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兩支隊伍面對而立,遠方的城堡依稀可見。
從隊伍的規模,以及所配備的槍械上看,這是兩支軍隊。可是,從衣著,還有神情上看,這更像是兩股山賊。
當然,這確實是兩支軍隊,或者說,由平民組成的軍隊。
兩支隊伍之間,空曠的平原上擺放著一張臨時製作的,還散發著松香味的方桌。
方桌兩側,兩名身穿不同制式軍裝的軍官面對而坐,都在專心致志的看著手裡面,用兩種文字書寫成的文件,在他們身後,各有三名身材魁梧,神色嚴峻,目光中卻透著厭煩情緒的年輕軍官。
幾乎同時,兩人抬起了頭來。
只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就放下了手上的文件。
「沒問題吧?」
「沒問題!如果你不反對的話,我們可以接受這份協議。」
東面的軍官淡淡一笑,迅速在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王臣。
隨即,對面的軍官也在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串潦草的拉丁文字母!
雙方交換文件,再次簽名之後,各自的隨從軍官拿來了印信,在文件上蓋上了鮮紅的印符。
「希望這會成為我們世代和平相處的基石!」
「但願如此!」
仍然淡淡一笑,王臣收回了那份簽有雙方將官名字,並且蓋有雙方印章的文件。
至此,持續了五年零八個月的「大陸西北戰爭」結束了。
在率領隊伍返回新武漢城的路上,王臣不由得凝視著遠方平靜的湖面,並且發出了沉重的歎息。
五年零八個月,上千名帝國將士的生命,以及數千名帝國臣民的鮮血,換來的只是一份文件,一份僅僅十多頁的文件。
這能夠成為和平的基石嗎?
王臣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
在他看來,這只是讓疲憊的軍人得以喘息,讓破碎的城堡得到重建,為新生力量爭取時間,為下一次戰爭做好準備的導火索。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管是大明帝國,還是西方列強,都不會為了一句空泛的「和平」而做出讓步!
「將軍,我們可以回家了嗎?」
聽到隨從的話語,王臣回過了神來。
「將軍……」
「是啊,我們可以回家了!」王臣擠出了一絲笑容,「我們也該回家了,其他的事情,就讓老天爺去決定吧!」
「將軍,我們真的可以回家了?」
「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是嗎?我們就要回家了嗎?」
「回家,我要回家!」
……
回家的信息迅速傳開,隊伍裡騷動了起來。
王臣沒有去約束手下官兵,他知道,對於那些離開家鄉六年多的軍人來說,支撐著他們的,正是回家的夢想。
誰由不想回家,誰又不想與親人團聚呢?
五個月後,明歷一百四十五年(公元1513年)正月,美洲大陸遠征軍統帥王臣率領八百五十四名帝國將士,乘坐五艘遠洋商船離開舊金山港,踏上了返回故土的旅程。七年前,即明歷一百三十八年(公元1506年),王臣奉武宗皇帝詔命,率領遠征軍從寧波鎮海港出發的時候,一共有兩千零八十三名官兵。
一千二百二十九名官兵的生命換來了帝國在美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保證了移居美洲大陸的數十萬帝國臣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探索與開發美洲大陸的權利。
當然,除了遠征軍將士浴血奮戰之外,帝國在數十年間逐步發展完善的工業體系,以及強大的國力,才是帝國在美洲大陸利益的根本保證。
自明歷一百零五年(公元1473年),景泰皇帝駕崩,憲宗即位,到明歷一百三十七年(公元1505年)孝宗駕崩,武宗即位,期間三十二年,被稱為大明帝國的「黃金三十年」。準確的說,是大明帝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三十年。
孝宗皇帝秉承憲宗皇帝衣缽,全力支持南方商人與資本家集團,大力發展海上貿易。
隨著商人與資本家集團的迅速發展,海外貿易的急劇膨脹,以及海外領地的迅速擴張,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斷的運回帝國,當然同時運回來的,還有黃金白銀。同時,帝國生產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世界各地,當然同時輸出的還有資本革命。
在此期間,為了滿足貿易需求,並且佔領海外市場,大量新興技術前後誕生。
當時,帝國輸出的主要商品是絲綢,麻絹,錦緞,以及陶瓷,茶葉等。如果仍然採用傳統工藝,帝國出產的絲綢等貨物根本滿足不了貿易需求。再說了,追求高利潤,追求高產值本身就是資本家的原始動力。
在此情況下,技術革命應運而生。
明歷一百一十三年(公元1481年),第一台水力紡紗機在浙江紹興誕生。同年,溫州人霍安東將其改進,應用到了絲綢紡織上,使絲綢的生產效率提高了五倍。到兩年後,紹興與溫州兩地已經有八千五百台水利紡紗(紡絲)機。
僅此一項技術革命,就為帝國資本家帶來了五倍以上的利潤。
到明歷一百二十八年(公元1496年),也就是水力紡紗機誕生十五年之後,帝國的絲綢產量提高了十二倍,麻絹產量提高了二十一倍,棉布產量更是創紀錄的提高了一百五十三倍。另外,帝國的紡織業從業工人也由十二萬五千名提高到了一百三十八萬;紡織業由十五年前的一萬五千餘家作坊變成了一百八十三家大型紡織工廠。
雖然,比起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一百三十八萬名紡織工人,即便將其他行業的從業工人算上,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這足以形成一個龐大的新興階層了。同樣的,資本迅速擴張的資本家也足以鞏固其在帝國中的經濟與政治地位了。
與帝國國內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樣,隨著海上貿易,資本主義思想開始向全世界撒播。
當時,最受影響的就是大不列顛王國。
在東西方航線打通之後,最先發展起來的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葡萄牙與西班牙。最先沿著大明航海家開創的航線,來到東方世界的就是這兩個國家,或者得到這兩個國家資助的航海家。另外,西方最先到達美洲大陸的也是得到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
數十年下來,通過海上貿易,以及對美洲大陸的探索與開發,西班牙與葡萄牙儼然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相對而言,位於北面的大不列顛王國既不甘心,也沒有放棄努力。
隨著新興工業技術的輸入,大不列顛王國首先開始倣傚大明帝國,走上了資本化與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到明歷一百三十五年(公元1503年)的時候,大不列顛王國的紡織工業已經初具規模,並且成為了大明帝國紡織工業資本家在歐洲大陸的主要競爭對手。另外,大不列顛王國還依靠工業化聚集的財富,加大了對美洲大陸的探索與開發力度。
毫無疑問,新興的大不列顛王國並不受大明帝國的歡迎。
問題,終有激發的一天。
明歷一百三十一年(公元1499年),帝國探險家袁世鵬從金山(現舊金山北面)出發,在當地嚮導的幫助下,翻越洛磯山脈,橫穿美洲大陸,於次年初到達美洲東海岸,並且首次遭遇了來自歐洲的殖民者。
從此,美洲大陸的歷史進入了新的篇章。
在此之前,來自東方與西方的探險家各在美洲大陸的西部與東部地區活動,甚至不知道對方也在同一塊大陸上。或者說,在袁世鵬到達歐洲殖民者營地之前,沒有人知道,東方探險家與西方探險家發現的是同一塊大陸。
在此之後,東西方為爭奪美洲大陸的衝突將無可避免。
明歷一百三十三年(公園1501年),在袁世鵬的率領下,五百名移居美洲大陸的帝國臣民到達新武漢(現芝加哥)所在的密歇根湖畔,並且在此建立了永久性營地。三年之內,先後有四千五百餘名帝國移民到達新武漢。
到明歷一百三十七年(公元1505年)的時候,在新武漢定居的帝國臣民已經達到了八千七百三十六名。
同年,在東面的托萊多,來自大不列顛的移民超過了一萬三千名。
當年三月,雙方為爭奪一塊牧場的控制權,爆發了武裝衝突。結果,五十四名帝國臣民,以及三十八名大不列顛王國的移民身亡。
「大陸西北戰爭」就此爆發。
消息傳回帝國的時候,武宗皇帝剛剛登基即位。
大概是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比先輩差,或者是好大喜功,或者是喜歡戰爭。次年正月,武宗皇帝正式下詔,冊封王景弘曾孫王臣為遠征軍統帥,率兩千餘名帝國將士遠征美洲大陸,保護帝國在美洲大陸的利益,以及帝國移民的安全。
比起帝國經歷過的那些大規模戰爭,這場發生在萬里之外的戰爭根本算不了什麼。
兩千餘遠征軍,算得了什麼?
可是,對帝國,特別是對美洲大陸的未來來說,這場戰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以當時的情況,特別是交戰雙方的國力,技術等條件來講,誰也不可能在大洋另外一邊的戰場上擊敗對手,更不可能徹底消滅對手。
不說別的,帝國船隊在鎮海與金山之間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同樣的,歐洲的船隊在大西洋上往返一趟,也需要一年多的時間。
如此一來,戰爭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最終能夠解決問題的還是停戰談判。
簽署了《共同開發條約》之後,「大陸西北戰爭」草草結束。
從某個角度上講,《共同開發條約》是大明帝國與歐洲國家共同制訂的第一份「行為準則」。
按照該條約,雙方都有權開發與利用美洲大陸上的資源。
更重要的是,條約明確規定了「誰發現,誰獲取」的基本原則。這同時也是鼓勵探險,鼓勵開拓的條款。
條約生效後的半個世紀之內,在利益與國內戰亂的驅使之下,先後有五十餘萬名帝國臣民移居美洲大陸,並且在大陸上建立了數十個據點。包括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在內的,現美國西海岸西部的主要城市在當時已經初具規模。
同時,整船整船的金銀珠寶被運回帝國。按照最保守的估計,除了帝國第二次內戰期間沒有明確官方統計的那幾年,五十年間,帝國從美洲大陸運回了五百餘噸黃金,上萬噸白銀,以及不計其數的珠寶。
同樣的,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幹得並不比大明帝國的殖民者差。
到明歷一百九十五年(公元1563年)時,已經有五十萬歐洲移民到達美洲大陸,在美洲大陸西海岸建立了上百個據點,並且繁衍出了一百五十萬第二代與第三代移民。同期,以葡萄牙,西班牙為首的歐洲國家一共從美洲大陸運回了上千噸黃金,以及近兩萬噸白銀!
在此期間,真正蒙受苦難的是美洲大陸上的土著。
五十年間,被帝國稱為「棕人」,被西方稱為「印第安人」的美洲土著居民銳減七成以上,其中至少一半死於殖民者的刀槍之下。另外,殖民者帶來的天花,霍亂等病毒也成為了大肆屠殺土著居民的幫兇。
毫無疑問,為了土地,為了金銀財寶,為了生存空間,殖民者不會在乎土著的命運。
也就在東西方世界大肆開發美洲大陸的時候,大明帝國爆發了第二次內戰,即歷史上的「立憲戰爭」。
明歷一百五十三年(公元1521年),武宗駕崩。
歷史在這個時候跟大明帝國開了個「玩笑」,並且引導大明帝國走向了衰落。