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七章 第三十節 茶社雜談
    當明第三野戰軍剿滅張獻忠部收復四川全境的消息傳到南京之時整個隆武王朝都為之振奮了。雖然未能剿滅孫可望部讓其逃入了雲南,雖然解放的蜀中已不再是原來的天府之國,雖然北方諸省還在滿清的鐵蹄下。但都這不能影響老百姓歡欣鼓舞之情。因為張獻忠的滅亡標誌著肆虐中原大地18年的「流寇」之亂終於拉下了帷幕。捷報所到之處人們自發的組織慶典大肆慶祝。特別是士紳階層更是將這次勝利看作是隆武朝中興的一大標誌。丟失的國土的可以重收,喪失的尊嚴可以重拾,毀壞的家園可以重建。這是隆武朝在這四年用實際行動向全國百姓昭示的決心。以孫露為首的隆武內閣在百姓中的威望無疑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更為來年第二屆國會的召開打造了聲勢。畢竟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關心社稷的士紳都想看看孫首相在五年後會拿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當然這些日子南京城中最為欣喜若狂的人群則當屬符曉勤等四川籍的書生了。那日符曉勤在得知四川收復「張賊」被誅的消息後頓時就激動得喜極而泣。他和幾個同鄉書生連忙手持捷報一同朝西叩拜以告慰在家鄉冤死的家人。之後一群人便在酒肆中狂飲慶祝了三天三夜。就連平時很少粘酒的符曉勤也醉臥在了酒家之中。而那老闆娘也是個明白事理的爽快人。知道符曉勤等人都是四川人當下就勉了他們三天的酒錢還奉送兩壇上好的狀元紅。其實這樣事情在南京城的酒館之中可謂是屢見不鮮。前幾天南京各酒樓酒莊的老闆們還放出毫言說,等日後收復了北京全城酒樓酒莊奉送三天酒水。酒鬼們聽到這消息更是滿心期望著明軍明天就能直搗黃龍收復北京。

    符曉勤當然也希望朝廷的大軍能盡早光復故土,不過現在的他對酒已經沒有興趣了。那三天的狂飲確實很興奮很愉快,可喝完之後就沒那麼愉快了。並不適合酒精的符曉勤在房裡足足睡了一天一夜。之後的幾天他的頭依然是混混沉沉的,無奈之下只得在房中又待了幾日。好在吃了些解酒藥,休息幾天後也算是沒什麼大礙。於是這一日符曉勤又像往常一樣走街竄巷著來到了東角門外的徐記茶館。

    在南京待了一段時間的符曉勤多多少少對這個城市開始熟悉了起來。也知道了那些地方是士人書生們經常聚集的場所。這些場所大多是些茶館酒肆。來自各地的書生們在競相交流著各自的看法。他們時而高談闊論發表自己對時局的看法。時而同別人針鋒相對辯駁起各自在學術上的不同觀點。或是三五個知己一起引詩做對互比文才。最不濟也要幾個人湊在一起將當日的報紙雜誌好好品析一番。由於隆武朝對言論與集社較為寬容。因此茶館酒肆雖算不上是高雅的地方,但毫無疑問卻是消息流通最快的地方。在茶館酒肆中你的一句驚人之語或許僅用一天就能傳遍整座南京城。同樣的你也能在這小小的茶館裡得到最新的消息。

    一來二去之後符曉勤發現自己還是習慣到東角門外的這座徐記茶館來坐坐。一來是這裡的氣氛比較務實,來此交流的書生談論的大多是當前的事實。而不是象某些風雅之所儘是些舞文弄墨的公子哥。二來是這家茶館價格適中又靠近東角門消息靈通,因此吸引了不少象符曉勤這樣的窮書生。因為到了南京他才發現光能熟讀四書五經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來年的科舉中拔得頭酬除了要研讀歷史地理等書籍外,還要對當今的時事有獨特的見解。這樣的茶館無疑就是收集材料的好地方。

    「喲,是符公子。可許久沒看見您了。孫公子他們早就來了就在樓上。」一見符曉勤跨進了門檻機靈的茶博士便熱情地上前招呼道。這幾個月符曉勤幾乎每天都會來此小憩自然是成了茶博士眼中的常客。

    「哦?孫公子他們也在啊。」

    「是啊,一大早就來了。這幾天客人多,來得晚了可就沒位置咯。公子請。」那茶博士一邊附和著一邊將符曉勤引上了樓。果然正如像那茶博士所言樓上茶社的位置早就坐滿了。然而茶博士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一路將符曉勤引到了一間茶室道:「符公子就是這裡了。」

    「辛苦了。」符曉勤點了點頭打賞了那茶博士幾個銅子,轉身便要跨門而入。可就在此時卻從房中傳來了一陣爭執聲。卻聽一年輕男子朗聲道:「滿腹經綸又怎樣!君不見那些滿腹經綸的漢奸無恥地剃髮易服臣服於異族。故孟子曰:德才全盡謂之聖人;有德無才謂之君子;有才無德謂之小人;無才無德謂之愚人。」

    「孫兄言之有理。」卻聽另一人以奇怪的語調說道:「不過如今滿虜漢奸在北方散發了不少言論蠱惑人心。他們恬不知恥的聲稱剃髮易服是學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那人話音一落就有人立刻拍案叫罵道:「哼,這些漢奸好不知恥!什麼學胡服騎射虧他們想得出。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為決心發憤圖強,以振興日漸衰弱的趙國。而漢奸把頭髮剃光留條豬尾巴只能是做奴才。」

    「子衡兄說得好!窮則變,變則通。趙人毅然拋棄了中原傳統的衣冠制度和作戰形式,大膽的改中原寬袖長袍為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是為了適應騎戰的需要。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是我華夏在面對北狄威脅時自發的變法自興之舉。而滿虜推行的剃髮令則是為了盡快奴役中原百姓。其行比匈奴人還要殘忍,其心比當年的蒙古靼子還要險惡!」那孫公子聽罷立刻鼓掌附和道。

    「說的是啊。若說那長辮子的妙用大概就是可以用來抽老婆的屁股吧。」不知誰調皮的調侃了一句引得眾人一陣轟笑。就連一直在外探聽許久的符曉勤也忍不住笑出了聲。眾人這才發現已經在門口站了許久的他。卻見那孫公子把臉一唬道:「哪兒來的齷齪小人在此偷聽啊。快把他轟出去。」

    「對,對,轟出去,轟出去。」其他人也跟著笑罵著起哄來。符曉勤當下連忙老臉一紅坐揖道:「小生剛才在外偷聽實在該死。各位就饒了小生這次吧。」

    「喲,我當是誰呢。原來是曉勤兄。你怎麼還沒醉死啊。」那孫公子故意瞪大著眼睛以驚訝的口吻說道。這下符曉勤的臉燒得更厲害了。只見他不好意思的擾擾頭又做了個揖道:「小生上次不勝酒力,給各位添麻煩了。」

    原來在座的幾位書生都是符曉勤到南京後結識的一幫知己好友。那孫公子乃是桐城人孫克鹹。剛才憤而擊桌的是全州來的書生周子衡。最後那個開玩笑的是廣東學子朱震麟。唯有剛才談及「胡服騎射」的男子讓符曉勤覺得很面生。就在他納悶之時卻聽孫克鹹介紹道:「忘了介紹了。李兄,這位是來自四川的符曉勤。曉勤兄,這位是來從朝鮮遊學而來的李正宇。」

    「符公子好。」李正宇優雅的向符曉勤施了個禮。那姿勢那語氣都給人以儒雅清麗的感覺。符曉勤早就聽說過朝鮮人一直仰慕中原文化,處處以儒家禮教為典範。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眼前這男子年紀雖輕可眉宇之間卻透著一股不凡的氣度。此人絕非泛泛之輩啊!符曉勤一邊這麼想著一邊也恭敬的回了禮。卻見一旁孫克鹹爽朗地一笑舉起茶杯道:「好了,好了。咱們都是來自天南地北的人。今日有幸在此一聚也算是緣分。這樣吧,咱就在這兒以茶代酒乾一杯!也算是為李公子洗塵了。」

    「好,就以茶代酒乾一杯!」

    「干!」

    眾人說罷紛紛舉起了茶杯一飲而盡。雖是茶水但眾人喝下去後卻覺得心中暖洋洋的,整個房間的氣氛頓時也活躍了不少。只見李正宇將茶杯一擱感歎道:「在下在朝鮮時就非常仰慕中原的文化。今日有幸結識諸位仁兄真是在下的福分。不過在下在中原遊歷了數日後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諸位仁兄都是天朝有識之士,還望諸位指點一二。」

    「李兄過謙了。做學問本來就是互相學習探討的,談不上指點不指點。有什麼問題就請問吧。大家也好一起探討探討。」朱震麟爽快的回答道。

    「朱兄真是爽快人。那在下就獻醜了。」李正宇謙遜的一笑後繼續說道:「諸位仁兄想必都是來趕考的士子。十年的寒窗苦讀,只為他日一舉金榜提名。可在下聽說如今中原科舉竟將天文、地理、格物等雜學一併列入了考試範疇。甚至對四書五經也不是很看中了。諸位都是儒生難道就能接受朝廷如此屏棄儒學?」

    李正宇的提問讓在場的眾人不禁面面相窺起來。心想這個朝鮮人怎麼比他們這些當事人還要激動。於是孫克鹹輕咳了一聲解釋道:「李兄誤會了。朝廷並沒有屏棄儒學啊。再說我等也並不覺得科舉中增加了天文地理有什麼不妥。學無止盡,天下的學問又不止儒學一家。我等既然抱有濟世救國之心就應該博采眾長,放寬眼界才行。」

    「克鹹兄說的是。古人云:行萬里路,破萬卷書。不放寬眼界又怎知世界之大。孔孟聖人都曾遊學列國開拓眼界。而如今我等雖不可能將《海國志》中的列國一一遊歷。但至少可以從報紙雜誌上的介紹以及各類書籍上知道外面的世界。這點我還真羨慕震麟兄周遊過南洋呢。」符曉勤以羨慕的口吻說道。在南京待得越久,接觸的知識越多,符曉勤對面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重起來。

    「曉勤兄,我那點經歷在報紙上寫寫遊記騙點稿費還行。要說做遊學可就差遠了。那時是年輕輕狂同兩個傳教士跑去了呂宋,除了曬黑了一身皮膚外就是額外學了幾句拉丁語。一無所有的回來後還差點被老爹給打死。」朱震麟擾了擾頭不好意思的說道。

    「震麟兄不必妄自菲薄。如果沒有朱兄這樣熟悉西洋文字的書生翻譯文獻,我等又怎能接觸到歐洲的學說呢。」周子衡連忙接口道。

    「聽諸位這麼一說在下就更糊塗了。在下近日在報紙社刊上看到的不少文章都是宣揚西學的。南京的街頭巷尾也有不少百姓談論紅毛夷的風俗與趣聞。在下甚至還看見明國百姓穿成紅毛夷的樣子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難道大明舉國上下現在都很崇拜紅毛夷嗎?!」李正宇驚訝的問道。在他的映像中華夏文明已經是高不可攀的文明了。身位華夏文明繼承者的儒生怎麼還會傾慕於蠻夷的文化和學說呢。難道真的象北方流傳的那樣明已經蛻化成了蠻夷之邦了嗎?

    「算不上崇拜,只能算是推崇或是好奇吧。就像漢唐時期西域的佛教傳入中土時一樣。李兄,盛唐很強大吧?」卻聽一旁周子衡卻滿不在乎的問道。

    「嗯!擁有貞觀之治的盛唐文化、風俗都異常燦爛。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等小國才開始紛紛效仿中原。並不斷的派遣『遣唐使』來中土學習,這樣的仰慕一直持續至今。」李正宇的語氣中充滿了嚮往與羨慕。

    「可是李兄就算是在盛唐這樣的鼎盛時期,我中原在面對西域來文明時仍會持有一顆好學的心。就像玄奘法師當年會不遠千里去天竺去求真經一般。當時的中原不但接受了佛教還模仿西域的風俗、音樂、繪畫。因此才會有敦煌石窟,才會有琵琶胡琴、才會有如今的儒、釋、道三家。既然在盛唐時我們都能接受西域來的文明。那如今又為何不能接受從歐洲來的西學呢?」

    「是啊。正如子衡兄所說我華夏一族向來就是能接受其他優秀文明的。西學雖然比不上我中土的學說博大精深。但西學十分務實,講究推理論證。對於我等儒生來說比起釋家和道家虛幻空洞的教義,西學務實的科學精神才是我們需要的。」符曉勤點頭附和著。

    在眾人這麼你一言我一語之後李正宇也開始動搖了。其實他從一開始就動搖了。他所提的問題都是朝鮮以及滿清的不少酸儒抨擊隆武朝風氣時的「有力證據」。可是符曉勤等人在面對這些責問時卻顯得很坦然。他們的回答更是顯示出了中原文明博大的胸懷。這種海納百川的胸襟不是彈丸小國所能擁有的,更不是蠻夷奴才們所能明白的。李正宇頓時覺得自己對明國的崇敬更深了一步。於是他「刷的」起身朝著眾人恭敬的行了個禮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諸位的回答真是讓在下茅塞頓開。在下已經想好了一定要留在大明拜師鴻儒,好好學習中原真正的學問!」

    然而面對「求知慾」旺盛的李正宇孫克鹹卻苦笑了一下說道:「這一點恐怕李兄實施起來會很困難。因為如今的大明儒林已呈現春秋百家爭鳴之局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