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二部 第十五節 東暖閣眾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
    當孫露在內宮同董小宛討論著修改《女訓》事宜的同時,在皇城另一頭的東暖閣中,另一群女皇的寵臣正圍坐在餐桌旁等待著女皇的駕臨。他們中有張家玉、王興、黃得功等三大元帥,有游沛龍、姜鑲、秦良玉這樣的軍團長。個個都是這個國家一等一的功臣,是整個中華王朝的締造者,更是同孫露有著生死之交的親密戰友。如今天下已定,這些功臣們也一個個得到了與他們功績相匹配的地位與財富。功成名就之時,又有皇帝親自設宴慶功。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參加宴席的一干人等又都是平定一方的大將,惺惺相惜之下互相間的話語自然也就多了不少。

    此刻的黃得功雖也滿臉堆笑著同四周的同僚客氣的寒暄著,但他的心頭卻遠沒有他的表情來得那麼的平靜與和順。自從那日被閻應元開導一番後,黃得功對於自己目前的處境也算是徹底看透了。因此接到聖旨的他二話不說就帶著自己的家眷一併回到了京城。雖說今日的宴席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可真到了身臨其境的地步,他的心情又開始隨之難以平復起來。想到這些,黃得功下意識地偷偷瞥了一眼一旁真在低頭交談著的張家玉與王興。此二人乃是同女皇陛下一起從嶺南起家打江山至今的老部下了。論戰功、論資格均不是在場的其他人可以比擬的。可就算如此也避免不了今日被請來的赴宴的結局。就不知眼前兩人談笑風生的表情底下是否同自己一樣對命運前途揣揣不安了。

    「皇上駕到!」暖閣外內侍的一聲高聲通報,打斷了黃得功的胡思亂想。而那內侍的話音尚未消失,暖閣內的眾臣便齊刷刷地起身,叩首迎駕道:「臣等恭迎皇上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吧。朕說過多少次了,諸位卿家都是行伍出身,見到朕只要行軍禮就行了,不必行此大禮。」換了一身戎裝的孫露爽朗的大笑道。原來孫露在最新頒布的《中華禮制》中廢除了自東漢起沿襲千年的三跪九叩之禮。參照先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規定文官在面聖時僅行叩首禮,而武官則行軍禮。此外孫露還允許內閣尚書,以及上將軍以上軍銜的武官在舉行御前會議時,同皇帝一起就坐。而這一看似打破君臣之道的舉動,亦被滿朝文武解釋成了一種效仿春秋的復古行為。當然《中華禮制》從內容上來看,與其說是在復古,不如說是在借復古旗號在禮制上進行一次徹底革新更確切些。因此,後世也將廢除宦官制、簡化朝禮、君臣同席,並稱為弘武朝的三大復古新政。

    「謝陛下。」此刻的眾臣眼見一身戎裝打扮的女皇陛下,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感油然而聲。雖說在場的眾人都是隨孫露征戰多年的老將了。但此時的一干人等早已不是當年的征戰沙場時的夥伴關係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等級森嚴的君臣關係。當然孫露一直也在努力消除這種君臣之間的隔閡,並頒布了新的《中華禮制》。但眾人內心深處父子君臣的想法卻不是一道聖旨可以輕易改變的。君是君,臣是臣,按以前的禮制是不能同桌吃飯的。因此幾乎每一個人都報著受寵若驚,忐忑不安的心情一一入席了。

    臣子們雖顯得有些侷促,好在作為皇帝的孫露本人對父子君臣的東西本就不放在心上。加上她與在場的不少將領都曾一同征戰過沙場。只要幾杯水酒下肚,再歷數一番眾人所一同經歷過的那些大小陣仗,現場略帶拘束的氣氛頓時就輕鬆了不少。於是,在酒過三詢之後,孫露舉起酒杯向眾人開口道:「沒想到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朕與諸位所經歷的大小戰役竟如此之多。想來沒有諸位的在沙場上的出生入死就沒有現在的朕,更沒有如今的大中華帝國。來!朕在這裡再敬諸位一杯!」

    「陛下言重了。其實應該說是陛下成全了臣等如今的功績才是。當年若是沒有陛下一語道醒夢中人,臣也就不會棄筆從戎。更不會放棄科考留在嶺南同陛下一起組織義軍北上勤王,驅逐韃虜了。」張家玉同樣舉起了酒杯滿懷敬意的說道。作為帝國軍隊以及復興黨的元老級人物,張家玉對孫露始終充滿著敬慕之情。在他看來,如果孫露沒有出現,那對整個中原來說將是一場曠世的災難。自認飽讀詩書兵法的張家玉,知道那時的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也知道戰爭的殘酷。但在經歷了十數年的征戰之後,他終於明白了以明朝當時的情況,並非靠幾條智謀就可以挽救的。儒家的經世治道之學在那種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根本起不了作用。唯有孫露的鐵血手腕才能將這個已然腐懷的國家從泥潭中拖出來,才能使得整個民族得以復興。

    「是啊。如果沒有陛下,我老王現在還在山溝裡做土大王呢。哪兒做得今天的大元帥呢。」王興緊跟著舉杯附和道。與張家玉不同,王興從未考慮過什麼民族興亡之類的問題。他同他的義軍被孫露的民團打敗並收服的。從那是起王興便死心塌地的跟著眼前這個女人轉戰南北。為的就是報答當年孫露對他的知遇之恩。

    「陛下,臣雖未能像張元帥、王元帥那般追隨陛下轉戰中原。但若是沒有陛下力挽狂瀾拯救,臣與數千萬關中百姓至今還在受那韃子的欺辱呢。」頭一次同女皇如此親近暢言的姜鑲,此刻亦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舉杯高聲讚道。孫露對他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一樣的女子。姜鑲之前對孫露的了解除了李虎等人的介紹外,就靠那些一道又一道來自南京的密令了。這些密令每一次都能精準地把握住局勢的發展,讓看似弱小的第五軍團在太行山地區佔盡先機。也使得姜鑲對那個遠在南京運籌帷幄的孫首相欽佩不已。

    「姜將軍說得是。老身活了這麼大把歲數,征討過流寇,抵禦過東虜。能將中原的這兩大禍害一併連根剷除的,也就只有陛下一人了。」已是年近八旬高齡的秦良玉無疑是帝國軍團的一個傳奇。但在她看來孫露才是整個中原的傳奇。同為女將出身,秦良玉對孫露的感情更多了一份敬仰。

    「總之就一句話。沒有陛下就沒有臣等的今天。所以這杯酒應該是臣等敬您才是。」眼見眾人都舉杯回敬,黃得功自然也是不甘落後道。從最初平起平坐的軍閥關係,到後來攜手共進的盟友關係,再到之後的直屬關係,直到如今的君臣關係。這一路走來黃得功與孫露的關係變化無疑是最為微妙的。

    「那裡,說實話朕不過是一介女流,能有今天完全是靠諸位的鼎立相助。這杯酒還是由朕先干為盡吧。」孫露說罷便爽快的將水酒一飲而盡。

    周圍的群臣見狀也隨著飲盡了杯中的水酒。眼見此時的張家玉又獨自斟了一杯水酒,突然向孫露跪敬道:「陛下當年在新安曾經說要驅除靼虜、復興中華、各族平等、平均地權。如今這四句話中的前三句,陛下均已用鐵與血實現了。臣為能追隨陛下這樣的有道明君而感到萬分的榮幸。如今肆虐我中華大地的戰火已然熄滅,天下太平萬眾歸心。接下來的事情已不再是單純用劍與火就能解決得了的。陛下現在需要的是能為陛下治國的棟樑之才,而不是臣等只知殺戮的武夫。所以臣懇請陛下,允許臣等告老還鄉。」

    「是啊,陛下。如今中原太平,四夷臣服。既然沒有大仗可打,臣等還是買點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吧。」王興說罷也跟著跪了下來。

    眼見張家玉和王興都跪下請辭,黃得功等人也不好再多猶豫,便也隨之一同請辭道:「請陛下,恩准臣等告老還鄉!」

    二月的春風輕輕撫過軍務尚書蕭雲那蒼白的臉頰,卻不能溶解凝結在他臉上的霜凍。此刻的他人雖身處東暖閣之外,卻彷彿看見了暖閣中所發生的一切。為了今日的宴席蕭雲事先已經做過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也相信張家玉等人不是不識時務之輩,不會不明白杯酒釋兵權的道理。可繞是如此蕭雲對於暖閣內的慶功宴依舊不能打百分百的保票。畢竟眾將令們要放棄的是兵權,是他們如今一切榮譽與財富的源泉,不是說放就能放的。

    實事上對於兵權的回收,蕭雲在很久以前便開始策劃了。雖說孫露在設定義勇軍軍制時就已經注意到了要防止軍閥勢力的形成。可繞是如此,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轉戰之後山頭主義,派系之別依舊在帝國的軍隊中產生了。對此蕭雲並不感到有多麼的意外。這完全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正如唐末五代時期藩鎮權力太大,至使武將一再的反叛奪取政權。而就算將領本身沒有這種非分之想,亦難保證他們的手下不會有這種想法。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那些軍團長自己也是身不由主。因此在蕭雲的眼中軍中任何一個有影響力的武將都是危險的,都是可能反叛的後備者。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是的,蕭雲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對可能對君主地位造成威脅的因素一視同仁。因此就算是他自己如果對女皇的地位造成了威脅的話,蕭雲也會毫不猶豫的加以消滅。他的這種嚴酷得近乎瘋狂的忠誠,不僅讓他的同僚感到恐懼。有時連孫露本人都覺得很難理解。正如蕭雲一方面會同沈猶龍等人合作設計逼迫自己稱帝。另一方面又會盡心竭力的為女皇剷除身邊一切可能產生威脅的不安定因素。但蕭雲從沒指望過孫露能理解自己,也不需要人們的理解。在他看來自己只是在完成當年在牛頭寨裡許下的那個諾言罷了。

    如果可以的話,蕭雲更願意由自己出面脅迫那些軍團長交出兵權。這樣做的話至少不會讓女皇難做,更不會影響到陛下在軍隊心目中完美的形象。然而孫露依舊還是異常固執的決定由她自己來處理這事。並不允許蕭雲在這件事上再有過多的插手。於是,此刻的他也只好靜靜地等在外頭,等待著女皇陛下帶來最終的成果。

    約莫過了一個多時辰,孫露終於走出了東暖閣。此時的她看上去波瀾不驚,似乎只是剛剛赴完一次尋常的宴席罷了。見此情形,蕭雲適時地貼了上去,低聲詢問道:「陛下,宴會結束了?」

    孫露突然聽下了腳步回頭打量了一番蕭雲後,開口囑咐道:「蕭尚書,從下個月起總參謀部從軍務部徹底剝離,直接對朕負責。總參謀長一職由張元帥接任。」

    「遵命陛下。」蕭雲深深地鞠了一個躬回應道。言語中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總參謀長的職位被卸的沮喪。相反當他把頭低下去的那一科,雙眸之中亦閃爍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滿足的光芒。

    而孫露似乎並沒有在意這些,卻見她沉吟了一番,又沉聲向蕭雲問道:「你說朕這麼做真的正確嗎?」

    「陛下,既然已經決定了的事,便沒應該不應該之說了。」蕭雲垂首冷冷地回應道。他知道孫露是一個重舊情的人。但身處龍庭之上的人,這樣的情感是絕對要不得的。

    「朕知道你的意思。不過這終究是防弊之政,切不能作為立國之法。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削弱軍隊無疑就是在自毀雙臂。朕不希望這次的事影響到帝國軍團整體的戰鬥力。」說道這裡孫露的雙眉不由鎖得更緊了。她剛才已然下旨冊封張家玉為鎮南王、王興為鎮東王、黃得功為鎮北王,並賜予丹書鐵券、世襲封地及京城府邸。冊封姜鑲為晉陽伯、游沛龍為東甌伯、秦良玉為巴蜀伯,並賜世襲封地及京城府邸。當然在封王拜爵的背後,眾人所要付出的代價便是他們手中的兵權。六人之中,除秦良玉年事已高被恩准告老還鄉外。其餘眾軍團長在卸去兵權,離開各自的軍團之後,幾乎都被納入了總參部與陸軍部之中充當文職。

    「陛下以宋史、明史為鑒無可厚非。可江山代有新人出,陛下不必擔心軍隊沒人來統帥。」蕭雲恭敬的勸解道。在他看來只要有孫露坐鎮,軍隊現在缺少了誰都能照常作戰。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帝國的軍團還未達到能以完善的制度代替名將程度。蕭尚書,軍部的改革任重道遠。因為不僅是我中華在發展,別人也在趕超啊。」孫露說道這兒,不由想起了歐洲,想起了去歐洲的楊紹清。艦隊已經出發一年多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紹清他們也該到歐洲了。可惜從太平洋上刮來的季風既帶不來楊紹清的消息,也不能告訴孫露現在的歐洲究竟發展成怎樣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