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熱雷米亞那難以置信的表情,陳家明心中一時也是感慨萬千。若論國力而今的中華帝國確實足以笑傲天下。但在此繁華外表下所掩藏的諸多弊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瞭解。而在這其中最困擾中華朝的莫過於日漸增加的流民。其實流民現象和流民問題,是中國歷朝歷代都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但中華朝的流民卻有著不同於以往朝代的姿態和規模。歷史上造成流民大量出現的原因有許多。總的概括起來不外乎是土地兼併、災荒、饑饉、兵災這幾條。對於中華朝來說十年的和平生活後兩條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惟有災荒與土地兼併一直猶如夢魔般糾纏著中華帝國催生流民不斷產生。
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仍的國家,翻開史籍,水、旱、蟲、風、霜、雪、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比比皆是。旱則「赤地千里」,澇則「一片汪洋」。就算中華帝國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科學知識,擁有他國無可比擬的財富以及軍事實力都無法戰勝殘酷的大自然。中華朝立國至今幾乎每一年都會遇上一兩次規模較大的自然災害。對此弘武朝上下雖然十分重視,並配有一系列相關的救災措施。但時代的局限卻使得這些人為的補救措施顯得頗為有限。
不過相對於自然災害而言,真正讓中華朝流民不斷增長的因素其實來自人為。雖說中華朝目前也有公社農場、公社牧場之類的組織。但相比之前朝代在開國初期對土地兼併的嚴格限定,中華朝在這方面顯得極為寬鬆。以至於東南、華北地區的土地剛通過戰爭平分到農民手中,轉眼之間就又落到了財閥、地主們的手中。這原本是中華朝上層十分樂意看見的現象。因為那些被從土地上剝離的農民會流入城市成為帝國製造業極需的勞動力。但這只是人們一相情願的理想設定罷了。姑且不論好逸惡勞之類的陰暗本性,光憑中華帝國目前的工業水平就根本無法吸納那些與日俱增的流民。此外中華帝國廢棄人頭稅的做法也從另一個側面加快了人口的增長。
若是換在之前的各個朝代,面對如此情形,統治者勢必會出台法令限制土地兼併、重啟人頭稅、並下令嚴格限制流民外出。種種措施其實都旨在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因為在中國封建社會,官僚機構、軍隊等國家機器得以正常運轉的潤滑劑是農民的賦稅。既「無地則無民,無民則無賦」。更何況流民一直以來都是中原動亂的一大誘因。但對中華朝來說農業上的賦稅已不再是其唯一重要的財政來源。地理大發現更是給帝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解決之道——移民。
正如同一時代的英國鼓勵本國的清教徒、失業者遠赴新大陸謀生。在中華帝國的一些官僚看來將那些麻煩的流民裝上船運往遙遠的美洲澳洲,遠比在本土為他們安排生計來得省心得多。雖然在此之前他們往往要連哄帶騙外加威脅才能讓失去土地走投無路的百姓同意畫押去海外的蠻荒之地開墾。可一但船隻起航,那些百姓便成了他們筆下隨手劃去的一連串數字。是生是死都成了老天爺與他們自己的問題。而事實也證明,官僚們總是傾向於操作簡便責任小的選擇。於是便有了眼前這一批又一批遠赴重洋的開拓者。
身為香江商會的會長陳家明對於這場移民潮的背景自然是一清二楚。但在熱雷米亞這樣的外邦人面前他還是一臉淡然地解釋道:「美洲目前雖然還是一片荒蕪,但那裡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而帝國的百姓也十分樂意為帝國開拓新的樂土。以我們漢人的勤勞相信用不了多久那裡便會成為帝國不可或缺的糧倉。」
「會長,貴國的民眾可真有開拓精神。難怪歐洲大陸一直都在盛傳太平洋已經變成了中華的海。」熱雷米亞聽罷心悅誠服地讚歎道。
「哦,中華的海?歐洲那兒有這種說法?」陳家明打趣的問道。雖然之前已經在印度洋上走了一遭,可「中華的海」這一稱謂陳家明還是第一次聽人提起。
「是的,會長。在古代羅馬人曾經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絕大部分地區。因此他們自豪地稱地中海為『我們的海』。現在太平洋的沿岸除了中華帝國外沒有第二家勢力指染。太平洋當然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中華的海。」熱雷米亞理直氣壯地說道。
「中華的海」確實是一個讓人聽了怦然心動的詞。陳家明不得不承認他身旁的這個紅毛僱員很會說話。或許正是這一點使得熱雷米亞每每都能討得中國上司的歡心。然而陳家明卻並沒有得意太久。就在他們的船隊緩緩駛入港口同時,不遠三艘戰艦正揚帆北上。這一情景分明在提醒著他就在帝國臨近的海域有人正在挑戰著帝國的霸權。「中華的海」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平靜。
話說陳家明懷揣著心事沿著長江一路逆流而上之時,身處南京皇城的孫露卻正在處理著丈夫留下的遺產。雖說楊紹清生前一向為人簡樸向來不追逐名利也不過問商會的生意。但香江商會少東家的身份還是讓他成為了整個中華帝國乃至世界都不可小窺的富翁。當然這些財富在中華皇室財產面前算不了什麼。孫露也大可以隨手就將這筆遺產劃入皇家寶庫之中。可身為楊紹清的妻子,對於這筆遺產孫露有著更符合丈夫性格的處理方式。
「賢王獎?陛下您的意思是想用親王殿下留下的遺產來獎勵那些在科學上取得成就的學者嗎?」暖閣之中面對女皇突如其來的決定,方以智驚愕地詢問道。
「是的。朕想將賢親王所遺留下的眾多地產、股份一併變賣,將其全部財產作為設立賢王獎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獎給那些對人類文化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其實不止是科學界。朕的設想是將獎金分為物理學、化學、醫學、文學、天文、地理等獎項。」孫露頷首證實道。其實這個想法她與楊紹清很早以前就已經商討過了。一直以來楊紹清都希望能與妻子一起放下權利的重擔一起隱居山野過閒雲野鶴的日子。因而在聽孫露提起過諾貝爾獎之後,他便萌生了將自己的財產悉數捐獻也設立一個相似獎勵基金的願望。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個願望最終會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實現。
不過設立基金獎勵對各種學術有貢獻的人,在這個時代還算是件新鮮事。特別是以如此規模的財產做後盾,還擁有固定的頒獎時間。卻聽孫露的話音剛落,一旁身為科學院副院長的玻意耳大學士便立刻拍手附和道:「陛下您的這個設想真是太棒了!如果親王陛下知道的話一定會十分樂意看見自己的遺產被投入到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上!」
「陛下聖明。如此一來天下學子們一定會感恩於陛下您與親王殿下的栽培鼓勵,發奮研究為朝廷效力。」方以智跟著心悅誠服地向女皇拱手道。
「不止是我中華的學者。朕剛才就說了賢王獎頒給對全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的。所以它將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孫露揚起頭糾正道。
卻不想她的這席話再次震驚了在場的兩位臣子。稍有不同的是,方以智驚訝於女皇不分國界的說法。而玻意耳則是對不分宗教的見解心存保留。但他最終還是在沉默了半晌後微微點頭道:「嗯,這一點十分符合楊的一貫作風。他一直以來都認為科學是不分國界與種族的。」
「不錯。朕之所以會想到設立這樣一個獎勵基金其實也是為了完成賢親王生前的遺願。」孫露說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見此情形,方以智還是猶豫了一下進言道:「陛下您想告慰親王殿下的在天之靈。這當然是件好事。可那些外國的科學家學者會接受陛下您頒發的獎勵嗎?雖說陛下您這麼做是出於善意。可有些君主卻並不這麼想。貿然地將獎項頒發給一些外國學者,臣恐怕會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啊。再說獎勵其他國家的學者提高他國的科學技術,這會不會對我朝有所不利啊。」
在聽完方以智的這番猶豫再三的進言之後,孫露卻反倒是笑得更自信了。卻聽她毫不在意的回答道:「方卿家此言差矣。朕並不擔心獎勵它國學者會給我朝帶來什麼不利影響。將親王獎頒給誰是相關學者們討論推舉的結果,但接不接受是學者自己的選擇。至於其他國家君主可能存在的阻撓與反對。朕只能說如果一個君主連接受學術交流的肚量都沒有。那他根本就不配擁有科學的力量!」
孫露的一席話說得鏗鏘有力,直聽得一旁的玻意耳熱血沸騰。一直以來楊紹清的學識以及他那高尚的個人品質都讓這位來自英國的學者欽佩不已。因此楊紹清的死一度曾讓玻意耳等留華的歐洲學者傷心不已。更有甚者還認為楊的死會讓全世界的科學水平倒退一大步。然而此刻女皇的表現卻讓玻意耳彷彿看到了那個久違的身影。特別是建立親王基金的決定,更是讓玻意耳堅信這位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擁有著同她丈夫一樣高貴而又寬厚的心靈。於是他當即便心悅誠服地行禮道:「陛下您的慷慨與高貴無人能比。」
可同樣這幾句話,方以智聽出的卻又是另一番滋味。從新安一路追隨孫露至今的他十分瞭解女皇的脾氣。如果沒有好處或是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的事女皇一般是不會嘗試的。因此在細細回味了一番女皇最後幾句話語後,方以智很快就得出了他認為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女皇想千金買馬骨。借助親王殿下在國際上的名聲網羅更多的人才來中原為帝國效勞。想到這層之後,方以智自然是不會再提出什麼反對意見。卻見他跟著便隨著玻意耳一起行禮道:「陛下英明。臣等一定盡快辦妥此事,早日實現親王殿下的遺願。」
「兩位卿家都平身吧。說起來兩位都是當今科學界頂尖的學者,又是賢親王生前的摯友。朕希望兩位日後能繼續攜手完成賢親王生前沒有完成的諸多研究項目。」孫露微笑著勉勵道。
「遵命陛下。臣等會沿著賢親王生前留下成果一路繼續研究下去。」玻意耳說著又微微遲疑了一下進言道:「不過陛下,有些課題的研究是由賢親王殿下獨立主持的,我們對相關問題瞭解的並不深刻。雖然殿下生前留下了大量的筆記,可要完全弄明白這些筆記上的內容恐怕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
「這一點卿家不用擔心。如果卿家遇到實在理解不了的問題,可以直接來問朕。」孫露隨口應道。一直以來孫露都是通過自己的丈夫為媒介向玻意耳等人介紹未來的知識。而今楊紹清突然過逝使她不得不再一次站在了科學研究的前沿。
而在另一邊玻意耳對於女皇的這番回答顯然覺得有些納悶。這也難怪,在他眼中楊紹清就像達芬奇一般是一個難以捉摸的科學怪才。他所留下的筆記更是充滿了科學與幻想的誘人魔力。坐在龍椅上的女皇或許是個英明的君主。但她能解釋那些深奧的筆記嗎?相比滿臉狐疑的玻意耳,方以智卻顯得極為興奮。因為在十幾年前他就曾在雲山學院聽過女皇親自講課。知道對於一個愛好科學的人來說,那將是一樁怎樣令人激動的事。然而還未等兩人就此事發表意見,門外忽然響起了董小宛恭敬地通報聲:「陛下,海軍部李尚書求見。」
「讓李卿家進來吧。」孫露收起了笑容答覆道。
「是陛下。」董小宛的話音剛落,一旁的方以智便連忙向玻意耳使了個眼色行禮道:「陛下既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退下了。」
孫露聽罷合上了自己面前的文書點了點頭示意同意兩人的請求。可就在方以智兩人退出暖閣的間隙,李海卻已經搶先一步跨了進來。看他一副風風火火迫不及待的模樣孫露不由眉頭一皺開口問道:「李卿家為何如此急促?」
卻聽李海當即敬了個軍禮回答道:「陛下,倭國來信。長崎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