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戰列艦。
與李玉民一樣,聯合艦隊司令官,祖壽清口中的「老小子」正在與一幫將領參謀商討著作戰計劃的細節問題。
實際上不久前「重新」晉陞為大將的高野五十六並不「老」,也不是「小子」,今年才五十五歲,正是一名海軍高級將領的黃金時期。當然,相對於周圍的其他將領來說,高野五十六顯得「成熟」得多。
此時的高野已經與兩個月前,指揮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全殲」帝國北洋艦隊時完全不一樣了。「大東海戰」的失利,讓高野制訂的一系列作戰計劃化為泡影。其實對任何人來說,眼看就要到手的勝利變成了失敗,都不會高興到哪裡去。
事後,高野並沒有過分的「責備」小澤治三郎,而是替小澤承擔了戰敗的責任。
說白了,小澤治三郎已經盡全力挽救南遣艦隊,而且將「霧島」號戰列艦帶了回來,沒有讓南遣艦隊全軍覆沒。戰敗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高野低估了帝國海軍剛剛成立的快速戰鬥群,以及服役不久的三艘快速戰列艦。
正是如此,「大東海戰」之後,高野一方面向天皇「請罪」,主動要求降一級軍銜,一方面嚴令要求各造船廠加快幾艘戰列艦的維修工作,並且積極尋找新的決戰機會。當然,在十二月,三艘在「對馬海戰」中負傷的主力艦修復之前,聯合艦隊沒有出海作戰的能力,只能龜縮在港口裡面。
「馬賽海戰」多多少少都有點出乎高野的預料。
按照當時日本情報機構獲得的各方面消息。大明帝國地首要任務是戰勝日本,奪取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做好與美國開戰的準備,而不是在大西洋上與英法大打出手,開闢第二戰線。
從法國那邊獲得「馬賽海戰」的具體作戰報告之後,高野更是有點難以置信。
無論如何,大明帝國大西洋艦隊在擊敗了法國地中海艦隊之後,都沒有理由繼續糾纏下去。有點頭腦的艦隊司令官都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全身而退,保存艦隊的實力,也同時確保直布羅陀要塞的安全。
難道。素有「海上狐狸」的秦寶獻不明白這個道理?
高野壓根不相信,更覺得這是一個「陰謀」,一個「圈套」。
隨後,大明帝國海軍宣佈調遣太平洋艦隊快速戰鬥群馳援大西洋艦隊。高野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認為這是個「圈套」。
只是,當時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海軍將領都贊同高野地觀點。
比如南雲忠一中將。高須四郎中將,近籐信竹中將,乃至小澤治三郎中將都認為,大明帝國為了攻佔蘇伊士運河,必須將英國大西洋艦隊阻擋在地中海之外。也就必須加強大西洋上的力量,守住直布羅陀要塞。在此情況下。抽調太平洋艦隊快速戰鬥群前往大西洋,是比較合理的戰略決策。
當時,南雲忠一甚至建議,聯合艦隊立即出動,主動尋找決戰機會!
高野並沒有輕易採取行動。
首先,高野絕不是那種能夠被「手下」輕易影響的司令官,如果南雲忠一能夠代替他做出決策,他就不是聯合艦隊司令官了。
其次,三艘剛剛修好地戰列艦還在恢復訓練之中。其戰備水平非常低。難以立即出動,更難以在海戰中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最後。「目標」龜縮在那霸港,如果不出來的話,聯合艦隊沒有決戰地機會。
情況很快出現了轉變。
十一月底,情報部門發現帝國海軍艦隊,乃至西太平洋上的幾個主要陸戰師都在進行戰役前的動員與準備工作。
根據這一情況,日本大本營海軍部判斷,大明帝國將在近期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
隨即,日本也進入了緊急狀態,本土以及本土附近的各支部隊都收到了緊急備戰令,準備應付大明帝國的登陸作戰行動也就是說,日本方面認為大明帝國將在日本本土,或者本土附近地區登陸。
這也完全符合之前地戰略推斷,即大明帝國的首要目地是擊敗日本,在沒有辦法與日本聯合艦隊決戰的情況下,大明帝國很有可能選擇發動登陸作戰行動,迫使聯合艦隊出來決戰,或者在地面上擊敗日本!
此時,高野仍然按兵不動。
情報中,只提到了三到五個陸戰師在進行戰前動員,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在日本本土登陸,最多只能在外圍島嶼打一場規模不算太大的登陸作戰。從長遠角度考慮,聯合艦隊沒有必要為外圍島嶼冒險。
直到當月的最後一天,高野才看到了他所希望得到的機會。
大明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主力戰鬥群離開了那霸,並且正在向南航行。
顯然,這支艦隊是去支援登陸作戰的。
這時,日本情報部門也做出了一個相當準確的判斷:敵人的登陸目的地是達沃,而不是日本本土,也不是本土附近地島嶼!
沒等日本大本營做出反應,大明帝國地三個陸戰師就隨同登陸艦隊出發了。
四日,敵人的艦隊炮擊了達沃港。六日,登陸部隊在達沃港對面地薩馬爾島,以及南面的迪戈斯上岸。
到十日的時候,敵人的陸戰隊已經到達了達沃港附近,並且開始戰役迂迴。
毫無疑問,這場登陸戰役打得非常的果斷堅決,根本就不像在「演戲」,更不像為了誘出聯合艦隊搞的戰役佯攻。按照當時的情況發展下去,不到半個月。達沃港的日軍就將完蛋,要想守住達沃港,必須出動聯合艦隊!
當然,高野也一直在密切地關注著達沃港那邊的戰鬥。
最初的時候,他確實認為大明帝國的登陸作戰只是一場戰役佯攻,目的就是要將聯合艦隊引誘出來。
漸漸的,高野的觀點發生了改變。
快速戰鬥群已經在八日(開普敦時間為七日)到達了開普敦,也就是說,大明帝國海軍做出馳援大西洋艦隊的決定並不是個幌子,不然其快速戰鬥群不會「準時」到達開普敦。而回在進入南海,最多進入印度洋之後折返。
其次,攻打達沃港的戰役行動非常有「章法」,也非常有效率。
正是如此。六日的時候,高野就下令為聯合艦隊地所有戰艦補充燃料與其他物資,並且召回了所有正在休假的官兵。下令幾支主要艦隊務必在十日前做好出港的準備工作。
十日晚上,高野收到了大本營海軍部軍令總長永野修身的「出擊令」。按照該命令,高野最快將於十一日凌晨率領艦隊南下。當然,永野修身也在等待一條重要地情報,即帝國快速戰鬥群離開開普敦!
在此之前。永野修身已經收到了不少的相關情報。
快速戰鬥群在開普敦的補給將持續三天,這足以讓各艘戰艦補充滿燃料。具備直接奔赴直布羅陀海峽地能力。而當時,英國大西洋艦隊已經到達了直布羅陀海峽西面,並且試圖「強行闖關」。
也就是說,如果大明帝國想保住直布羅陀要塞,就得讓增援艦隊「快馬加鞭」。
最終,永野修身從各條情報得出結論,快速戰鬥群即將北上,奔赴直布羅陀海峽!
很快,他需要的「情報」送到了。
快速戰鬥群確實離開了開普敦港。而且也確實向北航行!
有了這條情報。高野的所有疑慮都解除了。按照他的判斷,大明帝國海軍肯定認為其太平洋艦隊主力戰鬥群能夠擊敗聯合艦隊。才會讓快速戰鬥群馳援大西洋艦隊。
從兵力對比方面來看,主力戰鬥群確實擁有優勢。
主力艦是十艘對六艘,主炮是八十五比六十四。也就是說,真打起來,主力戰鬥群的優勢非常明顯。
只是,在高野看來,這些優勢都不是真正地「優勢」。
戰與不戰的主動權在聯合艦隊手裡,而且主力戰鬥群還要支援陸戰隊作戰,即便不分散主力艦,也會分散巡洋艦與驅逐艦。相對而言,聯合艦隊在巡洋艦(特別是重巡洋艦)與驅逐艦地數量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最重要的是,聯合艦隊主力艦的速度明顯更快,即便打不過,也能選擇撤退。
衡量了各種因素之後,高野下了決心。
十一日凌晨,收到永野修身的命令後,高野率領艦隊離開了橫須賀。
此時,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參謀軍官已經制訂好了幾套作戰方案供高野選擇。這其中,既有直接南下,與敵人主力戰鬥群決戰的方案,又有出其不意,偷襲敵人主力戰鬥群的方案,還有穩步推進,以支援達沃港為主要任務的方案。
當然,對一個有著強大自信心,以及自決能力的司令官來說,這些作戰方案都不太合適。
高野心裡很清楚,聯合艦隊地優勢是主力艦地速度與輔助戰艦的數量,如果正面交火,拼地將是火力與防護,聯合艦隊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能夠獲勝。
那就是「出奇制勝」!
這也正是高野最拿手的作戰方法。當然,從骨子裡講,作為一名優秀的艦隊司令官,高野知道「奇不勝正」這個道理。如果還有別的選擇,他也不會三番四次的鋌而走險。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