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正文 第565章 - 城下之盟
    黃忠雖然中箭落水,幸虧這次賈詡計劃是分成水上水下兩路。水上軍負責燒船,水下軍負責殺人。負責指揮水下軍的不是別人,正是甘寧,他原來就是做水賊的,將人船隻鑿沉,伺機殺人越貨,本就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在水下望見一位白髮老者掉進水中,心中一喜,不及細看,游了過去,一把將他拽到身前,右手扼住他的脖子,剛要發力將之拗斷,忽覺那人的行頭甚是眼熟,仔細一看卻是黃忠,嚇了一大跳,忙將他救上了岸,對傷口作了簡單處理,命人送往大寨醫治。

    甘寧送走黃忠,回頭望去,只見吳兵大小戰船盡著,滿江火滾,喊聲震地。吳兵著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他正要下水繼續殺人,忽地瞥見不遠處一艘飛也似向漢水西岸駛去,船上坐得不是別人,正是孫權。他曾和孫權交手數次,當真化成了灰也認得,大叫一聲:「孫權休走,納下命來!」催船趕上。

    孫權嚇了一跳,恰好此時董襲領著三五百殘兵綽船趕到,叫道:「皇上休慌,我來斷後。」

    孫權點了點頭,命陳武速速駕船往江邊蘆葦蕩行去。董襲掉轉船頭,敵住甘寧廝殺。孫權行不多時,卻遇孫韶救了張昭等一眾文官乘船趕到。孫權誇獎了孫韶幾句,無非是回去之後給他加官進爵之類的屁話,卻也不必盡表。孫韶聽了之後自是感動得鼻涕一把眼淚一把,也說了一大堆諸如誓死效忠之類的屁話。在他們互相說些毫無用處的廢話這當口,張昭等人上了孫權的坐船。孫權令孫韶當先開路,一行人繼續前行,看看到了蘆葦蕩。忽然間漢水西岸一帶的蘆葦蕩盡皆著火,風勢甚急,火焰漫空,攔住了去路。孫權大吃一驚,令眾軍各尋火勢不甚熾烈的去處將船靠岸。孫權慌裡慌張的上了馬,棄舟登岸,在凌統等人的保護下落荒而走。

    吳人善長駕船,按理說跑路正該首選水路,可是他們卻棄舟登岸,倒不是因為他們嚇得傻了,飢不擇食,慌不擇路。而是孫權發現南邊一帶的蘆葦蕩中隱隱有旌旗招展,顯是伏有不少兵馬。其時他早就嚇破了膽,哪還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實南邊一帶旌旗是有不少,可是兵馬卻沒有一個。那不過是賈詡為誘他上當,故佈疑陣,虛張聲勢而已。這一判斷失誤,孫權等人便選了一條他們最不擅長的路來走,結果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眾人行不多時,卻見前面火把又起,山谷中擁出一支軍馬,當先一人大叫:「廖化在此,孫權納下命來!」

    孫權打戰時雖喜歡往前站,拿著根亮銀槍冒充趙雲,可此時他說什麼也沒這個心情了。命陳武領軍敵住廖化,自己則帶著殘兵敗將覷定空隙,奪路而走。行出里許,忽聽山坳中一聲鼓響,轉出一支軍馬。孫權騎術本就苦不甚高,平時跑跑勉強湊合,受此驚嚇,險些從馬上栽將下來。

    只聽對面有人叫道:「皇上!」

    孫權抬頭一看,卻是周泰、徐盛、丁奉三人,大吃一驚,問道:「你們怎會在此?」原來這三人在安昌附近遇伏,雖然逃了出來,卻深受重傷。三人拚死老命的逃到一座深山老林中休養幾日,傷勢稍有起色。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就算他們是傻瓜,也該知道呂蒙攻打襄陽的計劃徹底失敗了,他們都擔心漢軍不肯善罷甘休,會找孫權麻煩。當下三人商議之後,相攜就道,回轉東吳。哪知虎落平陽被犬欺,三人剛行出百餘里,便遇到一夥強人,想要劫奪他們身上的財物。

    那伙強人也不知是窮瘋了,還是眼光太差,竟會對他們這幾個衣衫襤褸的漢子下手。三人中以丁奉的傷勢最輕,此時已基本痊癒,其他人手上功夫也已恢復了六七成。對付統兵上將自然是略顯不足,對付這幾個毛賊,還是十分輕鬆的。只見他們指東指西,拳打足踢,不片時便將那幾個毛賊打趴在地。那伙毛賊平常在這一帶做些沒本錢的買賣,從來沒遇到對手,哪想到今天卻遇到了硬茬。那伙毛賊領教了三人的功夫,自是對他們佩服的了不得,當即領著他們前往山寨見他們的大哥。

    那山大王卻是個書生,也和王倫一樣,小肚飢腸,只因讀過幾年兵書,帶著弟兄們打了幾場勝仗,被眾人推舉為首領,嘯聚山林。手下約有兩千來號人,活躍於南陽、江夏兩郡交界處,殺人放火,搶男霸女,無惡不作,官府屢次進剿都因不熟悉地形,奈何他們不得。

    三人本不願和土匪頭子見面,但轉念一想若是收編了這支隊伍將來對東吳攻取襄陽或多或少也是個幫助,便跟著那伙毛賊去了。那書生見了三人,眉頭大皺,說了一堆廟小難養真龍之類的屁話,給他們每人備了些盤纏,想攆他們走。丁奉二話不說,撥出刀子,便衝了上去,就在大庭廣眾之下,上演了一出火並王倫的好戲,給那書生來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那書生平時甚是小氣,搶到的東西也不捨得分給眾囉嘍,囉嘍們對他自然不如何心服。他雖然也有幾個心腹,但哪裡是周泰、徐盛、丁奉的對手,被三人砍瓜切菜般的大殺一陣,個個屍橫就地。眾嘍囉本就不滿那書生,又見三人神威凜凜,都是佩服得了不得,當即跪倒,拜他們做了大哥。三個東吳宿將竟淪為山大王,著實有些大材小用。

    三人並了山寨,就在聚義廳上大擺酒宴,將那書生這些年聚斂來的財物分給眾人,眾嘍囉無不踴躍。從此三人便在此間落了草,一來繼續養傷,將那書生留下來的人參把來當飯吃,二來打探孫權消息,好隨時接應。這日他們打探到漢軍在宜城一帶設伏,欲對孫權不利,不禁憂心如焚,當即點齊軍馬趕來。他們人少,又缺乏訓練,不敢與漢軍正面衝突,便在此間設伏守株待兔。哪知兔子沒等來,卻等來了孫權,不禁心花怒放。

    三人落草之事說來話長,這當兒也沒空稟奏,好在孫權也沒有心思理會這些細枝末節,只是隨口一問,也不要他們回答。

    便在這時忽聽身後吳兵大嘩,孫權回頭看時,只見漢將張翼領著一彪軍馬追來。張翼在南中閒得發慌,當然不願錯過這個機會,主動請纓。關公念他這些年在南中和蠻人打交道,甚是辛苦,也該給他換個差事,調劑調劑,便准他所請。

    既然後有追兵,孫權更沒空知道周泰等人是怎麼到了這裡。當下他催促軍馬向前,留周泰斷後。周泰養了這些日子,身上的傷也好的差不多了,奮起神威,一聲斷喝,縱馬迎上,同張翼站成一團。張翼不敵周泰神勇,看看要敗。突然間李恢領軍從斜刺裡殺到,將周泰軍截成兩段。周泰軍本就是烏合之眾,發一聲喊,四下亂竄。周泰見不是頭,撥馬落荒而走。

    這時孫權從算是從混亂中回復過來。他定了定神,尋思照情形來看漢軍定在漢水沿線設下層層埋伏,這條路肯定不能再走了。還是取道祁口,經編縣、當陽回轉江陵來的安全。那一路是陸遜守把,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命善走之人帶著他的口諭,令陸遜掃境內興師,北上勤王。

    那人領命去了,孫權繼續向南趕路。行到初更時分,吳兵過了夷水,離祁口不遠,正行間,忽見道旁一株大樹上掛著一具屍體,被風一吹,不住來回搖晃。那屍體臉本就白的嚇人,經月光一照,看上去更加毛骨悚然。

    孫權好歹也是一國之君,既便心裡十分恐懼,表面上也不敢表現出來,仔細一看,卻見樹上掛著的那人,竟是自己剛派去通知陸遜的特使。他心頭一急,氣血上湧,只覺頭昏眼花,幾欲暈倒。

    身子正搖搖欲墜間,突然左側林中喊聲大起,一彪軍馬殺出,為首一將正是嚴顏。凌統大叫一聲,迎了上去。孫權也不顧著暈倒了,催馬向前逃命。

    眾軍提心掉膽,緊趕慢趕,總算是進了吳界。一路上雖然遇到幾路埋伏,幾路追兵,但他身邊尚跟著些宿將,一一衝將出去,以血肉之軀築就一道長城,掩護孫權逃跑。孫權有為之身當然不會跟他們一起發瘋,在他們力抗強敵時,自己則腳底抹油,有多遠走多遠。又行了片刻,孫權和幾個文官來到編縣,個個灰頭土臉,衣衫不整,甚至還有襪子鞋子都沒來得及穿便騎馬跑了一夜的。編縣縣令長這麼大還是次見到皇帝,自以為是不世奇遇,對孫權和他的隨從也是加意巴結奉承。不多時凌統、陳武、周泰等人相續都到,各訴脫險經過,孫權計點將校,十不存三四,且都缺胳膊斷腿,慘不忍睹。他平生雖常打敗仗,但也從沒敗得如此之慘,不禁失聲痛哭。

    他哪裡知道賈詡的智力只不及諸葛亮、郭嘉等廖廖數人,尚在陸遜之上,呂蒙這個才讀幾年書的半桶水,又如何是他的對手?作戰中最關鍵其實不在於指揮系統,而在於指揮系統傳出的信息。指揮系統就好比人的大腦一樣,通過各種各樣的軍令文書來指揮底下部隊分進合擊,協同作戰,最終克敵制勝。軍中指揮系統一般很難被敵人掌控,可是其中傳出的信息就不一定了。現代作戰原為信息戰一說,作戰人員千方百計破壞敵人通訊,讓敵人變成聾子瞎子,甚至通過敵人的通訊系統傳遞假消息,把敵人調得團團亂轉。這種戰法看著懸乎,其實並不新鮮,古代就有,只是那時還沒有那麼多先進設備而已。古時往往通過假造或截獲敵方的軍令文書,收買傳遞信息的人員來做到這一點的。賈詡早在入蜀之時,就對東吳留了個心眼,吳國的一舉一動,統兵上將的性格脾氣他都摸得個一清二楚。這次經他手仿造的公文,即便呂蒙本人見了也要大吃一驚,更何況是孫權?孫權本來就對這個計劃很有信心,又收到了呂蒙的表章,哪裡還會懷疑?他雖然因此吃了一個大敗仗,卻也怪他不得,要怪只能怪他太貪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害人之心不可有」怕就是在說他這號人吧,何況他要害人也要找個好一點的主兒,賈仁祿、賈詡明顯就是隻馬蜂,去惹他們,不被蟄那才真叫怪呢。

    縣令見眾人泥塵滿面,忙命妻子婢女準備香湯讓他們沐浴。縣令是本地人,長得不怎樣。他的妻子卻是這一帶出了名的美人,經人一誇,更加不可一視,還道自己是天下最美的美人。她跟著這麼一個小小縣令,心裡別提有多委屈了。可是編縣一帶窮山惡水,就屬縣令地位最高,錢財最多,不跟著他,這西北風喝將起來,滋味可不好受。她晚晚都夢到自己遇到一個大貴人帶她到大城市吃鄉喝辣,穿金戴銀。本來她也知道這不過就是個夢,根本不可能實現。哪知時至今日,居然夢想真成。日裡盼夜裡盼的大貴人終於給他盼來了,能不能讓他帶自己飛出牢籠,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當下她像一隻穿花蝴蝶一樣,不停的在孫權身邊轉悠,搔首弄姿。孫權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雖在患難之際,卻也看不上這等庸姿俗粉,對她竟不加一瞥,搞得她鬱悶不已,卻也無法可想。

    孫權洗了個熱水澡,精神大振。這當兒也沒心思睡覺,他連夜在編縣縣衙召開緊急會議。眾人商議之後,孫權立即傳下旨意,命凌統騎快馬趕到江陵報信,著陸遜火速帶兵勤王。凌統領命去了。

    過了半日,凌統灰頭土臉,肩頭上插著兩隻羽箭,踉踉蹌蹌走進縣衙。孫權大吃一驚,道:「怎麼了?信送到了?」

    凌統道:「微臣在夾石章鄉之間遇到敵軍埋伏,微臣奮力死戰,還是沒衝出去,微臣無能請皇上治罪?」

    孫權伸手在案上一拍道:「陸遜是幹什麼吃了,竟然容忍漢軍在他眼皮子底下設伏,朕要撤了他的職!」

    凌統道:「這不關陸都督的事,微臣來時打聽備細。敵將關羽乘我軍大敗之際領兵來取江陵。虧得陸都督識破了敵人調虎離山的詭計,將計就計,於夷陵一帶設伏,重創關羽所部。怎奈關羽後續軍馬趕到,都督逆戰不勝,退回夷陵,憑險據守。關羽此番動用蜀兵二十萬,逼關下寨,陸都督估計已經知道皇上遇險,可是實在沒法趕來救援。」

    原來那日賈詡所遣之人到了江陵。陸遜見信中要他領荊州兵馬略取巴東諸郡。信上是一點破綻也沒有,可他心裡總覺得有些不妥。於是他留了一個心眼,設酒宴款待來人,將他灌得爛醉,終於套出了這個驚天大陰謀。

    陸遜暗叫好險,立即制訂了一個計劃。他找了個和自己相貌差不多的人,令他假扮自己,領著一支軍馬溯江而上,果然不出他所料,這支軍馬才到秭歸便中了漢軍埋伏。大敗虧輸,假陸遜腰間中了關公一毒箭,回到營中不久便死了。

    關公大勝之後,老毛病又犯了,不虞有他,指揮軍馬長驅大進,一路郡縣望風歸降。不一日大軍到了夷陵附近,正行間,忽聞兩側郡山中鼓聲大震,湧出無數弓箭手來。關公正驚慌間,前面又有一支軍馬攔住去路。帥字旗下,陸遜端坐正中,指揮眾軍亂箭齊發。

    夷陵航道狹窄,吳兵佔據制高點,居高臨下,亂箭射殺漢軍,頗佔便宜。兩下混戰一陣,漢軍死者極多,關公抵敵不住,只得鳴金收軍。他親自斷後,大軍緩緩西退。陸遜在後緊追。到了信陵,蜀中援軍陸續趕到,關公添了生力軍馬,聲勢大震,在江面上擺開堂堂之陣,正正之師,和陸遜結結實實的打了一戰。關公文武雙全,只因一時大意才偶有小敗,這會集中精神,陸遜的詭計就不靈光了。可論實力,關公準備多年,陸遜倉促佈置,自是天差地遠,陸遜又如何是關公的對手?大敗虧輸,吳兵十傷八九,餘下的四散而走,覓路逃生。陸遜引敗軍至夷陵,扼險據守。關公隨後麾軍趕到,紮營對峙。歷史上陸遜就在這裡燒了劉備七百里連營。這事雖然還未發生,但他的腦子裡卻已想到了以逸待勞之計。只是關公不同於劉備,又有法正替他出主意,不可能連營七百里。陸遜一時之間倒也沒有題目可做,只得傳下號令,嚴令眾將出戰,如有違者,雖勝亦斬。

    孫權歎了口氣道:「既是如此,倒也怪他不得。」

    正說話間,編縣縣令一路小跑,搶進殿來,道:「不好了,不好了。漢將甘寧領大軍十五萬殺來,前鋒離此不足三十里。」

    孫權嚇了一跳,問凌統道:「江陵城中還有多少軍馬?」

    凌統道:「江陵的軍馬絕大部分已被陸都督調去守夷陵了。」

    孫權命人鋪開地圖,道:「這裡太危險了,朕還先到竟陵,再作區處。」

    凌統道:「臣在道上已打聽過了,長阪、當陽、麥城、荊城等去處都已被漢軍佔了。我們實已無路可退,不過皇上放心,微臣便是拼了這條性命,也要保著皇上突出重圍。」

    孫權聽說道路俱已被敵人掐斷,不願以身犯險,躊躇道:「如今該當如何是好?」

    張昭道:「領軍突圍,太過危險,萬一有個閃失,後果堪虞,皇上萬萬不可進此下策。」

    孫權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張昭道:「如今唯有與劉備韝和,以求喘息。皇上既已和劉備結親,劉備看在公主的面上,應當會答應的。為求萬全,皇上可以吳國太的口吻寫一封信給公主,公主見了吳國太的書信一定會賣力勸說劉備,則和談十有八九可成。」

    孫權皺眉道:「和談?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叫城下之盟!定這種盟約比打敗仗還令人感到恥辱!」

    張昭正要說話,哨探來報:「甘寧軍離城已不到二十里!」

    孫權嚇了一跳,沉吟道:「朕堂堂一國之君絕不能和他人簽訂城下之盟,凌統!」

    凌統應道:「臣在!」

    孫權道:「點齊所有軍馬,朕親自指揮,說什麼也要突出重圍!」

    張昭道:「皇上千金之軀萬萬不可做這樣的糊塗事。當年勾踐兵敗國破,為求喘息,不惜屈身事吳,皇上為了江東基業,也應該忍辱負重。」

    孫權緩緩點了點頭,道:「你說的倒也有理。」

    凌統道:「甘寧軍已近,僅憑數千敗兵根本無法與之對敵,是走是和皇上就快些拿主意吧。」

    孫權低頭不語,正躊躇間,忽又有哨探來報:「甘寧軍離城不到十里。」

    孫權歎了一口氣,對張昭道:「就依你之見。你這就去見甘寧,道上朕的求和誠意,讓他暫緩進攻。這事雖然難辦,但朕相信你一定能馬到成功的。」

    張昭道:「臣一定不辱使命。」說著昂首挺胸,轉身出殿,大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概。

    張昭策馬出城,行不十里,便遇到了甘寧軍。前軍小校報知甘寧。甘寧微微一笑,傳令三軍就地紮營,於中軍帳中接見張昭。客套一番後,張昭道明來意,甘寧怒道:「編縣彈丸小縣,轉眼便下。你卻跑到這來以和局緩我,焉知不是孫權的緩兵之計?」

    張昭道:「攻打襄陽之役,我主本來是不贊同的。可呂蒙那廝為了加官進爵,竟不奉詔命擅自行動,我主北上只不過為了追回呂蒙,根本沒想要和漢朝為難。呂蒙鑄成大錯後,我主一直好生後悔,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我主畢竟和漢朝皇帝有聯姻之好,希望將軍看在漢朝皇帝的份上暫緩進攻,我這就去見漢朝皇帝,商議此事。」這事要沒有孫權拍板,給呂蒙給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幹,可是孫權轉眼就要有血光之災,這黑鍋只好有呂蒙來背了,反正呂蒙是孫權的臣子,關鍵時連命都可以捨,何況只是背個黑鍋。

    甘寧緩緩地點了點頭,道:「兩國畢竟有同盟之好,我們也不想做得太絕。好吧,我就信你這一回。皇上現正在洛陽督戰,從這裡到洛陽走得快些的話,也不用三五日,不出十日便能打個來回。我就給你十天時間,十天之後,若我還沒收到消息,可別怪我不念兩家之好。你可要知道,我這可是冒著殺頭的危險,在替你們擔待此事,你可一定要快去快回。」

    張昭道:「一定,一定,我這就去。此行甚是匆忙,將軍的大恩大德,來日定當後報。」匆匆出營,他來不及回去向孫權稟告,派了個親兵回城,自己則馬不停蹄趕往洛陽。不一日,張昭到了洛陽,逕奔行宮來見劉備。

    劉備面色鐵青,不待他說話,喝道:「孫權還有臉派你來和朕談和?」

    張昭道:「襄陽之役全是呂蒙未奉詔命,獨斷專行,與我主無關。皇上要是一味怪責,怕是有妨兩國連姻之情吧。」

    劉備氣得臉皮紫漲,道:「若非仁祿從陸遜給翼德的信中看出破綻,襄陽早就給你們拿下了。你們做了這樣見不得人的事,還有臉來編排朕的不是?」

    張昭道:「我主拜呂蒙為大都督,總統江東六郡兼荊楚諸路軍馬,囑之曰:『閫以內,朕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這本來是為了方便他進剿魏國,哪知他竟濫用職權,未經詔命,擅自用兵。我主知悉此事,十分震怒,連發十道聖旨追回,可為時已晚,呂蒙那廝已經入境。我主為免兩國間發生不必要的磨擦,親自入境追回呂蒙,怎奈還是晚了一步。大錯既已鑄成,後悔自是無用,追究責任又何濟於事?兩國盟好來之不易,不能被奸邪小人隨意破壞,亡羊補牢,猶未遲也。現在我認為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談一談,挽救兩國盟好,而不是在那裡追究責任。」

    劉備餘怒未息,道:「和孫權同盟,連睡覺的時候都要睜只眼睛,這樣靠不住的盟好要來何用?朕現在想的不是怎麼挽救這已沒有任何意義的盟好,朕現在想的是如何滅了東吳!你來之前,朕正在擬旨罷東郡之兵,召集全國兵馬會集荊襄,朕親自統率,前往江南問罪。這道聖旨剛寫了一半,不知你要不要看一看。」

    張昭道:「皇上要想滅吳,談何容易?當年齊桓公當著楚國大夫屈完的面炫耀武力,結果被屈完三言兩語駁倒,大失顏面。我現在想套用屈完的話,來勸皇上。皇上若以德服四方,誰敢不服?若恃眾逞力,吳國雖褊小,尚有長江為池,雖有百萬之眾,正未知所用耳。倘若魏襲其後,國家尚且不保,何談滅吳?」

    劉備怒氣頓消,點點頭,道:「子布之言甚是。要朕和東吳講和罷兵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有三個條件。」

    張昭道:「皇上請講。」

    劉備道:「,免去呂蒙大都督之職,讓魯子敬重新擔任此職。呂蒙挑起兩國之爭,乃罪魁禍首,本當斬首,念他是東吳宿將,朕可以網開一面,放他歸國,交由孫權處置,不過他終生不得再獲重用。第二,朕其他人都信不過,就信任子敬,這盟好條款要他親自來談。第三將淮南及豫州之地割給大漢,這三條缺一不可,少了哪一條,朕寧可不談。」

    張昭心想呂蒙打了大敗仗,既便回到國內也沒臉再當大都督了,前兩條倒好說,就是這第三條太過苛刻,孫權說什麼也不會答應的。劉備見他臉上有遲疑之色,問道:「怎麼,朕提的條件太過苛刻?那就別談,打戰好了。

    張昭現在就怕聽到這兩個字,中心栗六,心想:「反正我也無權決定,還是先含糊答應下來,再作區處。」說道:「皇上提的這三條,我一定會轉告我主。」

    劉備道:「嗯,你可要讓他快些回復,朕有這個耐心,可朕麾下的將士們可沒那麼好的耐心。」

    張昭點了點頭,匆匆出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