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正文 序 不一樣的歷史(十四)
    華盛頓,初春時節仍然分外的寒冷。

    白宮西廳,隨著最後一名穿著大明帝國官員服飾的中年人到達,與會的八國代表全部到齊。

    與另外七個國家代表不一樣的是,主持會議的美國總統明顯帶著一絲笑意。

    這不是東道主那種禮節性的微笑,而是得意的微笑。

    相反,最後到達的帝國代表明顯臉色陰沉。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對大明帝國極為不利的會議。

    另外,這次會議上將要簽署的國際協議也肯定對大明帝國極為不利。

    此時此刻,正襟危坐的李鴻章並不明白,帝國首輔為什麼要答應西方列強的無理要求,為什麼要決定簽署這份明顯對帝國不利的協議。

    可是,他只是首輔的代表,無權決定帝國的未來。

    再說了,首輔乃何許人也,他能夠看穿首輔的長遠打算嗎?

    正是在這個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李鴻章代表帝國在印有《門戶開放》的文件上簽了自己的名字,並且蓋上了帝國的印章。

    隨著美國總統最後一個簽字,最後一個蓋上美國的印章,這份標誌著世界新秩序的國際協議正式生效!

    實際上,對帝國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個解脫呢?

    自從林則徐出任帝國第一百八十四任首輔之後,帝國開始轉型。除了收縮海外勢力,將更多的國力用於國內發展之外,帝國還逐步與歐洲國家,以及新興的美國簽署了友好和平條約。

    此舉,為帝國贏得了極為難得的喘息機會。

    當然,這並不能徹底解決帝國面臨的嚴峻考驗。

    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難以控制的通貨膨脹,以及國內民眾低下的生活水平,都是擺在帝國政府,擺在帝國內閣首輔面前的大難題。

    林則徐沒有迴避,也不能迴避這些問題。

    到明歷四百九十四年(公元1862年),林則徐卸任的時候,帝國國內的情況已經有了極大的好轉。

    十年之內(當時,帝國已經出台法案,內閣首輔每界人期為五年,一般情況下,只能連任兩界),帝國國內失業率從百分之三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七,工業產值從一百三十五億金元提高到了二百五十一億金元,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從五十八金元提高到了九十七金元,國內物價水平基本保持平穩。

    即便在林則徐卸任的時候,帝國的總體國力仍然處於極為低下的程度,可是相對而言,如果沒有這十年的穩定發展,沒有林則徐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帝國恐怕根本熬不過這十年,早就分崩離析了。

    與此同時,世界局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同樣處於戰爭「後遺症」期間的歐洲國家開始好轉。

    只不過,當時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美國。

    明歷四百八十七年(公元1855年),美國向獨立不久的墨西哥宣戰。一年後,墨西哥戰敗投降,以戰爭賠款的方式,將現在的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周,亞利桑那州,以及得克薩斯州一部分割讓給美國。

    面對美國的擴張,大明帝國不但沒有向墨西哥(當時,在墨西哥占主導地位的是帝國移民的後代)伸出援手,而是作壁上觀。

    說白了,帝國也沒有能力支持墨西哥,更不希望與美國開戰。

    也許,歐洲國家正夢想著帝國與美國開戰呢。

    嘗到甜頭之後,美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變本加厲的推行擴張政策,甚至一度提出,美洲為美國後院的概念。

    只是,當時不管是大明帝國,還是歐洲列強,都無力與美國抗衡。

    或者說,不想與美國敵對。

    如此一來,美國獲得了其他國家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歷史機遇。

    當然,「倒霉」的不僅僅只有大明帝國,還有歐洲國家。

    到明歷五百三十年(公元1898年),也就是「美西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了西半球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在實際上成為了美洲霸主。

    通過「美西戰爭」,美國不但佔領了仍然在西班牙控制之下的古巴,還一舉奪取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地區的霸權地位。同時,美國的影響力擴大到了太平洋地區,對大明帝國構成了實質性威脅。

    此時,大明帝國已經恢復元氣,並且具備了重新發動戰爭的能力。

    問題是,歐洲國家也恢復了元氣,甚至實力大漲。連歐洲國家都沒有幫助西班牙對付美國,大明帝國有什麼理由為西班牙出頭?

    「靖綏政策」的結果只是更大的苦果。

    明歷五百三十二年(公元1900年),剛剛打敗了西班牙的美國出兵殺入日本東京灣,迫使日本天皇政府簽署了開戶通商的協議。

    到此,美國的對外擴張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大明帝國的根本利益。

    畢竟,日本是帝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即便是當初的歐洲列強,也沒有把爪子伸到日本來,甚至沒有進入西太平洋地區!

    當時,戰爭的陰影籠罩在了整個世界的上空。

    按照幾乎所有人的猜測,大明帝國在一忍再忍之後,肯定不會再日容忍美國的挑釁行為,必然會採取軍事行動,還美國以顏色。

    可最終,大明帝國不但沒有向美國開戰,反而提出了「利益均沾」的提議。

    這就有了李鴻章參加的「華盛頓和會」。

    在此之前,大明帝國與美國,歐洲國家已經磋商了十多輪,最終確定了《門戶開放》協議的具體內容。

    按照該協議,任何簽約國的海外領地都無條件的向其他簽約國開放。

    也就是說,所有簽約國共同享受海外領地帶來的利益,以及海外市場創造的利潤。

    從根本上講,這對大明帝國沒有任何好處。

    說白了,當時大明帝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並且控制著最多的海外市場。如果同等開放的話,只會產生損失。

    當然,該協議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歡迎。

    這份協議也給帝國帶來了一場不小的動盪。

    半年後,帝國首輔遭到議政院彈劾,在彈劾案付諸表決之前,首輔主動辭職。次日,帝國內閣國防大臣(即武備大臣)左宗棠受詔,出任內閣臨時首輔,並且解散議政院,提前進行大選。

    三個月之後,左宗棠在得到「共盟黨」與「民業黨」的支持之後,順利當選帝國內閣首輔。

    明歷五百三十四年(公元1902年),剛剛上任的左宗棠宣佈將本年度軍費預算增加三倍。

    次年,世界上第一艘全裝重型戰艦「無畏」號(現代戰列艦的鼻祖,裝備了統一口徑的主炮,用同口徑的副炮取代二級主炮,並且加強了裝甲,採用燃煤鍋爐)在帝國江南海軍造船廠下水。隨後,帝國以每年三到五艘的速度開始大規模建造這種創造了一個時代的,以及更加先進的戰艦。

    到此,全世界都明白了過來。

    大明帝國不是不想教訓美國,而是時機未到!

    隨著大明帝國海軍進入了「無畏艦」時代,全世界範圍內的海軍軍備競賽就此拉開了序幕。

    三年之內,英國,美國,法國,德國都先後開工建造了各自的無畏艦。

    到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時,大明帝國已經完成了海軍的換裝工作。

    當時,帝國海軍一共擁有五級三十六艘無畏艦,另外還擁有三級四十二艘前無畏艦。

    同時,美國擁有六級十二艘無畏艦,以及四級二十四艘前無畏艦。

    英國完成了九級二十六艘無畏艦的建造工作,另外還擁有六級三十二艘前無畏艦。

    法國與德國也先後完成了數艘到十數艘無畏艦的建造工作。

    毫無疑問,在這場最為激烈,也最為緊張的海軍軍備競賽之中,大明帝國先發制人,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

    按照當時帝國推行的「兩強」原則,除了在戰艦數量上有所欠缺之外,在戰艦的實際戰鬥力方面,帝國海軍超過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即英國與美國海軍的總和。

    如果考慮到海軍官兵素質,帝國海軍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都擁有絕對優勢。

    這次,再也沒有人懷疑,戰爭即將爆發!

    實際上,由大明帝國發起的,持續了十二年的瘋狂擴軍,不是為了戰爭,又是為了什麼呢?

    只是,誰也不知道戰爭會以什麼形勢,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爆發。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戰爭,而是一場規模空前,將改變整個世界面貌的戰爭。

    相對而言,「明歐戰爭」算得了什麼?

    可是,誰又能夠預測戰爭的走向,誰又能夠預測戰爭的最後結局呢?

    是大明帝國獲得最後的勝利,重奪世界霸權,並且一舉打垮所有敢於挑釁帝國的敵人。還是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列強獲得戰爭的勝利,徹底將大明帝國從世界霸主的寶座上拉下來,再瓜分世界利益呢?

    也許,直到戰爭爆發的那一刻,仍然有許多人在猜測著可能的結果。

    可是,直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刻,都沒有人知道最終的答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