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正文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四十一章 全新霸權
    在第三次同盟國首腦會議期間,蕭鼎昆就提出了在戰國集團為基礎,建立一個專門致力維護世界的穩定與和平,加強國家與民族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全球貿易與經濟發展的國際性組織。

    當時,這個提議得到了幾乎所有國家的。

    只不過,在涉及到細節問題,特別是與各成員國的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細節問題的時候,仍然出現了很多矛盾。

    比如,該國際機構的權限到底有多大,是一個擁有實質性權力的機構,還只是一個為國與國之間交流與溝通提供平台的機構?再比如,該機構由誰主導,成員國的權利該怎麼分配,是否需要涉及到協約國集團成員國等等。

    當然,沒有一個國家反對成立這樣的國際性機構。

    畢竟,通過政治與軍事同盟建立起來的國家間組織與集團,只是戰爭的推動者,而不是和平的捍衛者。殘酷的事實已經證明,必須改變以往的同盟方式,為促進國際交流,解決國家間矛盾提供一個進行外交磋商,以及國際調解的平台。

    隨後,蕭鼎昆決定將戰後的重建援助與該國際機構掛鉤。

    到此時,問題就|常的簡單了。

    隨著戰爭走向收尾階段,不管是戰敗的協約國集團成員國,還是戰勝的同盟國集團成員國,都希望在戰後從帝國獲得戰略援助,以完成戰後重建,恢復國內經濟,解決國內矛盾,保持國家的穩定與團結,為戰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不說別的,當時最渴望獲得帝國援助的就是德國!

    七年地戰爭。已經讓德國不堪重負。雖然在戰爭後期。通過從法國、俄羅斯等戰敗國進行壓搾式地掠奪。使德國堅持了下來。甚至改善了國內地經濟環境。但是德國要想成為歐洲老大。就不可能通過壓搾地方式去獲得戰爭利益。更不可能在毫無理由地情況下吞併法國等戰敗國。如果德國繼續加大掠奪地力度。只能使法國與俄羅斯背道而馳。走上再次與德國對抗地道路。從而使德國在歐洲遭遇新地挑戰。

    在此情況下。德國只能指望帝國地戰略援助。

    而在第三次同盟國首腦會議上。帝國已經明確提出。將在戰後向同盟國集團成員國提供力所能及地幫助。當然。後來援助範圍迅速擴大。連協約國集團地戰敗國都得到了相應地幫助。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蕭鼎昆才使出了撒手鑭。

    在將成立國際性機構與戰後重建援助掛鉤之後。不管是德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可能拒絕帝國地提議。更不可能直接與帝國對著幹。

    當然。很多細節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比如,該國際機構的權力應該怎麼實施,是由帝國說了算,還是由所有國家通過投票表決的方式說了算?如果僅僅只是帝國的「一言堂」,那麼其作用性必然非常有限。相反,如果是一個民主性質地國際機構,那麼各成員國的份量到底有多大?

    這些問題,也是蕭鼎昆,或者說是帝國內閣政府必須解決的。

    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且帝國必須維持同盟國集團地穩定與團結,因此在確定相關成員國的發言權的時候,就必須優先照顧同盟國集團成員國。

    畢竟,這個國際機構是由同盟國集團發起的,而且同盟國集團成員國都在戰爭中做出了重大地貢獻,理應在戰後的新國際機構中佔據重要席位,而不可能讓那些戰敗國把持新的國際機構。

    在此情況下,帝國首先與德國等盟國達成協議,決定了該國際機構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用來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且能夠進入該組織的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具有強大軍備力量地同盟國集團成員國。

    最初的時候,只有帝國、德國、土耳其與意大利被確定為該組織地成員國。

    可是,隨著戰爭結束,特別是在美國投降之後,將協約國集團成員國排除在該機構之外,顯然不太現實,而且也只能使該機構成為另外一個「同盟國組織」,無法從根本上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地國家加入了同盟國集團,該組織僅設四個成員,也可能從根本上確保同盟國集團成員國的利益。

    最後達成地協議是,帝國、德國、土耳其與意大利為該組織的常任理事國,對一切涉及到了安全的重大國際事務都擁有一票否決權,然後再挑選八個其他國家成為輪換理事國,以每二年更換一半的方式,組建安全理事會,負責處理國際安全事務。

    在核心機構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其他問題的協商工作也進展順利。

    當然,小麻煩還是無法避免的。

    比如,當時德國就認為,應該為其具有獨立行政權的東普魯士地區在全體成員國大會中提供一席位,意大利也堅持要求為其在北非地區剛剛扶持建立起來的幾個擁有獨立行政權的海外領地提供席位。

    對於德國與意大利的要求,帝國並沒有反對,只是針鋒相對的提出,如果要滿足德國與意大利的要求,就得把帝國的海外領地,以及海外屬地都算進去。

    這下,德意二國主動做出了讓步。

    畢竟,帝國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擁有數十處海外領地與海外屬地,如果這些地區都以獨立成員的形式加入了全體成員國大會,那麼新成立的國際機構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員都在帝國的控制之中。如此一來,新的國際機構就將成為帝國的「外閣」。

    最終,同盟國集團就成員身份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即,只有擁有獨立政權的國家才有資格成為正式成員,而任何國家的海外領地,海外屬地,乃至擁有獨立行政權,卻不具備獨立外交權與軍事權的聯邦主體成員都不能成為正式成員,但是可以以觀察員的身份參於討論國際事務。

    談到最後,所有問題再次與帝國的重建援助掛鉤。

    因為所有成員國都需要是獨立國家,所以帝國只承諾向獨立國家提供戰後重建援助,而不向非主權地區提供援助。

    可以說,這是引爆戰後獨立風潮的關鍵原因。

    按照當時的協議,像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乃至被肢解的二個俄羅斯,因為都不是獨立國家,所以都不能從帝國獲得戰略援助。

    戰後,這些地區都先後脫離其宗主國,宣佈獨立。

    也正是如此,俄羅斯民主共和國在德國與意大利的暗中之下,與戰後的第二年就宣佈獨立。隨即,帝國與土耳其也達成協議,在合併了佔領區之後,組建了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當然,誰也沒有想到,這最終也瓦解了帝國的殖民體系。

    在蕭鼎昆最初確定這項政策的時候,認為帝國可以繞過相關協議,幫助海外領地進行戰後的重建與經濟建設工作,從而確保帝國海外領地繼續由帝國控制。實際上,戰後帝國確實向海外領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幫助其發展經濟。可是,隨著獨立風潮迅速刮遍全世界,獨立思想迅速蔓延,到戰後二十年左右,帝國的海外領地就紛紛宣佈脫離帝國,獨立成為主權國家。

    也正是如此,使帝國在戰後陷入了長期的地區戰爭之中。

    為了鎮壓海外領地的獨立活動,帝國在戰後並沒有真正獲得和平,而是不斷的應付著各個地區的獨立活動。在堅持了十多年之後,帝國終於不得不放棄傳統思想,轉而承認獨立國家的地位。

    結果,蕭鼎昆在戰後建立的新世界體系,僅僅維持了不到三十年,就因為世界各地的獨立風暴而土崩瓦解。以德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也借助這波獨立風潮,迅速向外擴張,並且發展壯大,並且再次具備了與帝國抗衡的實力。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蕭鼎昆在這個問題上做得有點過火,最終玩火,使帝國失去了大量海外靈帝。但是不得不承認,獨立的浪潮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的,而且放棄海外領地,也相當於甩掉了一個非常大的包袱,並且為帝國的戰略轉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從當時蕭鼎昆採取的很多相關措施來看,甚至可以認為,蕭鼎昆早就遇見到了戰後的獨立風潮,並且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不可能阻止海外領地選擇獨立。因此,他在做出了極端決策的同時,利用其他手段,比如通過戰略援助,讓帝國金元成為了世界唯一的貿易結算貨幣,取代了黃金的地位,確定了金融霸主的寶座。另外,通過戰後的產業調整,以及強大的科技實力,使帝國佔據了世界產業鏈條的頂端,並且在貿易全球化之後,通過高科技確保了帝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

    這些,都無一例外的讓帝國以新的方式鞏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相對於丟掉一些海外領地而言,帝國的收穫明顯大得多,也重要得多。

    可以說,僅僅為帝國奪取金融霸權打下基礎這一點,就足以使蕭鼎昆進入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行列,因此在其去世之後,為他在帝國首都的首輔官邸對面建立紀念堂,一點都不過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