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以來,北大西洋就是世界上商船密度最高的?F
正式參戰之前,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協約國集團提供了大批軍事物資與戰略物資,僅在七十二年40年)間,美國提供給英國的戰略物資就相當於英國當年進口物資的百分之四十五。
參戰之後,美國更是以協約國主要成員國的身份,向英國、俄羅斯、西班牙、法國等同盟國成員國提供了大批無償援助,僅輸往俄羅斯的燃氣機就達到了三十八萬餘台,占俄羅斯在戰敗前燃氣機總生產與購買量的百分之三十七。
不管是輸往英國,還是輸往俄羅斯,所有物資與設備都得靠海運。
北大西洋上的主要航線有三條,即深入北極圈,前往俄羅斯北部摩爾曼斯克與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北極航線;沿北大西洋暖流,直接前往英國本土的中部航線;以及途徑亞速爾群島,前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南部航線。在這三條航線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前往英國的中部航線。
按照同盟國(主要是帝國與德國)達成的協議,在北大西洋破交作戰中,帝國海軍主要負責絞殺前往英國與西班牙的船隊,而德國海軍主要負責絞殺前往俄羅斯的船隊(實際上,到後期,帝國海軍幾乎是全線出擊,對任何航線上的船隊都不放過)。這是提高破交戰效率,打擊敵人的必要手段。另外,帝國海軍破交艦隊的主要基地是直布羅陀,而德國海軍破交艦隊的主要基地在挪威北部,從地理位置上看,這種分工也最為合理。
因為北大西洋海域遼闊,所以三條主航線上又有數條航道。
比如,前往英國的航道就按照目的地的不同,分成了進入北海,前往英國東部港口;進入愛爾蘭海,前往蘇格蘭與英格蘭西部港口;以及進入凱爾特海與英吉利海峽,前往英格蘭南部港口的三條航道。在運輸高峰時期,航行在這三條航道上的船隻超過了二千五百艘,其中僅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就超過了一千八百艘。
毫無疑問,這三條航道上的船隻與船隊成為了帝國海軍破交艦隊重點絞殺的對象。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七十五年43年)間,就有二千三百餘艘商船在這三條航道上被擊沉,其損失的貨物總量達到了二千七百餘萬噸,幾乎佔到了當年美國輸往英國的物資總量的百分之七十。由此可見,當時一艘商船在北大西洋上的正常「壽命」僅僅只有一年。也就是說,一年下來,美英二過投入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隻全部得更換一遍。
如果不是美國強大的造船能力,這種規模的絞殺戰已經使英國徹底癱瘓了。
面對同盟國集團地瘋狂絞殺。協約國集團。特別是英國。幾乎是沒有辦法地。
早在七十三年41年)地時候。英國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巡洋艦。加強航線保護力量地想法。可最終卻不了了之。後來。英國海軍也只是動用了一批無畏艦執行護航任務。並沒有為護航艦隊專門建造大型戰艦。
歸根結底。英國沒有足夠地實力建造大型巡洋艦。
不管是帝國地大型巡洋艦。還是美國地大型巡洋艦。其造價都極為高昂。特別是在戰爭後期建造地大型巡洋艦。其造價甚至超過了戰前與戰爭初期地快速戰列艦。相對而言。大型巡洋艦更適合執行破交任務。而不是護航任務。如此一來。對本來就捉襟見肘地英國海軍來說。大型巡洋艦無疑是一種華而不實地戰艦。至少。英國海軍在其任務範圍區之內是沒有多少破交任務地。最主要地還是護航任務。
從七十五年43年)年底開始。隨著新式彈藥服役。護航作戰地形勢在次發生了變化。
面對裝備了三百毫米復合穿甲彈。以及非常先進地火控雷達地大型巡洋艦。那些僅配備了十二英吋。或者十三英吋艦炮地老式戰列艦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僅在七十六年(44年)上半年。就有四艘英國海軍地無畏艦在執行護航任務地時候被帝國海軍地大型巡洋艦擊沉。或者擊毀。當時。英國海軍甚至一度派遣快速戰列艦執行護航任務。以加強航線地安全。驅逐四出活動地帝國海軍破交艦隊。
問題是,用快速戰列艦執行護航任務,其成本太高昂了。
不得不承認,快速戰列艦確實是最為理想的護航戰艦,即便是那些在戰前建造的,只有速度達到了快速戰列艦標準的「條約型戰列艦」都能輕鬆的對付任何一種大型巡洋艦,甚至能夠在惡劣的海況下追擊大型巡洋艦。太平洋上的海戰就證明,一艘快速戰列艦能夠同時對付三到四艘大型巡洋艦,並且在戰鬥中獲得壓
優勢。
可是,英國有能力建造足夠多的快速戰列艦嗎?
在完成了五艘「喬治五世」級的建造工作之後,「獅」級的建造工作一拖再拖,導致英國海軍不得不以拆舊換新的方式,建造了二艘「前衛」級。雖然英國海軍將「獅」級的建造數量增加到了八艘,且開工建造了「獅」級,但是比起帝國海軍一口氣建造了十二艘「皇帝」級乙型,十二艘「省」級,以及十二艘「省」級乙型,並且在七十五年43年)就開工建造「海軍元帥」級;比起美國海軍一口氣建造了八艘「南達科他」級,十二艘「衣阿華」級,十二艘「羅得島」級,並且43底開工建造「蒙大拿」級,英國海軍的造船能力確實差得太遠了。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英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連完成制海任務都很勉強,又怎麼可能擔負起護航作戰的重任呢?
毫無疑問,英國面對的是一個死局。
建造快速戰列艦,就無法建造更多的護航戰艦。如果選擇建造護航戰艦,就無法建造足夠多的快速戰列艦。
對英國這樣以海權為生的國家來說,快速戰列艦肯定比護航戰艦更重要。
可護航不力卻會導致所獲得的戰略物資急劇減少,從而限制了快速戰列艦的建造數量。不說別的,如果七十五年43年)在北大西洋上損失的物資與船隻減少一半,英國海軍就能多造出至少四艘快速戰列艦。
換一個角度看,英國所面臨的死局,與其脆弱的國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和平時期,英國尚且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利用其在東部非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外加美國與部分南美洲國家提供的援助,支撐起一支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從而確保英國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權,並且壓制住最具威脅的德國。
顯然,英國並不具備強大的戰爭潛力。
如此一來,在戰爭時期,英國能夠發揮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其海軍的建設自然會被帝國與美國遠遠的拋在後面。
從英國就能看出,決定戰爭勝負的絕不是和平時期有多麼厲害,而是一個國家在戰爭時期能夠發揮出多大的潛能,及其綜合國力,特別是工業、資源與科技的絕對實力。戰爭本身就是一個國家間的優勝劣汰,只有實力最強,爆發力最強,且毅力最頑強的國家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對窮途末路的英國來說,第四艦隊的再次出擊,無疑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當然,這一切,當時白佑彬肯定沒有想到,他也不會去想這些問題。
在決定放棄攔截美國作戰艦隊,轉而對付前往英國的船隊之後,白佑彬所能想到的,需要想到的,就是怎麼出其不意的出現在船隊附近,然後以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徹底消滅那些商船,從而迫使英國盡快做出理性的選擇。
二十二日下午,白佑彬收到了姜瑞麟直接發來的一份電報。
剛剛抵達諾福克海軍基地的美國艦隊已經在天亮前出港,目的地很有可能是古巴的關塔那摩,或者聖地亞哥。按照慣例,這支作戰艦隊將在加勒比海,或者墨西哥灣進行為期二到三個月的常規訓練。
很快,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一封電報就證實了姜瑞麟獲得的情報。
聖地亞哥已經做好了迎接美軍艦隊的準備工作,另外駐紮在背風群島的美軍艦艇也在二十一日夜間出港,大概準備在加勒比海與即將到達的作戰艦隊會合,然後陪同其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同一天晚上,二支破交艦隊炮擊了奧克尼群島與設得蘭群島的英軍雷達站。
此時,43艦隊正在外赫不裡底群島西面海域,以二十多節的速度前往與秦孝東、莫懷成等人指揮的破交艦隊會合的海域。
二十三日下午,進入北海的二支破交艦隊遭遇了由一艘大型戰艦為主力的英國艦隊。
顯然,那正是之前逃如北海「避難」的「大膽」號戰列艦,及其隨行戰艦。
按照白佑彬的要求,二支破交艦隊沒有與英國艦隊糾纏,迅速與之脫離接觸,並且在夜間向愛丁堡投擲了上千枚大口徑炮彈。
同一天晚上,姜瑞麟發來了最重要的情報。
分別聚集在波特蘭、波士頓、新貝德福德、紐約與卡姆登的美軍船隊在夜間離開了港口,並且很有可能先在近岸海域會合,然後與趕來掩護的護航艦隊重新組編成三到五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前往英國。
獵物終於出現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