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 第三卷長安風 第149章奉旨欽差
    李隆基深深地望著蕭睿,緩緩一笑,「蕭睿,朕也有意要將你留在京師之中……但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有一番磨練,你要成為大唐的肱骨之臣,還是須去地方歷練幾年吧。」

    蕭睿雖然心裡一喜,但臉上卻生生偽作出幾分「遺憾」之色來。見蕭睿的神色,李隆基不禁搖頭莞爾,「京官固然安逸,但你年齡尚幼,外放歷練對你來說有益無害,朕的苦心希望你要體會。」

    蕭睿默然跪倒在地,高呼了一聲,「蕭睿拜謝皇恩浩蕩!」

    「朕肯將咸宜賜婚給你,並讓之與民女共事一夫,於你而言,這的確是皇恩浩蕩了。」李隆基淡淡一笑,聲音變得低沉起來,「朕對你期望甚重,希望爾外放之後上體朕心,下體黎民百姓疾苦,多為善政……至多兩年,朕就會將你簡拔回京委以重任!」

    蕭睿心頭一凜,回頭想了想,直到現在為止,這大唐皇帝貌似對自己還算不錯,起碼能肯將李宜嫁給自己不顧大唐皇族宗法,這份恩寵也算是罕見的了。這一回,他誠心誠意地拜了下去,「皇上隆恩,蕭睿永記不忘。蒙皇上看重,蕭睿自當鞠躬盡瘁為大唐死而後已!」

    「好,說得好。力士,傳朕的口諭,封蕭睿為朝議郎,同時讓吏部放蕭睿劍南道戎州縣令。」李隆基擺了擺手。

    高力士吃了一驚,但沒有說什麼,趕緊躬身領命行去。

    外放縣令倒是尋常,一般登科及第者都可以得一個正七品或者從七品的官,無論京官還是地方官。但朝議郎卻是正六品上階的文職散官,出仕便任正六品官,這等破格任用只能用聖眷正隆來形容了;可接下來。李隆基卻又將蕭睿放到了戎州這種蠻荒之地高力士越想越是奇怪。依蕭睿如今的「駙馬」和天子門生身份,以李隆基對他的寵信,要是外放縣令歷練,大可以挑那些富庶地區譬如江南。也譬如就近的關內道,怎麼生生就將他近乎發配流放一般弄到那邊荒的戎州去?

    不要說高力士想不明白。就算是玉真也是大吃一驚,她剛要說什麼,卻聽武惠妃皺了皺眉,柔聲道,「皇上。戎州邊遠荒僻,讓宜兒跟著蕭睿去那種地方。臣妾心裡著實不放心

    「如果不放心,宜兒可以留在京師嗎?蕭睿,你地家眷可以留京……」李隆基擺了擺手。

    蕭睿一驚,心道那怎麼行,我之所以要離開長安,目地就是將家眷帶走,豈能留在京師?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又何必謀取這外放為官呢?

    李宜知道自己蕭郎的心思,其實,新婚燕爾正在情濃之際。她又豈能願意與自己親愛的夫君分別。她盈盈上前跪倒,「父皇。母妃,女兒不怕苦,女兒一定要隨蕭郎赴任,我們夫妻不……」

    玉真格格一笑,「皇上,人家夫妻情深,如今正是新婚燕爾,你卻要棒打鴛鴦……」

    李隆基朗聲一笑,「朕准了。宜兒,你雖是大唐公主,朕地女兒,但既然你已經嫁為人婦,父皇……」頓了頓,李隆基又道,「戎州雖然蠻荒但卻距益州不遠,蕭睿你可將家安置在益州吧。」

    蕭睿趕緊叩首謝恩,看他那架勢頗有些怕李隆基反悔的意思。別人未必看得出來,但玉真確是心知肚明,不由暗暗歎息了一聲,心道這小冤家越來越狡猾了,心機越來越深,竟然當著大唐皇帝地面玩了一招以退為進,明明是達到了目的還做出一幅吃了虧的模樣,實在是

    回到煙羅谷裡,蕭睿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所謂的戎州就是後世的宜賓。在盛唐時代,戎州當然要算是偏遠蠻荒之縣郡了,這裡是苗人、人以及彝人聚居地地方,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大唐劍南道治下最南端的一個縣。宜賓是具有數千年釀酒歷史地酒都,作為一個釀酒品酒大師,蕭睿對宜賓的瞭解遠遠比益州要多得多。

    就在玉真和李宜正在為蕭睿外放戎州縣令而感到鬱悶不解的時候,蕭睿卻在興致勃勃地想起了前世在古籍中讀到的,戎州一帶善釀美酒的人。

    楊玉環的婚禮已過,楊家的族人們也紛紛千恩萬謝地帶著玉真賞賜的禮物、蕭睿兩口子的還禮,告辭回洛陽或者益州而去。蕭睿本來想讓楊母再留幾天,等他入劍南赴任的時候一同前行,但楊母卻牽掛著留在益州沒有跟來地楊三姐兒,硬是與楊括和一些楊家族人一起啟程回蜀。

    陪著蕭睿三口子送走了楊家地族人,蕭也掛念在洛陽的家和丈夫,也著急要趕回去。蕭睿本來有意要讓蕭兩口子就此長住長安,但蕭卻再三不肯,蕭睿只得派人駕車將蕭送回洛陽。

    城東灞河,正是夏初郊遊好時節。一座數十米長地木橋橫跨灞河兩岸,河堤上林木茂盛鮮花綻放,絢爛倒影投入河中,使得清澈的河流融匯了這個夏初至為華麗多姿的色彩。

    姐弟兩個灑淚而別,蕭睿站在遊人如織的灞河橋的這一端,眼望著蕭乘坐的馬車揚塵而去,眼圈一紅,心中甚是不捨。

    花樹叢中隨處可見郊遊的士子仕女,身披五彩華麗紗巾的女子鬢邊簪著帶葉花枝,面上紅雲比鮮花更為妖嬈。溫和的風輕輕吹拂著,一河的漣漪。就在那仕女之間,三三兩兩的華麗袍衫的公子王孫,鮮衣怒馬手執馬鞭,顧盼生輝。除此之外,大抵還有不知道是誰家的公子哥兒,呼朋喚友,叫來了歌姬舞女,便在灞橋之側絲竹艷舞,引得路人遊人紛紛圍觀喝彩。

    可惜這長安城外的盛景沒有引起蕭睿一絲半點的喜悅之情,反而讓他更加的惆悵。一旁的玉環深知自己愛郎對於蕭的感情,便柔聲道,「蕭郎,姐姐暫時回洛陽,等過幾年,我們回了長安,再把姐姐和姐夫接到長安來,從此以後再也不分開便是……」

    李宜也勸了幾句,指了指灞河邊上的熱鬧景象,笑吟吟地道,「子長,姐姐急著趕回洛陽乃是為了跟姐夫團聚,你又何必傷感?你看這灞河兩岸如此風景絕佳,你我三人既然已經出了城,何不也盡情暢遊一番?」

    蕭睿微微一笑,剛要答應李宜,卻見令狐沖羽一騎疾馳而來,瞬間來到近前,翻身下馬躬身道,「公子,皇上有旨到,高大將軍正在府中等候!」

    「大將軍!」蕭睿匆匆趕回城裡的蕭家,見到了等候在客廳中喝了好幾盞茶,已經多少有些不耐煩的高力士。也難怪高力士不爽,他跟隨李隆基多年,到處宣旨,還從未有人讓他等候如此之久。但這蕭睿有些不同,即是聖眷正隆的新貴人,又是自己的小知己,高力士這才耐著性子等候著,要是換成別人,他早就拂袖而走了。

    「狀元公啊,你倒是好大的架子!」高力士不由撇了撇嘴。

    「抱歉之至,大將軍,蕭睿在城外送別家姐,不知道大將軍光臨,實在是罪過罪過!」蕭睿趕緊賠笑,對於這個位高權重與眾不同的大太監,他可是早就打定主意萬萬不能得罪的。

    「罷了。皇上有旨,朝議郎、戎州縣令蕭睿接旨!」高力士尖細嘶啞的嗓子再次響起。

    蕭睿一怔,這才醒悟過來,原來自己已經有了官職了,他心裡嘿嘿一笑,跪倒在地,呼道,「臣蕭睿接旨!」

    原來,李隆基封皮邏閣為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並賜名「蒙歸義」。皮邏閣即將舉行登位大典,特遣使臣來懇求大唐皇帝陛下派人參加觀禮。李隆基或許是一時心血來潮,想起蕭睿將要赴任戎州,去這南詔洱海倒也順路,便硬生生封了他一個御賜金牌的欽差大臣,先去南詔觀禮,然後再回戎州赴任。

    後來蕭睿才明白,李隆基哪裡是一時心血來潮,分明就是早就謀劃已久。

    蕭睿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還未上任的縣令,但他卻有著多重的身份。御賜金牌在身,天子門生、新科狀元、才子酒徒、名士大賢、玉真義子這些身份隨便哪一個提留出來,都不得了,讓蕭睿前去,也算是給足了皮邏閣面子。

    蕭睿外放縣令又當了前往南詔的觀禮欽差,一時間,這又成為長安城裡的一大新聞。而在蕭家,還有另一個新聞悄然在下人間流傳:那便是令狐沖羽,竟然也得了一個仁勇校尉的武職官,正九品。

    蕭睿不用問也知道是李林甫所為,對於令狐沖羽跟李林甫的關係,他一直很是好奇但卻強忍著沒有問令狐沖羽,既然人家不願意說,想必就是有難言之隱。實際上,令狐沖羽跟他的時日也不短了,他的為人蕭睿很是清楚,如果不是有難言之隱的話,令狐沖羽絕不會瞞他這麼長時間。

    令狐沖羽有了出身,蕭睿也替他高興,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如今令狐兄有官職在身……」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令狐沖羽打斷了,「公子,令狐沖羽這一生誓死追隨左右,絕不離棄。這武職官,不過是為了保護公子前往南詔而為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