻成為俾斯麥王朝道路統一普魯士的一體兩面。

    列寧曾把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分為兩類:普魯士道路和美國式道路。他據以分類的是土地如何分化,卻沒有注意到俾斯麥的王朝福利,其實它比土地更能說明什麼是普魯士道路。「王朝社會主義」的歷史結果,大致可看到三點:

    第一,社會福利大大提高勞動力價格,迫使德國工業向新興科技索要生產力。50年內,德國科技拔得歐洲頭籌,工業起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實體,有實力向工業革命的鼻祖英國挑戰。

    第二,社會福利從王朝而來,共同體大家長成為近代德意志的國家認同。依賴國家進行二次分配,共同義務壓倒個人競爭與責任,幾乎成全民共識。這個歐洲大陸的優秀民族,最為理性者曾擁有康德,而最不理性者,則兩次發動世界大戰。為什麼會有後者?答案之一,就在福利國家造成了反康德的另一面:集體價值至上,國家主義占壓倒優勢。

    第三,王朝社會主義成為國家社會主義前身,兩者夾擊,擠垮了魏瑪共和。後者之所以短命,除了執政者舉措失當,更為普遍的原因,是當時的民主政體「有憲政而無憲政者」。民眾並不認同市場經濟,卻把1929年大蕭條看成是市場經濟的「原罪」。法西斯以「國家社會主義」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民眾記憶中,「王朝」與「國家」本來就沒有多大區別,變動的是「王朝」,不變的是「社會主義」,而且自上而下。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是以割斷歷史為能事。如果只讀中國書,幾乎看不出從王朝社會主義到國家社會主義,是水到渠成,一脈相承。漢語不斷以「納粹」簡稱法西斯,給人造成的印象似乎法西斯只是凶神惡煞,其實「納粹」的全稱很溫柔,也很民粹「國家社會主義」,更能揭示這一潮流的內蘊。「國家社會主義」早在希特勒之前,俾斯麥就曾使用。在他的視野裡,勞工是另一支應該愛護的軍隊,故而1891年他在弗裡德裡希斯魯,曾這樣說:「既然軍隊士兵殘廢了,可以領撫恤金,為什麼勞工不能?再過不久,這種見解將被大眾承認。我堅信國家社會主義一定會行得通。凡是要實行這種政策的政治家,都將嶄露頭角。」

    以後的歷史乃至今天的現實,都被俾斯麥說中。老歐洲總是追逐國家社會主義,法國學得最起勁,而且「被大眾承認」。以至到今天,法國人把二戰以後的德國「社會市場經濟」解釋成戴高樂主義的樣子:這是美國道路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是「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一本以此為名的法國書,近年來正在中國文人中熱烈議論。我或許有機會反駁法國人的一廂情願,並嘗試回答什麼是「社會市場經濟」。此前我先建議,漢語是否能盡快恢復「納粹」原名?「國家社會主義」,這六個字很要緊,最好不要刪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